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备课7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最新7篇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最新7篇复习课评课稿篇一王老师的课堂一直以细致严谨受到的赞赏,今天有机会在听取了一节议论文的复习课,更能够身临其境的被感动。
(一)强调复习议论文知识点的重要性现在的议论文阅读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题型以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也有部分开放性试题,并有扩大的趋势。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有议论文的概念,即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把握其文体特征。
(二)由学生介绍自己平时积累的议论文知识先由学生发言,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后由王老师用课件加以明确。
1、议论文的要素: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2、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
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3、议论文的语言:有如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
(三)、教给学生关于议论文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请几个学生介绍自己以往做议论文阅读题的方法,王老师从中点拔。
①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②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③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英语复习教案高三(七篇)

英语复习教案高三(七篇)英语复习教案高三(七篇)英语复习教案高三都有哪些?英语本专业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英语复习教案高三(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英语复习教案高三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这部分谢3点,按照USE的目标写)(1)学习建议信的结构、语言。
(2)讨论学校建筑物设计中行走不便的学生的需求。
(3)给校长写一封建议信。
(4)继续培养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这部分谢3点,按照USE的目标写)(1)学习建议信的结构、语言。
(2)讨论学校建筑物设计中行走不便的学生的需求。
(3)给校长写一封建议信。
(4)继续培养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教学过程Step 1Warming-up and lead-in (5 mins)(1)导入用本单元的阅读文Marty’s story来导入,引出残疾人的话题。
T: Hello, class. Inthe last lesson, we learnt Marty’s story. What’s the problem with Marty(He has a raremuscle disease.)Yes, he’sdisabled.But is Martyleading a miserable life due to his disability(No.)He is leading afulfilling life due to his own efforts. The disabled can live as good andcomfortable a life as we do. But it calls for more efforts.(2)揭题教师通过展示我们学校的图片以及通过采访班上一位曾经有行走困难的学生,点出学校有些地方可能对行走困难学生带来不便。
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7篇】

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7篇】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阅读中词语的理解及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把握。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词语理解的技巧;2、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及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课件:阅读中词语的理解、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做个语文游戏——填词展示课件:种语言遇见未来的话叫-----(预言)应允别人的话叫-----()非常著名的话叫-----()不满抱怨的话叫-----()写在书前的话叫-----()表示决心的话叫-----()2、这是一道词语解释题,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只有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
所以,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词语的理解。
二、教方法、学方法(一)词语的理解展示课件:(一)词语的理解1、师:词语的理解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
那么,在我们平时学习语文进行阅读的时候m.jiaoxuela ,一般都采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阅读文章中词语的含义呢?2、生:同义词换词;联系生活等。
3、师:老师在这里也总结出一些有关如何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4、(播放课件,同时引导学生读)理解词语的方法有:1、拆分组词法2、同义换词法3、联系生活法4、就地取材法5、联系上下文5、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方法”)展示课件:(1)、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静,非常沉着。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3)、过去的日子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6、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些句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理解这些句子中的词语。
7、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句子)8、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所说的5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来解释这些词语。
9、师:说一说你解释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用了哪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呢?10、老师引导学生解释其余的词语。
数学总复习高考教案七篇

数学总复习高考教案七篇数学总复习高考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
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能体会用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情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二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是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空破难点,以学业生的发展为本,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讲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
突破重点的手段: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以及及时地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
另外,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以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突破难点的方法:抓住学生的能力线联系方法与技能使学生较易证明正弦定理,另外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突破难点三学法: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复习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单词、词语、课文内容等。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3.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七单元的主要课文内容。
2.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课文内容1.复习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步:复习重点词汇和词语1.给学生出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让学生读音、记忆和理解。
2.练习造句,运用这些词汇和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第三步:听说训练1.播放相关录音,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或相关知识点。
第四步:阅读训练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给学生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第五步:写作训练1.让学生完成相关写作练习,包括填空、作文等。
2.检查学生的写作,纠正错误并加以指导。
五、教学反思1.回顾本次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本次课程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2.布置相关阅读、写作等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为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英语复习高考教案七篇

英语复习高考教案七篇英语复习高考教案七篇英语复习高考教案都有哪些?公共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外语等课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英语复习高考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英语复习高考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单词与短语:blind, show,special,clever熟练掌握重点语句:This dog can help him.Can Fifi help the blind peopleNo, he can’t .He only wants to play.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can ,can’t 描述动物具有的能力,并且能用can对动物是否具有某种能力进行提问。
2,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周围环境的意识。
教学策略:简笔画,小组讨论,教学过程:(请写清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Step 1 Warming upDraw an animal on the blackboard. Let the students guess what animal it is .It’s a dog.(通过逐步画出的小狗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引出本课关于导盲犬的话题)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1. Draw a man beside a dog. Then draw the man to blind. Talk aboutit then teach the word“blind”.Wat ch a TV show and answer aquestion“Who can help the blind man ”2.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repeat it. Try to be the TV presenter.1)跟读一遍刚刚观看过的盲人与导盲犬的电视节目的文章。
中考物理复习第7节 浮力计算--必须知道的两个密度公式(课件)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备课讲义+家庭作业

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②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①3×103;②等于。
练1.2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 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 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则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
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3
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
C
练2.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质量不计)底面积为
100cm2,将一物块A用细线与容器底相连浸没水中,如图所示现剪断
细线,A物块上浮,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60Pa,物块A有体
A.
B.
C.
D.
D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
现将一木块B放入水中,木块漂浮,且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
பைடு நூலகம்
所示。将一金属块A在木块B上,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
示;若将金属块A放入某种液体中中,容器底对金属块的支持力是2.9
牛,如图(丙)所示。已知:木块B的质量是600克,金属块A的体积
作业评讲 从漂浮说起 浸没时密度公式推导 浸没时密度公式应用 漂浮时密度公式应用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 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 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 献。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 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
初三复习课教学计划7篇

初三复习课教学计划7篇初三复习课教学计划篇1一、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中考复习前,初三数学组要进行考法研究,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纲,研究中考复习策略。
每位数学老师都进行专题发言。
原初三数学老师着重谈中考复习体会及中考后的反思;现初三数学教师着重谈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及中考复习策略;其余数学老师根据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着重谈如何及早把握中考动态,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中考考法研究的专题研讨会,将对初三老师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对初三老师把握中考动向,纠正复习偏差,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平时考试中,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及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做总结,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习的把握更深,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奋力拼争。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四轮进行。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在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70%以上)的试题来考查“双基”。
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
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
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有些中考题就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
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学复习备课教案
分式方程
下列各题已有解答的有“病”吗?如果有“病”,请写出“病因”。
没有解答的,你认为易让别人犯错的“陷阱”在哪儿?
1、方程
3
221+=x x 的解是 2、分式方程21124x x x -=--的解是( )A .32- B .2- C .52- D .32
3、当m = 时,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3
x m x +=--无解 4、(1)解分式方程:233x x =-. (2)解分式方程:1233x x x =+--
5、甲、乙两火车站相距1280千米。
采用“和谐”号动车组提速后,列车行驶速度是原来速度的3.2倍,从甲站到乙站的时间缩短了11小时,求列车提速后的速度。
“分式方程”给你留下多少印象?尝试写出各知识点并构建知识体系。
下列例题你能不用教师点拨就能把别人讲懂?请先做做,看自己有无“漏洞”?如果有请尝试写出“病因”。
例1、方程3221+=x x 的解是 方程22123=-+--x
x x 的解是 . 例2、(1)、关于x 的分式方程15
m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程的解是5x m =+ B .5m >-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C .5m <-时,方程的解为负数
D .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