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三甲医院感染科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9页)(0001)

合集下载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发文字号】京政办发[2005]59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05.11.22【实施日期】2005.11.22【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北京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05]5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1.5 疫情确认1.6 疫情分级2 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2.2 日常管理机构2.3 专家顾问组2.4 应急处理机构2.5 区县政府的职责3 预警与报告3.1 预警级别3.2 预警发布3.3 预警响应3.4 疫情报告4 应急响应4.1 应急响应的原则4.2 分级响应4.3 基本应急4.4 扩大应急4.5 未发生疫情地区的应急响应 4.6 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4.7 应急响应的终止5 善后处理5.1 后期评估5.2 奖励5.3 责任5.4 灾害补偿5.5 抚恤和补助5.6 恢复生产5.7社会救助6 应急处置的保障6.1 指挥系统技术保障6.2 通信保障6.3 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6.4 技术储备与保障7 培训、演习和宣传教育7.1 培训7.2 演习7.3宣传教育8 附则8.1 名词术语和缩写语的定义与说明 8.2 预案管理与更新8.3 预案解释部门8.4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1.1 编制目的通过本预案的编制与实施,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的基础工作,构建预防与扑灭疫情相结合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实现防范系统化、决策科学化、指挥智能化、保障统筹化,确保在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能够及时调动行政和技术资源,采取严格措施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一、背景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感染人类。

由于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人感染,将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突发事件,制定本预案以便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处置,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二、应急预案1. 事前预防1.1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禽流感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对禽类养殖场、禽类市场和周边环境进行常态化和定期的监测。

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1.2 禁止活禽交易禁止活禽交易,尽量鼓励市民食用经过熟化处理的禽类产品,减少与禽类直接接触的机会。

2. 事中应对2.1 建立卫生应急指挥机构设立卫生应急指挥机构,由各级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公安部门、动物卫生防疫机构等组成,负责疫情的应对与处置工作。

2.2 制定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根据禽流感的传染特性,制定详细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包括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病人隔离与治疗、医疗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

2.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区宣传,普及禽流感的基本知识,提高市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禽流感的识别和处置能力。

3. 事后处置3.1 人员排查与隔离根据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对发热病人进行排查,及时隔离疑似感染者,并进行相关检测以确认诊断。

3.2 医疗资源调配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将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至专门设立的隔离病房进行治疗,确保医疗资源能够及时供应。

3.3 追踪病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例的传染源,及时阻断传播途径,避免疫情扩散。

3.4 做好社会心理援助对于感染者及其家属,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预案执行1. 应急预案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执行,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

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

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为有效防范禽流感(以下简称禽流感)救治及疫情传播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人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特制订本预案。

一、提高警惕,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流行期间全体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积极做好疫情应对和准备工作。

二、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理领导组(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院长)副组长:XXX(副院长)成员:XXXXXXXXXXXXXXX工作职责:负责领导、指挥、协调本单位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调查、处理、控制等各项工作,协调同上级领导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援助。

(二)防控工作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及领导组的决定及时下达工作指令,并负责督促各组进入工作状态。

(2)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业务工作,并负责协调各专业组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工作,及时掌握各组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好并向领导组汇报。

(3)做好有关防控工作资料整理汇总。

(4)协助职能科室或各专业组做好全县应急培训工作。

(三)防治专家组工作职责:(1)发现疫情线索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追踪传染来源,判定密切接触者,特虽是有暴露史的人员,及时向领导组提供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3)收集病例流行病学(4)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相关资料并汇总上报领导组办公室。

(四)防控宣传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开展包括禽流感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消毒管理小组工作职责:负责按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防治的消毒要求,做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多种禽类动物,引起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为了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和传播,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鸡、鸭、鹅等禽类中传播迅速,且对人类具有潜在的威胁。

根据病毒的蛋白质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分为H5N1、H7N9等不同亚型。

二、应急预案要点1.监测与预警(1)建立禽类动物流行病监测机制,定期对家禽生产区、市场和禽类养殖企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病原学检测。

(2)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建立与国家和地方疾控部门、动物卫生监管机构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

2.疫情调查与报告(1)发现禽类动物发病或死亡情况,立即进行疫情调查和现场检测。

(2)确诊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

3.传染病控制与隔离(1)对发现的病毒传播源,立即进行隔离,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感染禽类动物进行隔离和扑杀,对养殖场和市场进行消毒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4.应急疫苗与药物储备(1)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供应机制,及时研发和生产应急疫苗。

(2)建立疫苗和药物的储备库存,确保在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投入应急使用。

5.应急通信与协调(1)建立应急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的迅速传递和沟通。

(2)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各部门、相关机构和专家组织的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计划。

6.健康教育与宣传(1)加强群众健康教育,提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加强媒体宣传,传播预防措施和信息,减少恐慌情绪的产生。

7.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1)与国际组织、邻国和地区展开合作,共享疫情信息和科研成果。

(2)及时向国际组织报告疫情情况,并接受国际组织的指导和协助。

三、预案层级和实施机构1.预案层级(1)国家级预案:由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共同制定和实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背景介绍禽流感是由禽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禽类,但部分病毒亦可感染人类。

2003年以来,多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已感染过数百人,其中多数病例表现为严重的肺炎,并出现了全球性的大规模爆发。

目前,禽流感在全球仍然是威胁公共卫生的重大疾病。

应急预案预防措施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应当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防范禽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和畜禽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妥善处理家禽和野生动物的排泄物等卫生垃圾。

2.控制感染源的传播:对于感染病毒的畜禽采取隔离措施,及时消灭疫情,严禁食用无法证明来源的禽肉或禽蛋等食品。

3.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加强禽流感疫情的宣传和防范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减轻疾病传播的风险。

应急响应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当采取以下应急响应:1.加强疫情监控和调查:对于出现禽流感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病情调查和监控,确保及时处理和隔离,防止病情扩散。

2.加强医疗救治工作:部署专业医疗人员和相应设备,对感染病毒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缓解病情,提高生存率。

3.组织应急处置:在禽流感疫情出现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动物人员隔离、检疫、消毒等应急措施,加强物资保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应急预案的执行1.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和畜禽要进行及时有效的隔离,防止病毒传染。

2.充分调配资源:充分调配医疗、后勤、物资等各方面的资源,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推进。

3.加强延伸应急管理: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多种部门的联动配合,实现协同作战。

应急预案的总结在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工作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部门和应急机构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保障公共卫生和安全。

三甲医院感染科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9页)

三甲医院感染科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9页)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为及时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果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应急预案一、成立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暴发应急指挥部:1.院重大传染病暴发应急指挥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指挥职责:1)制定及启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预案》;2)依法指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院内医疗紧急救治、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控制等;3)组织院内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工作;4)组织对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人禽流感防治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掌握防治技术方案的内容。

5)院内的感染控制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6)做好发热预检处、发热门诊、隔离救治病区对疑似病人的诊治等工作的指导。

2.院重大传染病暴发专家组: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监测报告程序(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监测患者发病前7天内曾经密切接触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人员;实验室等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出现如下症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结膜炎、或发热,体温持续39℃以上,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及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二)应急预案的启动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预警分级与预案启动:(一)预警分级1.人禽流感诊断标准:依照卫生部《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版》执行。

2.病例确认:我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专家组不能排除人禽流感病例,经市卫生局、疾控中心组织专家会诊诊断病例。

3.预警等级根据我市是否发生禽流感疫情,我院发现或接收疑似/确诊人禽流感/的病例数,将疫情划分为四个等级。

四级预警:我市周边范围内出现疑似或确认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但没有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我市未出现疑似或确认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及疑似人禽流感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

李生晓梦晓李飞刀制作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控制高致病性流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上级精神及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方案。

一、职责
(一)为切实做好防治高致病性流感工作,决定成立防治高致病性流感领导小组,设定了应急小组。

(二)高致病性流感防治工作组长欧阳琛院长,全体内科医务人员为成员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内高致病性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疫情的预防诊断,收集疫情报告,分析疫情发展态势,物资准备,确定疫情等级,并负责安排指导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我院负责人负责院内高致病性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负责人为疫情监测点的第一责任人。

再上传必究。

医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预案

医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预案

医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预案为了进一步做好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要求,特重新制定《北京友谊医院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应急预案》。

1、组织领导及分工:我院禽流感防治工作由《北京友谊医院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责任明确,各司其职。

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组织协调。

后勤管理中心:负责管理膳食部门一定要严把食品卫生关、正常渠道进货关,不使用超保质期、“三无”食品;组织食堂、营养部工作人员学习和了解有关禽流感的防病知识及预防禽流感的措施,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工作,做到早防、早控,严防、严控。

负责各种后勤物资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其它后勤工作;负责院内动物室以外的禽类动物的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预防保健科:负责禽流感的预防接种及疫情的网上直报工作;科研办:负责动物室禽类动物的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2、成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紧急处理专家组组长: 张澍田王浩彦副组长: 张乐辉专家组成员: 王红杨立沛任爱民张丽霞焦蕴敏段美丽一般患者由感染疾病科鉴别、处理,专家组负责全院可疑患者的会诊。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卫生部2005版修订版)详见附件1 :3、严格疫情上报制度严格执行《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继续健全现有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及时按照宣武区卫生局统一布署坚持周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及网上直报工作,确保对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监测报告和送检程序临床医师发现可疑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感染内科王红主任会诊↓医务部/院总值班→院领导↓三名主检医师会诊↓确定为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院领导↓临床医师填写《北京市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报告卡》↙↘发热门诊留观预防保健科↓网上直报并同时报区CDC采集样本(2小时内)填写《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样本原始登记送检表》↓医务部/院值班负责联系↓送北京市人禽流感网络初筛实验室:友谊医院病毒室4、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门诊、发热诊区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预案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为早期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做好我院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院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应急指挥部:1.院重大传染病暴发应急指挥部: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指挥职责:1)根据《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预案》规定启动本应急预案;2)依法指挥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院内医疗紧急救治、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控制等;3)组织院内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工作;4)组织对我院医务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5)院内的感染控制消毒隔离和职业安全防护工作。

2.院重大传染病暴发专家组:二、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监测报告程序(一)甲型H1N1流感预案启动预警条件1.甲型H1N1流感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

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2.预警条件:我国或周边国家地区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3.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我市及周边地区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二)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预案启动:根据预警条件,由耿树刚院长启动本预案。

三、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诊断报告流程:(一)预检分诊按《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设立预检分诊点。

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仔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是否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或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

(二)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1.发病前7天内与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密切接触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

2.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

(二)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1.甲型H1N1流感已纳入乙类传染病,按乙类传染病管理,各预检分诊点发现疑似、临床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立刻报告医务部、感染管理科(联系电话:),节假日及夜间报告总值班()。

2.医务部感染管理科组织院内重大传染病疫情专家组会诊,不能排除甲流,感染管理科立即电话报市铁东区防疫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局。

(),3.首诊医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卡》、《甲型 H1N1流感病例信息附卡》上报感染管理科,于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重症及危重病例报告,临床医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卡》、《甲型 H1N1流感病例信息附卡》及《甲型 H1N1流感病例基本信息卡》,上报感染管理科以进行网络直报。

5.临床科室每日上报重症及危重病例“病情转归”情况,感染管理科通过“甲型 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报。

危重症患者“治愈出院”或“死亡”,临床科室填写《甲型 H1N1流感重症病例调查表》,死亡病例同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感染管理科24小时内网络直报。

6.甲型 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转出”及“转入”信息报告临床科室上报甲型 H1N1流感确诊病例“转院”及由外院“转入”病例信息。

感染管理科通过“甲型 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对转院病例录入“转出”信息,或通过该系统对外院转入病例进行查询核实,录入“转入收治”信息。

四、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程序(一)医务人员接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措施:1.首诊医生接诊疑似甲型 H1N1流感病例,立即进行隔离及疫情报告,并实施如下措施:1)病情允许为病人戴口罩,立即进入隔离诊室;2)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后(标准见后),详细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

为病人体检,采集检验标本送检(通知检验科做好防护);3)院内专家会诊,不能排除甲型 H1N1流感病例可能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采取有效治疗、护理及抢救措施。

等待疾控中心人员到达。

4)疾控中心专家会诊后,根据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市政府统一安排,开启隔离病房(ICU隔离病房、RCU隔离病房,必要时开启其他病房)。

5)根据《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规范进行隔离、诊疗和救治.6)需转送定点医院诊治的病人,将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同转送。

7)接触者根据接触的程度不同分为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

采取应急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等措施。

五、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隔离措施甲型 H1N1流感病例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感染。

(一)甲型H1N1流感隔离措施1.甲型H1N1流感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及确诊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及确诊患者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同时置于多人房间,床间距>1米。

患者的活动应尽量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原则上不设陪护。

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患者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的隔离病房内。

2)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3)隔离病房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

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5)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

6)隔离病房有明显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4)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区。

具体要求包括: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储物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

4)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

5)整个病区应当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不能逆流。

2.预检分诊点隔离措施。

(1)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隔离措施:1)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候诊区通风,其空间应能够满足患者候诊需要。

3)有备用隔离诊室。

4)设隔离卫生间。

5)设独立挂号、就诊、药房等部门。

6)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7)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2)隔离留观室隔离措施:1)独立设区,标识明显。

2)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3)患者病情允许时,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3.甲型H1N1流感病区隔离措施。

(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

(2)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

(3)分别设置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

(4)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5)患者戴外科口罩,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病房内。

(6)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

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应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六、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安全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依据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甲型 H1N1流感采取二级防护,特殊操作时采取三级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一级防护:防护对象: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的医务人员。

防护配备: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级防护:防护对象: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防护配备: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镜、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必要时面罩。

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防护对象: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理插管理吸痰等操作时;防护配备:正压压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6)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三)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1.医务人员在接诊、救治和护理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根据实际需要为医务人员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

3.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

4.医务人员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5.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

七、甲型H1N1流感消毒措施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有囊膜,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机构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1.空气消毒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2)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2.医疗器械、污染用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和消毒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常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