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解剖课件
鼻内窥镜手术 相关解剖

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一. 鼻腔外侧壁鼻腔外侧壁结构复杂,自上而下呈阶梯状排列着三个鼻甲,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大约84%的成年人还可以有最上鼻甲。
每个鼻甲的下方有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中鼻甲的解剖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向弯曲等。
鼻腔外侧壁双测中鼻甲气化(箭头)中鼻甲气化可以形成中鼻甲粘液囊肿,巨大的中鼻甲粘液囊肿还可以侵犯眼眶。
1999年,Armengot 等报告一例。
患者女性,65岁,因复视,左眼球突出,内眦部隆起就诊于眼科。
鼻内窥镜检查发现左侧中鼻甲异常增大,但表面粘膜光滑。
CT 显示左侧鼻腔,相当于中鼻甲部位巨大膨胀性病变,其周围骨壁变薄,且突入眼眶,诊断为泡性中鼻甲黏液囊肿侵犯眼眶。
在内窥镜下切开中鼻甲菲薄的骨壁,即有大量棕色液体流出,眼球突出和内眦隆起消失。
中鼻道内有下列重要结构:1.鼻丘:鼻丘(agger nasi)位于中鼻甲前端的前方,钩突前上方的鼻腔外侧壁上,呈小丘状隆起,内含1~3个气房,称为鼻丘气房,是额隐窝气房气化泪骨形成的,代表前组筛窦的最前端。
鼻丘气房鼻丘气房过大,可以妨碍额窦引流。
切除鼻丘气房,充分暴露额隐窝,可以保证额窦引流通畅。
2.钩突:钩突(uncinate process)为一钩状结构,内有一块薄骨片,外复粘膜。
钩突的前上部在鼻丘后下方与筛骨连续,几乎呈矢状位,自前上向后下走行。
钩突下部借鼻甲突与下鼻甲相连,后部(尾部)附着于腭骨垂直突。
钩突的平均长度为14~22mm,高度约4mm。
钩突上缘与筛泡之间的间隙为半月裂,钩突还参与构成筛漏斗的内壁。
正常窦口鼻道复合体CT图正常中鼻道3. 筛泡:筛泡(ethmoid bulla)呈半圆形隆起状,位于中鼻甲外侧,钩突和筛漏斗的后方。
筛泡平均长18mm(9~28mm),平均高5.4mm(2~13mm)。
筛泡代表前组筛窦最大和最恒定的气房。
4. 半月裂:钩突与筛泡之间有一新月形裂隙,称为半月裂(hiatus semilunaris)。
鼻内镜外科学(NES)PPT课件

1). 内窥镜鼻窦外科学 许庚 李源 暨南大 学出版社 1994
2). 鼻内窥镜手术图解 王荣光,许庚,郭 宝煌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3). 鼻内窥镜外科学 韩德民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1
5
赵绰然(1986,内镜检查) 许庚(1991,报道手术,到1994,300
例) 韩德民 1991-2001 8000多例
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血肿 等。颈内A--Death
3、鼻内并发症 如鼻腔粘连、出血等。
18
19
20
16
❖ 8、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 ❖ 9、经鼻视神经减压术 ❖ 10、经鼻眶减压术 ❖ 11、眶爆裂骨折的治疗 ❖ 12、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 13、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17
五、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
1、眶并发症 如视神经损伤、眶内血
肿、内直肌损伤、泪道损伤等,导致失 明、复视和泪溢等。
2、颅内并发症 如损伤颅底导致脑
6
7
8
二、鼻内镜手术的优势
鼻内镜手术较之传统的手术方 式具有视角开阔、视野清晰、操作 精细、手术程序简化以及创伤小和 免除颅鼻面部切口等优点。
9
10
11
三、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基本原理
❖1、重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 ❖ 引流功能。
❖
❖2、恢复鼻窦粘膜的纤毛清除功能。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即是鼻腔外侧壁
手术,也就是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
12四Leabharlann 鼻内镜手术的基本术式1、Messerklinger 术式:由前向后的术 式(较常用) 切除钩突 开放筛泡 切除中鼻甲基板 开放后筛 开放蝶窦 清理额隐窝 扩 大上颌窦自然口
13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PPT课件

许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 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
1
卜国铉 教授 我国鼻眼相关、鼻 神经外科学创始人
颅底外科是神经外 科的尖端技术
内窥镜鼻眼-颅底相关外科就是以清除病变、改善功能、提高疗效为 目标,在电视监视下,使用鼻内窥镜和特殊手术器械或依靠先进装 备,从鼻腔进路进行眶周、眶尖、眶内、颅底、颅内区域某些疾病 的微创手术。
缺点
●一手持镜单手操作 ●止血吸引不能同时进行 ●危险结构多,风险大 ●出现并发症抢救困难高
13
谢谢各位!
14
2
一、鼻颅底外科的内涵
鼻颅底外科包括三大类的疾病
前颅底骨性疾病:相关鼻窦骨折(包括视神经管骨折)、脑脊液 鼻漏、骨瘤、骨纤维增殖病、动脉瘤样骨囊肿。
侵入鼻部的颅内疾病:垂体瘤、脑膜脑彭出、神经胶质瘤、嗅沟 脑膜瘤、脊索瘤、颅咽管瘤、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侵入颅内的鼻部疾病:鼻源性颅内并发症、侵袭性鼻脑毛霉菌病 、鼻窦囊肿、鼻咽纤维血管瘤、嗅母细胞瘤、乳头状瘤、鼻息肉
大多数手术难度不高!
6
五、经鼻进路鼻眼手术解剖学与临床依据
筛窦纸板--眶周、眶内 蝶窦--眶尖、视神经 鼻丘--泪囊
进路直接,关系密切 空间大,术野宽敞 不产生副损伤 视神经内侧的半眶为界
7
手术适应症
眶减压手术—恶性突眼、眶内出血 纸板进路—眶内占位性病变切除 蝶窦进路—视神经减压、眶尖综合症
8
4
5
手术适应症
1.以紧贴颅底的小范围占位性病变切除为 主,开放颅底即可暴露肿瘤。
2.鼻腔鼻窦肿瘤侵入颅内,颅底的骨质破 坏可成为进路的引导,术者只要跟踪肿 瘤即可进入。
3.侵入颅内的肿瘤多未破坏硬脑膜,因此 多数手术是在脑膜与颅底骨质之间进行 即硬膜外手术,造成颅内脑组织损伤和 颅内出血的机会不多。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PPT演示课件

眼睛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 行处理,实现视觉感知。
鼻眼相关疾病介绍
01
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感染性疾病,可导致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
状,严重时可影响眼部健康,引起眼部感染。
02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鼻腔炎症,可引起鼻塞、流清涕、打
联合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
新型材料的应用
研究开发更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功 能性的新型材料,用于手术植入
和修复。
基因治疗
探索基因治疗在鼻眼相关疾病中 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
疗方案。
免疫疗法
研究免疫疗法在鼻眼相关疾病中 的疗效和机制,为患者提供新的
治疗手段。
手术目的
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促进鼻眼相 关疾病的康复。
手术适用范围
01 慢性鼻窦炎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 内镜鼻眼相关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02 鼻息肉
对于较大的鼻息肉或复发性鼻息肉,手术切除是 必要的治疗方式。
03 鼻腔狭窄
对于因炎症、外伤等原因导致的鼻腔狭窄,鼻内 镜手术可以帮助扩大鼻腔通道。
鼻腔清洁
定期清洁鼻腔,保持鼻腔通畅,预防感染。
随访观察
定期随访观察,评估手术效果,及时处理 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并发症
04
及处理
出血及处理
01
02
03
总结词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可能 导致出血,需及时采取措 施进行处理。
出血原因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 导致出血。
处理方法
采用止血药物、填塞止血、 电凝止血等方法进行止血,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鼻内镜ppt课件

•
2、手术前将各种仪器摆放在适当位置,调 节好手术间的温度。 • 3、患者进入手术间后,热情接待,仔细核 对床号、姓名、病变部位,询问患者术前禁食 饮及术前用药情况,患者取平卧位,双上肢手 中单固定于身体两侧,下肢用约束带在膝关节 上,松紧适宜地固定妥当。
•
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术中静脉输液通畅, 协助麻醉师实施麻醉,并在麻醉诱导期陪伴在 患者身边,以减轻患者的恐惧。
•
2、物品准备:手术衣、中单、二台吸引器、 变频电刀、无菌保护套、5ml注射器1支、吸引 器连接管2根,必要时准备50ml注射器及庆大盐 水冲洗鼻腔、5号圆刀片。
• 3、药物准备:肾上肾素、红毒素眼膏、滴鼻液、 立止血。
• •
四、巡回护士的配合 1、手术前1天进行术前访视,查看了解患者 有无其它疾病,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 局,讲解手术的方式,大体过程,麻醉方法及 鼻内镜的优点,说明手术是安全、无痛的情况 下进行,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主动 配合手术及治疗。
鼻内镜手术配合
•
• •
•
一、鼻内镜手术的目的 1、拓宽鼻腔和鼻窦间的联系空间。
2、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粘膜 对局部生理功能的保护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 •
二、鼻内镜手术的优点 它通过借助鼻内镜的良好照明和配套的手术 器械,可以使手术变理更加精细。该方法具有 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操作 精细等优点。鼻内镜手术不旦可以将鼻炎、鼻 窦炎和鼻息肉彻底消除,还可同时矫正鼻中隔 偏曲。将传统的根治性或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 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消除病变的基础 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 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
• 三、术前准备 • 1、器械准备:鼻内镜包+鼻特包,鼻内镜手术 设备一套,包括显像系统、视频转换器,各种 角度的鼻内镜头,冷光源光缆、全自动无损伤 电动鼻吸切割器械,包括筛窦钳(0°、45°和 90°)、不同角度和规格咬切钳、不同角度的 咬骨钳及小儿反张咬骨钳、不同角度的吸引器、 镰状刀和刮匙、上颌窦开窗器及常规上颌窦根 治器械,检查各种仪器、器械的性能,确保手 术的顺利完成.
鼻内镜解剖及手术ppt课件

钩突附着在纸样板,其外侧 形成的气房即为终末隐窝
解剖变异 ---鼻丘气房
Agger Nasi Cell
在钩突膜性附着部的前方, 中鼻甲前端附着处相应的鼻
腔外侧壁
解剖变异 ---前筛气房发育过度
筛泡过度气化
造成中鼻道前端和筛漏斗的狭窄或阻塞
鼻丘气房过度气化
导致额隐窝的狭窄,额窦引流不畅
▪ 切除外偏钩突时
–易损伤泪道和纸板 ▪ 上端切除不彻底
–影响额隐窝引流
钩突肥大 反向弯曲 OMC阻塞 上颌窦口阻塞
▪ 下端切除不彻底
–影响观察、处理上颌窦
鼻窦炎的发生
–影响上颌窦引流
额隐窝的解剖变异
正常 CT 解剖 图
鼻丘气房发育过度
筛泡气房发育过度
鼻丘气房 终末隐窝 筛泡气房
解剖变异 --- 终末气房
头 痛?
解剖变异 --- Haller 气房
眶下气房
位于上颌窦与眶底内下角的 交界处的气房,可导致筛漏 斗狭窄,影响上颌窦通畅
解剖变异 --- Onodi气房
Onodi 气房 具有视神经结
节的最后组筛房
解剖变异 --- 蝶上筛房
蝶上筛房
垂体
谢谢大家
鼻道通气狭窄,鼻窦引流不畅,诱发鼻 窦炎的产生
手术过程中影响操作和视野,导致手术 不彻底
术后解剖异常--- 鼻中隔偏曲
解剖异常--- 鼻中隔偏曲
解剖异常--- 钩突过度肥大
解剖异常--- 钩突过度肥大
钩突与手术
▪ 切除钩突是鼻内镜鼻窦手术常规进路
解剖异常 --- 下鼻甲肥大
▪ 总鼻道阻塞--导致鼻塞、头痛、嗅觉障碍 ▪ 肥大种类:
— 肥厚性鼻炎
鼻内窥镜技术ppt演示课件ppt演示课件

.
知识点链接
3)鼻-眼相关外科:鼻内镜下完成泪囊鼻腔造
孔术,手术简捷,避免了面部切开和内眦韧带损伤。
以往视神经减压手术的径路多经鼻侧切开进行,手 术中常需结扎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在内镜下行 视神经减压术体现了内镜手术直视和精确的优势。 4)头颈肿瘤外科: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头颈 肿瘤, 主要是鼻咽血管纤维瘤和鼻窦骨化纤维瘤等。
.
知识点链接
5)蝶鞍内肿瘤切除术:经鼻内镜蝶窦进入蝶鞍快捷,大大缩 短手术时间;同时免除切口和进路过程中对鼻腔、鼻窦、鼻 中隔的破坏和重建过程;可准确判定解剖部位和切除病变范 围。
6)桥小脑再手术:乙状窦后进路,配合鼻内镜行面神经减压
和梳理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舌咽神经及前 庭神经切断术和听神经瘤切除术,认为内镜是目前客观评价 桥小脑脚显微血管压迫和行神经根手术的理想方法。
.
历史沿革
现代鼻内镜外科
内涵: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 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 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手术。 内容:1.电视监视下的鼻内镜手术; 2.清除鼻腔和鼻窦病变; 3.正确的黏膜取舍与结构重建; 4.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
.
历史沿革
鼻内镜外科技术及延伸
鼻内镜手术学
1
历史沿革
.
历史沿革
• 1879年 Nitze(德国) 研制膀胱镜
• 1901年 Hirshman将膀胱镜应用于鼻腔鼻窦检查
• Caldwell(美国)和Luc(法国)各自创治疗慢性上颌窦炎 手术——Caldwell-luc手术 • 1925年 Maltz经犬齿窝检查上颌窦 • Messeklinger(奥地利)首先开展鼻内镜手术(NES)
鼻及鼻窦的临床解剖PPT课件

症状明显者:处理下鼻甲消融
11
变态反应性鼻炎
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粘膜 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12
发病率全球性逐年增加 可能与大气污染有关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为儿童、青壮年
13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联系
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常同时存在
80%以上的哮喘病人合并过敏性鼻炎 10%-40%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患有哮喘
• 分型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9
• 致病因素
局部原因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 鼻腔及鼻窦慢性疾病的影响 邻近感染灶的影响 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
全身因素 许多慢性疾病 营养不良 内分泌失调 烟酒嗜好
职业和环境因素
10
• 治疗
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病因治疗 消除致病因素 局部治疗 单纯性 0.5-1% 呋麻滴鼻等
30
• 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 促排药物:吉诺通、沐舒痰 盐水冲洗 抗生素:(发作期) 3-4周 手术治疗
传统的鼻窦手术 鼻内镜鼻窦手术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
31
传统鼻窦手术
32
FESS手术创伤小,视角开阔、术野清晰、操作精细
局部: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雾剂,抗组胺喷雾剂,减充血剂 口服: 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白三烯抑制剂
类固醇激素(严重时短期应用) 特异性免疫疗法 其他疗法:冷冻、激光、射频等
19
WHO推荐
变应性鼻炎的阶梯式治疗方案(青少年及成人)
中-重度 间歇性
轻度 持续性
中-重度 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半月裂
• Grunwald描写了第二个半月裂即上半月 裂。 • 当筛泡上和筛泡后有一明显侧窦时,指 筛泡与中鼻道之间这一裂隙,上半月裂 也是一镰刀状,在筛泡后内侧,通过它 能探到侧窦。
筛泡和侧窦
• 筛泡是最恒定的气房,往往是前筛最大 气房,象个气泡,位于纸板内侧,是筛 泡板气化形成。有时筛泡发育差,甚至 完全不发育,鼻窦手术病人中后二者可 达8%。
筛泡
• 过分气化筛泡象一气球充填中鼻道,向 后,筛泡可在不同距离内与中甲基板融 合。 • 向上筛泡板可达筛窦顶,形成一冠状位 骨板,构成额隐窝后壁。这一分隔可为 一残迹或完全缺失,在这种情况下,额 隐窝与筛泡上方气化空间即侧窦直接相 通。
中甲基板
• 在后1/3 附着部,中甲基板通常容易辨认, 呈一突然转向水平位。这一水平部分基 板作为中道后 1/3 顶,中甲游离缘、内侧 和垂直部向中甲后端逐渐变细。
中甲基板
• 右中甲基板的示意图, A:从外侧和前看, B:从内侧和后看。 中甲后端为显示方便 已切断,示中道的后 1/3处中甲垂直和水 平部分
鼻外侧壁骨性结构
• 第三基板即中甲基板,是最恒定完整骨 板,将前后筛迷路分隔。 • 第四基板由上鼻甲构成,偶而最上鼻甲 构成第五基板,这些基板之间的通道形 成鼻道。
鼻外侧壁骨性结构
• 1=钩突,2=筛泡,3= 中甲基板,4=上鼻甲 基板,sf=额窦,osf= 额窦口,rf=额隐窝, osph=蝶窦口,cm=中 甲,ci=下鼻甲。注 意额窦底沙漏样的轮 廓,朝窦口变窄,至 额隐窝又变宽。
鼻内镜解剖
鼻腔外侧壁和筛窦的内镜解剖
• 开展内镜诊断、外科手术需要对鼻腔外 侧壁作详细的研究和解剖。
筛骨
• 1=鸡冠, 2=筛板, 3=鼻中隔,4=筛板的 外侧板,5=嗅窝,6= 纸板,7=中甲,8=上 鼻甲,9=筛裂和气房, 10=额窦口和筛小窝
鼻外侧壁骨性结构
• 成人筛迷路由数个基板组成。第一基板 即钩突,是一不完整骨板。 • 第二基板为筛泡基板,一个完整的筛泡 基板,上可达颅底,将额隐窝与后方前 筛气房隔开,筛泡发育太好,过分向前, 额隐窝就变得明显狭窄。筛泡板对额隐 窝的形状起着决定性影响,筛泡板气化 形成筛泡。
鼻侧壁裂隙及空间
• 半月裂(即Grunwald的下半月裂) • 1880 年由 Zuckerkandl 命名的半月裂即钩 突游离缘与筛泡前表面之间裂隙,从内 侧面观察,镰刀状半月裂为新月形,二 维结构,呈矢状位。凹面为钩突后边缘, 凸面为筛泡前表面,从中鼻道进入,通 过半月裂往前下和上外侧可到达筛漏斗。 半月裂(下)是到达筛漏斗之门户。
钩突
• 钩突是一几乎呈矢状位的薄骨板,从前 上到后下呈一镰刀状,后边缘锋利,呈 凹面,与后方的筛泡表面大致平行。后 端终点有一小骨粒与腭骨垂直板连结, 下方与下甲筛突对应。向上的前边缘凸 起与骨性鼻外侧板连接,可达泪骨。
钩突
• 钩突的最上部分隐藏在中甲附着部,这 一部分变异较大,可附于颅底或向外侧 全部或部分附于纸板,甚至转向额部与 中甲附着部融合,还可进一步分叉,或 以上述各种附着的复合形成出现。
1=筛漏斗,2=额隐窝,3=额窦口,4=额窦,5=上 颌窦,cm=中甲,ci=下鼻甲。
钩突
• 钩突后边缘为一凹面游离缘,不与另外 骨结构融合,与筛泡前表面之间为一镰 刀状裂隙,通常只有1-2mm宽, Zucherkandl称为半月裂,通过半月裂, 向前进入一三维空间,位于钩突外侧, 称作筛漏斗。
鼻侧壁裂隙及空间
• s=鼻中隔,cm=中鼻 甲,glm=基板,pu= 钩突,dnl=鼻泪道, lp=纸板,be=筛泡, 1=下半月裂,2=筛漏 斗,3=上半月裂,4= 侧窦。
筛漏斗
• 是一个三维空间裂隙,属于前筛,内壁 是整个钩突及相应粘膜,外侧壁主要部 分是眼眶纸板、上颌骨额突,少数人侧 壁前上由泪骨组成。前边缘钩突与侧壁 骨融合处形成一锐角,在下方与下鼻甲 组成骨性连结。
筛漏斗
• 无骨质处由致密结缔组织(骨膜)和粘 膜覆盖,封闭前鼻囟(下),前面是钩 突与鼻外侧壁附着处是筛漏斗盲端为锐 角,在水平位上呈V型。进一步往后下侧 壁是由粘膜覆盖结缔组织组成的后鼻囟。 后界主要由筛泡前表面组成,在筛泡前 筛漏斗通过半月裂进入中鼻道。
筛漏斗
• 根据钩突结构,筛漏斗最上部分与颅底 和额隐窝关系有变异。如果钩突在最顶 部向外侧弯曲,止于纸板,筛漏斗上方 是一盲袋,称终末隐窝,这种情况下筛 漏斗和额隐窝是互相分开的,额隐窝开 口在中鼻道即筛漏斗内侧壁,在钩突与 中甲之间,额窦引流和通气通路在筛漏 斗内侧。
侧 窦
• 由 Grunwald 命名,并不是一恒定解剖结 构,当这一空间气化好时,可扩展达筛 泡上或后,内侧为中鼻甲,外侧界是纸 板,上界是筛顶,后界为中界基板,筛 泡顶和后壁是前界和下界,当侧窦气化 好时,筛泡通常开口于此。
侧 窦
• 如果筛泡基板只是部分或根本不到筛顶 时,侧窦可向前与额隐窝相通,通过筛 泡与中甲之间的上半月裂从内侧可到达 侧窦。
筛漏斗
• 钩突也可直接向上到达筛顶,或向内侧 与中甲融合,在这二种情况下,额隐窝 和额窦是直接开口于筛漏斗,易引起感 染扩散。
1=筛漏斗,2=额隐窝,3=额窦口,4=额窦,5=上 颌窦,cm=中甲,ci=下鼻甲。
上颌窦口
• 在大部分情况下,通过中鼻道是无法看 到上颌窦口的,内镜下看到开口时几乎 总是位于前、后囟的副口,自然口隐藏 在筛漏斗深部,往往在筛漏斗底中后处 找到。
中甲
• 中甲前上附着部紧邻上颌骨筛嵴,此处 一突起称鼻丘。中甲后端附着在腭骨垂 直突的筛嵴。
中甲基板
• 中甲附着于侧壁的结合部可分成三部分。 从内侧可清楚看出,中甲前1/3部是完全 垂直的,直接附着于颅底筛板外侧边缘, 然后附着线转向外侧到达纸板,此处呈 现一突然向下过程。
中甲基板
• 在中间部分,从内侧观察,只能看到中 甲游离缘的垂直部分。此处基板骨片几 乎完全为冠状位,由附着于纸板的中甲 组成,只能在作一些解剖处理后才能看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