1980-2009中国煤炭历年产量及其增长率
煤炭工业历史回顾和发展现状

第1章煤炭工业历史回忆和发展现状回忆新中国成立60年发展与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中国完成了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发展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的实质性跨越。
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增长大幅度拉动了能源需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由1957年的0.96亿tec跃升到2008年的28.5亿tec。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三分之二以上。
60年来,全国各类煤矿累计生产原煤469亿t,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
第一节煤炭工业历史回忆一、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人类发展历史与实践证明,经济增长离不开能源的支撑。
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能源消费强度。
人类从农业化社会升级为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化社会,能源消费的种类、领域、数量、方式、强度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当人类处于农业社会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能源需求量增速缓慢。
人类步入工业化社会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能源消费快速增加。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人均GDP到达较高水平,由于科技进步,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人均能源消费将不再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甚至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因此,人均能源消费变化趋势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水平较低时,如工业化前,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对能源依赖程度不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通常小于0.5。
进入工业化社会化后,大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能源的依赖,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幅增高,通常介于0.8~1.2间,能源消费增速高于GDP增长速度。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将出现下滑,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般不超过0.6。
(完整版)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

关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煤炭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煤炭实施怎样的产业政策。
所以,我国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现实情况出发,确定煤炭产业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应的配套辅助政策。
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煤炭行业现在也迎来了“互联网+”,现行的“金银岛煤炭”仅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下的传统交易方式整合到线上,减少了很多交易成本。
一、我国煤炭产业政策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
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
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改革开放初期的煤炭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工业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国有煤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煤矿现代化建设。
国家在支持全国乡镇煤矿发展的同时,为了调动煤炭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又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后又多次延续财务承包。
这些产业政策,对调动地方、农民办矿的积极性和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积极性,增加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煤炭生产和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产业政策。
我国1993年以后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1993年-1998年),国家在支持煤炭企业减人提效,鼓励兴办非煤产业的同时,一方面在煤炭总量开始失控时继续沿用鼓励小煤矿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1994年,在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中,考虑煤炭行业特殊性不足,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九五”成为煤炭产业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有2/3的企业亏损。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及消费情况分析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及消费情况分析目录1 一次能源生产及消费 (2)2 煤炭生产、消费及发电用煤炭的消费 (9)3 石油生产、消费及发电用石油的消费 (12)4 天然气生产和消费 (15)1 一次能源生产及消费中国能源资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是以煤作为主要能源。
表3.8为中国近年来能源生产总量及其构成。
长期以来,煤炭始终占居中国能源生产的绝对主导地位。
60年代以前,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结构小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
进入70年代后,其比重下降到80%以下,其中1976年时曾降到了70%以下。
80-90年代中国能源生产结构煤炭比重基本保持在75%左右,1998年以后到2002年比重保持在70%左右。
表3.8 中国近年来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注:各能源折标煤系数:煤炭0.7143,石油1.4286,天然气13.3。
水电按当年发电标煤耗我国的石油工业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探索成长、60-70年代快速增长、80年代稳步发展和90年代以后成熟期四个阶段。
在探索成长阶段,石油产量在一次能源产量中的比重微不足道,1960年石油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中的比重不足3%;6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开发迅速提高了石油在中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到了70年代中期则上升至24.76%。
此后随着生产进入成熟期,石油所占比重开始不断下降,到1995年时已降到16.6%。
为满足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国家不得不增加进口,其结果1993年中国成为了石油制品净进口国,1996年进而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建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依赖这一系统,中国能源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2002年一次能源生产量已达13.8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13.76亿吨、原油1.689亿吨、天然气33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
表3.9所示1980年-2002年中国各地区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一次能源生产基地(主要是山西),其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始终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37%左右;东北地区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变化不大,约2亿吨标准煤左右,但其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的比例由1980年的25.53%下降到2002年的16.87%;华中地区一次能源生产1996年最高达到2.68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量的20.29%,近年来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2亿吨标准煤,2002年占全国总量的16.29%;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一次能源产量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3400万吨标准煤提高到2002年的10416万吨标准煤,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也由5.34%提高到8.90%;华东地区是我国一次能源最缺乏地区,其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为6-7%。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发布时间:2009-12-3 10:30:19 | 93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国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历经了数次调整,这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
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
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
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
随后的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
其结果是我国煤矿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中度极低。
截至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万处,其中6.1万处为小矿井,占比接近总数的94%。
1998年至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质量相当低下。
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
1996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00年。
在这种混乱的行业秩序下,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经营举步维艰。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1998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10)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10)数据采集来自中国统计局1980年至2010年"****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tjgb/index.htm以及统计局适时公告你现在看到的最新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于2010年11月11日的新闻发布2010年CPI指数与PPI指数2000-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货币流通量进出口总额与贸易顺差单位:亿美元财政收支与税收以下为2009年国家经济数据==================================================2008年各月消费物价指数(2008年12月6日更新)其中,历年经济数据比较:2008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走势图近年物价指数,货币供应货币供应M2及准备金数据及政策********************************************中国历年银行存款基准利率(1990年至2008年)1990 -4-151990-8-211991-4-211993-5-151993-7-111996-5-11996-8-231997-10-231998-3-251998-7-11998-12-710.088.647.569.1810.989.167.47 5.67 5.22 4.77 3.781999 -6-12002-2-212004-10-292006-8-192007-3-182007-5-192007-7-212007-8-222007-9-152007-12-212008-x-x2.25 1.98 2.25 2.52 2.793.06 3.33 3.6 3.874.142008 -10-92008-10-302008-11-272008-12-232009-X-X3.87 3.6 2.52 2.25重要声明!已经有不止一位朋友提出质疑,认为消费物价指数的不应该是通胀率。
1978~2009年中国历年GDP和1990-2009能源消费总量

100.00 107.60 116.00 122.10 133.10 147.60 170.00 192.90 210.00 234.30 260.70 271.30 281.70 307.60 351.40 400.40 452.80 502.30 552.60 603.90 651.20 700.90 759.90 823.00 897.80 987.80 1,087.40 1,198.70 1,233.24 1,370.13 1,548.25
Inflation, GDP (相对上一 相对上一 年)
CPI (相对上一 相对上一 年)
Inflation, CPI (相对上一 相对上一 年)
GDP的世 的世 界排名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万吨标准煤) 万吨标准煤
100.70 3.58% 3.79% 2.29% -0.25% 1.00% 4.94% 10.21% 4.75% 5.16% 12.08% 8.51% 5.84% 6.85% 8.24% 15.12% 20.61% 13.74% 6.44% 1.51% -0.86% -1.26% 2.06% 2.05% 0.58% 2.61% 6.91% 4.17% 3.23% 7.98% 7.20% 106.00 102.40 101.90 101.50 102.80 109.30 106.50 107.30 118.80 118.00 103.10 103.40 106.40 114.70 124.10 117.10 108.30 102.80 99.20 98.60 100.40 100.70 99.20 101.20 103.90 101.80 101.50 104.80 105.90
9.60%
11.70% 7.60% 7.80% 5.20% 9.10% 10.90% 15.20% 13.50% 8.80% 11.60% 11.30% 4.10% 3.80% 9.20% 14.20% 14.00% 13.10% 10.90% 10.00% 9.30% 7.80% 7.60% 8.40% 8.30% 9.10% 10.00% 10.10% 10.40% 11.10% 13.00% 9.00%
全国煤炭进出口数据统计

动力煤
动力煤
2004年6月 2004年7月 2004年8月 2004年9月 2004年10月 2004年11月 2004年12月 2005年1月 2005年2月 2005年3月 2005年4月 2005年5月 2005年6月 2005年7月 2005年8月 2005年9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2月 2006年1月 2006年2月 2006年3月 2006年4月 2006年5月 2006年6月 2006年7月 2006年8月 2006年9月 2006年10月 2006年11月 2006年12月 2007年1月 2007年2月 2007年3月 2007年4月 2007年5月 2007年6月 2007年7月 2007年8月 2007年9月 2007年10月 2007年11月 2007年12月 2008年1月 2008年2月 2008年3月 2008年4月
2008年5月 2008年6月 2008年7月 2008年8月 2008年9月 2008年10月 2008年11月 2008年12月 2009年1月 2009年2月 2009年3月 2009年4月 2009年5月 2009年6月 2009年7月 2009年8月 2009年9月 2009年10月 2009年11月 2009年12月 2010年1月 2010年2月 2010年3月 2010年4月 2010年5月 2010年6月 2010年7月 2010年8月 2010年9月 2010年10月 2010年11月 2010年12月
162 186 113 199 169 199 215 201 118 216 193 236 232 282 170 169 208 241 296 257 259 368 385 313 230 234 236 309 318 442 430 460 364 510 461 352 394 360 376 363 352 417 390 409 282 422008年7月 2008年8月 2008年9月 2008年10月 2008年11月 2008年12月 2009年1月 2009年2月 2009年3月 2009年4月 2009年5月 2009年6月 2009年7月 2009年8月 2009年9月 2009年10月 2009年11月 2009年12月 2010年1月 2010年2月 2010年3月 2010年4月 2010年5月 2010年6月 2010年7月 2010年8月 2010年9月 2010年10月 2010年11月 2010年12月
1980-2009年中国石油平衡表统计

1980年中国石油平衡数据统计表(单位:万吨) 项 目 1980年 可供量 8794.5 生产量 10594.6 进口量 82.7 出口量(-) 1806.2 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76.6 消费量 8757.4 在消费量中: (一) 物质生产部门 8133.8 1. 农、林、牧、渔、水 814.9 利业 2. 工 业 6203.2 3. 建筑业 175.2 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911.5 业 5. 商业、饮食、物资供 29 销和仓储业 (二) 非物质生产部门 481.7 (三) 生活消费 141.9 在消费量中: (一) 终端消费 6311 #工 业 3780.3 (二) 中间消费(用于加工 2102.1 转换) 发 电 2065.4 供 热 制 气 36.7 (三) 炼油损失量 81.5 (四) 损失量 262.8 平衡差额 37.1 注: 1.生产量为原油产量。 2.进口量包括我国飞机、轮船在国外加油量;出口量包 括外国飞机、轮船在我国加油量。
1993年中国石油平衡数据统计表(单位:万吨) 项 可供量 目 1993 14927.4
生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消费量 在消费量中: (一) 物质生产部门 1. 农、林、牧、渔、水利业 2. 工 业 3. 建筑业 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5. 商业、饮食、物 资供销和仓储业 (二) 非物质生产部门 (三) 生活消费 在消费量中: (一) 终端消费 #工 发 供 制 业 电 热 气 (二) 中间消费(用于加工转换)
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6.其他 7.生活消费 在消费量中: (一) 终端消费 #工 发 供 制 业 电 热 气 (二) 中间消费(用于加工转换)
8620.594867 818.715561 2201.6778 1778.047453 28062.01681 11344.09755 3488.18 1864.07 418.47 10.51 1195.13 149.71 416.29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