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段落的方法
怎样划分段落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怎样分段、写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1楼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五、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给文章分段的方法

给文章分段的方法
1、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你为了写的清楚、明白,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意义段。
2.按事物的几方面分段。
有的文章为了写同一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
这样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
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
3、按时间顺序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
4、按照地点变换分段。
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这时,我们就按地点变换给文章分段。
访问记、参观记和游记,多用这种分段的方法。
5、按照总分结构分段。
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的概括介绍一下要写的内容,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这就是总起分述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分结构的方法分段。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2006—12-04 15:45:33)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记叙文:1.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基本模式为:概括叙述或议论--具体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一部分以议论抒情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具体记叙"我”所经历的一件事,第三部分又以议论抒情呼应开头,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
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找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如:如《老山界》交代时间的词句有: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①决定翻越老山界,做好翻山准备;②一昼夜翻越老山界的经过;②翻山后感想。
其中第二大段又可按时间顺序分四个小层次.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如:《藤野先生》根据地点的转换,可把课文分为三大段:①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的原因;②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弃医从文的原因;③在北京,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如《故乡》,按“去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划分段落。
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戏剧如:《变色龙》可按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事件的情节发展,将课文分为三大段。
如《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如:如《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即:不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以此为据,不难将课文分为四大段。
6. 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文章描述的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如: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而写的:①盼春---—---②描春-—---——-③颂春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a、写春风——-—-b、写春花----—c、写春草—————-d、写春雨-————-e、写春天里的人们的活动。
怎样划分段落

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首先要学会划段的方法。
一般地说,先通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和基本内容;再把各个自然段标上号码,认真逐段阅读,了解各自然段的大意;然后把内容联系紧密、意思相对集中的邻近自然段合并;最后从全文的角度看一遍,看划分的标准是否一致,对合并不恰当的作适当的调整。
分段的步骤(读课文―一找依据――用方法)文章如何分段,有几个标准,几个准则:一、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以时间的先后为明显标志。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以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段。
(或者起因、经过、结果)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以地点的转换的先后为明显标志。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照文章的特定结构分段(总分总的结构关系:总---分、分---总、总---分---总。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按结构分段。
段落之间的总分总关系。
有过度段或者中心段。
5、按照事物的内容(事情分类法)和性质分段。
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一般状物、记事写人的文章,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作文段落划分方法

作文段落划分方法作文是表达作者观点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段落是作文结构的基本元素,合理的段落划分能够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图。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作文段落划分方法,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1. 主题递进法主题递进法是按照写作主题的层次递进,将文章划分为不同段落。
每个段落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而不同段落之间则是按照主题的发展和深入程度进行递进。
这种划分方法能够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2. 问题分析法问题分析法适用于含有多个问题的作文。
每个段落都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通过逐个分析问题,相应地划分出不同的段落,使文章层次清晰,内容充实。
3. 对比方法对比方法适用于作文中需要进行比较或对照的情况。
每个段落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比对象进行探讨,比如对比两个观点的优缺点、对比历史事件的相似与差异等。
采用对比方法划分段落可以使文章论证更具说服力,逻辑性更强。
4. 举例论证法举例论证法适用于需要提供具体实例来支持论点的情况。
每个段落都介绍一个具体的事例、案例或现象,通过论述实例来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这种划分方法能够使文章论据更加丰富、可信度更高。
5. 时间顺序法时间顺序法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段落划分。
将文章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每个段落叙述一个具体的事件或过程。
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叙事作文或描述事件发展过程的作文,能够使文章有序、连贯。
6. 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适用于需要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的作文。
每个段落都分析一个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
通过逐个解决问题,相应地划分段落,既能够使文章结构清晰,又能够使内容更具可操作性。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作文段落划分方法,希望能够在你的写作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无论哪种方法,划分段落时要注意每个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和过渡,使文章内容连贯、层次清晰,给读者留下良好的阅读体验。
通过不断练习和尝试,你的作文段落划分能力将会逐渐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如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如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推荐分段是指把文章分成在意思上比较完整,在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划分段落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所以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虽然划分课文段落对这些年段的孩子稍显困难,但还是十分必须的,这是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锻炼。
划分段落常用的方法有:一、归并法。
先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认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再把说明同一内容的多个自然段归并成一个个结构段。
二、三段变通法。
每篇课文均有开头、中间、结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变通。
三、重点突破法。
先用一句话概括全文重点内容,然后找出这一重点事件或重点问题的起讫点,把重点段确定下来,最后看重点段落前面后面各讲什么,考虑全文如何分段。
四、标志识别法。
在纵式结构的文章中,表示时间推移、地点变换和人物出没的词句常常是分段的标志,在横式结构的文章中,这种标志常常表现为某些段落开头的总起句或结尾的小结句。
抓住这些标志就能顺利分段。
怎样给某一篇作文分段?写段意?刚开始学习划分课文段落,在理解课文内容(即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先出示课文段意,根据这些段意,自己对照课文,看看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然后把它划出来。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都是围绕哪一个段意叙述或描写的。
这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点拨和指导,即使才开始接触划分课文段落,也能水到渠成地划分出来,并初步懂得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按位置(空间、地点)变换顺序分段。
3.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
4.按事情的性质归类分段。
5.按总分关系分段。
有些课文的分段方法,大家还没有接触过,一下子让大家去分段,确实困难,也分不出来。
我们可采取先把段落划分好,把结果先告诉学生,然后大家说出分段的理由(也即是分段的根据),知道为什么。
分步说明分段的理由,弄清分段的来龙去脉,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这种按地点(位置)变换的分段方法。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2006-12-04 15:45:33)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记叙文:1.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基本模式为:概括叙述或议论--具体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一部分以议论抒情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具体记叙"我"所经历的一件事,第三部分又以议论抒情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
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找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如:如《老山界》交代时间的词句有: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
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①决定翻越老山界,做好翻山准备;②一昼夜翻越老山界的经过;②翻山后感想。
其中第二大段又可按时间顺序分四个小层次。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如:《藤野先生》根据地点的转换,可把课文分为三大段:①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的原因;②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弃医从文的原因;③在北京,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如《故乡》,按“去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划分段落。
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戏剧如:《变色龙》可按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事件的情节发展,将课文分为三大段。
如《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如:如《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即:不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分段落的方法分段,是指理清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即逻辑段落,又叫意义段落。
分段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一个基本的要求:能够体现作者行文的思路,能展现课文题旨的脉络。
这个“思路”和“脉络”,就是作者写作时构思顺序和写作步骤,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如何才能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构思顺序和写作步骤呢?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划清段落呢?首先要掌握分段的步骤,其次要选择正确的分段方法。
一、分段的步骤分段的步骤,可概括为四个字,即“读、想、归、查。
”“读”就是通读全文,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和展现课文题旨的脉络,这是分段的关键。
“想”就是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就是把内容一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归并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义段;“查”就是先把各段段意与全文中心联系起来,查看是否吻合,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看是否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二.分段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有纵向分段法和横向分段法两种。
要想掌握这两种方法,首先要搞清“纵向式结构”和“横向式结构”这两个概念。
所谓“纵向式结构”是指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文章结构。
记叙文(记事的)大多属于纵向式结构,“横向式结构”就是把要记叙和说明的内容分成几个横面,从几个方面并列展开的文章结构。
说明文多是这种结构形式。
(一)纵向分段法,遵循“纵向式结构”分段的方法,叫纵向分段法。
一般包括如下两种: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这一种在记叙文是多见的。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
一般的记叙文其事件的发展或以时间的先后为明显标志,或以地点的转换的先后为明显标志。
因此,分段时要抓住课文的时间词和方位名词作为划分意义段的重要依据。
以时间先后为序安排材料的记叙文,可用抓时间词的方法分段。
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的。
因此,在分段时要看是以哪种为主,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横向分段法,按照“横向式结构”分段的方法,叫横向分段法。
一般也包括两种:1、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这类归类分段法多用于说明文。
2、按空间位置的转换分段,这类分段法多用于记人在不同地点见闻的记叙文中。
除了“纵向分段法”和“横向分段法”外,还有按人物出场顺序分段和按作者叙述方法分段。
按人物出场顺序分段一般适用于剧本。
在一些课文中,经常出现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分段时,把它归上段还是归下段呢?一般来说,可从如下两方面考虑:1、议论性的过渡段,根据其议论的侧重点考虑其上下归属。
2、记叙性过渡段,根据其叙述时的立足点考虑其上下归属,一般划分在下。
当然,划分段落的方法不只是以上提到的几种,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需要说明的是:一篇文章的段落划分,往往不只一种方法。
划分段落要防止出现以下情况:一种是思路混乱,从头到尾的划分标准不一致;另一种是不注意段与段之间过渡句的归属;还有一种是公式化分段,不论什么样的文章,一律三段,这种都会导致分段不正确的错误。
给文章分段并不难,只要认真思考,遵循规律,多多练习,就一定能划分正确。
概括段意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路的重要手段,也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前提。
归纳段落大意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这段话,理解这段话主要内容的重要标志,是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重要训练。
归纳段落大意有三项要求:一是要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用语简单明确,不罗嗦;三是各段段意连起来能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这三项要求中,第一项是最基本的。
抓住段的主要内容在语言表达上才能做到简明;抓住段的主要内容,各段段意才能成为文章的提纲,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
归纳结构段和归纳自然段,主要思想的方法,基本相同,要促进方法的转移,引导学生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法,用于归纳结构段的段意,但二者要求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需要再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方法。
我们在归纳段意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整体归纳法。
因为段是文章的组成部分,分段归纳段意要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每一段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
熟悉全篇这一整体,归纳段意时才容易抓住重点。
二、取舍与归并法。
归纳段意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取舍法,即段中的几层意思能分出主次,那就可以“取主舍次”,分清段落中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另一种是归并法。
即段中的几层意思分不出主次,那就要把几层意思都概括进去。
三、挖掘内在联系法。
一篇课文,段与段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记事的文章大都分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线索叙写的。
也可采用以下有效方法:一、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二、概括法: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三、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段中分层的方法阅读一篇文章时,有的段落内容复杂,说了几层意思。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了解文章的结构,更准确地掌握文章的内容。
我们除了学会给课文分段外,还要学会段中分层。
怎样在段中分层呢?具体方法是:先初步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再弄清段中有几句话,一句一句地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哪几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一层。
如果一句话就是一个意思,那这句话就是一层。
段中划分层次,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有这样几种:一、按连贯关系分层法段的内容是写一件事,并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这件事,其中层次关系就是连贯关系。
层与层之间的连贯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1、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层。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层。
按时间先后分层时,要注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找出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后,再把在同一时间内的内容归成一层,这样分出层次就清楚的。
二、按总分关系分层法段落中的总分关系,就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的主要内容,这叫“总起句”。
再围绕总起句分几个方面来叙述,这叫“分述句”。
这样的层次结构就是“总分关系”的结构,总分关系一般也有两种情况:1、先总后分结构,就是先出现总起句。
再写分述句。
2、先分后总结构式,就是先写分述的内容,再用总结句进行概括。
一般也分二层来理解。
三、按并列关系分层法在一段话中,有的同时介绍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每层意思说的是一种事物;有的段落,是从几个方面写一种景物,每层意思就是景物的一个方面。
这些材料没有主次之分,而是加以分类排列写出来,这是并列关系的结构形式。
并列关系有两种情况:1、围绕同一内容,把几种事物分别加以描述。
2、按照同一事物或同一内容的几个方面,分为一个方面一个方面来写。
四、按因果关系分层法任何一件事都有起因,也有跟“起因”密不可分的结果。
段中的因果形式,是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写的,它有两种形式。
1、先因后果。
在很多段落中,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它的结果。
阅读中,遇到样的段,我们就可以按因果关系将段分为两层来分析。
2、先果后因。
也就是在段落中,先写了事情的结果,再写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段中的层次是转折关系的和递进关系的。
我们在段落中分层,首先要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分清段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分层。
掌握了分层的方法,就了解了作者的思路,分层才会正确,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概括层意的方法根据层意,既是把握段落内容、理解段落结构的训练,也是对学生进行从分析到归纳的思维过程训练。
准确地概括层意,是正确理解段内容,进而正确理确文章的含义、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层意的方法与概括段意的方法相似,一般步骤是:先熟读该层,弄明白层内每句话的意思,再根据各句的意思,抓住主要的内容和事情,用简炼的语言总结出该层的主要内容。
一般概括成“什么人做什么事”或“什么东西怎么样”的格式。
常用的主法主要有连串法、摘句法、取舍法、缩句法、归纳法、关系法等几种。
1、连串法。
是概括层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层内主要句子,把每句概括成一个词语,用简洁通顺的语言把它们连串起来作为层意。
如果层内各句都比较重要,一般就用此法概括。
此法要注意:必须抓住关键词语;语言要简练通顺;要全面,忌以偏概全、舍主取次。
2、摘句法。
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有些层中在开头或结层往往有能够表达本层主要思想内容的句子,总结层意时可摘录这些句子做层意。
运用这种方法也要注意。
一是必须找准中心句,二是有时还需把中心句做适当的调整或增减,以求准确、连贯。
3、缩句法。
有的层是由一两个长句组成,可用缩句法来概括层意,方法是把长句去掉修饰部分,留下关键部分,缩成一简洁、通顺、要点全的短句作为层意。
如果是两个以上的长句,就要抓住主要内容的句子缩成精炼的短句做层意。
4、取舍法。
有些层往往由许多句话组成,也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可用舍去次要内容。
抓住主要内容的句子来概括层意。
5、归纳法。
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有些层,各句话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一说明同一个问题。
概括层意时把各句表达的内容概括归纳为同一概念,这就是归纳法。
6、关系法。
有些层,各句之间有明显的结构关系,可用分析结构关系的方法来概括层意。
例如因果关系的层,可抓往结果来概括;总分关系的可抓住总写来分的概括;时间顺序的可抓住表示时间先后的时间词来概括;并列关系的可并列列出表示各句内容的词语为根据……根据层意虽然方法多样,但在概括层意时要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避免生般硬套,张冠李戴。
列小标题的方法给文章列小标题也是一种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也是寻找作者思路的训练,对作文列提纲也有好处。
列小标题时的思考可以分三步:第一步,正确划分段落,这是关键。
要是段落划分错了,小标题也不可能列正确。
第二步,把段意概括好,这是列小标题的基础。
要是段意概括得不全面、不准确,那么小标题也就不容易列准。
第三步,把段意浓缩,列出小标题。
列小标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词语要精炼。
小标题应该精炼到只有一个词语、一个词组成一个短句。
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词语,或段意中的词语。
不能把小标题写得象段意那样长。
二是一篇文章的几个小标题,在字数上尽量一样多,在内容上要有连贯性。
2.注意分析记叙文的结构。
文章结构的五级划分:第一级是“篇章”,第二级是“部分”,第三级是“层次”,第四级是“段”(也就是通常说的“自然段”),第五级是层(或叫小层次)。
(1)怎样划分段落?1)理清段内的层次结构。
段落分层常用的方法:根据陈述对象的变换分层;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分层;按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分层;借用有序词语的提示分层等。
给某一段分层,首先要注意一句一句地读,把握住句子的大体意思,而后应注意到哪一句语意有所变化,变化之处就是“断点”,这些“断点”是判断层次的基础。
开始找断点时不妨细些,断点都找出来之后,再考虑哪几个断点语意之间有联系,将意思有联系的断点“合并”,就能准确分出层。
理清层次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有助于段落概括。
此外,理清层次还能帮助我们调整段内的层次顺序;重新衔接混乱的句序;回插从原文中“脱落”的句子以及判断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