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和谁有关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登高观景、祭祀祖先、品尝重阳糕,并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重阳节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一、屈原与九黄鸟相传在远古时代,湖北地区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他对国家忠诚无私,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诽谤。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

重阳节那天,屈原感到非常沮丧和孤独。

正当他绝望之际,九黄鸟飞到了他的身边。

九黄鸟是仙鸟的一种,它能辟邪驱鬼,具有神奇的力量。

九黄鸟用它的翅膀扇动了几下,屈原的痛苦和烦恼立即消失了。

九黄鸟告诉屈原,九月九日是一个瑞气盎然的日子,人们可以登高远眺,祈福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幸福。

屈原听后心情大为振奋,他对九黄鸟表示感谢,并决定以登高祭祀的方式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

从此,屈原成为重阳节的始祖,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登高去纪念他,也祈福自己和家人的平安与幸福。

二、桂花与重阳与重阳节有关的传说还有一个与桂花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降临人间,她的美丽动人令人倾倒,她的名字叫做嫦娥。

嫦娥下凡时,带来了一种香气扑鼻的桂花。

人们知道嫦娥所带来的桂花能够辟邪,就纷纷将桂花栽种在庭院中。

后来,人们发现每年的九月初九这天,桂花开得特别灿烂美丽。

人们相信,桂花是嫦娥神女的化身,她用这种香气扑鼻的花朵来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因此,重阳节这天,人们会采摘桂花并佩戴在身上,以抵御邪恶和疾病的侵扰。

同时,人们也会将桂花蒸煮成美味的重阳糕,与亲友一同品尝,寓意团圆和美好。

三、孤儿柳和重阳在长江流域一带,有一个传说与重阳节有关,这是关于一棵垂柳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灵山仙子化身为柳树居住在此地。

她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孤儿流浪儿,因此人们将这棵柳树称为孤儿柳。

重阳节的那天,孤儿柳掉下了一屡金黄色的柳絮,这些柳絮飘落在人们的身边。

人们发现,这些柳絮中蕴含着神奇的力量,能驱鬼辟邪,还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有关重阳节的七大经典传说故事

有关重阳节的七大经典传说故事

有关重阳节的七大经典传说故事
一、屈原投江
公元前278年的重阳节,屈原在楚国被流放,心情郁闷。

当天,他前往了江边,手持一块石头,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为了阻止鱼虾
噬食屈原的尸体,当地的百姓纷纷划船撒粽子,喂鱼虾以免它们伤
害屈原。

这就是重阳节吃粽子的起源。

二、烧黄山
传说黄山曾是一位幸福的夫妻的家。

大约在公元前39年的重
阳节,他们决定自焚而不臣服于建立了新朝的刘秀。

他们燃烧了黄山,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的追求。

三、后羿射日
古代有传说后羿是个英雄射手,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名叫嫦娥。

由于熟识的缘故他得到仙药,他们决定不再用这药治疗病人。

于是
在重阳节那天,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使得人们能够生活安定。

四、曹操登山
有一年重阳节,曹操率领部下登上了山顶,直到此刻,他的心思才放松下来,遥望远方,想法子安抚自己艰难的心情,最后释放了这些压力。

五、谭嗣同自杀
1898年重阳节,于洪池被国民党俘获后,被控告犯有背叛国家的罪名。

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他决定在重阳节那天自杀,以示清白。

六、杨家将搬家
重阳节杨家收拾好行囊,带着一家大小准备搬家,到了一个风水宝地,再度建功立业。

七、斯巴达勇士的刺杀
起初,斯巴达的勇士们都在战士间共度打仗时间,使生命得以延续。

但到了公元前4世纪,W不希望自己的斯巴达战士超过一个百分数,因此做出了斯巴达勇士抵达即刺杀的决定,于重阳节执行该命令。

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

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

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聚在一起庆祝,祈求健康和长寿。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

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来源:1. 伯乐的故事据传说,重阳节与伯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传伯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马术传奇人物,他在重阳节这一天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大大提高了楚国的军事实力。

为了纪念伯乐的智慧和功绩,人们决定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

2. 端午节的延续重阳节与中国著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着相似的历史渊源。

两个节日都与驱邪避凶、祈求吉祥和庆祝丰收有关。

在古代,人们常在高处登山,佩带艾草,以驱赶瘟疫和恶鬼。

九月初九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逐渐发展成为重阳节。

二、重阳节的传说除了由来之外,重阳节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传说,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故事:1. 杨贵妃的故事相传杨贵妃是唐代宠妃,她喜欢登高观赏风景。

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她会与皇上一起前往秋游,一同品尝菊花酒,享受花好月圆的美好时光。

故此,皇帝御赐民间饮食和菊花酒成为重阳节庆祝的重要活动之一。

2. 百里挑一的故事在古代,九月初九是一个吉利的日子,有一对年迈的夫妇陪着他们的独生女儿去爬山庆祝重阳节,一路行走,沉浸在美景和欢乐中。

当他们爬到山顶时,女儿因为太过兴奋一不小心失足落下山崖。

父母和女儿都吓坏了,眼看着女儿就要摔死。

突然,一个只拿一根绳子的男子以超人般的速度下山,救起了女孩。

男子很神秘地告诉他们,他是来帮助的。

当他们再次回头看时,男子已经不见踪影。

这位拯救女孩的男子正是九天之王,并且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正是重阳节。

3. 邬建国的故事邬建国,明朝时期的一位忠诚将领,他率领部队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击败了外敌的入侵。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都会举行烧香祭奠和庆祝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敬意。

总之,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庆祝这一重要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民间传说与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智慧。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与重阳节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故事一:屈原赏菊相传在古代,重阳节当天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阴谋,他被贬谪到远离故土的地方。

重阳节那天,屈原在思乡之情的驱使下,登上一座高山,远望自己的故乡楚国。

他怀念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更想念着那里的百姓们。

站在山顶上,屈原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回到故土,对国家无法尽忠,心情十分沉重。

为了纪念他,人们便开始在九月初九的这一天,登高赏菊,品味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

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我国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故事二:驱邪避凶重阳节还有一个民间传说与避邪驱凶有关。

相传在古代,有一条邪恶的巨龙盘踞在山中,每逢重阳节这一天,它就会出来伤害百姓,给人们带来灾祸。

人们为了保护自己,便纷纷登高采菊,采摘菊花簪于头上,以此驱邪避凶。

九月初九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菊花被认为是阳气最旺的花卉之一,具有辟邪驱凶的功效。

据说,菊花在枝叶上蕴含的芳香和草木的气息,能够使邪恶的巨龙感到恶心和头晕,从而避免了它伤害百姓的行为。

因此,人们纷纷采菊佩戴,希望通过祈福和庆祝重阳节来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

故事三:拜祖祭先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拜祖祭先。

根据古代的传说与故事,重阳节这天是阴阳交替之时,阴间的亡灵会有机会返回阳间与人们相聚。

因此,人们会提前为自己的祖先和先人准备丰盛的祭品,用来招待在这一天回归的亡灵。

这也是表达人们对祖先深深的敬爱与怀念之情。

通过烧香、献花、烧纸等形式进行祭拜,人们希望祖先能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顺遂。

他们会在墓地或家中的祖先神位前,敬换衣物、食品和烟酒等物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祭祖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9月初九。

相传,重阳节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下面将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传说故事。

一、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来历有两个主要的传说。

第一个传说与《荀子》的故事有关。

据传,春秋时期,荀子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一年的9月9日,荀子的母亲告诉他,每年这一天,有一种恶鬼会来找他麻烦。

荀子心生忧愁,于是上山避难,带了一些菊花,以避免那只恶鬼找到自己。

从此以后,人们纪念荀子,并在每年的9月初九重阳节时,佩戴菊花来避邪。

另一个传说跟《史记》有关,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

相传,汉朝時有一位老人在梅山上得到一个梦境中的咒語,告诉他只有在重阳节这一天,才能预防到寒气,保佑自己的安全。

于是,人们开始每年在9月初九这一天登高、饮酒、佩戴茱萸、插剪纸、赏菊花等来庆祝节日。

二、重阳节的传说故事1. 菊花精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姑娘,她嫁给了一个爱她的人。

然而,她的婆婆对她心生嫉妒,虐待她。

一次,姑娘受尽了婆婆的虐待后,化作一只小鸟逃离了家门。

她雀跃着,飞入了一座菊花园。

在那里,她变成了一株美丽的菊花,芳香四溢。

人们在重阳节时,佩戴菊花来缅怀她的美丽与坚强。

2. 五个仙人的故事另一个重阳节的传说与五个仙人有关。

相传,在明朝时,有五位仙人曾乘白云飞来,象征着五个福气。

这五位仙人登上一座山,历尽艰辛后,找到了一座村庄。

在那里,人们热情好客,并为他们提供住宿和食物。

感激这种盛情款待,五位仙人赐福给了这个村庄,保佑他们平安和幸福。

从此以后,人们每年的重阳节都纪念这五位仙人,并饮酒、登高、插茱萸等,以庆祝节日。

以上是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凝聚着人们向往幸福和美好的心愿,更寄托着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欢聚一堂,品尝着重阳糕和菊花酒,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以迎接秋季的美好。

9月9重阳节的来历传说

9月9重阳节的来历传说

9月9重阳节的来历传说重阳节,又称重阳节、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广大人民视为祈福、祭祖、饮菊、登高的重要日子。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9月9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传说与屈原有关。

据传说,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楚国时代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被诬陷和迫害,最终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行为,人们就设立了重阳节。

另一个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是关于瘟疫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中国,九月初九这一天正值瘟疫泛滥,许多人生病甚至死亡。

为了驱除瘟疫,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登高祈福,借助阳光和鲜艳的菊花祈求瘟疫早日离去,人们身体健康。

据古籍记载,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当时,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以求庆祝丰收和国泰民安。

后来,重阳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聚会的节日,人们会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缅怀祖先,祈求福寿安康。

在宋代,重阳节逐渐与赏菊流行起来。

这一传统源于北宋苏轼的《赏菊》一文,他以菊花的傲然和坚韧执着来比喻自己。

自此以后,人们开始在重阳节时观赏和品味菊花的美丽和芬芳香气。

如今的重阳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望远,祭拜祖先,赏菊饮酒,慰问老人,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

其中,登高是重阳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选择高山、丘陵等地方登高,以求身体健康,远离瘟疫。

同时,也借此机会远望家乡和远方,增强归属感和思乡情。

除了登高,重阳节还有饮菊的传统习俗。

古人认为菊花有清凉、卫身防病的功效,因此在重阳节会用菊花泡酒饮用。

这不仅赋予了菊花更多的象征意义,也让人们在庆祝节日的同时享受菊花的美妙。

总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古籍记载和民间传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这个节日既是缅怀祖先的时刻,又是庆祝丰收和联络感情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登高、赏菊、祈福,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好祝愿。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

这一节日有许多与之相伴的传说,这些传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富有深刻的寓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

传说之一:祭祖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和爱国者,他是楚国的忠臣,也是我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传他因忧国忧民而自缢于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九月初九这个日子祭扫他的墓。

这个传统最后演化成了重阳节。

传说之二:五谷丰登金秋节五谷丰登金秋节也是重阳节的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当秋天到来时,农民们正在赶收五谷,收成丰富,所以他们会在这个时候欢庆,以祈求来年五谷丰收,家族繁荣。

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菊花节或者秋季节庆。

传说之三:拜山登高消寒祭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登高和烈日消寒都是很有益的身体锻炼。

据传,九月初九这个日子阳气最盛,所以老年人们就选择在这一天拜山登高,以祈求健康长寿。

同时,因为这一天也是祭祖祭神的日子,所以人们也会烧香、祭拜祖先,表达对自己先辈的敬爱之情,同时寄希望于祖先的保佑。

传说之四:消蛔祈福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因吃下了孕蛔,感觉肚子非常不舒服。

一位小童给他喝酒后捆扎穴道,让他进行瑜伽功法,最后竟然排出了孕蛔。

从此建议在重阳这个日子进行清肠排毒的功课,避免孕蛔等寄生虫的滋生,从而祈求身体健康,一年平平安安。

传说之五:避免灾害据史书记载,华夏一词的“夏”字,来源是一个传说。

相传,堯帝年间(公元前2287-2188年),他派遣众人到四方巡视,以发现国内的民情风俗。

其中有一位叫做夏朝商汤之子重耳,他在传道途中到了一座山上,居然看到山上野猪争斗凶猛,他想要逃离。

但是神仙却告诉他,重阳时节要在高处吃菊花酒、赏菊花,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就可以赶走瘟疫,让灾难远离人民,从而保佑国家太平。

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着许多神奇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

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

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

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中国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欢迎阅读。

一、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和东汉汝南人桓景有关。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二、重阳节的传说相关资料:重阳节(TheDoubleNinth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节日起源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

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的传说和谁有关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和其他节日一样都有着传说故事,那么,重阳节的传说和谁有关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传说和谁有关,欢迎阅读。

重阳节的传说和谁有关
东汉时期,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

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

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

看到乡亲们不断死去,非常着急,
就决定求仙学艺,为民除害。

桓景回到家里告别父母和妻子,一个
人上路去了。

桓景访遍了天下名山,才寻访到在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
费长房。

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
你这个徒弟吧。

”他交给桓景一把青龙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


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把剑术练得炉火纯青。

有一天,费长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害人。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吧。

“他送了桓景一包茱萸叶、
一瓶菊花酒,又嘱咐了几名,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
除魔。

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了家乡。

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带着全村老小登上附近的一座山。

他把茱萸叶分给大家,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一口。

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

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
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

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
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
打转。

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

瘟魔见
势不妙,转身就逃。

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
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再也不闹瘟疫了,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
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

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
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重阳节的传说和谁有关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

1、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
多年。

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
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

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

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
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
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

阳又表示钢,重阳是
“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
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

九月初九的这天
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
定是个吉日。

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

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但这3种说法究竟哪种正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尚无定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