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 版三年级书法下册《第1课 撇折和撇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西泠印社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完整教案

(完整版)西泠印社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完整教案

教案三年级下册西工区第三实验小学张思悦第1课撇折和撇点教学目的:1、认识撇折与撇点的形态,掌握其正确书写方法。

2、掌握撇折与撇点组合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撇折与撇点的正确书写方法。

难点:撇和横相连处的折角。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折线。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1、学习撇折的写法。

说一说撇折怎么写?教师示范写法。

撇略有弧度。

撇折的起笔要高于撇。

点的收笔要与撇折的折角取齐。

学生练习。

2、学习撇点的写法。

撇点是由粗到细,再由细到粗,撇与长点衔接要连贯。

教师示范写法。

学生练习写撇折的写法。

(三)练一练:临写下面的例字:至去如姿(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的撇折和撇点:雅姓始(五)知识链接:蔡伦造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五)布置作业:完成第一课练习。

第2课横撇教学目的:1、认识横撇的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

2、加深对横撇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笔画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横撇的正确书写方法。

难点:横撇行笔方向的掌握。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1、学习横撇的写法。

说一说横撇怎么写?教师示范写法。

横撇的横斜度较大,撇要弯,捺长伸与撇对称。

短撇宜斜直,横瞥的横短,撇略有弧度。

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临写下面的例字:久反水永(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的横撇:多名度(五)知识链接:宣示表。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五)布置作业:完成第二课练习。

第3课横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横折。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横折的正确书写方法。

难点:转折处要顿笔。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设计-《第1课 撇折和撇点》 西泠印社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设计-《第1课 撇折和撇点》 西泠印社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设计-《第1课撇折和撇点》西泠印社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概念;2.正确掌握书写撇折和撇点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字体书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1.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概念;2.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方法;3.练习撇折和撇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确保学生对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概念和书写方法掌握;2.强调练习撇折和撇点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演示和示范;2.学生跟读、仿写和自主书写。

五、教学时间分配本课时为一个教学周期,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时间内容0-5分钟上课前活动导入5-10分钟课堂导入,讲解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概念10-15分钟讲授撇折和撇点的书写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15-30分钟在纸上进行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教师带领学生练习30-4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撇折和撇点第二课时:时间内容0-5分钟上课前活动导入5-10分钟课堂回顾上节课内容10-20分钟介绍撇折和撇点的综合应用,进行书写练习20-3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撇折和撇点35-4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点评,评估学生书写撇折和撇点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西泠印社版三年级下册书法》,提前备好撇折和撇点的练习纸;2.教材上包括有关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概念、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3.教师熟练掌握书法技巧,能够清晰流畅地演示和讲解。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练习,掌握书写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方法;2.书写表现: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要求书写出清晰流畅的撇折和撇点;3.点评及评估:教师对学生练习撇折和撇点的书写进行点评并给予评估。

八、教学后记书法教学是传统文化体现、浸润心灵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书法的练习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可以感受字体美妙之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感性认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书法的魅力,使学生对书法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三年级书法下册教案《第1课 撇折和撇点》西泠版

三年级书法下册教案《第1课 撇折和撇点》西泠版

三年级书法下册教案《第1课撇折和撇点》西泠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概念,学习书法中的撇折和撇点的基本笔法,掌握正确的书写方式,提高写字速度和书写流畅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概念;2.学习书法中的撇折和撇点的基本笔法;3.掌握正确的书写方式。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书写撇点,避免出现歪斜或断裂等问题;2.如何准确掌握撇折和撇点的书写顺序和重心。

教学准备1.西泠版三年级下册教材;2.黑白板和彩色粉笔;3.书法笔和纸张。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通过展示书法品位和示范,引入新知,让学生了解书法中的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了解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基本笔法讲解书法中的撇折和撇点的基本笔法,包括撇点的书写方法和写法,以及撇折的主笔、附笔和连笔等。

第三步:练习书写通过带笔的练习、仿写和写字比赛等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撇点的书写方法和撇折的主笔、附笔和连笔等基本笔法,逐渐提高写字速度和书写流畅度。

第四步:归纳总结通过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和讲解重点笔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撇折和撇点的基本笔法和正确书写方式,并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评价通过考试和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和改正,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书写品质。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写出一定数量的撇折和撇点,并提交作品,老师按照卷面质量、字体形状和书写速度等方面进行评分,提高学生练习意愿和书写效率。

总结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书法中的撇折和撇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笔法,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和书写流畅度,让学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和美丽,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西泠印社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西泠印社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西泠印社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撇折和撇点【教学目标】:1、识记撇折与撇点的形态,掌握撇折和撇点的写法。

2、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难点】:掌握撇折与撇点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练习毛笔字的兴趣。

2.检查书写姿势。

二、试一试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两组不同方式的折线。

2.学生尝试画两组不同方向的折线。

三、看一看1、教师示范撇折和撇点的写法,通过投影仪投影,强调书写规则。

2、学生练习撇折和撇点的写法,教师巡视指导。

四、练一练1.引导观察帖中的例字“至、去、如、姿”。

2.学生临写例字“至、去、如、姿”,教师巡视指导。

3.评议五、找一找1.引导学生从“雅、姓、始”三个字中找出撇折和撇点。

2.指名汇报。

六、知识链接引导学生阅读《蔡伦造纸》。

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完成第1课的练习。

第2课横撇【教学目标】:1.识记横撇的形态,掌握横撇的书写方法。

2.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难点】:掌握横撇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撇折和撇点的写法。

二、试一试1.观察教材中的两组线条。

2.学生尝试画两组线条。

三、看一看1.教师投影示范横撇(一)和横撇(二)的写法,强调书写规则。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练一练1.引导观察例字:“久、反、水、永”。

2.学生临写例字:“久、反、水、永”,教师巡视指导。

3.评议五、找一找。

1.从“多、名、度”三个字中找出横撇。

2.指名汇报六、知识链接阅读欣赏《宣示表》。

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完成第2课的练习。

第3课横折【教学目标】:1.认识横折的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难点】:掌握横折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横撇的写法二、试一试1.观察两组曲线。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第1课 撇折和撇点》西泠印社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第1课 撇折和撇点》西泠印社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第1课撇折和撇点》西泠印社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法中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方法,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通过学习书法,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和专注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撇折的书写方法:起笔、转折、收笔。

2. 撇点的书写方法:起笔、落笔、收笔。

3. 撇折和撇点在书法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方法,能够在书法作品中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技巧,以及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示范撇折和撇点的书写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书写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撇折和撇点的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书法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方法,让学生了解书写技巧。

3. 示范:示范撇折和撇点的书写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书写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撇折和撇点的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5. 评价:对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撇折和撇点在书法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方法,能够在书法作品中正确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书写技巧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和专注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了提高,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也有所增强。

今后,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书写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撇折和撇点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撇折和撇点

第1课撇折和撇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撇折和撇点,能分辨这两个笔画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池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至、去、女、如”四个例字。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教学分析:1.教材编写分析《撇折和撇点》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板块包括“试一试、看一看、练一练、找一找和知识链接”五个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将“至、去、女、如”等字用正确的笔法平稳地写在米字格的中间。

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掌握撇折和撇点的书写。

难点:在书写中注意字形不同,撇折和撇点的角度变化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组不同方向的折线。

请学生说一说这两组折线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体会转折后行笔的方向不同,从而导入本课课题:《撇折和撇点》。

二、学习新知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1)教师示范撇折的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撇要劲挺,转折后调锋向右上行笔,提略向上斜。

(2)教师示范撇点的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撇由粗到细,转折后写点,由细到粗,注意转折处衔接要连贯。

(3)教师再次范写这两个笔画(或者二次播放视频),并在写好的笔画上用其他颜色的笔勾出撇折和撇点的行笔路线,然后在黑板上用粉笔勾画这两个笔画的行笔示意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书写撇折和撇点的认知。

(4)请学生尝试书写撇折和撇点各三遍,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自荐或教师选择一至三份学生作业,进行师生互动评价,教师引导总结,指出写得好的笔画好在哪里,写得不好的笔画欠缺在哪里。

2.重点临写例字(1)教师示范本课四个带有撇折和撇点的例字或播放相应视频。

(2)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四个例字进行讲解,分析不同例字中撇折和撇点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

三年级下册书法导学案-《第1课 撇折和撇点》 西泠印社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导学案-《第1课 撇折和撇点》 西泠印社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导学案-《第1课撇折和撇点》西泠印社版一、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在学习本节书法知识之前,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撇折和撇点的基本知识、书写方法以及常用字。

2.准备材料•毛笔:品质好、笔锋细,推荐选用中质毛笔。

•砚台:确保无瑕疵,洁净无杂质。

•石灰水或蒸馏水:用于调和砚台中的墨汁。

二、学习目标•熟悉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方法;•熟悉书法基本笔画的构成;•学会书写常用字的撇折和撇点部分。

三、学习内容1.撇折和撇点在书法中,撇折和撇点属于基本笔画,是一种由上向下,稍微向左或向右方向运动的笔画。

撇折和撇点的区别在于其位置和长度,如果笔画较长,就称为撇折;如果笔画较短,则称为撇点。

2.书法基本笔画书法基本笔画是指构成所有汉字的最基本的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折等。

掌握基本笔画,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3.常用字的撇折和撇点部分在汉字中,有很多字的构成都需要运用到撇折和撇点,例如:人、刀、从、众等。

学生们需要认真学习这些字的构成方法,并且练习多遍,以便于掌握。

四、实践操作1.准备•准备好笔墨纸;•用石灰水或蒸馏水调墨。

2.练习基本笔画通过练习基本笔画的构成和书写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撇折和撇点的书写方式。

(1)练习横•顺序:横起笔、横下笔;•方法:慢慢起笔,快速落笔。

要求笔画平稳、匀称。

(2)练习竖•顺序:竖起笔、竖下笔;•方法:慢慢起笔,快速落笔。

要求笔画方正、你合。

(3)练习撇•顺序:横起笔、向右斜下;•方法:从左向右斜下35度角,快速落笔。

要求笔画顺畅、流畅。

(4)练习捺•顺序:斜起笔、向右斜下;•方法:斜起笔,笔尖向右下方斜落,要求笔画有力、有节奏、下笔有力。

(5)练习点•顺序:轻点笔;•方法:轻点笔,浅浅一点,要求点位准确、大小一致。

3.书写常用字的撇折和撇点部分让学生通过书写常用字的撇折和撇点部分,掌握方法和技巧。

(1)书写“人”字人示意图•练习方法:先顺势写上半部分,再转笔变向下半部分,注意转笔要有力度;•注意事项:下半部分的向右斜横(第2笔)到中部的位置时要转笔变方向,然后再向下拐。

1.撇折和撇点

1.撇折和撇点

射阳实小教育集团2018年春学期书法教学设计主备人:陈艳1 组别:三年级书法执教者: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
组不同方向的折线。

导入课题
1.师示范撇折的书写,边写边
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撇要
劲挺,转折后调锋向右上行
笔,提略向上斜。

2.师示范写撇点的书写:边写
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撇
由粗到细,转折后写点,由细
到粗,注意转折处衔接要连
贯。

3.师范写这两个笔画,在黑板
上用粉笔勾画这两个笔画的
行笔示意图
生交流两组折线的
区别
生观察
强化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撇折和撇点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用学生认识,撇折和撇点。

能分辨这两个笔画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

观看汉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至、去、女、如”
四个例子。

3、培养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完整。

教学分析
撇折和撇点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板块包括试一试,连一连,看一看,练一练,找一找这几个部分。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

将“至、去、女、如”等字,用正确的笔法平稳的写在米字格的中间。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撇折和撇点的书写。

难点:在书写中注意字形不同,撇折和撇的角度变化有所不同。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组不同方向的折线。

2、请学生学生说一说这两组折线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转折后行笔的方向不同,从而导入本课课题:
《撇折和撇点》。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连一连
PPT播放撇折和撇点视频让学生先观察在连线。

找一找
PPT播放三个生字让学生找出每个生字中的撇折和撇点。

(雅、姓、始)。

看一看
(1)教师示范撇折的书写(或播放视频),边写(放)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撇要劲挺,转折后调锋向上行笔,提略向上斜。

(2)教师示范撇点的书写(或播放视频),边写(放)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撇由粗到细,转折后写点由细到粗,注意转折处衔接要连贯。

(3)教师再次范写这两个笔画(或第二次播放视频),并在写好的笔画上勾好其行笔路线。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撇折和撇点的认知。

(4)请学生尝试书写撇折和撇点各三遍,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根据学生书写选择两到三份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展示。

三、重点临写例字
(1)、教师示范本课的生字,并分析每个字的写法。

“至”这个字上小下大呈梯形,横向笔画间距匀称,首横短而轻,末橫长而稳,拖住整个字;其中撇折的角度较小而显得紧凑,使得整个自收放有度。

“去”字笔画较少,应写得略粗一些,撇折角度稍大,提与两横平行;末点长而粗以稳住整个字的重心。

“如”字左大右小,撇点呈纵势,角度稍大,右部“口”的竖画从提画的收笔处起笔,使得整个字紧凑。

“姿”字笔画较多,应注意避免显得过大,整体呈上小下大,女字底呈横势,顾其中的撇点角度较小,橫画长伸,以承托上部。

教师展示书写的汉字,选取其中写两个(一个带撇折、一个带撇点)书写给学生看。

(2)、学生尝试书写四个例子,先描两个,再摹一个(在课本后附的练习纸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总结选取一两个写的好的作为评价总结。

四、布置作业
临写四个汉字三遍。

五、板书设计
撇折和撇点
粘贴撇折、撇点
例子“至”和“如”
六、整体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学习撇折,是撇和提的组合,提的角度有变化,一般是向右上为多,也有向右下斜的,撇点是撇和长点的连接,撇收笔时,笔锋往右下渐行渐按写长点。

3.清洁、整理学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