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和快速诊疗讲义

合集下载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要点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要点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要点尽管近年来医学科技已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直到今天医生们所面临的多数疾病,如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是无法彻底治愈的,即使最常见的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也往往需要终生不间断治疗。

感染性疾病与上述疾病截然不同,其中大多数只要诊断准确,治疗恰当,都可望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彻底治愈。

感染可发生在临床各科,人体任一部位,因此,与感染有关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均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只靠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有时会遇到困难,如某些老年性肺炎,可以无发热,或仅有轻微发热,也可缺少呼吸道症状,可能只表现为意识的某些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没有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的帮助就可能发生误诊。

某些非感染性疾病也可有一些酷似感染的临床表现,如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等,此时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鉴别诊断的参考意义更大。

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外,某些生物标志物对判定患者的预后与确定抗感染疗程也有较大帮助,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区别引起感染的致病原(细菌、真菌、结核、病毒)。

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决定编写此共识,争取尽量系统、客观、全面地向临床医生介绍常用的和即将在临床推广的与感染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以供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生物标志物是绝对敏感又绝对特异的,不能单凭某个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来诊断疾病,只有结合、参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1.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表现。

此外,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ll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太工讲课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太工讲课

案例四
总结词
通过对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并验证了一种新型血液感染性标志物 ,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败血症。
详细描述
通过对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并验证了一种新型血液感染性标志物 。该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败血症。这对于及 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败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
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发现并验证了一种新型肠道感染 性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肠道感染性疾 病。
详细描述
利用多维数据分析方法,对肠道感染患者的血液、尿 液等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并验证了一种新型肠道 感染性标志物。该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肠道感染性疾病。这对于早期 诊断和精准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发掘新型感染性标志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的感染性标 志物被发掘和研究,如微小RNA、细胞因 子等,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 的视角。
感染性标志物鉴定的可靠 性
对于新型感染性标志物的鉴定,需要建立可 靠的实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其准检测方法的优化与改进
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指导治疗
通过对感染性标志物的监 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合理 选择抗菌药物,调整治疗 方案,降低耐药风险。
感染性标志物的研究历史与发展趋势
研究历史
自20世纪以来,感染性标志物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感染性标志物被发现和研究。
发展趋势
未来,感染性标志物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涉及的物质种类更加丰富,检测方法更 加灵敏、快速、便捷。同时,感染性标志物的研究也将更加注重其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价值,以更好地服务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PCT在急诊感染诊治中的应用ppt课件

PCT在急诊感染诊治中的应用ppt课件

PCT
PCT水平监测在脓毒症中的应用
• 2、PCT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 • 血培养阳性患者的PCT水平较阴性患者高。PCT >0.1n
g/ml对于入院第1天血培养阳性的预测敏感度100 %,特异性80%。PCT在0.1~0.5ng/ml时排除 血流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在87% ~99%。PCT水平高的 患者血培养更易获得病原学结果。有研究证实,社区获得 性肺炎的(CAP) 患者中,当PCT >0.25ng/ml, 血培养阳性的可能性更大。 • 3、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 • PCT在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 的质量浓度依次增高,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病情的严 重程度呈正相关
• 病毒性疾病时PCT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2ng/m l。PCT鉴别病毒性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标记物(如C反 应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等)。
• 近期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多种生物标记物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 别能力,包括PCT、IL-1β、IL-6、IL-8、IL-10、I L-12、TNF-α、IFN-γ、sCD14 等,结果发现PCT对于细 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诊断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达 0.952,此研究中细菌感染的PCT中位数为1.84ng/ml,而 病毒感染的PCT中位数为0.05ng/ml。
• (2)监测并发细菌感染的情况①脓毒症或严重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 (例如,制动、免疫功能缺陷、外伤、手术等) (建议每天检测); ②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具有肺炎和其他院内感染风险);③置入任何 类型的静脉或动脉导管(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④免疫抑制的 患者(肿瘤、器官移植、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⑤手术或创伤后 的患者,如果有任何增加感染风险或怀疑脓毒症的情况;⑥ 有二重感 染风险的患者(烧伤、病毒感染);⑦有非特异性诊断或诊断不明的 患者。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太工讲课教学课件ppt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太工讲课教学课件ppt

新型标志物的生物学 特性
针对新型感染性标志物的研究, 需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包括其 在感染过程中的产生机制、变化 规律等,以便更好地应用。
新型标志物的应用前 景
对新型标志物进行前瞻性研究, 探索其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 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传统检测技术的改进
03
感染性标志物的应用场景
临床诊断
要点一
诊断疾病
感染性标志物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诊 断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肺炎、病毒 性肝炎等。
要点二
监测病情
感染性标志物可以监测病情的严重程 度、治疗效果等,帮助医生制定更加 精准的治疗方案。
要点三
预警与排查
通过对感染性标志物的监测,可以及 时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进行预警和 排查,预防疾病的发生。
02
跟踪与控制
通过对感染性标志物的监测,可以跟 踪疫情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 控制措施。
03
评估疫苗接种效果
通过对感染性标志物的监测,可以评 估疫苗接种的效果,为优化疫苗接种 策略提供参考。
04
感染性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标志物的发现与研究
新型标志物的发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 越多的新型感染性标志物被发现 和研究,如细胞因子、细菌代谢 物等,这些标志物可以更敏感、 更特异地反映感染状态。
案例二
总结词
新病毒感染标志物能够快速检测病毒核酸,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支持。
详细描述
新病毒感染如COVID-19等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新病毒感染标志物可以快速检测病毒核酸,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隔 离病例,降低传播风险。
图片展示
PPT第2页添加相关图片,展示新病毒感染标志物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太工讲课教学课件ppt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太工讲课教学课件ppt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hs-CRP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在细菌感染后升高,病毒感染时保持低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 测感染。
新病毒感染标志物
细胞因子谱
细胞因子谱可以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病毒 感染后细胞因子谱中某些细胞因子会发生 变化,如IL-1、IL-6、IFN-γ等,有助于早 期诊断和评估病毒感染严重程度。
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大数 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感染性 标志物的检测和数据分析也更加 准确和高效。
同时,新型感染性标志物的不断 发现和鉴定,也为临床感染性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方向。
02
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介绍
新型细菌感染标志物
降钙素原(PCT)
PCT是诊断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标志物,其水平在细菌感染后会明显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时保持低水平,有助于 鉴别感染类型。
通过检测感染性标志物,可以了解机体是否感染 了某种病原体,以及感染的程度和类型。
感染性标志物还可以反映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 效果,有助于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预警与防控
通过检测感染性标志物,可以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早期预警和防控。 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控可以有效地遏制疾病的传播,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早期预警和防控,可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减少社会医疗负担。
评估预后
通过检测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可以评 估感染性疾病的预后情况,预测患者 的康复时间和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感染性标志物的挑战与应用局限
灵敏度和特异性不足
目前许多感染性标志物在灵敏度和特 异性方面仍有待提高,存在一定比例 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病程和病情变化反映不 准确
部分感染性标志物在病程早期或病情 变化时,其表达水平可能没有明显变 化,影响其作为病情监测指标的应用 价值。

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怎么判断

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怎么判断

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怎么判断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是一种医学检验结果的形式,用于揭示人体感染状态和疾病进展情况。

通过对特定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判断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

一、了解感染性标志物在正式开始解读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之前,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一些常见的感染性标志物,以及它们的正常范围和意义。

常见的感染性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3、C4等。

这些标志物的升高或降低通常会与感染状态相关联,但也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分析检测结果在获取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后,我们需要对其中的结果进行仔细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标志物的数值。

如果某个标志物的数值超过了正常范围,那么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不同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一个标志物的升高可能会伴随着其他标志物的变化,这些综合信息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感染的性质和程度。

三、综合临床情况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只是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的参考依据之一,我们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做出综合判断。

因为有时候感染状态并不完全与标志物的变化一致,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感染表现,但标志物可能未显示明显异常。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四、与历史记录对比如果患者之前已经进行过感染性标志物检查并有记录,我们可以将新的报告与历史记录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了解患者感染状态的变化趋势。

例如,如果某个标志物的数值持续升高,可能意味着感染正在加重;相反,如果数值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已经得到控制。

五、请医生解读感染性标志物检查报告结果复杂多样,有时候需要专业医生的解读才能得出准确判断。

如果我们对检查报告的结果存在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感染状态的详细情况,应该及时与医生沟通。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给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课件

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课件

ABCD
诊断方法
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实验 室手段,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治疗原则
病毒性感染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同时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真菌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概述
真菌性感染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诊断方法
通过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 测等实验室手段,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通过实验室检测,还可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和疫苗接种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数 据支持。
05 新技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 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
局限性
通过分析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快速准 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体,为临床诊断 提供有力支持。
基因测序技术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 员操作,且对数据分析要求较高,目 前尚未普及。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这些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 播,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感染性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总结词
流行病学是研究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传播和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 疾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3
此外,还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等方法, 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为治疗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方案。
感染性疾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
实验诊断在感染性疾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中也具 有重要作用。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可以
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感染性疾病炎症指标详细解读

感染性疾病炎症指标详细解读
体免疫系统激活,白细胞增多,杆状核粒细胞数增加(左移), 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白细胞
2、淋巴细胞 ▪ 实用指数:★★★ ▪ 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总数一般没有明显升高,甚至出现降低(EB
病毒),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大多不高,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 ▪ 因此在临床上,血常规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
急性期蛋白(APP)
▪ PCT 在体内外较稳定,PCT 浓度的升高不受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的 影响,同时与机体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并不受大多数 临床药物的影响。
▪ 因此,PCT 浓度的变化能用于判断感染性疾病的预后和监测疗效。 尤其是在早期全身性细菌感染(如脓毒症)的诊断、病情监测及 预后评估中,PCT 拥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CT 与炎症活动的 相关性较弱,这是其与 CRP 等炎症标志物的差别。
肝素结合蛋白(HBP)
▪ HBP 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分泌颗粒和嗜天青颗粒中 的蛋白质,具有杀菌作用和趋化特性。
❖ HBP 是细菌感染最早升高的标志物之一,出现局部的或轻微的细 菌感染后 1 h 内即可在血浆中检测到,是与 CRP、IL-6 等其他炎症标 志物相比的一个显著优势,可以看作是炎症预警的急先锋。 ❖ 因其快升快降的特点,可迅速反应患者病情好转或恶化以及抗生 素治疗效果,也可用于评估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或停药。
急性期蛋白(APP)
5、纤维蛋白原(Fb) ▪ 实用指数:★★★ ▪ Fb 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 APP。在感染性疾病中,
Fb 水平明显增高,目前也被视为早期感染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细胞因子
1、白介素-6(IL-6) ▪ 实用指数:★★★★ ▪ IL-6 是由 IL-1 与 TNF-α 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网络的关键成分,也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48hr的新生儿 -> 生理性一过性峰值 • 创伤后炎症综合症: 多发性创伤, 大面积烧伤,
大手术后 (心脏, 移植, 腹部) • 使用致炎细胞因子治疗后 (OKT3, 注射
TNFα, IL-2,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 某些肿瘤 (甲状腺髓样细胞癌, 肺小细胞癌和
支气管癌) • 长时间循环衰竭 (心源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 热
• 国外把 PCT作为最敏感的感染标志。
降钙素原 PCT : 分子结构
血清降钙素(CT)的前 肽物质
分子量:14.5 kDa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
的糖蛋白质 无激素活性
11号染色体上
的单拷贝基因
转录
降钙素原前体 内源多肽酶
甲状腺滤泡细胞
降钙素原 PCT
正常情况下
分解

细胞内特殊 钙
蛋白酶

Bacterial Infection (e.g.Endotoxin)
Right Lane: 脓毒症组, 在细菌感染时可诱导全 身各种组织多种类型细 胞CT表达和PCT连续性 释放
PCT动力学
• 2-3h开始增加; 6-8h快速升高;
• 12h-48到达峰值; 2-3d 正常
• 血浆浓度在< 0.05ng/ml1000ng/ml
• 半衰为15-20h左 右,且不受肾功 能影响
IL-6
在病毒感染时,大量产生 的IFN-,将会抑制PCT的 激活及产生.因此,病毒感 染时,PCT的浓度将会保 持在较低的水平
Linscheid P, et al Crit Care Med 04; 32: 1715-21 Endocrinology 03; 144: 5578-84 & 05; 146: 2699-708
细菌感染后PCT快速升高
Kinetics of procalcitonin in iatrogenic sepsis Brunkhorst F.M et al, Intens Care Med 1998,24:888-
892
PCT来源
Left Lane:正常组, 在不 存在感染的情况下,甲 状腺外CT表达被抑制, 而主要局限于甲状腺和 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有 一定程度的表达
如果4小时内不使用,应将标 本放置-20℃保存。 • 血浆中的PCT非常稳定,收集 标本24h后,PCT浓度在室温 下大约下降12%,在4℃大约 下降6%
PCT临床意义
细菌感染/脓毒症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 脓毒症治疗效果监测及预后评估 抗生素的有效管理
细菌感染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
PCT的浓度随感 染的扩散和感 染严重程度的 加重而升高 脓毒性休克 严重脓毒症
系统性感染(脓毒症) 局部感染 正常值
脓毒症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监测
通过PCT不断在体内衰减,反映出抗生素治疗策略的成功
(n=109)
随着患者对抗生素治 疗的响应,引起了 PCT血中浓度水平的 典型变化过程
AB-antibiotics
F. Stüber, University Bonn, Lecture at ISICEM, Brussels 2001
感染的分类
按病原学分类: 1. 细菌感染(包括结核) 2. 真菌感染 3. 病毒感染 4. 支原体、衣原体 按部位分类: 1. 局部感染 2. 全身感染
临床希望第一时间知道的信息
• 感染或非感染 • 细菌感染或非细菌感染 • 结核感染或普通细菌感染 • 酵母样真菌感染或丝状真菌感染 • 白色假丝酵母或其他念珠菌感染 • 曲菌感染或毛霉菌感染
感染性疾病 标志物和快
速诊疗
概述
1.感染性疾病:由某种病原体所致,通过不同 方式引起人体发生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 病,主要表现为发热。
2.病原体:细菌(含TB)、真菌、支原体、衣 原体、病毒、原虫等
感染的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 畏寒、发热、皮疹等
• 实验室常规检查:血常规:WBC、DC • 影像学检查:X-RAY、B超 • 病原学检查:染色、培养 • 血清学检查:抗原或抗体检测 • 危重病人:临床表现、WBC+DC 不典型
样本:200µl血清/血浆 结果:30min
当PCT浓度≥0.5μg/ml时,夹心复 合物呈红色带,颜色深浅与样品中 的PCT浓度成正比例,未结合的示 踪物扩散到对照区,结合并产生了 红色的对照带。
全自动快速定量法
• 酶联荧光法、化学发光法 • 标本要求:静脉抗凝血 • 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新鲜标本,
休克)
细菌感染而PCT不升高的情况
• 感染早期 (-> 6-12 小时后重复检测!) • 亚急性心内膜炎 • 局部感染
PCT检测影响因素
受以下因素影响 * 甲状腺功能
是功能性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标志物
* 肾功能
严重肾功能受损者中水平较高
不受以下因素影响 * 类固醇药物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年龄、性別 * 免疫功能低下状态:肝硬化、HIV感染
(二)细菌内毒素
细菌内毒素检测
动态浊度法
原理:仪器检测试管内反应物的光密度OD值,取当OD 上升到0.02的点的时间作为反应时间,该点在反应曲线 上的位置为浊度开始快速变化的时期,该取值能够快速、 稳定的获得反应时间,从而判断内毒素的含量
因为上述感染治疗方法不同
一、免疫学方法
(一)降钙素原
• 降钙素原是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的含116个 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最初由甲状腺细 胞产生,血清水平很低。
• 在非感染或病毒性感染疾病时保持非常 低的血清水平,在细菌性感染时含量升 高,并与感染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
• PCT含量的变化稳定,并出现在疾病的 早期(3-4h)。短半衰期(24h)
PCT检测方法
快速半定量法(PCT-Q) 全自动快速定量法(VIDAS)
快速半定量法(PCT-Q)

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即在标准品 上结合有胶体金的小鼠单克隆抗降 钙素抗体和绵羊多克隆抗降钙素抗 体,待检标本加上后,示踪元素即 与标本中的PCT结合,形成一个 “三明治式”的复合物,然后通过 发光比色判断PCT浓度
抗生素有效管理
PCT的临床应用
• 急诊 • 住院病房 • 外科手术 • 血液科 • 内科ICU • 外科ICU
• 儿科急诊 • 儿科病房 • 儿科ICU • 新生儿科
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的检 测(鉴别诊断) 疾病或治疗反应的监测
局部与全身性感染 脓毒症的诊断和监测 新生儿脓毒症的检测
PCT水平增加但没有系统细菌感染的几种 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