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学案

合集下载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1.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我们伴着东升的太阳来到学校, 傍晚西落的太阳见证着我们一天 的忙碌。不仅仅是太阳,月亮和 满天的星辰均有东升西落的现 象。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2.播放《宇宙中的地球》的视 频。
学生活动
媒体和资源的使 用
媒体使用方式
设计意图
1.学生跟着教师描 述,思考日月星辰一 天之内东升西落这种 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2.观看视频《宇宙中 的地球》。
四、学习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 略、方法
教学策略 1.替代式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替代式教学策略,老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 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小组学习策略 在第三课时,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 8 个小组进行小组学习 3.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将学生分组,小组内部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抢答,质疑得分,奖励最终得分高的小组,以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 师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讨论法 4.发现法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 3 课时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章节、学 课程内容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所属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对象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 初二学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黄河的概况,如:黄河形状特征、发源地、汇入的海洋、长度、经过的省区和地形 区、上中下游分界点、支流等。 2.理解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掌握黄河各河段开发利用价值。 4.理解和掌握黄河各河段产生的灾害、原因及其治理方案。

长江和黄河专题复习学案

长江和黄河专题复习学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抓住点滴时间,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完成学习任务。

长江和黄河专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湖泊、水电站,流经省区和地形图。

2、知道长江、黄河各河段的特征。

3、知道长江、黄河的治理措施。

4、会填注长江、黄河水系图。

课前预习1、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是。

2、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我国第二长河是。

课内探究(一)自主梳理1、填表2、读图、填图:1)在长江(自绘或描)上填出①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②主要支流、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③主要水电站:二滩、龚嘴、丹江口、三峡、葛洲坝④重要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2)在黄河水系图(自绘或描)上填出①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②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③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③重要城市:兰州、银川、郑州、济南(二)合作探究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

泥沙主要来自于什么地区?这个地区多泥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三)巩固训练1、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A、河南、陕西B、西藏、云南C、青海、四川D、湖北、河南2、关于黄河、长江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游水能资源丰富B、含沙量大C、通航里程长D、结冰期长3、黄河和长江共同的治理措施是()开发游水利资源;在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游加固大堤修建防洪工;A、上、中、下B、上、下、中C、中、下、上D、下、上、中4、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5、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是()A、阴山B、秦岭C、南岭D、大巴山拓展延伸(走进中考)(2006年潍坊)24、有我国“黄金水道”之称的是A长江B.京杭大运河C黑龙江D.黄河(2006年潍坊)29、读“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秋季节烘涝灾害频繁,其原因有()A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B围湖造田,湖泊蓄水调洪能力降低C落差大,水流急D人工裁弯取直河道(2)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所起重要作用是什么?(3)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建国后,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确保了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体措施有:(4)黄河在上游的河套平原和下游山东境内经常发生凌汛现象,为什么长江不会发生凌汛呢?(2007年潍坊)长江流经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众多,注入东海。

《黄河》中学地理教学教案

《黄河》中学地理教学教案

《滔滔黄河》教学案一、教材分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

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地理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黄河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诗文、电影及有关的歌曲中,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地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2)能分析黄河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忧患。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2)通过报道、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原因的分析和黄河断流的情况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危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黄河的治理措施五、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六、教学方法:针对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温馨环境,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是什么吗?我想一说到黄河,同学们的心情肯定是心潮澎湃,激情高昂,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她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她一路欢歌,在中国的大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几”字。

长江、黄河复习学案

长江、黄河复习学案

第二章长江、黄河复习课学案一、复习目标:(一)了解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二)掌握长江、黄河的概况、主要水电站的分布(三)认识长江的开发和黄河的治理情况二、重点难点:能够识记长江、黄河概况图三、中考预测结合今年中考试题分析,本章有可能考到以下几点:1、对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的考察多与地形、省级行政区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

选择和填涂都有可能考到。

四、知识网络,我来建:(二)相关问题汇集1、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是从()到(),该段通常被称为(江)。

长江的“地上河”是指()河段,从湖北()到湖南()。

2、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位于()省,位于()峡。

它建成后将发挥怎样的综合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三峡大坝修建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江为何被称为“黄金水道”?5、用3个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6、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无支流的原因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认为原因是(),应采取怎样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应采取怎样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8、黄河下游经常断流的原因?9、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解决。

10、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它的效益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自我检测,我能行1、读黄河图,完成:(1)发源地:A山,注入海洋B(2)干流流经省区(简称):○1○2川或蜀○3○4宁○5○6晋○7○8豫○9(3)河段划分:源头——a()——b()——入海口(4)干流流经地形区:上游:高原、高原。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的治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的治理教案

黄河的治理教案一、教材分析黄河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湖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但两节课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应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鉴于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如下几点:1.知识目标: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黄河现存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教学重点:黄河的忧患及治理;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治理黄河的关键..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出黄河自古多忧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二、学生能力分析与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也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先请学生谈谈关于黄河已了解多少;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无需重复讲解;对于部分内容只要教师再强调或练习巩固即可..而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与否;只要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就行了..故以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三、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平台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中游三门峡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四、板书设计一、概况二、黄河的贡献: 1.灌溉 2.水能 3.旅游三、治理黄河五、教学过程 存在的忧患 产生的原因 解决的措施上游 问题:1.荒漠化 2.凌汛 1.人为破坏 2.部分河段自低纬流向高纬植树种草;合理放牧炸冰 中游问题:1.泥沙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下游 问题 :1.地上河2.断流3.污染 1.泥沙淤积 2.人为不合理用水 3.工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污 加固堤坝;修水库;水土保持 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污水处理;减少排污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河船夫曲;边听歌曲边欣赏图片..使学生对黄河有一感性认识;然后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师:没有那一条河流像黄河一样;让中华民族如此爱戴..她缔造了这个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黄河..请大家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框架进行教学;面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给自己和学生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来探究问题;所以;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黄河知识知多少自学;学案第一部分师:首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检测一下自己上节课的学习效果..3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同学们做完了吗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课时已经介绍;这里只做复习性提问..学生回答的同时;同步展示课件上的相关图片和知识: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2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3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4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师:同学们;你们的答案和她的答案一样吗一样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非常认真;希望这节课大家继续保持..下面;我们来继续了解黄河的其他情况..我们先来了解黄河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巨大的贡献关于这内容;老师准备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两个主要的贡献语速慢;声音大第二板块:歌颂黄河贡献展示一段视屏黄河的奉献;让学生回答黄河的主要贡献:1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3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的旅游资源..-壶口瀑布......第三板块:“忧黄河、救黄河”忧患小组合作学习师: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黄河不愧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黄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有人说黄河也是一条害河;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说母亲河“病了”..今天就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医生”;给我们的“母亲河”治治病..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第二部分..兵分三路;分别去上中下游;解决每个河段出现的问题..1-3组解决上游;4-5组解决中游;6-8组解决下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并将你们小组的探究成果写在小白板上..5分钟后;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展示..1、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分别选择上、中、下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承包的形式2、说出黄河上、中、下游各段存在的问题..各小组针对课本49~52页图片归纳整理3、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4、各组汇报;大家补充..组内形成演讲提纲;选派代表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对这一问题的质疑..5、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出示幻灯片加以强化①荒漠化:发病主要部位:上游病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等治理措施:1.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2.合理放牧②水土流失:发病主要部位:中游病因: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大;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治理措施:1.禁止破坏林草2.退耕还林、还草3.造林种草、打坝淤地③凌汛:发病主要部位: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病因: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游”开冻早..治理措施:及时破冰;疏通河道等④地上河:发病主要部位:下游病因: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夏季多暴雨等治理措施:1.加固大堤2.引黄淤灌3.疏通河道小结: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我相信有了这么多像我们同学们一样热爱母亲河的小卫士、小医生..我们通过努力一定能使黄河达到“人水和谐”..使母亲河重新展现她的风采..请我们大家一起大声的祝福----“祝母亲河健康快乐”第四板块:反馈检测;拓展认识选做;在课外完成师:对黄河的学习本节课先告一段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完成学案第三部分的自我检测达标检测..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天上"和“海”分别是指 CA.唐古拉山、东海 B.祁连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横断山、南海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中游的哪种特征 BA、水量大B、含沙量大C、有凌汛D、汛期短3.“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情景 C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黄河下游 D.长江下游4.关于黄河凌汛的说法;正确的是 BA.一年四季都能发生 B.主要发生在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C.发生在夏季 D.主要发生在河水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河段5、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注入渤海 C A、内蒙古 B、河南 C、山东 D、河北6、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D A、山东 B、陕西 C、山西 D、河南7、黄河90﹪的泥沙来自 A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8、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CA.土质疏松 B.夏季多暴雨 C.破坏植被 D.黄土广布9、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BA、黄河多次改道B、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不断上升C、黄河下游河床本身很高D、为了制造水的落差10、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C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B、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C、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D、炸冰坝六、课后反思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我在教材处理时;尝试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使用教材..我试着将本节知识进行整合并分成了三部分概况、贡献、忧患治理;如此使本节知识内容更加有条理性..在导课部分我用歌曲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讲授新课时;我用课件展示黄河贡献的视频和图片;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课本知识;强化思想教育..在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黄河的忧患治理问题上;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希望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课堂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因将学案导学运用于内初班正处于尝试阶段;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

学业水平考试专项复习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地理 《中国的河流》2(黄河)学案

学业水平考试专项复习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地理 《中国的河流》2(黄河)学案

中国的河流2(黄河)知识点1:黄河(1)黄河概况1发源于________山北麓,全长________千米(我国第二长河),注入________。

2流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9个省区。

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要支流: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5上、中、下游的划分:①、上游:_________以上(水能资源丰富,实行梯级开发。

如: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等)。

②、中游:_______到________(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③、下游:桃花峪以下(“地上河”形成原因)(2)凌汛: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

发生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河段:下游与上游部分(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华北平原,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人们不断加固大堤,形成地上河。

(4)黄河的开发水能:上中游利用水能发电(水能资源丰富),著名水电站和水利枢纽: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地区(5)黄河各河段水量与含沙量变化:典例解析1.读图22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A 是_______________,读图23 该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可知M 、N 两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并解释M 汛期形成的原因。

河段水量含沙量变化原因 变化 原因青铜峡——河口河口——桃花峪桃花峪——入海口A三江平原三江源三江并流图2214710 0200 400 600 800流量(立方米/秒)MN(月)图23(1)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和______________(河流)的发源地,其源头水源补给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地理黄河教案

2023地理黄河教案

2023地理黄河教案2023地理黄河教案1【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的水文特征[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山西省忻州市第六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黄河教学案

山西省忻州市第六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黄河教学案

学科组主备人备课时间授课人课题黄河授课时间重点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黄河的忧患。

难点黄河的忧患,治理的措施教法通过分析地图、图片及有关资料,能够解释黄河中、下游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黄河忧患的措施学法读图识文,自学和小组讨论课前准备回顾长江的学习模式学习目标通过分析地图、图片及有关资料,能够解释黄河中、下游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黄河忧患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对人类做出的贡献,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温故互查:1、说出长江对人类的贡献。

2、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它位于哪一河段?3、说出出长江易发洪水的河段。

设问导读:1、自学目标:(1)填写表格学习黄河的开发利用、综合治理状况。

黄河上游中游下游个人随笔1、复习提问2、预习新课(自学)提示:与学习长江的模式一样。

3、学生讨论预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起止点源头—河口河口—桃花峪桃花峪—入海口河段特征水量大,泥沙含量少,水能资源丰富支流众多,泥沙增加,水土流失严重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开发利用梯级开发修建水利枢纽煤炭基地石油资源开发区问题凌汛水土流失严重地上河;凌汛综合治理炸冰保持水土,种草植树固堤分流(2)黄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哪些贡献?(3)黄河流域为什么号称我国的“能源流域”?(4)黄河中游地区为什么要保持水土?2、自学情况检查:提示学生在课本上(正文部分或图中)勾划圈点。

自我检测: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山脉:A._____山海洋:B._____水利枢纽工程:C.____D.____上、中、下游的分界点:E.____F.____支流:G.____H.____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求:①每个学生都能能熟练描绘出黄河的干流轮廓。

②能准确划分出上中下游的分界。

4、自我检测(基础知识点训练)AEC DHFBG(2)黄河被称为“能源流域”,上游___资源丰富,中游是____基地,下游是___资源开发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并能在图上标注。

2、在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并能在图上标注。

3、在地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
点及所在省区。

4、分析黄河各段的自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简单说出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6、简单说出我国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3、治理黄河的关键。

导学思考题: (通过学习长江,我们已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请你利用学习长江的方法,自学黄河的源流概况)
1、阅读课文P49 正文第一自然段,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

2、阅读黄河水系图说出:
①黄河干流流经的9个省区。

②黄河干流流经的4个地形区。

3、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四大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
针对性检测题:
一、填空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注入____海,全长____米,是我国第__长河。

2、黄河在中游接纳了两条主要支流,在山西省注入的支流是_____,在陕西省注入的支
流是_______。

3、黄河发源于_____高原,依次流经内蒙古高原高原、______高原和_______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______、和河南的_______。

二、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2、黄河的发源地是()
A 、唐古拉山
B 、巴颜喀拉山
C 、冈底斯山
D 、昆仑山
3、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注入渤海?( )
A 、内蒙古
B 、河南
C 、山东
D 、河北
4、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
A 、洮河
B 、渭河
C 、汾河
D 、湟水
5、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
A 、山东
B 、陕西
C 、山西
D 、河南
6、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 )
A 、河口
B 、湖口
C 、旧孟津
D 、宜昌
7、黄河在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华北平原
导学思考题:
1、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 小组讨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提示:成因从地形、植被、气候几方面分析)
自主检测题:
选择题:
1、“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 、水量大
B 、含沙量大
C 、有凌汛
D 、汛期短
2、黄河90﹪的泥沙来自(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自然特征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上游 峡谷____,落差__水流
湍急,___资源丰富
(阅读课文P49、P50阅
读部分“黄河上游的峡
谷”) 问题:________ (阅读课本P51阅读部分“黄河凌汛”)
中游 落差____,含沙量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
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
斗”)
问题:_______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下游 成为举世闻名的
“______”(阅读课本
P50正文第二自然段) 问题 :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P50正文第二自然段、P51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黄河断流”)
3、壶口瀑布位于黄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多次改道
B、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不断上升
C、黄河下游河床本身很高
D、为了制造水的落差
5、黄河上的水利枢纽不包括:()
A、龙羊峡水电站
B、刘家峡水电站
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B、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炸冰坝
7、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除发电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A、防洪减於
B、养殖、灌溉
C、灌溉、航运
D、旅游、养殖
能力提高: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脉:①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
注入海洋:③______________
地形: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
流经的省区:⑦_____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_____
支流: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C 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水电站:⑨____________水电站
⑩ ____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