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人物介绍ppt
合集下载
第二讲 老舍 ppt

1923年1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小铃儿》。
1926年7月,老舍第一部长篇小
说《老张的哲学》连载于《小说
月报》第17卷7号至12号,1928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
1929年在伦敦
此后,又在《小说月报》上发
表了《赵子曰》和《二马》。
此段时期代表作有《小 坡的生日》 《猫城记》《离婚》《牛天 赐传》《骆驼祥子》以及短 篇小说《黑白李》(《赶集》 集)《月牙儿》(《樱海 集》)《断魂枪》(《蛤藻 集》)等。
•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节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分三部: 《惶惑》《偷生》《饥荒》。 1944年11月老舍开始创 作《饥荒》,并在《扫荡报》 连载。1946年1月良友复兴图 书公司出版。同年11月, 《偷生》由晨光出版公司出 版。1950年,《饥荒》开始 在《小说》杂志连载。
二号院
四 剃头匠孙七 号 小 马寡妇祖孙 杂 小崔夫妇 院 七号,大杂院 丁约翰 棚匠刘师傅 小 文 夫 六号院 妇
一九六六年八月,他还对巴金说:“我没有问题, 我最近见到了周总理和陈副总理。” 但八月二十三日,北京发生了殴打文艺工作者事 件,老舍被游街、批斗、毒打。 老舍被毒打后,说:“我相信人民是理解我的。” 当晚拿了本手抄的《毛主席诗词》出了门。 第二天,人们在古城外西北角的太平湖发现了他 的尸体。 死后的第十二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北京文艺界 为老舍先生举行了追悼仪式,骨灰盒安放在八宝 山,里面只放了一支笔、一副眼镜、一包茶叶。
艺术特色:
结构单纯而严谨,平淡中有波澜跌宕。 独特的心理描写,采取叙述和白描的手法。 语言朴素、简洁,采用北京方言的文学化, 具有浓烈的京味风。(3000多个汉字写成 的长篇小说,纯粹的白话) 通俗化的幽默和讽刺运用,带有以笑代愤 的人道主义色彩。
老舍及其作品介绍 课件

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作品 老舍作品 老舍语录 老舍语录
老舍简介 舒庆春,字舍予, 舒庆春,字舍予,中 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 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 戏剧家。老舍的一生, 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 是在忘我地工作, 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 艺界当之无愧的“ 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 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 人的文学作品,获得“ 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 民艺术家”的称号。 民艺术家”的称号。
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 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 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 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 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 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 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 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 中国的黑暗, 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 者的剥削、压迫, 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 人民的深切同情, 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 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
射 出 整 个 社 会 大 景 。 背
流 人 物 和 他 们 的 举 止 言 谈 折
馆 的 北 京 各 个 阶 层 的 三 教 九
馆 这 个 小 窗 口 以 及 出 入 于 茶
三 个 旧 时 代 的 面 , 通 过 茶 断
法 , 截 取 了 横 贯 半 个 世 纪 的
精 湛 的 笔 端 和 巧 妙 的 艺 术 手
老舍语录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 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 本乡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老舍代表作
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
茶馆
龙须沟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 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 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 的生活为主线,形象、 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 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 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 浮沉、生死存亡。作品 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 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 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 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 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 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 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 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 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 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 的英勇无畏,讴歌、弘 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 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 的民族气节 。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作品 老舍作品 老舍语录 老舍语录
老舍简介 舒庆春,字舍予, 舒庆春,字舍予,中 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 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 戏剧家。老舍的一生, 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 是在忘我地工作, 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 艺界当之无愧的“ 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 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 人的文学作品,获得“ 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 民艺术家”的称号。 民艺术家”的称号。
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 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 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 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 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 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 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 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 中国的黑暗, 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 者的剥削、压迫, 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 人民的深切同情, 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 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
射 出 整 个 社 会 大 景 。 背
流 人 物 和 他 们 的 举 止 言 谈 折
馆 的 北 京 各 个 阶 层 的 三 教 九
馆 这 个 小 窗 口 以 及 出 入 于 茶
三 个 旧 时 代 的 面 , 通 过 茶 断
法 , 截 取 了 横 贯 半 个 世 纪 的
精 湛 的 笔 端 和 巧 妙 的 艺 术 手
老舍语录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 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 本乡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老舍代表作
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
茶馆
龙须沟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 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 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 的生活为主线,形象、 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 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 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 浮沉、生死存亡。作品 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 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 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 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 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 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 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 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 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 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 的英勇无畏,讴歌、弘 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 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 的民族气节 。
当代文学 老舍 ppt

•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 予。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生平及创作简介
• 老舍于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 京城内一条窄小的胡同里 。老 舍的父亲,姓舒,名叫永寿, 是京师正红旗下的一名普通士 兵。
• 他的母亲舒马氏,是一位出身 于正黄旗的下层女性。
• 老舍后期创作中有一个从由衷歌颂到按照别人的调子奉命 歌颂的复杂微妙的过程。投入的层次越深,发现那令他魂 牵梦绕、割舍不了的无比单纯的“北京”,在文学与现实 之间越是存在着极大的距离。但出于对新北京和人民政府 的热爱,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个人委屈投入到作品的创作 与修改之中。
1966年8月24日晚或25日凌晨,时为北京 文联主席的老舍投太平湖而死。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 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 只是 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 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风眠。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 言绝旬。寥寥20宇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 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 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 无不赞叹叫绝。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 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即洗星海, 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 在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 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 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 2、对穷苦市民命运的摹写,是老舍中短篇 小说的又一个重要主题。 • 老舍是出身于都市底层社会的作家,他熟 知下层市民的惨状,深感有义务用文学形 式为他们伸张道义。 • 《微神》是一个以爱情故事为依托反映苦 难人生的短篇 ;《柳家大院》里的小媳妇 年仅17岁,因为娘家穷而成为夫家的出气 筒;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月牙儿》 和《我这一辈子》
老舍的生平及创作简介
• 老舍于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 京城内一条窄小的胡同里 。老 舍的父亲,姓舒,名叫永寿, 是京师正红旗下的一名普通士 兵。
• 他的母亲舒马氏,是一位出身 于正黄旗的下层女性。
• 老舍后期创作中有一个从由衷歌颂到按照别人的调子奉命 歌颂的复杂微妙的过程。投入的层次越深,发现那令他魂 牵梦绕、割舍不了的无比单纯的“北京”,在文学与现实 之间越是存在着极大的距离。但出于对新北京和人民政府 的热爱,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个人委屈投入到作品的创作 与修改之中。
1966年8月24日晚或25日凌晨,时为北京 文联主席的老舍投太平湖而死。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 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 只是 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 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风眠。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 言绝旬。寥寥20宇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 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 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 无不赞叹叫绝。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 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即洗星海, 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 在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 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 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 2、对穷苦市民命运的摹写,是老舍中短篇 小说的又一个重要主题。 • 老舍是出身于都市底层社会的作家,他熟 知下层市民的惨状,深感有义务用文学形 式为他们伸张道义。 • 《微神》是一个以爱情故事为依托反映苦 难人生的短篇 ;《柳家大院》里的小媳妇 年仅17岁,因为娘家穷而成为夫家的出气 筒;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月牙儿》 和《我这一辈子》
老舍课件ppt课件

老舍课件p • 老舍的小说 • 老舍的散文 • 老舍的话剧 • 老舍的文学思想
01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 Yesぇ:★★℃
02
老舍的小说
老舍小说的特点
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
老舍的小说多以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 为主,尤其是北京市民的生活,通过 对他们的刻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 人性的复杂性。
老舍话剧的艺术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
老舍话剧的语言质朴自然 ,贴近百姓生活,易于理 解和接受。
情节紧凑合理
老舍话剧的情节紧凑合理 ,结构完整,能够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
舞台布景简约
老舍话剧的舞台布景简约 而不简单,能够有效地营 造出所需的氛围和场景。
05
老舍的文学思想
老舍的文学观念
01
老舍认为文学应该反映 社会现实,尤其是底层 人民的生活。
挣扎。
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揭示了 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老舍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弱者的 同情和对强权的批判。
他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人性、道 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老舍的文学追求
老舍一生都在追求文学的艺术性和思 想性。
老舍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注 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
他不断探索和创新,尝试不同的文学 形式和风格。
老舍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常常通过幽默 诙谐的方式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
情感真挚
批判精神
老舍的散文情感真挚,通过对亲情的描写 ,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老舍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通过对 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社 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关注。
老舍的代表散文
01
02
03
《想北平》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家 乡北平的深深眷恋,通过 对北平的细腻描写,展现 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01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 Yesぇ:★★℃
02
老舍的小说
老舍小说的特点
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
老舍的小说多以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 为主,尤其是北京市民的生活,通过 对他们的刻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 人性的复杂性。
老舍话剧的艺术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
老舍话剧的语言质朴自然 ,贴近百姓生活,易于理 解和接受。
情节紧凑合理
老舍话剧的情节紧凑合理 ,结构完整,能够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
舞台布景简约
老舍话剧的舞台布景简约 而不简单,能够有效地营 造出所需的氛围和场景。
05
老舍的文学思想
老舍的文学观念
01
老舍认为文学应该反映 社会现实,尤其是底层 人民的生活。
挣扎。
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揭示了 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老舍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弱者的 同情和对强权的批判。
他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人性、道 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老舍的文学追求
老舍一生都在追求文学的艺术性和思 想性。
老舍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注 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
他不断探索和创新,尝试不同的文学 形式和风格。
老舍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常常通过幽默 诙谐的方式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
情感真挚
批判精神
老舍的散文情感真挚,通过对亲情的描写 ,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老舍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通过对 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社 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关注。
老舍的代表散文
01
02
03
《想北平》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家 乡北平的深深眷恋,通过 对北平的细腻描写,展现 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老舍PPT课件

4、虎妞、刘四及其他人物
①虎妞——是一个复 杂的形象,引起读者 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具有性格主动性的女 性,在中国现代男性 叙事中被妖魔化是相 当普遍的现象虎妞性 格的复杂性。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心理变态,有剥 削阶段的不良品格;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 合理愿望;
有时蔑视宗法道德,有时又屈从于礼俗人情, 是一个挣扎、周旋于不同社会层次与文化之间 的具有多向意义的悲剧性人物 。
3、抗战之后(1937——1949)
1939年开始写剧本 有: 《残雾》,
《国家至上》(与宋 之的合写)、《张自 忠》、《面子问题》、 《大地龙蛇》、《归 去来兮》、 《桃李 春风》
4、解放以后(1950——1966)
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 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 院》《女店员》、《全家福》、《宝 船》、《神拳》等。
(1)憨厚能干、坚韧好 强,以劳动为本分、 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 活。
(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 印记(车与祥子==土 地与农民)小农意识、
狭隘的目光,个人奋 斗的思想
在批判现实的同时,老舍深刻地揭示 了“城与人”的关系,即城市文明病与 人性的冲突,对现代文明病源进行了探 索。
祥子为什么堕落?是腐败的环境、恶 劣的社会,毁灭了他的人性。
(二) 老舍创作的发展
1、英国时期 (1924——1929)
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 索
《老张的哲学》 、 《赵子曰》 、 《二马》
2、山东时期(1930——1936)走向 成熟
代表作《骆驼祥子》 短篇中《月牙儿》、《断魂枪》目光移
向城市下层劳动人民及其不幸。
《月牙儿》用一个少女的自述展开情节, 语言比较优美,心理刻划十分细腻。 《猫城记》
②刘四:残忍霸道、 丧失人性的剥削者形 象,视金钱超过女儿, 不关心女儿的幸福。
现代文学老舍PPT课件

05
老舍与其他现代作家的比较
与茅盾的比较
茅盾的作品多以社会政治问题为题材,注重对大时代变革的深刻描写,如《子夜》 等。老舍则更注重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如《茶馆》等。
茅盾的作品语言较为严谨,而老舍的语言则更加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茅盾的作品多以长篇小说为主,而老舍则以中短篇小说和话剧为主。
与巴金的比较
巴金的作品情感浓烈,多以家族、家 庭为背景,如《家》、《春》、《秋》 等。老舍的作品则更注重对底层社会 的描写,语言幽默风趣。
巴金的作品主题多涉及家族、家庭和 青春成长,而老舍的作品则多关注底 层人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巴金的作品多以长篇小说为主,而老 舍则以中短篇小说和话剧为主。
与鲁迅的比较
老舍与现代文学
老舍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对后来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 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
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 替代,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后
世读者。
02
老舍作品分析
《茶馆》
总结词: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旧 中国社会的缩影
的历史变革。
03
语言细腻、生动,情节 丰富,是一部具有深刻
历史内涵的小说。
05
详细描述
02
通过祁家人的命运波折,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
矛盾和冲突。
04
03
老舍的文学风格
语言特色
01 京味儿语言
老舍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北京方言和俚语,使得 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02 幽默诙谐
老舍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轻松幽默的方 式揭示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老舍)ppt精品课件49

文中叙述了母亲的 哪些事?理清文章的叙 事顺序 。
第1~2段: 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段: 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为人
热情
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
不软弱”
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
解
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段: 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语 言 特 色
3. 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 感。 如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 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 有那不祥的消息。”, 再如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 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
从母亲身世谈起,虽为 散文,却似小说引人入胜; 沿母亲“活到老、穷到老、 辛苦到老”的线索,展示母 亲的种种优秀品质;语调从 开始的平静到紧促的变化, 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 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 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 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 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爱子 情深、无私 。
探究研读
⑴ 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 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 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探 究 研 读
探 究 研 读
⑷ 第13段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
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① 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 学。 ② 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③ 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探 究 研 读
⑸ 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 “生命的教育”? 母亲没有通过言传,而是通过 身教,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 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 久远的影响。
老舍 ppt

• B 歌哭般的调子。 • C 月牙儿,意象。
• (1)祥子:根据其性格的发展大概可以归纳为五 个阶段: • A “祥子”阶段: • 此阶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具有一般小市民的精明, 保有农民的纯朴、良好的职业道德。 • B “骆驼祥子”阶段: • 性格特点:理想开始动摇,一再受挫,内心常有 矛盾,失去了往昔的坚定执着。
• C 虎妞的丈夫: • 这时的祥子还保有体面,未改做一个独立 劳动者的初衷。 • D “一般车夫”: • 新的道德标准是“合群”,但还爱小福子 这是他阴暗生活的唯一光亮。
• 原名的由来,是因为他出生在1899年 阴历的腊月23日,这是中国传统的 “小年”,“庆春”有“庆祝春天” 的意思。
•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 老舍是满族人,他的父亲是“皇城护军”的 一名兵士。1900年,他父亲在抵抗八国联军 入侵北京的战斗中殉国。 • 父亲去世后,老舍全家就靠母亲与姐姐帮别 人干活维持生活。少年时代的老舍,既在私 塾中接受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文 化的教育,更在贫穷的生活中接受了人生的 教育。传统文化的熏陶,奠定了老舍人格修 养的基础;贫穷的生活,则促成了老舍“刚 强、义气、骂世、乐观”的性格。
• 1951年,创作话剧《龙须沟》。 • 1957年话剧《茶馆》问世,成为当代中国 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24日投太 平湖自杀。
• 老舍的性格:
• (1)具有一般有正义感的穷人的 特征:刚强、义气、骂世、乐观。 • (2)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可 杀而不可辱”的气节和同情人、 爱人的正直、善良的品格。
• 2、艺术成就: • (1)结构上:金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 • (2)人物塑造上:善于运用丰富、多变、细 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 (3)京味小说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经历
1923年,24岁的老舍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 篇小说《小铃儿》。第二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 亚非学院讲师。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 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 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后一年,与胡絜青女士 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1966年, 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68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 已不在人世,遗憾颁颁予川端康成。
人物影响
• 文艺影响: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 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 政治影响: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 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 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 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 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 的时期之一。
人物介绍 —老舍
(1899—1966)
张亮 序号112 2013210657
人物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 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 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 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 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 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 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 平湖。
人物评价
主要是通过别人评价老舍来展现 •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 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 失去了幽默,, 就没有了老舍, 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 与地位。”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剧本、散 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 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 有一千万字之多。谈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 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离不开它;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 化,自然不可绕开老舍;而要认认真真地总结中国现代白 话的历史,想像我们每个人今天嘴里说的或笔下写的现代 语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视他的存在。
个人作品
• 长篇小说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火葬》《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 《正红旗下》等 •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等 • 诗歌作品:旧体诗约300首,12万字左右等。 • 曲艺作品:通过搜集整理共有47部,细分有 话剧27部、京剧7部等。 • 话剧作品:《茶馆》《龙须沟》等。 还有还多未成合集的作品,从这可以看出老舍 的多门才华横溢了。
纪念故居
老舍故居共有4处,分别位于北京、重庆、 山东和伦敦。 其中北京故居是老舍解放后居住的地方, 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 钱购买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老舍在此 创作了《茶馆》等 20余部剧作。
人物趣事
•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 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 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 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 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 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 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 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 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 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 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பைடு நூலகம்品风格
• 题材: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 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 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 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 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 风格: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同样老舍的作品 也追求幽默,并且北京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内蕴的“京 味”。 • 文学思想:表达自由和形式美好是老舍最基本的追求,在 这基础上老舍也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但并不否认文学 的社会性和社会作用
婚姻家庭
1930年,胡絜青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母亲怕她 因为这学业而耽误了终身大事。语言学家罗常培 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 玩,胡母托他帮忙物色。此时老舍正好从伦敦回 国,且著有作品,于是罗常培便向胡母介绍了老 舍,获知老舍的才华及人品后,胡母异常高兴, 私下便定下了这位乘龙快婿,于是与罗一同商议 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使老舍与胡絜青见面。1930年 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 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在 频繁的相见之后,胡与舒产生了情愫。直到1931 年夏天,胡絜青毕业,两人举行了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