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
如何划分语段层次的方法

如何划分语段层次的方法
划分语段的方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根据内容转换进行划分。
当文章内容转向一个新的方面或新的话题时,可以开始一个新的语段。
2. 根据逻辑进展关系划分。
例如,先提出问题- 进行说明- 提出解决方法,可分为三个语段。
3. 根据时间顺序划分。
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语段的划分。
4. 根据空间或位置变化划分。
当描写的空间或位置变化时,可以开始一个新语段。
5. 根据人物的变化来划分。
当人物对话者变化时,通常应该开始一个新的语段。
6. 根据语气或语态的转变来划分。
例如,从叙述转为说明等。
7. 保持每个语段的统一性。
一个语段应该有一个主要的论点或内容。
8. 避免语段过长或过短。
语段的长度要遵循适度原则。
9. 语段之间使用恰当的过渡,增加条理性。
10. 反复修改语段,使层次关系更加清晰流畅。
合理的语段划分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层次分明,提高可读性。
文章的段落与层次安排方法

文章的段落与层次安排方法在写作中,段落的安排和层次结构对于文章的整体效果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段落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具可读性,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有用的技巧来帮助您更好地组织文本内容,使文章更加清晰明了。
1. 确定文章主旨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这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组织文章内容。
2. 制定纲要在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后,您应该制定一个清晰的纲要。
这个纲要应该列出文章的主要部分和段落,确保您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会偏离主题。
3. 使用自然过渡每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句和相应的论据或证据来支持主题句。
在段落之间,您应该使用自然的过渡来使文章内容的转换更加顺畅。
4. 使用并列结构并列结构可用于将同一级别的信息组合成一个段落。
这种结构对于列举相似的概念或比较相似的事物非常有用。
可以使用并列结构来强调一个主旨或重点。
5. 使用下缩进下缩进是一种常见的段落形式,其中第一行向右缩进,后面的所有行都在左边对齐。
这种格式对于长段落非常有用,并有助于使文章更加整洁。
6. 分层结构如果您的文章包含多个级别的信息,可以使用分层结构来组织。
这意味着在主题句后使用更详细的论据或证据,并在下一个级别的主题句中重复该过程。
7. 段落长度段落的长度应该适中。
如果段落太长,读者可能会感到疲惫或迷失方向。
另一方面,如果段落太短,写作会显得碎片化。
8. 避免重复在使用段落时,应该避免将相同的信息重复在多个段落中。
这会导致文章显得冗长并使读者感到无聊。
9. 结尾文章的结尾应该简单明了。
应该总结文章的主旨,并强调该主题的重要性。
总之,文章的段落和层次结构是文章结构的基础。
通过遵循这些技巧,您可以使文章更易于理解,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
2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方法及训练

2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方法及训练文章的划分段落层次方法是指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和论述的结构,在文章中划分不同的段落,使文章更加清晰、有条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划分段落层次方法及其训练方法。
一、时间顺序法时间顺序法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段落,适用于叙述性的文章。
具体操作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事件按部就班地叙述出来。
训练方法:选择一个有关于自己经历的事件或故事,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几个段落。
注意要保持事件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脉络,使文章的叙述连贯。
二、因果关系法因果关系法是按照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划分段落,适用于说明性或论述性的文章。
具体操作是将事件按照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归纳,构建逻辑推理链条。
训练方法:选择一个有关社会问题或科学现象的主题,依据其原因和结果,将文章分为几个段落。
注意要合理连接每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的论述有条不紊。
三、对比法对比法是按照事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来划分段落,适用于论述性的文章。
具体操作是将事物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的结果进行对比。
训练方法:选择一个有关两种观点的争议性问题,将其分为不同的段落,分别对各个观点进行论述。
在每个段落中,先对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分析,然后对比另一种观点,并总结优缺点。
注意要结合事实和论据进行论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空间顺序法空间顺序法是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来划分段落,适用于描写性的文章。
具体操作是根据空间位置,将事物进行分区或者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描写。
训练方法:选择一个有关景色或地点的主题,将其分为几个段落,按照空间位置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描写。
注意要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事物的空间特征。
总之,划分段落层次方法是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划分方法来进行段落的组织。
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分段、分层的方法

分段、分层的方法划分段落的方法划分段落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要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第二步,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表达同一个内容。
第三步,划分段落以后,还要检查是否划分得正确。
具体的方法有:1、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写的清楚、明白,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意义段。
2.按事物的几方面分段。
有的文章为了写同一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
这样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
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
3、按时间顺序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
4、按照地点变换分段。
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这时,我们就按照地点变换给文章分段。
访问记、参观记和游记,多用这种分段的方法。
5、按照总分结构分段。
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的概括介绍一下要写的内容,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这就是总起分述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分结构的方法分段。
段内划分层次的方法1.按递进关系分层递进关系分层是按故事先后顺序叙述出来的。
后一层意思总比前一层意思推进一步,层层递进地叙述事情的主要内容。
段里前后层次之间不能颠倒,要有一定的顺序。
2.按总分关系分层一段话中的总述,中心句往往是标志。
中心句在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它对全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围绕总起句,展开叙述的部分,又叫分述句。
这种结构的段落,有以下几种情况:(1)先总后分,就是先总述,后分述。
(2)先分后总,就是先写分述内容,再写总结句进行概括。
(3)先总后分再总,就是先总起全段的内容,再围绕总起句分述,最后再用一句话小结全文的主要意思。
3.按并列关系分层在一段话中,有时按照段的中心意思,从几个方面展开叙述,每个方面没有主次之分,而是分类排列写出来。
小学语文阅读段落分层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段落分层方法给文章分段,便于更好地理解内容,弄清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段落分层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阅读段落分层方法①按时空顺序划分。
如写英雄好汉鲁达不畏强暴、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按时序可划分为“打之前”(探明情况)“打之时”(击中要害,痛快淋漓)“打之后”(智上梁山)三部分;写回故乡见闻感受的《故乡》,按时序可分为“去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部分。
写留学生活怀念老师的《藤野先生》,按地点转换可划分为“去仙台之前”(在东京)“在仙台”“离仙台”(回国)三部分。
②按题目语法结构划分。
如用“从……到……”这一介宾短语作标题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地点转移,文章可分为“百草园”“三味书屋”两大部分;又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是按时间起讫结构全文,可按书籍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段;《从三到万》则表示发展过程,文章引用“从三到万”的故事,议论安排于故事的前后,故分三大段。
并列短语作标题,一般分两段或三段,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可分为“在烈日下”“在暴雨下”两部分。
③按题意划分。
如《向沙漠进军》,按逻辑思维顺序可分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沙漠的危害性)“怎样向沙漠进军”(防治办法)“向沙漠进军怎么样”(已有成就和光辉前景)三大部分。
又如《夜走灵官峡》,题中的“夜”(雪夜)指时间,“灵官峡”表地点,“走”表行文线索,文章可按“走”“不走”“走”分为三段。
④按文章结构特点划分。
文章是“总――分”结构的,可分为两段;是“总――分――总”结构的,可分为三段。
前者如《苏州园林》:“总”――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分”――分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的布局特点。
后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总”――抒情议论,赞美志愿军战士出色品质,“分”――三个典型事例,“总”――抒情议论,再次赞美志愿军战士出色品质。
⑤按中心句划分。
写作文如何划分段落

写作文如何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 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2、部分归并法。
步骤是:第一,先给第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并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说明同一内容的邻近自然段归并成一个大段。
3、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幅的主要内容,把这部分内容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标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还有空行标志。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
如《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就应划归下一段,如果过渡段主要是总结上文的,也可以归上段。
六、怎样归纳段意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
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
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要求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最新版4篇)《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篇1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来划分。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文章的主题和论述内容来划分段落,每个段落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主题或论述内容。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文章的结构来划分,如根据引言、正文和结论来划分。
2. 根据文章的语言表达来划分。
例如,根据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来划分段落,或者根据段落中出现的关键词或短语来划分。
3. 根据文章的目的和读者来划分。
例如,一篇新闻报道可能需要按照事件的发生时间或地点来划分段落,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4. 根据文章的文体和风格来划分。
例如,一篇文学作品可能需要按照情节、场景或人物来划分段落,以增强文学效果。
不同的划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文章类型和目的。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篇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来划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清晰、结构分明的文章。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各段落的内容。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将文章划分为若干个段落。
例如,如果文章讲述了三个不同的事件,那么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每个段落分别描述一个事件。
2. 根据文章的语气和情感来划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语气和情感变化较为明显的文章。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注意文章的语气和情感变化。
然后,根据文章的语气和情感变化,将文章划分为若干个段落。
例如,如果文章的前半部分语气较为轻松,后半部分语气较为沉重,那么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两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描述轻松的内容,第二个段落描述沉重的内容。
3. 根据文章的时间和空间来划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时间和空间变化较为明显的文章。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注意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然后,根据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将文章划分为若干个段落。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篇3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文章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根据主题句划分段落:主题句是段落的核心,概括了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写作文分段的技巧和方法

写作文分段的技巧和方法一,怎样给某一篇作文分段?写段意?分段是指把文章分成在意思上比较完整,在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划分段落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划分段落常用的方法有:一、归并法。
先归纳出来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正视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再把表明同一内容的多个自然段福兰县成一个个结构段。
二、三段变通法。
每篇课文均有开头、中间、结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变通。
三、重点突破法。
先用一句话归纳全文重点内容,然后找到这一重点事件或重点问题的停靠站点,把重点段确认下来,最后看看重点段落前面后面各谈什么,考量全文如何分段。
四、标志辨识法。
在纵式结构的文章中,表示时间推移、地点变换和人物出没的词句常常是分段的标志,在横式结构的文章中,这种标志常常表现为某些段落开头的总起句或结尾的小结句。
抓住这些标志就能顺利分段。
怎样给某一篇作文分段?写段意?刚开始自学分割课文段落,在理解课文内容(即为认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
先出具课文段意,根据这些段意,自己对照课文,看一看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谈的就是这个意思,然后把它划出出。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都是围绕哪一个段意叙述或描写的。
这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点拨和指导,即使学生一开始接触划分课文段落,也能水到渠成地划分出来,并初步懂得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按边线(空间、地点)转换顺序分段。
3.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
4.按事情的性质归类分段。
5.按总分关系分段。
有些课文的分段方法,大家还没碰触过,一下子使大家回去分段,的确困难,也分不出。
我们可采取先把段落划分好,把结果先告诉学生,然后大家说出分段的理由(也即是分段的根据),知道为什么。
如《颐和园经过再读课文,深入思考,不难知道:第一自然段总写了颐和园的印象,可以独立成为一段;第二自然段都是讲长廊的景色,也应该自成一段;第三、四自然段讲万寿山山下山上景色,应该归并在一起,成为一段;第五自然段讲昆明湖上的各种的景物,也应该独立成为一段;第六自然段和第一段相呼应,颐和园美丽希望前去看看,应该是独立的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
记叙文:
1.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基本模式为:概括叙述或议论--具体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一部分以议论抒情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具体记叙"我"所经历的一件事,第三部分又以议论抒情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
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找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
如:如《老山界》交代时间的词句有: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
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①决定翻越老山界,做好翻山准备;②一昼夜翻越老山界的经过;②翻山后感想。
其中第二大段又可按时间顺序分四个小层次。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
如:《藤野先生》根据地点的转换,可把课文分为三大段:
①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的原因;
②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弃医从文的原因;
③在北京,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如《故乡》,按“去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划分段落。
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戏剧
如:《变色龙》可按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事件的情节发展,将课文分为三大段。
如《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如:如《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即:不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
以此为据,不难将课文分为四大段。
6. 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
文章描述的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如:
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而写的:
①盼春-------②描春--------③颂春
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
a、写春风-----
b、写春花-----
c、写春草------
d、写春雨------
e、写春天里的人们的活动。
议论文:四种方法:总分法、并列法、对比法、层递法。
说明文:可参考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划分方法!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专项练习】训练题一:阅读巴金的《日》,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上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了光,也得到了热。
②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③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⑤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雨化做一阵烟,一撮灰。
45 B.12/34/5
5 D.1/23/45
训练题二:阅读《文化和读书》,根据作者的思路,选出层次划分较合适的一项:()
①中国人向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以及读了多少书,读书成了文化的一种象征。
②文化主要是靠读书来获得的。
这是文化史的一个事实。
真知从实践中来,也从书本中来,书本是以前实践的结晶,接受书本也就是接受历史的实践经验。
大文豪大学者也总是和读书脱不了干系的。
③把读书等同于文化,这成了读书人的一个观念,中国文化史也就异变为一部读书史。
读书也就是学习,儒家是很看重的。
《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荀子《劝学》的首句曰:“学不可以已。
”读书学习是放在第一位的。
而那时候的读书,首要的和主要的是读儒家经典,读圣贤之书。
这就使读书的范围比较狭窄了。
道家对读书例是有一种较为达观的态度,语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养生主》)道家不主张以有限的生命去博取无限的知识,而提出顺其天然颐养天年。
这大概可以算是儒、道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种互补吧。
④其实,更准确一点说,文化是有两个方面的。
一个方面是书本之中的,一个方面是书本以外的。
书本以外的文化至大,是读书这个词涵美国不了的,也不可用履历表上的文化程度也就是读书的年限来衡量。
尤其对于读书人而言,这是无论如何要明白的一个道理。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句名言。
半部《论语》自然是谦虚的话,表示读书不多,只读了半部。
不过我从这句话中取它这样的意思,书取一半,而另一半则是事功也就是实践,也就是书本以外的文化。
所以有人说,中国文化在田野,从这个角度看是有道理的。
⑤由于过去过分看重读书,就有了两个偏向。
其一,皓首穷经,闭门造车,全然不问世事,不读人生之书。
张舜微《爱晚庐随笔》曾指责清儒大多“只做得如何读字”,“至于体味书中理论而确有所得者惟开国时三数大儒耳”。
读书尚不能明理,“笃行”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其二,是把科举功名看作惟一的读书门径,走入了历史的狭路和误区。
⑥当然在今天强调一下读书也是文化,是有现实意义和一定针对性的。
“书比人长寿。
”文化是永远的,读书也不会是短暂的。
这样看来,文化与读书也将是一个永恒的文明主题。
2345/6 234/56
34/56 4/56
答案:
由物即理,由理即己,层进关系!
先叙述历来把读书等同于文化的观念,用123阐明。
再用4说明正确的读书观念。
以56指出读书误区,并指出文章写作的现实意义.层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