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发育障碍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狭窄的兴趣、刻板怪异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
1、拒绝正常的反应方式2、莫名其妙的笑3模仿说话4、不听话5、不怕危险6、对疼痛感觉迟钝7、哭闹、没有原因发脾气8、转动物体9、看或玩圆的东西10、持续奇特的游戏方式11、不和群12、拒绝变化13、目光不对视14、态度冷漠15、以动作表示要求16、不喜欢被拥抱或疼爱17、有明显的多动18、对物体过度迷恋19、操作技巧表现不一20、不用手指指东西21、自言自语儿童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 首先报道,1943年Kanner描述了一组儿童,“从生命早期开始,就表现为不能象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刻板等。
他将这种状况称为“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
有关的名称还有儿童精神病、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和儿童非典型发育。
目前统一命名为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在PDD的名称下,包括了儿童孤独性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disorder,AS)、广泛性发育障碍未注明(PDD-NOS)、Rett综合征和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其临床特征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三联症。
一.流行病学在很长的时间里曾经认为孤独症是一种仅发生于中上阶层人士的疾病,目前该病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均有发现,孤独症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有人认为该病属于罕见病,但是近年有较多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率不低,Costello 1996年报道广泛性发育障碍的患病率为22/万,其中孤独症的患病率为10/万。
1982年陶国泰在我国首先报道4例儿童孤独症,但是目前我国没有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自闭症的表现类型及治疗

自闭症的症状和治疗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称为“广泛性发育障碍(大脑发育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在学习说话,表达感情,认知事物等各方面出现的障碍。
一般3-5岁明显能表现。
有些1岁左右都能表现出来。
自闭症,并不是心里疾病。
病情因人而异,不是治不治得好的问题,要引导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培养适应能力。
主要症状: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6.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表现类型:1.立即仿说:分为有变化有弹性的仿说、没有变化没有弹性的仿说。
前者被视为自闭症儿童具有表达沟通的意图;后者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2.延宕仿说: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地重复某些字、词、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3.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4.无语言型:通常会被误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广泛性发育障碍—亚斯伯格症

广泛性发育障碍—亚斯伯格症DSM-Ⅳ(1994)使用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一词来包含典型自闭症及其它类似自闭症儿童。
目前通称之为「泛自闭症障碍」或「自闭症系列障碍」(autisticspectrumdisorder)。
「泛自闭症障碍」通常包括:1、典型自闭症:发生于三岁前,含社会互动、沟通、想象性游戏等三种障碍,并存有定型的行为、兴趣及活动。
2、亚斯伯格症(Aspergersyndrome):社会互动障碍及拘限的兴趣和活动,无明显的语言障碍,智商约在中等或中等之上。
3、儿童崩解症(childhooddisintegrativedisorder):4、雷特症(Rettsyndrome)5、广泛性发展障碍非特定型(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nototherwisespecified)或一般所称的「非典型自闭症」(atypicalautism)国内学者则将下类症状列入广泛性发展障碍:儿童崩解症、亚斯伯格症、选择性不语症(electivemutism)、典型自闭症、妥瑞士症(Tourettesyndrome)、非典型自闭症、雷特症。
笔者的看法是:选择性不语症纯属心理因素造成,其症状与自闭症无雷同之处,不应列入泛自闭症的范畴。
但是有关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与治疗相当复杂且难度甚高,有关其原因与治疗,请参阅笔者着「选择性缄默症—儿童期焦虑障碍」一文。
至于妥瑞士症儿童,依其症状特征与自闭症无关,原则上不应该列入泛自闭症之内,唯老师应对此此类儿童有所认识并知晓因应之道,故在本文末略加说明。
本文将讨论亚司伯格症、雷特症、儿童崩解症、非典型自闭症、妥瑞士症。
一、亚斯伯格症1944年HansAsperger,Viennese的精神医学家发表一篇文章,描述一群特殊社会障碍儿童。
这群儿童大都是男生,男女的比率约6-9比1。
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3年后随访

安置有限。结论 :多数广泛性发 育障碍儿童近期预后不 良,少数患儿近期预后 良 。 好 【 关键词 】 广泛性发育障碍 ; 童孤独症 ;随访 ;诊断 ;康复 儿
中图分类号 :R 4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6 2 (0 2 0 799 0 0— 79 2 1 )0 6—06 0 4 o一 6
QU C e g Y H N h n — i ,Z A G i in H G X u L n I NG A ・ n — a g ,Z AN i— ig ,L A i X Mi
P kn iesyIstt f na H ah,K yL brtr f nsyo at ( eigUnvr t) e ig10 9 ,C i eigUnvrt tueo t e t i ni Me l l e aoa yo ir f l o Mi t He h Pkn ie i ,B in 0 1 1 h— sy j n B in sbe esn eait o evc n ia c etr a e igDi l Pro s hbla nSri adGudneC ne ,Beig10 7 j a d R it i e in 00 0,C ia S a x Me i l ie i j hn h ni dc vr t a Un s y,
【 摘
要】目的 : 20 年北京市 2 6 对 04 — 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调查 中诊断为广泛性发 育障碍的儿 童进
行随访研究 ,了解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近期 预后 。方 法:在 3年后对 2 0 04年调查 中确诊 的广泛性 发育障 碍儿童进行随访 ,由儿童精神科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 与统 计手册第 4版进行诊 断 ,随访时用儿 童孤 独症评定量表 、G sl发展诊 断量表或 中国修订韦 氏儿童智力量表 、A hn ah儿童行为量表 、儿童感 觉统 ee l cebc 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的评定及总体调查 问卷 、精神专业 调查 问卷进行调 查。结果 :20 04年确 诊的 2 9名广 泛性发育 障碍儿童 中共有 2 6名儿童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间隔 ( 8 1 0 9 3 . ± . )个 月。2 1名 (O 8 )儿童诊 8.% 断同前 ;另 5名 ( 92 1. %)儿童的诊断发生变 化 ,1名儿童 孤独症诊断 转变为不 典型孤 独症 。2名 孤独症 诊 断儿童及 2名不典型孤独症诊断儿童不再符合广泛性发育 障碍的诊断标准 。疾病严 重程度转 归为显著好 转 、好转 、无变化 、加重者分别为 4人 (5 4 、4人 (5 4 、1 1. %) 1. %) 5人 (7 7 ) 5 . % 、2人 ( . % ) 名 77 ,1 儿童转归无法 确定 。随访确诊广泛性发育障碍 的儿 童 中,9 , %伴有精神发 育迟滞 ,7 . %伴有感 觉统合 09 62 失调 ,5 . %伴有 过度 活动 ,1. %伴有肢体残疾 ,1. %伴有癫 痫 。患儿 既往康 复治疗 明显不 足 ,教 育 24 82 82
自闭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自闭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此外,自闭症患者还经常出现多动、入睡困难、易醒、挑食、厌食、呕吐、湿疹、大便不规律、大便稀溏或便秘等症候。
西方生命科学认为自闭症是由大脑发育出现问题所导致的,而我则持有不同的观点。
根据《黄帝内经》经络、藏腑理论,我认为自闭症与大脑发育没有直接关系。
即使大脑发育出现问题,也不是导致自闭的原因,而只是自闭症的症候。
我认为自闭症的病因是经络不通、经气瘀滞,而少阳枢机不利、太阳不降则是自闭症的根本原因。
根据“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少阳枢机不利、太阳不降会导致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气虚。
太阳不降会导致五官和体表气盛,从而引起多动、入睡困难、睡眠障碍、易醒等症状。
少阳枢机不利则会导致气逆,进而引起食则呕吐。
阳明气虚会导致胃功能异常,胃不纳食,从而引起挑食、厌食。
此外,阳明气虚还会导致大肠功能异常,进而引起大便稀溏或干燥。
自闭症的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等症状也是由太阳不降、太阳经气太盛所致。
太阳经气过盛会导致五官感知系统异常,从而引起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知觉功能失常。
自闭症患者可能会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颜色,听到常人听不到的声音,味觉灵敏,嗅觉灵敏,但同时也会对触碰异常敏感。
由于感知系统异常,自闭症患者接受了过多过杂的信息,导致心神系统“运行过载”。
为了减少外来信息的输入,他们会启动“自保模式”,表现为尽量不看、不听、不说、保持狭窄的兴趣等行为。
因此,可以确定自闭症的病因就是太阳经气不降。
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但是总的来说,治疗自闭症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语言疗法、药物疗法等。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等症状。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次,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最后,要注重长期的跟踪观察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自闭症研究-儿童广泛发育障碍PDD共病研究进展

儿童广泛发育障碍PDD共病研究进展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
该类障碍病因尚未明确,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模式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的局限、刻板与重复,主要包括四个亚类:儿童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目前有关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的共病研究甚少,有关Asperger综合征的共病研究也较少,故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症的共病研究进行回顾。
这些回顾将有助于全面深入的了解儿童孤独症,并有助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探讨和全面治疗。
一、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儿童孤独症共患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约75%的孤独症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19.8%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患孤独症谱系障碍,89%-11.7%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患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之所以同病率较高,原因在于两种障碍均与脑器质性因素有关,同时,儿童孤独症尚伴有各种涉及精神发育迟滞的综合征和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脆性X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等等。
1.脆性X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是精神发育迟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同时,也是近十余年来,被认为与儿童孤独症联系较为密切的一个疾病。
无论男性或女性脆性X阳性患者,均有较对照组明显多的孤独症行为。
既往研究表明,5-25%的孤独症患者伴有脆性X综合征;20%的脆性X综合征男性患者患孤独障碍,另外20%的脆性X综合征男性患者3岁前曾符合孤独障碍的诊断标准。
Fisch-GS总结回顾了既往研究,发现在儿童孤独症组和精神发育迟滞组中,脆性X综合征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分别为5.4%和5.5%)。
以上研究结果,部分提示脆性X综合征与儿童孤独症有特殊关系,脆性X可能是儿童孤独症的一个病因。
部分则提示脆性X综合征与儿童孤独症无特殊关系,脆性X与儿童孤独症的共存只是反映了脆性X与孤独症经常伴有的精神发育迟滞的关系。
目前,随着DNA检测技术的发展,脆性X智力低下1(FMR-1)基因已被检出,并定位于Xq27.3。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

广泛性发育障碍第一节儿童孤独症12.1.1 症状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一)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起就表现出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不亲,也不喜欢人抱,当人与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被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
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
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象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的内容和目的。
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孤独症儿童(二)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表现为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
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
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
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
语言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出在代词运用上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
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请把鼠标放到图上(三)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保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其他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有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广泛性发育障碍

治疗
支持疗法 康复训练
婴儿痴呆 (demetia infantiles) infantiles)
婴儿痴呆又名瓦解性精神病,是一种 发生在幼儿以智力和行为迅速倒退为特 点的儿童精神障碍。 强调患儿是在几个领城多种技能的广 泛衰退,包括认识功能、社会化过程及 人际交流等方面。
临床表现
语言能力迅速倒退 行为多动孤独 生活自理能力破坏 情绪冲动 严重精神发育迟滞
诊断
诊断标准 起病于3岁以前,病前无明显正常发育期。 症状标准:严重的社交障碍,不同程度 的社交用语和/或语言发育障碍,重复刻 板单调的动作或行为
孤独症症状检查评定量表
孤 独症行 为评定 量表( antism behuvior checklist,ABC ) 57 项 , 是 与 否 回 答 , “是”按1、2、3、4评分,筛查界限分 53,诊断为67分以上,阳性符合率85% 儿 童 期 孤 独 症 评 定 量 表 (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15项,总分 ≥30分可诊断孤独症
Rett’ Rett’s综合症
本症是一种迄今为止只见于女童的渐 进性脑病,以运动技能及智力进行性衰 退为其临床特征。
病因
遗传因素 神经解剖 神经生理 影像学方面
临床表现
手部刻板扭动 语言能力受损 智力严重障碍 社交性微笑 躯体和神经系统症状 孤独样表现
临床发作形式
6~18月早期发育停滞状态 1~2岁迅速发育倒退状态 3~4岁假性停滞状态 晚期运动衰退状态 , 学龄或青春早期
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 言语运用能力损害 刻扳重复模仿言语 言语音调、节奏的障碍 自我中心语言 非语言性交流损害
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例僵硬的 行为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分裂症的鉴别
• 儿童精神分裂症在发病年龄、发育过程、 临床表现和病程等方面与儿童孤独症完全 不同,起病较晚,病人有正常发育阶段, 病程可呈间歇性,突出的症状是思维障碍、 情感反应不协调和淡漠,幻觉、妄想和人 格改变等,预后欠佳。
与Rett综合征 的鉴别
• Rett综合征表现为与孤独症类似的广泛性 发育障碍,多见于女孩,有明显的共济失 调、肌张力异常、脊柱侧凸或后凸、生长 发育延迟等躯体体征。病人开始发育正常, 起病在出生后7~29个月内,病后全部丧失 获得的言语功能,双手常刻板性扭动,并 伴有过度呼吸或呼吸不规则。
• 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刻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 姿势,如转圈走等,最常见的姿势是将手放在胸前 凝视。有的病人可出现用手扑打、敲击等动作或前 后摇摆身体或头部或出现咬手、手击墙或撞头等动 作。
智能障碍
• 智能的 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操作智商高于 言语智商。
• 孤独症病儿的智能约有50%处于中度和重 度低下水平,约25%为轻度低下水平,还 有25%可保持正常。
兴趣范围狭窄、刻板的行为模式
• 兴趣狭窄和不寻常的依恋行为:对一般儿童喜欢的 玩具或游戏毫无兴趣,相反则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 具的物体有特殊的兴趣,关注物体的非主要特征。 对某种活动或物品有着特殊固执的迷恋,对其喜爱 的物体终日拿在手中,甚至数十日不让更换。
• 不愿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对环境倾向于要求固定不 变,对日常生活变化表示拒绝,甚至可每天进食同 样的饭菜达数年之久,出门走同一条固定的路线, 如有变化则吵闹不休或拒绝。
• 起病在出生后30个月内,常无正常发育期。 • 孤独症量表的测查,有助于诊断。 • 必要的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 精神发育迟滞 • 儿童精神分裂症 • Rett综合征 • Heller综合征 • Asperger综合征
与精神发育迟滞 的鉴别
• 精神发育迟滞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智力较 同龄儿童低下且伴有社会适应能力不良, 轻、中度的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缺乏儿童孤 独症的社会交往障碍、明显的兴趣狭窄和 重复刻板的动作等异常,一般可保持合群 交往,并能接受教育训练。重度精神发育 迟滞的病人常有先天性发育畸形和特殊的 呆傻面容。
• 尽管多数病人的智力受到明显损害,但某 些病人的某些能力可有超常的表现。
情感反应异常
• 情感反应平淡,或有与境遇不恰当的情感 表现。他们常出现无理由的哭泣、大声啼 哭,并且难以通过安抚使之平息。也有的 无故自笑。对汽车、高楼和有毛动物等一 般孩子所害怕的东西无畏惧感 。
病程与预后
• 孤独症呈现慢性病程,多数病儿的结局不良, 需长期照管。约2—15%的病人的认知功能与 社会适应能力可大致接近正常人,但仍较孤独 而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刻板动作等也可能持续 存在。
至12—30个月症状明显。
临床表现
• 社会交往障碍 • 言语发育障碍 • 兴趣范围狭窄、刻板的行为模式 • 感知觉异常 • 认知和智力缺陷 • 情感反应异常
社会交往障碍
• 对人缺乏兴趣 ,缺乏相互性社会交往,表现 为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更不可能建立友谊, 大多数病人在婴儿期就已出现避免与他人目光 接触,缺乏面部表情,不会对人微笑。
• 男女发病有明显差异,多数报道为 4-5:1, 我国报道为 6.5-9:1。
• 研究发现城市的患病率较高。 • 孤独症的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
教育无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 • 围产期因素 • 感染及免疫系统异常 • 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临床表现
• 该病一般在30—36个月内起病 。 • 多数病儿早期症状在婴幼儿期即已出现,
保持沉默,只愿意用手势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意 愿或要求,但身体语言也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 语言运用能力损害,不会主动与人交谈,也不 会提出话题或维持话题,谈话时的目光不会看 着对方,丝毫不在意旁人是否在听,也不顾及 旁人谈话的话题或环境,自言自语。部分病人 不会使用代词。有的病人可刻板地重复他人的 言语达数天之久。
•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主要 亚型。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 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 行为方式刻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 明显的智能障碍,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 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流行病学
• Rutter 标准,该病的患病率为0.02%-0.05 %。
• 孤独症可分低功能和高功能两种。高功能病儿 大多在最初的1—2年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仍 保持较简单的认知和语言交流功能,与父母和 周围人也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无癫痫发作, 也无明显脑部器质性病征,以后出现的孤独症 行为特征也较轻;而低功能病儿则反之。
诊断要点
• 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对人普遍缺乏情感 反应;言语和非言语交往障碍;刻板重复 动作或仪式性行为,兴趣狭窄(Kanner三 联征)。
儿童心理发育障碍
陶炯 中山三院精神科
分类
• 特定性发育障碍 • 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 儿童孤独症 – 不典型孤独症 – Rett综合征 – 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 Asperger综合征
儿童孤独症 CHILDHOOD AUTISM
概念
与Heller综合征的鉴别
• Heller综合征也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与 孤独症不同的是,起病前3-4年心理发育完 全正常,患病后已经获得的各种心理发育 能力迅速、明的倒退。
与Asperger综合征的鉴别
• Asperger综合征在社会交往障碍、固执狭 窄的兴趣和活动方式等临床表现与孤独症 类似,但Asperger综合征没有明显的语言 和智能障碍。
• 对父母无明显的依恋,没有期待拥抱、爱抚的 表情和姿态,对父母的语言和行为无兴趣,在 受到伤害或不愉快时,也不会寻找父母的安抚。
• 病情较轻的病人在5岁后,症状可以缓解,对 父母或家庭成员的接触逐渐增加,慢慢对他们 产生依恋,但仍极少主动交往。
言语发育障碍
• 是多数患者就诊的原因。 • 缄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约50%的病人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