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精编版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帮助学员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彼此理解与亲情。
3. 培养学员承担家庭责任,提升家庭和谐氛围。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辛劳与付出:通过案例分享,让学员了解父母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引发学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亲子沟通技巧:介绍有效的沟通方法,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并引导学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
3. 家庭责任意识:引导学员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学会为家庭付出,共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享: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员了解父母的爱与付出。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承担家庭责任等话题,促进学员思考。
3. 角色扮演:安排学员模拟亲子沟通场景,实地演练沟通技巧。
4. 分享感悟:鼓励学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共同成长。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制作PPT。
2. 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3.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和背景音乐。
五、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员的参与程度。
2. 学员感悟分享:收集学员的感悟分享,评估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亲子沟通实践:跟踪学员在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情况,评估学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员理解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学会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培养家庭责任意识。
难点:如何让学员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父母付出的案例,引发学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讲解与分享:讲解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分享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改善亲子关系。
4. 角色扮演:模拟亲子沟通场景,让学员实地演练沟通技巧。
5. 学员感悟分享: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八、教学策略:1. 情感共鸣: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让学员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引发学员的共鸣。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亲近父母、沟通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增进家庭和谐。
二、教学内容:1. 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 亲近父母的原因和方法。
3.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4. 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5. 家庭和谐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亲近父母的原因和方法等话题进行讨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付出。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父母和子女,模拟一些家庭场景,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和付出的思考。
2. 讨论:组织学生就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付出。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父母和子女,模拟一些家庭场景,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6.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强调亲近父母、沟通父母的重要性,提出孝敬父母的具体要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亲近父母、沟通父母的重视程度。
3. 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时的表现。
4. 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行动和实践。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感恩父母”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举行“孝心行动”实践活动,如为父母做一顿饭、给父母写一封信等,让学生将孝敬父母付诸行动。
3. 组织“亲情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七、教学资源:1. 亲情题材的影视作品,如《天下父母心》、《亲爱的》等,用于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 有关孝敬父母的书籍和文章,如《孝经》、《弟子规》等,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孝敬父母的文化。
心理健康《亲近父母》活动课教案

心理健康《亲近父母》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付出。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美德。
3.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亲情的可贵,要学会珍惜。
3. 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意。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2. 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五、教学方法:1. 情感体验法:通过故事、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方法。
3. 角色扮演法:模拟亲子沟通场景,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导入部分】1. 教师通过一个有关父母关爱孩子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讲解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
2. 学生分享与父母相处的点滴,感受亲情的温暖。
【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角色扮演】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亲子沟通场景。
2. 学生表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学生发表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沟通技巧与父母交流。
2. 记录与父母沟通的心得,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情感体验】1. 观看一部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感人至深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影感悟,谈谈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一个关于亲子沟通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善亲子关系的建议。
【小组活动】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增进亲子关系的小活动。
2. 各小组分享设计的活动,其他小组提出改进意见。
【学习实践】《走进父母》心理辅导教案

《走进父母》心理辅导教案一、活动背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他们就像小皇帝,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孩子的一切要求家长无条件地满足,造成他们心里只有自己,不知道心疼父母,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再加上初中学生日益走向独立,逆反心理甚至代沟往往就会产生。
针对独生子女任性,不尊重父母以及两代人之间代沟等问题,特举行本次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提高爱父母的意识,培养学生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与父母间的隔阂。
二、活动过程:(一)全班诵读《新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孝与悌须继承爱父母意深长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二)主持人上台: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它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它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甲:但常常听见有同学这样评价父母:“他们太古板!”“他们懂得什么!”乙:也常常听见同学们大声呼吁:“爸爸妈妈,请理解我”“请给我自主的权利”。
甲:其实,我们对父母又了解多少呢?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一句广告词:“世上所有的父亲都知道儿子的生日,又有几个儿子知道父亲的生日?”如果你至今不能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就请你走近你的父母。
今天召开“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吧!(三)、说说爸爸妈妈给我的爱甲: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带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在已经过去的许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终日操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哺育我们健康成长。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凝聚着父母的汗水和心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体会父母给予我们的无限关爱。
心理健康《亲近父母》活动课教案

心理健康《亲近父母》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近父母的重要性,意识到与父母良好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提高家庭亲子关系质量。
3.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2. 培养学生亲近父母的情感,提高家庭和谐度。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放下心理障碍,真诚地与父母交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
2. 运用心理咨询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视频材料及讨论题目。
2. 设计好活动流程,准备好活动道具。
3. 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取得配合。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进行展开。
每个部分都要详细具体,方便教师参考执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亲情小故事引起学生对亲子关系的关注,激发学生思考。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个或多个亲子关系紧张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所在。
3.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其他同学发表看法。
4. 心理咨询环节: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现场辅导,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
5. 亲子互动游戏:设计一个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让学生现场与父母共同参与。
6. 感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活动心得,让其他同学从中受到启发。
7. 总结提升: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亲近父母的重要性,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亲子关系的认识。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建议,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以及亲子关系的改善情况。
八、教学拓展1. 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2. 举办亲子运动会,增强亲子间的互动与默契。
3.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亲子教育素养。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和教育意义,提高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能力,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亲情。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父母的爱:通过案例分享、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对他们的付出。
2. 沟通技巧: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提高与父母的沟通能力。
3. 解决矛盾: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妥协、沟通、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观看或讨论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爱和教育意义。
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情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解决矛盾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环节。
2. 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用于教学中的角色扮演环节。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用于教学中的小组讨论环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父母的爱和教育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的提高程度。
3. 学生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的能力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主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父母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和关爱,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理解父母的爱。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并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5. 总结提升:对各个小组的讨论和角色扮演进行点评,总结有效的沟通技巧,并强调在与父母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如有需要,可以调整教学方法或增加新的教学活动。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兰中:杜丽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心灵故事启发学生了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自我剖析和例案教学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主动与父母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心理实验让学生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同时感恩父母。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的相处之道,并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感恩父母。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体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现实中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播放《时间都去哪了》视频,激发学生的思考。
同学们,你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
是啊,十五、六年前的某一天,你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
从你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你们。
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你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如生病、在外面受委屈等,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来自父母的帮助。
二、开启心灵之门1、教师提问:你与父母关系如何发生过争吵吗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问题你经常同父母产生分歧并难以沟通你持什么观点父母的观点又是什么2、展示马克·吐温的一段话:“当我7岁时,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走近父母(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理解父母,感受亲子沟通的重要。
2.能正确对待与父母的冲突,学习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重点:能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感受亲子沟通的重要。
活动难点:接受与父母的冲突,学习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准备:ppt课件,写有情绪词语的纸条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顺风耳”听一段文字,听到动物名称就拍手,听到植物名称就跺脚,听到学习用品名称就轻呼一声“哇!”峰峰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动物和植物,一看到狗、鸡、鸭、鹅呀,目光就会随着它们走动而走动,咿咿呀呀地跟它们说话。
会走路了,峰峰就会追着动物们跑,看到它们在那找食物就跑回家抓把米给它们吃。
上学了,妈妈买了蜡笔、水彩笔、油画棒,峰峰就画上了动物和植物。
每到春天,柳树长出了嫩叶,花儿露出了笑脸,桃花开了,梨花开了,小狗在山坡上撒欢地跑着,峰峰就乐开了花,拿起笔就画呀画呀。
今天我发觉我们班的同学上课都非常认真,也非常配合,谢谢你们的合作。
二、爱的测试第一题: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峨眉,纤长的体型,美丽动人。
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到了车祸,截去双肢。
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第二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
突然有一天,他破产了,变得一贫如洗,她还会像以前那样爱他吗?A、她一定会B、她不一定会C、她可能不会同学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再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小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不因为美貌、不因为丑陋、不因为财富、不因为贫穷而减少,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父母,走近父母。
三、游戏“人体拷贝”1.介绍规则:1)选择8位学生为一组,由第一位学生抽签,看纸条内容(即表达情绪的一个词)。
2)第一位学生只能用肢体语言将纸条上的信息传递给后面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兰中:杜丽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心灵故事启发学生了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自我剖析和例案教学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主动与父母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心理实验让学生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同时感恩父母。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的相处之道,并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感恩父母。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体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现实中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时间都去哪了》视频,激发学生的思考。
同学们,你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
是啊,十五、六年前的某一天,你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
从你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你们。
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你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如生病、在外面受委屈等,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来自父母的帮助。
二、开启心灵之门
1、教师提问:你与父母关系如何发生过争吵吗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问题你经常同父母产生分歧并难以沟通你持什么观点父母的观点又是什么
2、展示马克·吐温的一段话:“当我7岁时,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提问你认为马克·吐温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他的经历说明了什么你有和他一样的感受吗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以及学生心里父母的形象,还有孩子们希望父母亲是什么样子的。
充分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有利于进一步分析而顺利进行感恩教育出示PPT,请学生猜照片中的同学,重温与父母的美好时光,体验所蕴涵的亲子感情。
(通过重温美好时光,激发亲子间的感情。
)
三、自我剖析:你真正的了解你的父母吗?
1、英语一次对于母亲的剖析:M (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O (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T (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H (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E (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R (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
做正确的事情。
(意在感染学生如何去理解我们的父母,如何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
2、提出与父母息息相关的小问题来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父母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自己真的不是很了解自己的父母,但是自己的一切父母却了然于心。
引发学生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多了解自己的父母,多为自己的父母做点事情。
四、学会感恩
1、观看视频《母亲的勇气》、PPT展示《天亮了》的创作背景(配乐),展示一组图片(意图:让学生体验父爱、母爱的伟大。
启发学生感恩)
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自出生起,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喂的每一口饭、教我们学走路、陪我们学说话;为我们的学习操了多少心为我们的每一次晚回家担
了多少惊受了多少怕
我们来审视一下自己:我们做了多少愧对父母的事?(在反思中培养感恩的情感)
2、学会感恩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学生变态,如何来做,如何感恩,教师启发学生从生活点滴做起)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五、小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
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陪父母聊聊天,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盛盛饭、夹夹菜、洗洗碗、给父母洗洗脚,或者给父母一个拥抱,一个微笑,要在生活上真正的为父母着想。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兰中: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