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结构与性质
目标: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一、引入
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
1. 讲解化合物的结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金属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探讨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的导电性、熔点,共价化合物的溶解性、熔点,金属化合物的导电性、延展性。

三、案例分析
1. 举例说明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四、实验操作
1. 设计实验,让学生验证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交流
1. 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2. 指导学生归纳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规律,拓展思维。

六、作业布置
1. 布置学生对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2. 提议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案例。

七、反馈与评价
1.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梳理学生的反馈意见。

2. 学生反馈教学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

注:本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内容和操作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化学题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题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题有机化学教案课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能够识别、命名和绘制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式;理解有机分子的共价键性质和构象异构现象。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原子的杂化、sp3、sp2、sp杂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式:饱和烃、不饱和烃、环烷烃、芳香烃等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式的确定。

3. 有机分子的性质:碳原子的电负性、电子轨道、π键的形成、构象异构和立体异构等相关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学生需深入理解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及其应用。

2. 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式:学生需要掌握常见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编写。

3. 有机分子的性质:学生应能够理解有机分子的共价键性质,以及构象异构和立体异构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例展示等方式,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规则和性质。

2. 示范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带领学生进行命名和结构式的练习。

3. 实验法:设计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有机分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示例分子结构引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及其应用,以及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命名和结构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实验:设计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有机分子的性质和变化。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有机化学基础概念2. 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3.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独立查阅有机化学资料,了解更多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式。

3. 思考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与碳原子的电负性之间的关系。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案鲁科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案鲁科版

专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5》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空间结构。

2、同分异构体。

3、不同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二. 教学目的:1、了解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空间结构。

2、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3、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4、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内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 重点和难点“1、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空间结构。

2、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3、有机化合物分子内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空间结构。

2、同分异构体。

3、有机化合物分子内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 知识要点:1、碳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___个电子,不易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

2、碳原子通过___________与氢、氧、氮、硫、磷等多种非金属形成___________化合物。

3、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___________个___________,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以___________相结合。

碳原子间不仅可以形成稳定的___________,还可以形成稳定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___________,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也可以相互结合。

因此,含有___________种类相同,每种___________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具有多种___________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___________的分子。

CH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_________。

4、结构_________,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25、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

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案专题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案专题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专题十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专题要点】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有机化学内容考查的重要部分。

涉及烃类、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从近两年课改区的高考试卷看,在填空题部分出现烃类知识点考察较多,多表现为结构及性质的考察尤以烯烃、芳香烃最甚。

烃的衍生物多考察基本反应类型,典型有机反应,典型实验,相关物质的相互转化等,主要以合成与推断为主要考察形式。

同时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碳的成键特征、官能团、异构现象、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这些点重现率很高,称为高考的重点。

【考纲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所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教法指引】在复习过程中要学生打好基础,理清概念。

更要明确有机化学中,结构特点性质,是学习的核心问题,抓住各类物质的结构特征给予正确解。

【知识网络】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基和根的比较(1) “基”指的是非电解质(如有机物)分子失去原子或原子团后残留的部分。

(2)“根”指的是电解质由于电子转移而解离成的部分。

如:OH—、CH3+、NH4+等.两者区别:基中含有孤电子,不显电性,不能单独稳定存在;根中一般不含孤电子,显电性,大多数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稳定存在。

2、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3、表示有机物的化学式(以乙烯为例)分子式C 2H 4 最简式(实验式)CH 2结构式电子式H C H HH .×.×.×.×H C C H HCH 2CH 2结构简式4、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1)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多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反应类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乙烷、丙烷、甲烷等简单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燃烧、取代、加成等反应类型。

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醇、醚、酮、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反应类型。

2. 难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反应机理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演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实例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反应类型。

3. 案例分析: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如医药、食品、材料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习题测试等途径,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它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C2H5OH + 3O2 →2CO2 + 3H2O燃烧过程中,乙醇作为燃料释放能量。

2. 案例二:醋酸的取代反应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它可以和醇发生酯化反应,酯类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H2O酯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醋酸乙酯是常见的酯类化合物。

最新高三化学复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最新高三化学复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有机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案【总体设计思路】本教设计以山东技版的高中系列教材《有机基础》为授课用教材。

“有机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是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有机选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节,是为了帮生树立一些习有机必备的观念而设置的,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生对有机合物进行系统而有序的认识及研究,为后续的习提供指导。

生在初中及《2(必修)》中习过一些有机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但其认识的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典型代表物,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掌握这些代表物的性质,对它们结构的认识也比较浅显,还没有意识到有机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习,可以帮助生初步树立“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合物特性”、“不同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有机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等观念,知道官能团中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有机合物的性质有关系。

本节教材属于有机基本论的内容,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

在教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和络资,组织生展开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键能、键长等据,让生进行据分析处,对比双键和三键的相似与区别,进而推断性质的相似与差异;组织生回顾并讨论乙酸、乙醇的性质,结合球棍模型分析二者的结构,归纳官能团的结构与有机合物性质的关系;利用画概念图的方式启发生讨论本节习心得,总结认识有机合物的方法和规律。

【教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能以此解释有机合物种类繁多的现象。

解单键、双键和叁键的概念,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会对有机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共价键的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原子成键方式的习,使生树立“客观事物本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过程】教师活动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导生看投影,启发提问:甲烷、乙烯和苯是你认识的有机合物,你还记得它们有哪些性质吗?它们性质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怎样分析有机合物的性质?它们的结构是如何决定性质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4. 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4.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5. 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和实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 实例讲解,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3. 练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探讨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2. 讲解:介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练习: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4. 应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难点与对策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复杂,学生难以理解。

采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展示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较为繁琐,学生容易混淆。

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

3. 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机理复杂,学生难以掌握。

结合实例讲解,分析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等课件,进行生动展示。

2. 练习题库:整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鲁科版高中选修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教案

鲁科版高中选修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一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和掌握有机物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复习并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哈性质。

理解甲苯、苯酚中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内容:1. 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一些官能团含有极性较强的键,如-OH ,或者官能团中含有不饱和的碳原子,易发生相关的化学反应。

类别 通式 官能团 代表物 烷烃 C n H 2n+2 无 CH 4烯烃 C n H 2n >C=C< CH 2CH 2炔烃C n H 2n-2—C ≡C — CH CH—OHOH2. 不同基团的相互影响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 由于推电基的推电作用或吸电基的吸电作用,使有机物分子中的邻近基团往往存在着相互影响,从而导致有机物表现一些特性。

例如:分析的对象五:练习题1.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行B.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比乙烷分子中的氢更易被卤原子取代C.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D.相等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2多2. 某有机物C H CC HC HC H65656565--||是甲烷中氢被苯基取代的产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25H20B. 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 此物质属芳香烃D. 此物质的沸点与甲烷相当3.烷烃取代苯可以被酸性KMnO4氧化成。

但若烷基R中直接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C—H键,则不容易被氧化得到,现有分子式为C11H16的一烷基取代苯,已知它可以被氧化的异构体有7种,其中的两种是:和请写出其他5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山东科技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是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有机化学选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节,是为了帮学生树立一些学习有机化学必备的观念而设置的,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系统而有序的认识及研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

学生在初中化学及《化学2(必修)》中学习过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但其认识的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典型代表物,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掌握这些代表物的性质,对它们结构的认识也比较浅显,还没有意识到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不同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等观念,知道官能团中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系。

本节教材属于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容,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键能、键长等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比双键和三键的相似与区别,进而推断性质的相似与差异;组织学生回顾并讨论乙酸、乙醇的化学性质,结合球棍模型分析二者的结构,归纳官能团的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利用画概念图的方式启发学生讨论本节学习心得,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能以此解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现象。

理解单键、双键和叁键的概念,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共价键的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引导学生看投影,启发提问:
甲烷、乙烯和苯是你认识的有机化合物,你还记得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吗?它们性质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怎样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它们的结构是如何决定性质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
联想质疑:观察各物质
的球棍模型,联想其化学性
质,思考怎样分析有机化合
物分子的结构,它们的结构
是怎样决定性质的。

从学生已知的几种
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和主
要化学反应入手,引发学
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结构
与性质的关系的问题。

题。

【课程讲解】
要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首先需要研究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观察思考活动,首先,请看知识支持(投影):单键、双键和叁键的定义。

问题:请你考虑上述各分子中,
1) 与碳原子成键的是何种元素的原子?2) 每个碳原子周围都有什么类型的共价键? 3) 与每个碳原子成键的原子数分别是多少?
4) 每个碳原子周围有几对共用电子?
提问个别学生。

提示: 将你的答案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能总结出一些关于碳原子成键的规律吗?
启发:比如,碳原子最多能和几个其他原子成键?这样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成键类型有什么不同?再比如,这些物质的名称中,有几种都以“烷”字结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归纳总结。

知识支持:键参数。

投影表格:碳碳单键、双键和叁键的键能及键长。

提问:请你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从键能和键长的角度结合乙烷、乙烯和乙炔的性质考虑下列问题,并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交流研讨1)。

1.乙烯为什么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2.将乙炔通入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3.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烃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炔烃可以,这与其中键的性质、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密切相关。

观察思考、交流研讨不
同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
成键情况有何异同。

回答问题。

对比归纳,形成规律性
认识:每个碳原子周围都有
四对共用电子。

碳原子最多与四个原子
形成共价键,即四个单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4
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碳原
子,其价电子被利用的程度
已达到饱和,称为饱和碳原
子。

成键原子数少于4的碳
原子则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交流研讨:双键和叁键
的相同及不同之处,这些结
构特点导致它们的性质如
何?怎样从建参数进行解
释?
分析归纳:单键不容易
断裂,饱和碳原子性质稳
定,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
应。

不饱和碳原子性质较活
泼,烯烃、炔烃容易发生加
成反应。

从键参数知道,碳
碳双键及三键的各个键是
]
引导学生从碳原子
的结构入手分析碳原子
的成键方式,由所给出的
结构式总结碳原子的成
键特征,学生从中可以看
出碳原子周围无论是单
键、双键还是三键;无论
是和碳原子成键还是和
其他原子成键,其共用电
子对的数目总是4,进一
步建立饱和碳原子与不
饱和碳原子的概念。

引导学生建立碳原
子的饱和程度与相应物
质化学性质的关联,形成
过渡:键角。

投影:观察上图四种烃分子的模型,回答下面的问题(交流研讨2):
1 每个分子中任意两个共价键的键角是多少?
2 四种分子分别是什么空间构型?
3 键角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何关系?
4 已知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决定其周围共价键的键角,你能总结出其中有哪些规律吗?
引导总结:键角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提问:甲烷分子为什么是正四面体型的?碳碳双键和叁键为什么部分易断裂?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为什么特殊?
投影并讲解动画:碳原子轨道的sp3杂化过程;碳原子、氢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甲烷分子的过程;π键、σ键、大π键的形成过程。

(提问)什么是极性键、非极性键?你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键的极性?
(投影)表格: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概念,判断方法等。

不一样的,所以不饱和碳原
子有着比饱和碳原子更活
泼的性质。

交流研讨相关问题。

对比归纳:若一个碳原
子与4个原子成键,则四个
键的键角总接近109.5º ,
所以烷烃分子中的碳链是
折线形碳链。

若一个碳原子
与3个原子成键,则3个键
的键角总接近120º ,所以
烯烃分子至少有6个原子共
平面。

若一个碳原子与2个
原子成键,则2个键的键角
总是接近180º ,所以炔烃
分子中至少有4个原子共直
线。

追根寻源:观看动画,
深入理解甲烷分子的空间
构型等问题。

聆听。

阅读极性键和非极性
键的相关内容,交流、讨论
相关问题。

归纳、总结。

规律性认识,为今后进一
步研究烃的性质打下基
础.
除学生对键参
数有全面、深入的认
识,并初步学会由有
机物分子中碳原子
的成键方式推测其
空间构型。

通过量子力学
的模型解释甲烷分
子的空间构型,从原
子轨道的角度揭示
双键、三键中各键的
键能不同的本质原
因,使学生对共价键
的实质有更深入的
认识。

使学生理解相关概
念,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同时也体现了共价键的
另一种分类方法。

使学生
体会到可从多角度研究
共价键。

【课堂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思考: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回忆。

思考。

化合物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