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答题技巧工程问题的基本题型及快捷解法
2023年国考行测备考:工程问题解题技巧

2023年国考行测备考:工程问题解题技巧1500字2023年国考行测备考:工程问题解题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工程类问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准备参加2023年国考的考生来说,掌握一些工程问题解题技巧将对他们备考行测部分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工程问题解题技巧。
一、理解基本概念在解决工程问题之前,首先要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例如,对于建筑工程问题,需要熟悉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等;对于水利工程问题,需要了解水文、地质和水利工程设施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对基本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解答工程问题。
二、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在工程问题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例如比例关系、三角函数、平均值等。
掌握好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程问题。
同时,还需要善于运用线性方程组、二次方程等数学工具来解答具体的问题。
三、善于分析问题工程问题通常都比较复杂,需要考生善于分析问题。
在解决工程问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其次,要确定问题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类。
最后,通过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只有经过充分的分析,才能更好地解决工程问题。
四、注意解题方法解决工程问题时,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有些问题适合直接运用公式求解,有些问题则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来解决。
在选择解题方法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问题的特点来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减少解题的复杂度。
五、举一反三工程问题虽然种类繁多,但其中很多问题存在一定的共性。
通过解决一类工程问题,可以提高对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能力。
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归纳整理,总结经验,举一反三,以便更好地解决其他工程问题。
六、多做练习最后,要多做工程问题的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可以通过找一些真实的或模拟的工程问题来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熟悉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为参加2023年国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根本上每年都有行程问题以及工程问题的题目,但是有的时候对于行程问题或工程问题的题目,我们无法做到一分钟一道题的速度,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题目,今天将带大家来学习一种快速解决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思想——比例思想。
在行程问题中,贯穿整个行程问题的公式:路程〔s〕=速度〔v〕×时间〔t〕,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在s=vt中,存在着正反比的关系:1. 当s一定时,v和t成反比;2. 当v一定时,s和 t成正比;3. 当t一定时,s和v成正比。
【例1】某____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假如将车速进步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20分钟赶到;假如将车速进步1/3,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多少分钟到?A.30B.40C.50D.60【答案】C【解析】由“车速进步1/9”可得,v1:v0=10:9,且从驻地赶往训练基地的路程是一定的,所以v和t成反比关系,因此,t1:t0=9:10,t1比t0少花一份时间,对应提早20分钟到达,所以按照原来的速度走完全程需要花t0=10×20=200分钟;由“车速进步1/3”可得,v2:v0=4:3,且从驻地赶往训练基地的路程是一定的,所以v和t成反比关系,因此,t2:t0=3:4,由于t0=200分钟,所以4份时间对应200分钟,即1份对应50分钟,t2比t0少花1份时间,所以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50分钟到。
因此,答案选C。
【例2】某植树队方案种植一批行道树,假设每天多种25%可提早9天完工,假设种植4000棵树之后每天多种1/3可提早5天完工,问:共有多少棵树?A.3600B.7200C.9000D.6000【答案】B【解析】此题是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存在公式:工作总量〔W〕=工作效率〔P〕×工作时间〔t〕,在w=pt中,也存在着正反比的关系:1.当w一定时,p和t成反比;2.当p一定时,w和 t成正比;3.当t一定时,w和p成正比。
2020辽宁省考行测技巧:工程问题的快速解题方法

2020辽宁省考行测技巧:工程问题的快速解题方法工程问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虽然题干中的工程千变万化,时而做零件,时而修路,但是归纳起来只有两种题型:一是题中给出工作的时间,二是题中给出效率之比,这类题目的求解离不开基本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有了这一等量关系,大部分同学会考虑方程法,但是行测考试争分夺秒,如何能够快速解题在考试中拔得头筹呢?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特值法。
【例1】某市为了创建卫生城市准备整修河道,需要效率相当的三支工程队8天完成,河道整修完成50%时,一支工程队有事提前离开;河道整修完成75%时,又有一支工程队离开,河道由最后剩下的工程队做完,请问整修河道一共需要多少天?A.10B.11C.12D.13【中公教育专家解析】题干中“效率相当”可以理解为效率之比为1:1:1,可设三支工程队的效率为1,则工作总量为3×8=24,可将该工程分为三段:第一段完成工作总量24×50%=12,工作效率为3,则工作时间为12÷3=4天,第二段完成工作总量24×(75%-50%)=6,工作效率为2,则工作时间为6÷2=3天,第三段完成工作总量24×(100%-75%)=6,工作效率为1,则工作时间为6÷1=6天,共计4+3+6=13天,所以答案选择D选项。
总结:工程问题中当题干给出效率之比时,可直接将效率之比的数值设为效率特值,由此表示出其它的量进计算。
【例2】某项工程,甲,乙,丙单独完成分别需要10天,15天,12天。
现在三人合作,在工作过程中,乙休息了5天,丙休息了2天,而甲一直坚持到工程结束,则完成这项工程一共需要多少天?A. 6B.7C.8D.9【中公教育专家解析】题干中给出工作时间,可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60,则甲的效率为60÷10=6,乙的效率为60÷15=4,丙的效率为60÷12=5,根据三人合作完成了所有工作可列方程,设一共需要x天,则6x+4(x-5)+5(x-2)=60,解得x=6,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行测数学运算技巧:工程问题

行测数学运算技巧:工程问题例1:手工制作一批元宵节花灯,甲、乙、丙三位师傅单独做,分别需要40小时、48小时、60小时完成。
如果三位师傅共同制作4小时后,剩余任务由乙、丙一起完成,则乙在整个花灯制作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是:A.24小时B.25小时C.26小时D.28小时【解析】A。
根据题目知道乙和丙从头到尾一直在干活,且用时一样,所以这个题目可以看作是甲干了一部分,乙和丙共同完成了剩下的部分。
因为甲40h 的量=丙60h的量,所以甲干了4h相当于干了丙6h的量,那么这个工程剩余的部分相当于丙54h的量,而这部分由乙和丙共同完成。
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乙和丙时间比为48:60=4:5,所以工作量一定时,效率之比为5:4。
因为乙和丙所用时间一样,所以完成的工作量比值也为5:4,9份对应丙54h的工作量,所以5份对应丙30h的工作量,而这份工作量乙只需要24h完成。
所以答案选A。
总结:其实上述题目没用到以前常用的特值法去求解,主要用的是比例法,把时间当作工作总量去分配,这样做会更快捷有效。
例2:一批商品,师傅制作的效率是徒弟的2.5倍,若师徒二人合作加工需要4天完成。
现在徒弟单独加工,工作6天后,由于技术不断熟练,工作效率提高了1/2,剩下的商品师徒合作加工还需要多少天?A.2B.3C.4D.5【解析】A。
师傅和徒弟的效率是5:2的关系,工作量一定时,时间比为2:5,也即师傅2天的工作量相当于徒弟5天的工作量。
徒弟干了6天,相当于徒弟干了1天,并且师傅干了2天的工作量。
又因为师傅和他徒弟共同干4天才能干完工作,所以剩余的工作需要徒弟干三天,并且师傅干两天。
接下来徒弟工作效率提高1/2,所以效率前后比为2:3,时间比值3:2,所以原来徒弟三天工作量,现在只需要两天就干完。
故剩余的工作,师徒合作加工2天就可以完成。
答案选A。
例3:一部门主管带领一名业务骨干和一名新员工加班完成一项紧急任务。
业务骨干的工作效率最高,其3小时工作量相当于主管4小时的工作量,新员工工作效率最低,其4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主管3小时的工作量。
山西公务员行测解题方法浅谈工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山西公务员行测解题方法:浅谈工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备考君,还在发愁怎么备考吗?还在为不知道怎么复习担忧吗?在省考行测题中,工程问题一直是热点,往往也是考察的难度中最难的一部分。
因此工程问题是大部分考生最为头疼的一个题型,但是,任何题目都有技巧,只要摸准了这些题的规律,可以按照相同的思路去解决。
那么,我们来看看对于工程问题我们该运用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解题技巧。
一、工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二、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1、特值法手段1:从工作时间入手,把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例1.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18天,乙、丙合作完成需15天。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多少天( )。
A.8天B.9天C.10天D.12天【答案】C。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90,则甲的效率为3,甲、乙的效率和为5,乙、丙效率和为6。
那么乙的效率为2,丙的效率为4。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则需要把三个人的效率相加,三人的和效率为3+2+4=9。
那么甲、乙、丙合作的天数为90 9=10。
故选C。
手段2:从工作效率入手,先找到效率的最简比例,再决定工作总量的值。
例2.一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共同完成需要15天,甲队与乙队的工作效率相同,丙队3天的工作量与乙队4天的工作量相当。
三队同时开工2天后,丙队被调往另一个工地,甲乙两队留下来继续工作。
那么,开工22天后,这项工程( )。
A.已经完成B.余下的需要甲乙两队共同工作1天C.余下的需乙丙两队共同工作1天D.余下的需要甲乙丙三队共同工作1天【答案】D。
解析:丙队3天的工作量与乙队4天的工作量相当,不妨假设丙队每天的工作量为4,乙队每天的工作量为3,则甲队每天的工作量为3。
这项工程工作总量为(4+3+3)×15=150,三队同时开工2天所做的工作量为(4+3+3)×2=20,接下来20天甲乙合作,完成的工作量为(3+3)×20=120。
2022年工程问题如何用特殊值求解-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

工程问题如何用特殊值求解-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通过对历年行测试题讨论发觉,工程问题始终是数学运算的常见题型。
这类题通常考查难度不大,把握肯定技巧就能将其斩于马下。
这次我共享的就是其中特别有用的“特值法”。
一、问题简介工程问题主要考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某项工作中: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题型特征,设特值以轻松应对。
二、方法详述(一)已知多个完成工作的时间,设工程总量为多个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求出工作效率例1.A、B、C、D四个工程队修建一条公路,A、B合作可用8天完成,A、C或B、D合作可用7天完成,问C、D合作能比A、B合作提前几天完成?A.16/9B.15/8C.7/4D.2【参考解析】:题干给出AB合作8天完成,求出CD合作的天数可得出答案。
结合题干信息,给出多个完成工作的时间,设工程总量为其最小公倍数56。
依据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之比,可得AB的合效率为7,AC和BD的合效率都为8。
抓住目标,所求CD 合作完成工作时间,需求CD的效率。
分析前面各效率之间的关系,CD的效率=AC+BD-AB=8+8-7=9,可得CD合作所需天数为56÷9=56/9。
所以比AB合作提前8-56/9=16/9,选A。
(二)已知多个对象之间的工作效率比例关系,设其最简比为工作效率的特值,进而求出工程总量例2.某市有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工作效率比为3:4:5。
甲队单独完成A工程需要25天,丙队单独完成B工程需要9天。
若三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两项工程需要多少天?A.6B.7C.8D.10【参考解析】:题干给出多个对象的工作效率的比例关系,直接设最简比为工作效率的特值,即设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4,丙的效率为5。
依据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积,可得工程A工程总量为3×25=75,工程B工程总量5×9=45。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工程问题题型解题技巧

工程问题也是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重点掌握工程问题涉及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对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主要考查二人合作型、多人合作型和水管问题。
其中,二人或者多人合作的工程问题考查的比较多,教育专家研究认为,这类问题解题关键是找到二人或者多人的工作效率和。
下面,专家就针对工程问题题型进行全面讲解。
一、工程问题基本概念及关系式工程问题中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
工作量:指工作的多少,可以是全部工作量,在没有指明具体数量时,工作总量可视为已知量。
一般来说,可设总量为“1”;部分工作量用分数表示。
工作时间:指完成工作的所需时间,常见的单位一般为小时、天。
这里需要注意“单位时间”这个概念。
当工作时间的单位是小时,那么单位时间为1小时;当工作时间的单位是天,那么单位时间为1天。
工作效率:指工作的快慢,也就是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的单位一般是“工作量/天”或“工作量/小时”。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量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解决基本的工程问题时,要明确所求,找出题目中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量中的已知量,再利用公式求出未知量。
二、工程问题常考题型(一)二人合作型例题:有甲、乙两项工程,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6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30天,李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18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24天,若合作两项工程,最少需要的天数为:A.16天B.15天C.12天D.10天(二)多人合作型例题: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工程。
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
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A.6B.7C.8D.9解析:本题答案选A。
国考行测各类题型答题技巧与策略

国考行测各类题型答题技巧与策略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测试,涵盖了多种题型,对考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解题速度都有较高要求。
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策略,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国考行测中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逻辑填空注重语境分析:通过对文段上下文的理解,判断空缺处词语的含义和色彩。
例如,根据前后文的逻辑关系,是转折、递进还是并列,来确定词语的意思和程度。
积累词汇:平时多积累常见的实词和成语,了解它们的含义、用法和搭配,提高对词汇的敏感度。
排除法:通过对比选项,先排除明显不符合语境的词语,缩小选择范围。
2、片段阅读抓住关键信息:快速浏览文段,找出主旨句、关键词和关键句,把握文段的重点内容。
分析结构:了解文段的行文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
选项对比:仔细比较选项,排除过于绝对、片面、无中生有的选项,选择最能准确概括文段主旨的选项。
二、数量关系1、数字推理熟悉常见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数列、积数列、幂数列等,通过对数字特征的观察,尝试套用常见规律。
作差法和作商法:当数字之间的差值或比值有明显规律时,优先使用作差法或作商法。
大胆假设:对于复杂的数列,可以先假设一种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和调整。
2、数学运算掌握基本题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熟悉每种题型的解题公式和方法。
代入排除法:对于一些选项信息充分或者计算复杂的题目,可以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验证,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巧用赋值法:在一些没有具体数值的题目中,可以合理赋值,简化计算过程。
优先选择擅长的题型:在考试中,先做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题目,保证得分。
三、判断推理1、图形推理观察图形特征:从图形的元素组成、形状、数量、位置等方面入手,寻找规律。
分类归纳:将常见的图形规律进行分类,如位置类、样式类、数量类、属性类等,遇到题目时按照分类进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答题技巧:工程问题的基本题型及快捷解法
更多信息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
中公教育专家张淑琴认为,工程问题是各种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常考问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快速解题方法及技巧总结如下:
一、基本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工作总量、效率、时间之间的比例关系为:当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
当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
当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
熟练掌握上述比例关系,只要在一个量固定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正反比确定数量关系是有效、快速的解题思路之一。
二、常考题型
1.普通工程问题
例1.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5个,若干天可以完成。
当完成加工任务的60%时,采用新技术,效率提高20%。
结果,完成任务的时间提前了10天。
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A.900
B.1500
C.2250
D.3450
2.多者合作问题
多人同时工作共同完成一项工程,合作效率=每个人的效率之和。
例2. 一件工作,甲做15天可完成,乙做10天可完成。
问两人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A.5
B.6
C.10
D.15
3.交替合作问题
在多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并不是同时工作,而是依次工作,即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工作。
例3.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
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
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2009-国考-110】
A.13
B.14
C.15
D.16
三、常用方法——特值比例法
特设工作总量为题干已知量(工作效率或工作时间)的公倍数,再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快速计算。
四、例题解析
例1.【答案】C。
解析:此题已知工作效率,要求工作总量,属于普通工程问题,只需求出原计划的工作时间即可。
综合运用特值比例法进行求解。
由题意可知,完成剩下的2/5的工作量,效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6,那么时间比为6:5,即时间提前了1份,对应的具体值为10天,原计划的6份时间的实际值就为60天,完成了2份工作,完成5份工作得用150天,从而工作总量=15×150=2250,故选C。
【考点点拨】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成反比;比例值与实际值的对应;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
例2. 【答案】B。
解析:此题为最简单的合作问题,同时开始工作,同时结束,运用特值法。
特设工作总量为工作时间的公倍数30,则甲、乙的效率分别为2和3,那么合作一天的工作量为2+3=5,合作时间=30÷5=6,故选B。
例3.【答案】B。
解析:此题为典型的交替工作问题。
特设工作总量为甲、乙工作时间20天和10天的公倍数20,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和2。
工作方式为甲、乙、甲、乙、甲、乙……,显然,甲、乙各工作一天是一个工作周期,一个周期的工作量为二者的效率和1+2=3,则6个周期的工作总量3×6=18最接近工作总量20,此时还剩20-18=2个工作量,需要甲工作1天、乙工作半天,故总的工作时间为6×2+1+0.5=13.5天,故选B。
【考点点拨】交替工作,尽量不用比例法,而用特值法,特设工作总量。
关键需弄清楚一个工作周期的时间与工作量,以及工作次序。
以上为工程问题的常见基本题型及快速解题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辽宁中公教育最新事业单位课程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