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读后感
教师读书笔记30篇

教师读书笔记30篇教师读书笔记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
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
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
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研究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有句话说:“活在当下”。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
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
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
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
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甜头与潜力。
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漠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
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
教师自身的进步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
《研究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教师30年工作感悟心得(通用14篇)

教师30年工作感悟心得教师30年工作感悟心得(通用1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是用文字把这些感想都记录下来吧。
为了让大家在写感悟的时候更加简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30年工作感悟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30年工作感悟心得篇1一、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准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多种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搜集各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影片资源,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
做到情感化、生动化,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此外,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要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子目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和同学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负责批改作业。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好“讲文明树新风”的班会。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没有教不好学生》(合集)(精选文档)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没有教不好学生》(合集)(精选文档)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没有教不好学生》(合集)(精选文档)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篇1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与孩子们的相处,有时觉得很难走进孩子的心,读了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会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
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
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
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
”“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
优秀教师案头的30本书

30本案头书优秀教师的但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读书不一定成就名师,朱永新说过,就是一读书的教师内心一定是平和而幸福的。
每一次阅读,一定能促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为了更好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作为教师,每一本书,就是一幕动人的风景。
次心灵的旅行;想、教育观、人生价值观,必须进行更多的阅读。
阅读,不仅能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更暑假同时也让自己更有信心的面对不同类型的孩子们。
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将至,推荐一些好书给广大教师,闲暇之余可以享用这些精神食粮,为自己充点电。
第一辑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思想尊严1、愧对孔子——推荐《论语》这是一本能让我们从大学开始几十年不断阅读而且常读常新、绝无仅有的书。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父,《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
中国人甚至全球华人,身上都流淌着儒家也是《论语》文化的精神血液。
一部《论语》内容极为丰富,其核心内容是君子之道,它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生命哲学的大书。
2、寻找教育的精神家园——推荐《理想国》作为与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齐名的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之一,《理想国》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柏拉图希望通过教育促成人的灵魂的转向,在他看来,人们如果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为事理通达的人,就能根据正义的原则处理一切事情。
3、美德能给我们带来安宁与幸福——推荐《道德情操论》温家宝总理多次推荐的《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杰作。
他一生一直反复修改这部伦理学名著,直到逝世前两个月才完成第六版的修改。
“按照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和合宜的仁慈这些准则去行事的人,可以说是具有完善的美德的人。
”4、爱,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推荐《爱的艺术》一个人只有通过能力、人格和德行的提升,才能得到自己向往的真爱。
弗洛姆提出“爱是一门艺术”、“爱是需要学习的”。
师爱,是一种伟大的能力。
相信学生的极限,就是相信人类。
没有爱,师生一天也不可能生存。
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读后感我在暑假期间读了XXX教授主编的《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一书,深受启发。
这本书讲述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关键方法,名师的智慧和真情传递,彰显了人性,演绎了精彩。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
虽然我不能全部掌握,但只要能学会一些方法,我相信我可以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我认为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是比较现实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的土壤里更好的耕耘。
而要成为这样的班主任,就需要善于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寻找方法的创新。
我校开展了参与式德育教学和初二年级的小组合作研究,结合本书,我有了一些感悟。
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我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该怎么做班主任?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这本书的题目就吸引了我,因为这正是我时时在思考的问题。
读完书后,我发现书中列举的各种事例都曾经发生在我的身边。
曾经我也为这些事情伤透了脑筋,但看到书中名师们的智慧处理方式,我不仅为自己的粗心后悔,也为自己没有耐心而自责。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琐的,面对懵懂不谙世事的初中学生,面对他们花样百出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就会感到烦躁。
紧缩的眉头,责备的语言也许能使我们的烦躁稍作平息,但孩子天真的心灵却也会因为我们的“不经意”而受到巨大的伤害。
在天天劳累而繁琐的工作中,我才发现仅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聪明,一种可以唤醒心灵的聪明。
这本书的第一章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如何走近学生?如何了解学生?注重观察,加强沟通,耐心倾听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理解学生的“忘乎所以”,理解学生的“难言之隐”,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我曾为了形成班级井然的秩序而一味地对学生严厉,甚至“不苟言笑”,但这样做不仅收效甚微,还拉远了师生的情感距离。
“严而有度”“严而不厉”才是班主任治理班级至高水平的体现。
优秀教师的三十本案头书

优秀教师的三十本案头书序言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高万祥第一辑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思想尊严1.愧对孔子——推荐《论语》2.寻找教育的精神家园——推荐《理想国》3.美德能给我们带来安宁与幸福——推荐《道德情操论》4.爱,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推荐《爱的艺术》5.人类精神的高地——推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6.一座必须跨越的教育高峰——推荐《民主主义与教育》7.大爱陶子,大德陶子——推荐《陶行知文集》8.“新教育”:一场教育造福运动——推荐《朱永新教育文集》9.用最深厚的爱创造最大的奇迹——推荐《第56号教室的奇迹》10.你永远可以更幸福——推荐《幸福的方法》第二辑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爱心、良心、社会责任心11.做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推荐《苏东坡传》12.“美国精神之父”留下的财富——推荐《富兰克林自传》13.可惜,中国只有一个张謇——推荐《张謇传》14.史怀泽,人类永远的怀念——推荐《史怀泽传》15.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麦加圣地——推荐《张伯苓图传》16.向“第一公民”梁启超学什么——推荐《梁启超传》17.回向风雨的歌者——推荐《一颗清亮的大星——胡适传》18.一个永远温暖我们的名字——推荐《仁爱一生》19.人间净土一圣哲——推荐《枯木开花:圣严法师传》20.说不尽的洪宗礼——推荐《从教师到教育家:洪宗礼评传》第三辑阅读能给我们带来诗意和创造情怀21.250年前欧洲最好的“新教育”——推荐《爱弥儿》22.人格就是一切——推荐《歌德谈话录》23.教师为什么一定要读安徒生童话——推荐《安徒生童话》24.超越俗世的灵魂芳香——推荐《金蔷薇》25.一本影响了几代人的公民教育读本——推荐《爱的教育》26.诗歌,让我们的心灵不死!——推荐《唐宋词十七讲》27.朗读,让生命踏上温暖归途——推荐《朗读者》28.和大智者的心灵对话——推荐《人生哲思录》29.十丈红尘上的晨钟暮鼓——推荐《林清玄散文》30.童年,是一个人的宿命——推荐《追风筝的人》附录给你一间书屋后记在书中寻觅最好的自己女人必读书1.张爱玲《倾城之恋》2.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3.考林·麦卡洛《荆棘鸟》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5.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6.钱钟书《围城》(婚姻的镜子)7.劳伦斯《虹》《爱恋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8.泰戈尔《飞鸟集》《草叶集》9.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10.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缓慢》1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12.雪儿·海蒂《性学报告》13.德克旭贝里《小王子》14.14.让我来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15.灵魂的哲学与博爱:司汤达《红与黑》16.越过爱情,看见春暖花开: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17.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8.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19.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20.山在那里,你的心碎了:岩井俊二《情书》21.充满暗礁的爱情海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22.爱情终究成了一种传说: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23.温柔而坚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24.粉色的小爱情:堀川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25.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北村《玛卓的爱情》26.美与爱是独立的:川端康成《雪国》27.难得糊涂的爱情与婚姻: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28.战火中成长的美丽与坚强:玛格丽特·米切尔《飘》29.用哲学来思考: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30.奥德修斯式的传奇:雨果《悲惨世界》31.二十四小时,路过爱,走过禁区:霍桑《红字》32.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33.值得付出一生的等待: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34.唤醒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35.只有渺小的人物,没有渺小的爱情:西奥多·德莱塞《珍妮姑娘》36.黄叶铺满地,我们已不再年轻:路遥《平凡的世界》37.生得寂寞,死得单调:萧红《呼兰河传》38.爱上你的心:雨果《巴黎圣母院》39.爱和欲的煎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40.我的成长与战争共呼吸: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41.沉重的枷锁:张爱玲《金锁记》42.在自我面前忏悔吧:列夫·托尔斯泰《复活》43.片刻的浮华盛世:莫泊桑《项链》44.战争,让女人走开: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45.包容的爱还是彻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46.从“黑暗意识”中苏醒:翟永明《女人》47.溶解心灵的秘密:舒婷《舒婷诗集》48.爱,我们曾共同拥有:叶芝《当你老了》49.你最美的气质是自由:惠特曼《草叶集》50.此幸福,彼幸福:杨绛《我们仨》51.成长是目的,爱情是过程: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52.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婚娴:老舍《离婚》53.一个女人的城市传奇:王安忆《长恨歌》54.爱情与食物的辩证关系:徐坤《厨房》55.勇敢地被启蒙:高尔基《母亲》56.跳来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吗:契诃夫《跳来跳去的女人》57.棘心天天,母亲辛劳:苏雪林《棘心》58.有时候,钱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宝》59.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陈染《私人生活》60.让它变成事实吧:王小波《黄金时代》。
《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读后感范文

《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读后感《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读后感范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寒假读了李秀萍老师的《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会有一种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他就会有头脑,平等地生活。
”环境,尤其是在童年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年级刚接班时班里一个特别的小女孩。
下课时,别的孩子活蹦乱跳,唯独她看起来特别胆小,总是乖乖地坐在座位上,也不与周边的同学的交流。
上课时,从来不举手,总是一副害怕出错、害怕教师批评的样子。
有一次上课时,我主动叫她起来回来问题,可是她只是怯怯地站起来,就是不说话。
无论我怎么鼓励都无济于事。
课下我与其他科任教师沟通,其他教师也反映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女孩背后一定有故事,我必须帮助她,使她尽快走出这样的心理困境。
于是我决定和她的家长联系,通过与她妈妈的沟通,我逐渐了解了一些导致她现在这个状况的原因:孩子从小就是在农村由爷爷奶奶长大,上小学刚接到郑州,而家长知道孩子胆小、自卑就更不让孩子出去玩,既怕孩子受欺负,也怕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
更多的时候,孩子只是一个人在家里玩,这导致孩子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害怕与新朋友交往。
于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利用一切机会与她沟通、交流,让她信任我,效果都还不够好。
但通过李老师在本书中的一席话,我想我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和想法。
创意班主任30招读后感

创意班主任30招读后感今年刚接了一年级新班级,小朋友很活跃,问题颇多。
总有新老师会向我请教管理班级有没有妙招,我就向她们推荐了这本《创意班主任30招》,这本书是我2019年参加周口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时,经朋友推荐,网上购买的,收到后就迫不及待打开阅读,当时就很感慨:同样是姓吴,我这个吴老师经常会被难的“无能为力”,而吴小霞老师却可以凭借自己的一个个创意实现“无所不能”。
加入河南省孙启荣名班主任工作室后,读了很多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收获很大。
去年,我也成立了周口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作为主持人,我更是如饥似渴地读书,《创意班主任30招》是我翻的最多的,从中真的是获益匪浅。
吴小霞老师确实是一位非常用心、非常有爱的教师,她总是会想出各种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们面对各种事情的积极性,挖掘学生们的各项能力,她用她新颖的、令人感觉亲切的方法来吸引她的学生们,这些方法真的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序一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依常规就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的确,作为现在的我,如果没有点儿创新能力,我感觉我都要和学生们脱钩了。
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的确是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还好,我及时接触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除了里面的内容,我特别喜欢吴小霞老师自己写的序——把创意进行到底。
对于“微创意”,吴老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特别喜欢,接下来我把吴小霞老师对“微创意”的见解分享一下。
一、创意源自教师超越自我、不断突围的勇气从开学第一课到班级活动的开展;从常规习惯的培养到学习动力的激发;从家校沟通到早恋处理;从班干部培养到自我管理;从心态调整到应考技巧,吴老师脑子里总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也正是这些微创意给她的班级带来了惊喜。
吴老师把每一次的创意都当作一次自我超越之旅,把烦琐的事情做出情怀,把细微的事情做出深度,把平凡的事情做出别致,这样常规就变得精致,琐碎就变成精细,平凡就变成了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读后感第一篇: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读后感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读后感很久以前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后作为高中老师的我,将以怎样一个身份成就我的学生,也成就我自己?一年前选择免费师范生这条路,是看中了它的稳定、负担小、毕业后“无压力”,可是最近总在想“师范”这个职业,不像它听起来的那么平凡,这是一有关高尚的、类似于工匠的、充满爱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一个“思考中的手艺人”,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怎样才能将手中的一个个泥胚塑造成有个性的雕塑作品;他们怀着工匠精神,在书桌前、在讲台上、在作业本间,一步步精雕细作。
高尚无关乎微小,佛在渡他人中渡己,而教师在成就他人中成就自己。
在《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中,有一章《用最深厚的爱创造最大的奇迹》,推荐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看完之后,突然觉得教师也是一个有关于艺术的事业。
书中介绍了雷夫,一位25年来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的级老师。
雷夫只有一年时间,但是他却将无数孩子改造成了懂得做人,懂得学习,会生活的、精彩的人。
他用25个一年,在一间教室中发挥着自己的工匠精神,完成一件件雕塑作品,虽然不堪称完美,但是每一件都有个性,从56号教室中走出去的学生有的成为了律师、有的成为了议员、有的成为了教师。
雷夫说:“一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一生,一间教室可以容纳无限,一位老师可以激发一群学生的精彩!”今后,接受师范教育的我也会走上讲台,进行一对多的教育事业,我希望自己能做到“没有对成功的浮夸,也没有对缺陷的掩饰”,将教育看成一种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我愿意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和教育来一个“美丽的邂逅”。
教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见美好的品质,并引导孩子去追求美好的这些美好的品质。
雷夫说“教育无捷径,但是不代表教育无门径”,他用25年的教育实践,为我们探索出了正确的门径。
雷夫的教育最成功之处在于以品格培养为前提,他借鉴了劳伦斯·科尔伯格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雷夫深信,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请将教师看成是一个艺术家,将教育看成事业。
第二篇: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读后感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书目1、愧对孔子——《论语》2、寻找教育的精神家园——《理想国》3、美德能为我们带来安宁与幸福——《道德情操论》4、爱,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爱的艺术》5、人类精神的高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相关的书)6、一座必须跨越的教育高峰——《民主主义与教育》(有相关的书)7、大爱陶子,大德陶子——《陶行知文集》(有相关的书)8、“新教育”:一场教育造福运动——《朱永新教育文集》(有10本朱永新教授的书)9、用深厚的爱创造最大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10、你永远可以更幸福——《幸福的方法》11、做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传》12、“美国精神之父”留下的财富——《富兰克林自传》13、可惜,中国只有一个张謇——《张謇传》14、史怀泽,人类永远的怀念——《史怀泽传》15、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麦加圣地——《张伯苓图传》16、向“第一公民”梁启超学什么——《梁启超传》17、回向风雨的歌者——《一颗清亮的大星——胡适传》18、一个永远温暖我们的名字——《仁爱一生》19、人间净土一圣哲——《枯木开花:圣严法师传》20、说不尽的洪宗礼——《从教师到教育家:洪宗礼评传》21、250年前欧洲最好的“新教育”——《爱弥尔》22、人格就是一切——《歌德谈话录》23、教师为什么一定要读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24、超越世俗的灵魂芳香——《金蔷薇》25、一本影响了几代人的公民教育读本——《爱的教育》26、是个,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唐宋词十七讲》27、朗读,让生命踏上温暖归途——《朗读者》28、和大智者的心灵对话——《人生哲思录》29、十丈红尘上的晨钟暮鼓——《林清玄散文》30、童年,是一个人的宿命——《追风筝的人》本学期我想尽办法挤时间出来读书,在有空余的时间就会看看《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
其中,我对书中讲的“爱,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感触最大,让我明白了“爱是需要学习的”师爱,是一种伟大的能力。
教师要明白相信学生的极限,就是相信人类。
没有爱,师生一天也不可能生存。
又让我想领悟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自我价值并不依附于任何人对我们的评价。
让我知道了,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书中讲到,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核心,但是,爱是什么?我们真的理解爱,甚至真的在爱吗?这本书的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博爱、自爱、父母之爱、上帝之爱等等,更能帮我们理解自己的生活。
理解自我,洞悉幸福完整背后的秘密。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在于其无偿的给予性,无条件性,不论你身处何地,不论你是好是坏,只要你是母亲的孩子,你便会得到母爱。
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得到,而且也根本无法用努力去得到,无法创造,也无法控制。
在母爱中我们是处于被爱的地位的,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把被爱转变为去爱,转变为创造爱。
我们要学会爱也需要学会给予,给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得到满足,更能使自己欢愉,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当人们明白这些时,爱才能变成成熟的爱,“我被爱是因为我爱”。
书中弗洛姆指出:“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态度的集中表现。
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
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
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如果没有尊重和认识,那么关心和责任心就会变成对爱的一种控制。
我觉得他的观点非常正确。
在爱的教育里,尊重和认识非常重要:首先认识自我,自己本身要达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而不依附或依赖他人;其次,要客观地正视对方,认识他的独特个性,并努力使对方成长,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尊重,真正的爱。
所以,我要学会爱。
更要学会关爱学生。
第三篇: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书目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书目1、愧对孔子——《论语》2、寻找教育的精神家园——《理想国》3、美德能为我们带来安宁与幸福——《道德情操论》4、爱,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爱的艺术》5、人类精神的高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6、一座必须跨越的教育高峰——《民主主义与教育》7、大爱陶子,大德陶子——《陶行知文集》8、“新教育”:一场教育造福运动——《朱永新教育文集》9、用深厚的爱创造最大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10、你永远可以更幸福——《幸福的方法》11、做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传》12、“美国精神之父”留下的财富——《富兰克林自传》13、可惜,中国只有一个张謇——《张謇传》14、史怀泽,人类永远的怀念——《史怀泽传》15、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麦加圣地——《张伯苓图传》16、向“第一公民”梁启超学什么——《梁启超传》17、回向风雨的歌者——《一颗清亮的大星——胡适传》18、一个永远温暖我们的名字——《仁爱一生》19、人间净土一圣哲——《枯木开花:圣严法师传》20、说不尽的洪宗礼——《从教师到教育家:洪宗礼评传》21、250年前欧洲最好的“新教育”——《爱弥尔》22、人格就是一切——《歌德谈话录》23、教师为什么一定要读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24、超越世俗的灵魂芳香——《金蔷薇》25、一本影响了几代人的公民教育读本——《爱的教育》26、是个,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唐宋词十七讲》27、朗读,让生命踏上温暖归途——《朗读者》28、和大智者的心灵对话——《人生哲思录》29、十丈红尘上的晨钟暮鼓——《林清玄散文》30、童年,是一个人的宿命——《追风筝的人》为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形式”正名2014年12月15日作者:李桂平来源:教育时报“形式”和“形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形式化”即所谓的“形式主义”,说的是一种片面地注重形式不管实质的工作作风,或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维方法。
而“形式”是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形式化(形式主义)”是有害的,而“形式”却是必需的,不管在哪个方面。
形式是固化了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变形式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联系到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想改,有一千种办法;不想改,有一万种借口。
按兵不动或者消极应付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既得利益”可守,只是一种单纯的惰性,是对新鲜事物的一种本能的排斥。
对课改最有杀伤力、也最似是而非的评价,便是照准一些具体的措施开刀,以“不适合学科特点”“太形式化”来作为论据。
比如说,从“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就是一场革命。
要变革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小组合作的学习组织形式、“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流程、借助网络平台的观课议课、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来实现内省与自我提升??所有这一切,都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成长”起来。
假如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仅有理念,而缺乏承载理念的形式,寄希望于每个人的“自觉”与“自悟”,一开始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企图以此实现教育目的的“殊途同归”,无异于痴人说梦。
高效课堂都要经历从“继承”到“生成”的过程,从杜郞口中学改革伊始,严格限定老师讲授的时间,甚至拿着秒表计时。
这当然是为了改变“满堂灌”不得已而为之的非常措施,属于必要的“矫枉过正”。
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在实施中也在不断调整中变化着。
但有时候,一些看似死板的措施其实是孕育着高效的。
以山东昌乐二中为例,他们要求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要求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
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
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对于这样一条规定,恐怕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太“形式化”。
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的课堂真的做到了每节课都有学习目标了吗?老师知道,学生知道吗?这些目标是教参上的,还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归纳提炼的?学习目标是有了,但能做到具体、可测吗?我们听课的时候都有深切的体会,如果执教者不印发教案,不出示学习目标,即使是同学科教师,在课始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回不过神来,不理解那些教学设计的意图。
连听课老师都这样,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不知道一节课具体学啥”的情况下,又会怎样呢?所以,板书学习目标的这种“形式”,对学校而言,体现出的是改革的勇气;对老师而言,是一种教学责任担当,是已经认真备了课的标志,学生自始至终知道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课堂肯定不是低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