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民间传说大全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庆祝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寻找和讲述一些和重阳节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都以庆祝重阳节为主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广为流传的重阳节传说和故事。

一、女娲补天传说相传在古代,天空上的女娲接连发生了一连串的灾难,地球上的大山崩塌,海洋泛滥,火焰燃烧,瘟疫四起。

为了拯救人类和地球,女娲决定补天。

她来到千山万水之间,采集五色石,制作了五彩之绳。

女娲扯断自己的青丝,用绳子缠住天空的每一个角落,把天空牵引起来,使得大地重新恢复了安宁与繁荣。

为了纪念女娲补天的功绩,后人在每年的重阳节,都上山祭拜女娲,以示敬意和感恩。

二、草人娶媳妇传说在某个古老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姓陈的老人。

陈老人儿子已过而立之年,仍未娶妻,使得陈老人极度焦虑。

有一天,陈老人突然听到一位神仙的声音,在他的梦中告诉他:“重阳节的时候,你可以用稻草制作一个草人,晚上带回家,明天它就会变成你的媳妇。

”陈老人听后非常高兴,按照神仙的指示去做。

果然,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草人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

他感激地告诉村里的人,大家纷纷效仿,制作草人,期望也能得到好运。

三、屠妖节的由来相传,古时候有一条凶猛的恶龙居住在一座山上。

这条恶龙喜欢吃人,每当到了重阳节,它就会纵情狂风,绑架幼童,吃掉老人。

为了保护村庄的人民,一位勇士决定挑战恶龙。

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将恶龙打败。

为了纪念这位勇士和庆祝胜利,人们每年在重阳节都会举行屠妖节。

他们会互赠菖蒲,佩戴五彩丝线,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四、赛菊花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爱花的文人,在重阳节时到处欣赏菊花。

他看到一朵特别美丽的菊花,决定挖下它带回家。

可是,刚才他挖下菊花时,菊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

啊!原来这朵菊花是著名的仙女花。

为了庆祝重阳节,人们举行了赛菊花的比赛,希望通过争奇斗艳,来向姑娘表达对她的敬意。

自此以后,每年的重阳节,人们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和赛菊花比赛。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

以下将介绍几个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屠妖节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妖怪叫“长庚”,它喜欢吃人。

每逢重阳节,长庚就会化身成老人,瞄准老年人下手。

村里的人们非常恐惧,于是请来了一位名叫王仙客的神仙,希望他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王仙客向村民们提出了一个办法,他告诉村民每年重阳节这一天,要用一种由菊花、艾叶和一些灵草磨成的香粉挂在门上,并点燃,这样长庚就会闻到香味而远离,不再伤害人们了。

村民们依照王仙客的指示去做,果然长庚不再出现,村子恢复了平静。

为了纪念王仙客的帮助,村民们决定将重阳节定为“屠妖节”,每年都要用菊花、艾叶制作香粉挂在门上,祈求平安和长寿。

传说二:翁仲行医相传,在重阳节这一天,有一位叫翁仲的医生,他擅长用草药治疗疾病,深受村民们的敬爱。

有一年重阳节,一位村民的孙子患上了急性风湿病,疼痛难忍。

翁仲听说后立即赶到村民家里,动用他的医术为孙子治疗。

经过一番用药和按摩后,孙子的病情逐渐好转。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的村民们为了表达对翁仲的感谢,决定在重阳节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

从此之后,重阳节便成了村民们为了纪念翁仲医生的节日。

村民们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向翁仲表达感激之情,同时祈求健康和长寿。

传说三:凤求凰古时候,有一只受伤的凤凰飞到了一个村子里。

凤凰痛苦不堪,用它的歌声诉说着自己的伤痛。

村里的一位姑娘心地善良,被凤凰的声音所吸引。

她寻找凤凰的声音,最终发现了它。

姑娘动了恻隐之心,仔细观察凤凰的伤口,并用自己的草药为其治疗。

经过姑娘的精心照料,凤凰的伤口逐渐愈合。

重阳节当天,凤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回报这位姑娘的善良和帮助。

它从天空中降临到村子里,并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年轻人。

姑娘与年轻人坠入爱河,并结为夫妻。

从此之后,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为姑娘和凤凰的美丽爱情故事祈福。

传说四:登高乘船相传在每年的重阳节,人们会登高远眺,乘船游江湖,是为了避开瘟疫和厄运。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

重阳节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记录了人们对重阳节的独特认识和情感寄托。

一、曾老爷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曾长寿的老人,他居住在一个山村里。

曾长寿从小就喜欢研究草药,他深知许多草药的药性,能治愈各种疾病。

由于他的帮助,村里的人们都非常敬重他。

某年的重阳节,曾长寿到山上采摘草药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种神奇的草药。

这种草药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曾长寿将这种草药带回家,亲手制成了一种特殊的药膏。

重阳节当天,他将这种药膏分发给村里的所有居民,并嘱咐大家在这一天服用,以祈求长寿和健康。

自此以后,每年的重阳节,人们都会纷纷前往曾长寿的家,一同庆祝,并互赠草药,寓意着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

二、避邪咒灾的九层饼在重阳节之前的几天里,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一种特殊的食品——九层饼。

这种饼的制作非常精细,每层饼的面积都会逐渐缩小,最后一层制成中心空缺的样子。

据说,这个传统起源于一位古代智者。

古时候,村庄里的人们遭遇到瘟疫的侵袭,许多人生病甚至死亡。

一天,一位智者来到村里,他告诉大家只要每年重阳节制作九层饼并且在家中点燃香烛祈祷,就能驱走邪灵和瘟疫。

于是,人们按照智者的指示开始制作九层饼。

这个传统代代相传,人们纷纷制作并享用九层饼,希望能够招财纳福,祛除灾厄。

三、鹤的传说重阳节也与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传,重阳节这一天,只要人们看到鹤,就能得到好运和长寿的祝福。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子化身为一只鹤,来到人间。

她告诉人们,每逢重阳节这一天,她会降临人间,给予人们祝福。

因此,人们在重阳节当天会纷纷前往湖泊、山巅等地,观赏鹤的飞翔,以迎接仙子的降临。

重阳节也被视为与鹤共庆生日的日子。

人们相信在这一天,鹤会降落到人间,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健康。

总之,重阳节是一个与民间传说紧密相连的节日。

这些传说透露出人们对长寿、健康、吉祥的渴望和追求。

这些独特而美妙的传说,使得重阳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故事与传说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故事与传说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故事与传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

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还与许多传统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相关。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传统故事和传说。

1. 后羿射日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与古代的一位英雄人物后羿有关。

故事传说古代有十个太阳,它们每天轮流出来照亮人间。

然而,在一段时间里,这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给人间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后羿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射箭英雄,他决定采取行动来拯救人间。

后羿携带弓箭,登上了高山,对这些太阳发起了攻击。

在他的射箭技巧的帮助下,他成功地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得只剩下了一个。

为了表彰后羿的英勇行为,人们决定将九月初九这一天定为重阳节,以纪念后羿射下太阳的壮举。

2. 山神娶媳妇另一个与重阳节相关的传统故事是“山神娶媳妇”。

据说,在重阳节这天,山神会下山与人间女子结婚。

这个传说源于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和祭祀。

为了祈求山神保佑家庭平安和丰收,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山上,向山神道祈福。

故事中的山神形象多种多样,有的被描绘成威武的男子,有的是一个聪明伶俐的老者。

不过不论外貌如何,人们都将山神视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种信仰进行崇拜。

3. 菊花的传说重阳节还与菊花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传,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菊花能够驱邪辟邪,保佑平安。

这个传说与古代道教的信仰有关,道教将菊花视为灵气之花,可以避邪辟邪、驱散瘟气。

此外,菊花还被视为万寿之花,因为菊花在秋季依然鲜艳,正值重阳节举行,因此也与长寿有关。

人们经常会提前购买菊花,用于装饰住宅或佩戴,以庆祝重阳节的到来。

4. 秋游活动除了传统的故事和传说,重阳节还与秋游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天,人们会与亲朋好友一起外出郊游,欣赏秋天的美景。

秋游不仅是一种休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向自然致敬的方式。

在秋游活动中,人们穿上传统的重阳服饰,品尝重阳糕点,并聚在一起开展各种游戏和运动,增强亲友间的情感交流。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登高节”。

它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恰逢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赏景的好时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着丰富的习俗和传说,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民间传说。

传说一:折桂仙子降妖相传,在古代的重阳节,有一位勇敢而善良的青年农民,他叫李三。

李三生活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村子周围有一片神秘的桂花树林。

每年的重阳节,李三都会来到桂花树林里独自祈祷,希望能有好运降临。

有一年的重阳节,李三来到桂花树林,突然听到了一声尖叫。

他赶忙朝声音的方向走去,发现一只巨大的妖怪正欺负桂花树。

李三勇敢地拿起手中的铁锹,与妖怪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正当李三力竭的时候,一位美丽的仙子出现了。

这位仙子名叫折桂,她告诉李三只要摘下树上的一朵桂花,妖怪就会消失。

李三怀着一丝希望,迅速摘下了桂花。

果然,妖怪消失了,李三也因为勇敢而得到了折桂仙子的奖励。

从那时起,每年的重阳节,人们都会来到桂花树林祈祷,希望能得到折桂仙子的保佑,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相信自己的力量。

传说二:草堂婆婆登高求仙据传说,在古代的重阳节,有一位八旬高龄的老人,她被村民们称作“草堂婆婆”。

虽然年事已高,但她身体健康,常年居住在桂花山下的一座小草堂里。

重阳节那天,草堂婆婆决定登上桂花山的最高峰,以期能够祈求长寿和平安。

她顶着酷热的太阳,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山顶攀登。

村民们看到了这一幕,纷纷围观,并为草堂婆婆祝福。

终于,经过艰苦的攀登,草堂婆婆登上了桂花山的最高峰。

她朝四周眺望,只见群山连绵,云雾弥漫,美不胜收。

草堂婆婆摘下了一朵盛开的桂花,握在手中,默默祈祷。

传说中,平日里喜欢采集草药的草堂婆婆,因为她的虔诚祈祷,得到了仙人的赏识。

仙人赋予她长寿不老的特殊能力,使她能够继续照顾村民们,并传授他们治病的方法。

从那天起,每年的重阳节,村民们都会登上桂花山,纪念草堂婆婆的勇敢和仙人的祝福。

他们相信,只要虔诚祈祷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得到上天的庇佑和福泽。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_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_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九九重阳节是传说中轩辕黄帝逸仙之日,也是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祭拜人文始祖的传统祭日,那么,重阳节有哪些传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传说【传说一:求寿说】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传说二:辟邪说】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为了纪念除魔的日子,每到九月初九,人们就把茱萸插到高处,洒上菊花酒,慢慢的,这个风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金秋黄花格外香。

又是一年重阳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别忘了陪伴家人,登高望远,吃糕赏菊,把酒话桑麻。

为什么把九月九日称为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九月九的民间传说

九月九的民间传说

九月九的民间传说九月九日,是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个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重阳节。

在这一天,人们过节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与庆祝、祈福和纪念有关。

与九月九日相关的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九月九的民间传说,以及这些传说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传说一:九九登高九九登高是九月九日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之一。

根据民间传说,在九月九这一天登高能够避邪辟邪,进退自如,寓意着祈求健康长寿和避灾消灾。

据传说,九月九这天阳气至盛,人们登高祈福可以获得阳气的滋养,让身体得到疏通和激活,防止疾病的侵袭。

传说二:饮菊花酒九月九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饮菊花酒。

根据民间传说,九月九日是重阳草地的菊花盛开之时。

菊花被认为有驱邪、辟秽、祈福的功效,饮用菊花酒可以驱散瘴气、祛除寒湿,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传说中,叶公好龙池边奉荐的菊花被人吃掉后,被救人拿回家中种植并饮用,从此一家之中瘟病不再出现,人们将九月九日定为饮菊花酒的节日。

传说三:草雕九宫此外,九月九日还有一项独特的民间传统活动,即草雕九宫。

九宫是中国古代的数学结构,被认为具有辟邪、镇宅的作用。

据传说,在九月九这天,人们用鲜艳的颜料和五颜六色的草木植物在地上勾勒出九宫格,以图镇压邪恶力量和迎接吉祥。

这项活动也成为了景区庆典和民间展示的一道亮丽风景。

传说四:插茱萸在重阳节的习俗中,插茱萸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茱萸象征着吉祥和平安,人们相信通过插上茱萸,可以辟邪、驱灾和祈求好运。

九月九日,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系上手腕或胸前的茱萸,以示祈福和保平安。

据传说,九月九是阳气最旺盛的日子,插上茱萸可以祈求福佑,防止邪气入侵。

九月九的民间传说与节日习俗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着悠久的传承。

这些传说既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们能够通过活动与习俗来表达对健康和祈福的美好愿望。

九九登高、饮菊花酒、草雕九宫和插茱萸,这些活动在传承中融入了人们对于幸福、健康和吉祥的向往,成为九月九这一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自古就流传下来的节日,于是也自然而然有很多神话传说,下面小编就该大家讲几个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四大传说传说一:桓景降魔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传说二:骊山登高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

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

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重阳节的民间传说大全
关于重阳节的民间传说大全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

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

景如言举家登山。

夕还,见鶪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

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

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

"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

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

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

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

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
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

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民间故事继承了《续齐谐记》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间艺人想像创造的情节,又产生了很多重阳节传说的异文。

这里选择了三则异文展示给大家。

第一则:采自河南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

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桓景子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

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

有一天,他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

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

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

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

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

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

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

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
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的传到现在。

第二则: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

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

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

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

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

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

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吃重阳糕的传说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

《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

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

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

据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

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

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

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

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

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

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