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黄河导学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三册黄河导学学案

第三册黄河导学学案

第三册黄河导学学案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4、理解黄河“母亲河”的奉献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形成缘由和造成的危害6、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7、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3、黄河“地上河”的形成缘由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导学思索题一: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的其次长河,而不说是中国的其次大河?2、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发源地、长度和注入的海洋?3、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那些省、自治区?4、在黄河水系图上,依次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源头;四条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看他们各位于哪个省区?6、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什么平原?7、黄河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黄河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及水电站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强化训练题一: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2、黄河源头是3、黄河发源于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5、6、黄河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并已建成了当堂达标题一: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2、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其次位 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C黄河上中游隐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3、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A山东 B陕西 C山西 D河南4、下列平原中,属黄河主要塑造的是:()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5、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A内蒙古B河南C山东 D河北6、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A洮河B渭河C汾河D湟水导学思索题二:1、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2、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又说他是一条“害”河?3、建国后,治理黄河主要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各是什么?强化训练题二:1、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2、治黄的关键在于3、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将与四周的当堂达标题二:A气候干旱 B地上河 C地势低平 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2、黄河90%以上的泥沙来自:()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河套平原 D宁夏平原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B下游修整黄河水堤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治理泥沙4、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黄河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是:()A龙羊峡 B刘家峡 C三门峡 D小浪底5、全部是黄河下游河段过境的省区是:()A河南 B山西 C山东 D河北6、黄河最大支流注入的河段是:()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交界处7、小浪底与三门峡水利枢纽联合使用,可抵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A千年一遇 B百年一遇 C 60年一遇 D 500年一遇8、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A陕西、河南 B四川、湖北 C青海、西藏 D青海、四川山脉:①支流:B上、中、下游的分界点:F地形区:③其中,正在建设中的水利枢纽是。

《黄河》导学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黄河》导学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流河 节 三 第学 习 目 标1.Z重点难点□自 主 学入 的 「 流河 广9 题L1J,联枚共 下 并 ”垃Xi 一 S,原Ay “第> 髀高用的姻龄 i?t 地 ^ <M 青 源 巨是瞪 概.24源啲一咏商 的32发 啊 像千秆 可flffl 河 潢 状 谿 斟甸 黄 咼 形 礦 阪□:中 昭长我 6 海 谓 賁全册 2 入 讪 ,河图 河材 、JO 页 流黄理 t'教 地海36干:地 觴读 源Ep^)察度找 戦阅发(*漩观长查 话1.干2.3.4合作探究河段,为什么?黄河探秘一一黄河的危害(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36的图2.24和p37的课文,完成下题。

(提示:教材中有的,请勾画在教材中)资料一:“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剧烈,居全国首位。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上达到570千克。

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1.讨论:黄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观察下图,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出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找一找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

观察这些水电站分布在哪些3.“地上河”造成的危害。

<3■斑9黄河探秘——治理黄河的措施(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合作探究2。

)合作探究2「4.开发黄河,治理水患,在上、中、下游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提示:阅读课文和P39的图2. 28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示意图)上游:中游:下游:反馈练习1、黄河是我国()A.流程最长的河流B.我国第二大河C.我国第二长河D.水能资源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2、黄河的发源地()A.唐古拉山B.巴颜喀拉山C.喜马拉雅山D.冈底斯山3、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河套平原4、黄河的哪一河段水能资源丰富()A.上游B.中游C.下游5、黄河下游流域狭窄,没有支流的原因是()A.降水量少B.水流缓慢C.地势低平D.形成地上河6、黄河的泥沙大部分来自于()A.上游B.中游C.下游D.源头7、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 .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B.上游修建大型水库C.下游加工大堤,清挖河道 D.中下游疏浚河道&黄河“地上河”出现在()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学习反思我懂了!我的疑问是什么?疑问如何解决?。

黄河活动导学案

黄河活动导学案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活动目标】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过程】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一、走进黄河1.了解黄河的概况。

一位诗人曾经说,黄河是太阳和月亮降下的神女。

神女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奔腾东下,在甘肃南部展身躯,舒广袖,划出了第一道优美的曲线,留下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

黄河滚滚洪流,一路奔腾,一泻千里,象忍不住河岸的束缚,终于扑进大海,将海赶出十里、百里、几百里。

黄河在这里歇息。

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

考考你: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黄河发源于哪座山?黄河注入什么海?黄河全长多少公里?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黄河附近最著名的瀑布是?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二、黄河文化1.读黄河传说,谈给你的启示.A、大禹治水的传说:B、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有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说是在滔滔的黄河上,有一道龙门,这道龙门每隔多少年才出现一次。

无数的黄河鲤鱼,经过千辛万苦地攀游,聚集在龙门要出现的地方,日日夜夜地等啊,等啊,当龙门一现,它们将拼命一跃,跳过龙门去――成为那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

这个故事说明了 .C、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导学目标】1.通过拓展学习,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3.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4.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5.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6.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导学重点】目标 3、4 (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求知的快乐)【导学难点】目标5、6【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在地理上黄河可做军事屏障,因此,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

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未光然的赞歌《黄河颂》。

二、知识链接1、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

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导学案

黄河导学案

《黄河》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3.理解黄河的治理措施。

4.地上河的成因。

一、黄河概况活动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92页文字和黄河图,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找出地理事物并尝试动手画一画:1、用笔描出黄河的干流,想想黄河干流像个什么汉字?2、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山脉(在下图中填注),全长______千米,注入_____ 海 , (在下图中填注),它是我国第二____ 河。

3、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找出黄河流经的9大省区,并填在图中。

4、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有哪些?(在图中填注)5、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和旧孟津(在图中填注),它们所在的省分别是_________ 。

6、找出黄河主要的支流:洮河汾河渭河,(在图中画出并填注)思考那个河段支流较多?为什么?二、黄河的贡献活动2结合P95-96页图文,看图说话:为什么提到黄河,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母亲河”?黄河的贡献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黄河的忧患活动三自主学习P93-94,96页图文,探讨黄河各河段的忧患(问题)上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黄河的治理活动四自主学习P97文字,探讨黄河的治理措施。

第二章第三节黄河导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黄河导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黄河导学案
-----黄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势区。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说明黄河各河段产生灾难的缘故。

3、把握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黄河的差不多情形,以及治理措施。

难点:明白黄河各河段产生灾难的缘故。

【学法指导】
阅读并熟悉教材45—48页,完成自主检测,并将知识重点勾画出来。

什么缘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峻?治理黄河全然措施是?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
1.黄河下游要紧流经()
A.山西、陕西
B.山西、河北
C.陕西、河南
D.河南、山东
2.黄河泥沙要紧来自()
A.源头到兰州
B.兰州到河口
C.河口到桃花峪
D.桃花峪到入海口
二、综合题
下图是“黄河水系略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黄河发源地:________山;②注入海域:________海;黄河是我国第________长河;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________,中、下游分界处④是________;要紧支流⑦是________,⑧是________;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是黄河输入泥沙最大的河段,其形成的自然缘故是:学生在复习巩固知识后独立摸索完成练习、做到准确。

《黄河颂》导学设计

《黄河颂》导学设计

《黄河颂》导学设计《黄河颂》导学设计【导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⑴ 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⑵ 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2、知识与能力目标:⑴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⑵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⑶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⑴ 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⑵ 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⑶ 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一、心理准备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1、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2、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3、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4、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

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⑴ 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了解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合作能力。

(2)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课件等。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3.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2)分析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4. 案例分析:(1)展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沙漠化的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分析成因,讨论解决方法。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看法。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关爱母亲河。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身边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提出解决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册黄河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
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理解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7、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
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3、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导学思考题一: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而不说是中国的第二大河?
2、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发源地、长度和注入的海洋?
3、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那些省、自治区?
4、在黄河水系图上,依次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源头;四条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看他们各位于哪个省区?
6、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什么平原?
7、黄河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黄河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及水电站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
强化训练题一: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全长千米,注入海。

2、黄河源头是,在山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3、黄河发源于高原,依次流经高原、高原和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和河南的。

5、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着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和平原。

6、黄河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并已建成了、、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当堂达标题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2、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第二位 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
3、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A山东 B陕西 C山西 D河南
4、下列平原中,属黄河主要塑造的是:()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5、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
A内蒙古B河南C山东D河北
6、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A洮河B渭河C汾河D湟水
导学思考题二:
1、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
2、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又说他是一条“害”河?
3、建国后,治理黄河主要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各是什么?
强化训练题二:
1、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据观测,黄河下游河床仍在以平均每年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

2、治黄的关键在于。

黄河泥沙90%来自,因此
是治黄的根本。

3、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将与附近的水利枢纽配合使用,不仅使下游
大大减少,也是总体的大大提高。

当堂达标题二:选择题:
1、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地上河 C地势低平 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
2、黄河90%以上的泥沙来自:()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河套平原 D宁夏平原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B下游修整黄河水堤
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治理泥沙
4、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黄河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是:()
A龙羊峡 B刘家峡 C三门峡 D小浪底
5、全部是黄河下游河段过境的省区是:()
A河南 B山西 C山东 D河北
6、黄河最大支流注入的河段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交界处
7、小浪底与三门峡水利枢纽联合使用,可抵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A千年一遇 B百年一遇 C 60年一遇 D 500年一遇
8、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 B四川、湖北 C青海、西藏 D青海、四川读图题: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山脉:① ⑥源头:A 注入海洋:②
支流:B C D E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F G
地形区:③ ④ ⑤
水电站:⑦ ⑧ ⑨ ⑩
其中,正在建设中的水利枢纽是(填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