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英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影响

英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影响

英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影响英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影响摘要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当代女性文学就开始繁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陆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英国女性作家?英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模式存在着超性别意识与性别意识两种倾向?很多作品都具有女权性?体验性?跨文化性以及跨地区性的特点?英国当代女性文学不但对英国本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世界女性文学?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女性文学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借鉴价值?关键词?女权主义英国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影响】一女性主义思潮与英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所谓女性主义,其实就是为了追求男性和女性地位的平等而发起的一种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运动从18世纪末开始到至今经历了三次浪潮,分别以争取妇女平等权利(尤其是选举权)、批判性别歧视和男性霸权、要求赋予妇女个人的权利为运动目标。

英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于1971年开始走向高潮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制定并通过了三项法案,为英国女性争取了多项平等的社会权利。

随着女性主义在英国的发展,英国女性有了接受教育和外出工作的机会。

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扩展丰富了女性文学创作的素材,提高了女性文学作品的水平,为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

今天英国女性文学之所以能在英国文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女性主义的发展密不可分。

然而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之初并不是以书面的形式出现。

它与英国传统文学形式一样,都是先由人们进行口头上地传述,进而再进行书面地表达,在女性文学故事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被英国的女性作家所创作。

英国女性文学在19世纪就已经初具影响力。

文学史上著名的四位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以及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伊丽莎白?B?布朗宁和克里斯蒂娜?G?罗塞蒂等都生活在19世纪。

她们的创作堪称是女性独立创作的典范,为英国女性文学建立了良好的传统。

英国女性文学按照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及规律进行创作,并在女性主义地影响下逐步建立起与社会思潮相对应的女性文学体系。

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研究

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研究

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研究河南省商丘工学院/何晴【摘要】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从最初相对朦胧且缓慢的起步,逐渐发展到完全清晰,最终达到了相对成熟。

这一阶段性历程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性展示之一,既表达了不同时期女性文学深刻的主旨内涵,也是在帮助现代人更好的鉴赏此类文学作品。

【关键词】英美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发展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涉及面很广,除了女性权利意识,也包括男女平等意识等,其核心则是真正以女性自己的视角出发观察、审视女性在两性世界中独特的存在。

这一意识摆脱了漫长的男权社会历史中女性仅仅被作为男性附庸存在而缺失了自我定位的桎梏,是对不公正的传统社会地位、遭受歧视的从属对待进行的积极否定和反抗。

一、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是促使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诞生的社会背景。

社会政治制度的颠覆性改变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让人类世界进入更加先进、文明的社会阶段时,也使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现了女性文学这一独特的艺术创作种类,而其中蕴含的女性意识则不仅是艺术作品耀目的闪光点,也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不同发展时期两性观念的渐进式演变过程。

因此,社会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促成了女性文学的繁荣,而女性意识则又在这样极具个性的艺术表达形式中独领风骚。

二、英美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1.萌芽阶段的女性意识。

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较大,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八世纪末期是英美女性文学的萌芽与起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助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发起国,也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始点。

社会经济的极速增长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政治、经济与社会的颠覆性变革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也在艺术创作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而英美女性文学就是变革引领下最引人瞩目的一支。

这一时期的英美文坛涌现出了诸如玛丽.沃尔士托克拉夫特和玛丽.雪莱等早期女性文学作者。

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有人说21 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 这个说法是否预言了事实只能由未来见证, 但它至少反映了当今世界女性文学的辉煌成就、蓬勃生机和发展态势。

女性作家们活跃在文学的舞台上, 从浅表的意义上来说给这个长久以来由男权话语统治的人类精神园地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果实; 从深层的意义上说促进了人类两性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存, 从而提升了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

通过女性文学的发展, 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西方女性文学的历程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伴随着西方社会的变迁。

正如艾丽斯·沃克在其著名的散文“寻找母亲的花园”中所说: 我们的母亲和祖母们不是圣人, 而是艺术家, 她们内心有永不停息的创造力。

确实, 女性自始自终都拥有艺术的创造力。

在西方, 女作家几乎与有文字记载的文学史同在。

古希腊文学乃西方文学之滥觞, 其间就有一位与荷马比肩而立的女性——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女诗人萨福。

萨福一生写过九卷诗, 但留存下来的只有两首完整的诗和一些残句, 她用简洁自然的诗句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 受到西方历代诗人的推崇。

然而, 嗣后两千年的西方文学史中, 从雅典的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顶峰莎士比亚, 再到德国狂飙运动的倡导者歌德, 在一连串我们铭刻于心的名字中间却难见一位女性。

19 世纪以前的西方女性要想写出一部天才作品几乎是难以成行的壮举, 因为她连拥有一间属于自己房屋和足够维持生计的钱的最基本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

不是女性失却了她们的艺术天赋, 而是两千年来, 西方女性在男权肆虐的社会里饱受性别歧视, 艺术创造力受到严重压抑。

在这样的处境中,虽然也有极少数女性通过写作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流露, 但其作品往往按照男权标准的衡量而被斥之于经典之外, 最终埋没于岁月的尘封里。

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 世纪。

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

女性主义发展史

女性主义发展史
科技进步也促进了女性在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平等参 与,为她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女 性将在更多领域获得更多机遇和挑战。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妇女事业前景展望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为全球妇女事 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各国政府和社会 各界将更加关注妇女在教育、健康、经济等方 面的权益,为她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认为性别不平等根源于男权制 社会,主张通过彻底的社会变 革来消除性别压迫。
多元文化女性主义
强调不同文化、种族、性取向和阶 级背景下的女性经历的多样性,主 张建立一个包容所有女性的社会。
全球化进程中跨文化交流现象
女性主义思想的全球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女性主义思想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对各国的女性运动产生了深远 影响。
早期女性主义思潮开始涌现,呼 吁提高女性地位、争取女性权利

代表人物包括玛丽·沃斯通克拉夫 特、奥兰普·德古热等,她们通过 著作、演讲和组织活动等方式推
动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
早期女性主义思潮为后来的女性 解放运动和性别平等观念奠定了
基础。
02
19世纪女性主义运动与理论建设
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背景及特点
争取平等权利斗争成果展示
01
02
03
选举权取得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部 分国家和地区的女性逐渐 获得了选举权,开始参与 政治生活。
受教育权扩大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 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了 自身素质和地位。
职业发展机会增多
女性在职业领域的发展逐 渐得到认可和支持,开始 涉足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 行业。
推广家庭教育

西方女性文学发展史

西方女性文学发展史

西⽅⼥性⽂学发展史2019-10-28西⽅社会的变迁从各个⽅⾯都影响着西⽅⼥性⽂学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性和男性⼀样,从⼀开始便拥有着丰富的艺术的创造⼒。

在西⽅,有⽂字记载的⽂学史开始以后便留有了⼥性作家的印记。

然⽽,此后的近两千年的西⽅⽂学史中,出现了⾮常多的⽂学巨匠,但是我们却很难说出⼀位能够让我们铭记于⼼的⼥作家的名字。

19实际以前⼥性⽂学的沉寂并不能说明⼥性艺术天赋的丧失,⽽是在西⽅两千年的男权统治的社会⾥受到的性别歧视,使得他们的艺术天赋受到压抑⽽⽆法体现出来。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即使出现过极少数⼥性作家的优秀作品,但最终被岁⽉尘封。

19世纪⼈权运动的出现才真正意义上的促成了西⽅⼥性⽂学的产⽣。

在法国⼤⾰命所倡导的⾃由、平等、博爱及天赋⼈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由、平等、天赋⼈权等思想的影响下,⼀场为⼥性争取各⽅⾯权益的⼥权运动产⽣并蓬勃发展。

⼥性作家的艺术天赋得以释放,⼤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在西⽅⽂学世界中⼤放异彩,西⽅⼥性⽂学进⼊了发展的黄⾦时期。

20世纪60年代是⼥权运动的⼜⼀次⾼潮。

⼈们在质疑⽗权制思想⽂化的同时,给予了⼥性作家及作品更多的关注,并开始对⼥性⽂学的意义进⾏了研究。

时⾄今⽇,西⽅⼥性⽂学波澜壮阔的景观,从不同⽅⾯反映了西⽅⼥性的⽣存需求和精神发展的需要。

本⽂以时间顺序,对西⽅⼥性⽂学的发展史作⼀个简单的介绍。

⼀、⽂艺复兴时期到18世纪末的西⽅⼥性⽂学早在⽂艺复兴时期,西⽅便有了⼥性⽂学的踪迹。

但是从⽂艺复兴时期到18世纪末这⼀漫长的时期,在史料中却找不到⼀位有名望的⼥性作家。

这⼀时期的西⽅妇⼥的⾃我意识还很不突出,但从这⼀时期仅存的少数⼏部⼥性作家的作品中却很容易感受到她们对于⾃由和平等权利的强烈愿望。

17-18世纪西⽅社会发⽣的重⼤变⾰促成了西⽅⼥性⽂学的起步。

17-18世纪,由于诗歌体裁的⽂学作品很难达到西⽅⼥性作家表达⾃⼰内⼼想法的要求,于是她们选择了⼩说这⼀⽐较⾃由的⽂学形式。

女性文学历程及价值

女性文学历程及价值

女性文学历程及价值女性与男性共同组成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人类文明。

没有女性,世界将不能存在,人类也要走向毁灭。

然而,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与男性的地位是失衡的。

在中、西方文明里,女性都是以“第二性”或“他者”的身份被置于边缘地位。

女性的体验、女性的真实情感变化,在男权社会中不是被歪曲就是被利用。

女性处于被支配、被统治状态,是男权社会网罗中的无权者、失语者。

女性文学是在承载着抒发女性个体情感与争取社会平等权利的重任下而孕育产生的。

关于女性文学至今众说纷纭,本文所谓的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作家为主体,书写具有女性意识,反映女性生活、心路历程、身份角色变化,呈现女性体验的作品。

这里着重探讨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价值。

一、女性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女性被赋予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庸,在文学作品中不是被“误读”,就是被“丑化”,缺少独立言说的历史舞台。

这是女性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具体阐释如下:首先,女人是男人的附庸。

《老子》曾说:“知其雄,守其雌”。

在家国同构的古代中国,最早确立的社会形态是私有制宗法家庭。

以父权为中心的私有制家庭淘汰了以母子血缘关系为核心的自然形态,使自然的两性分工获得了社会的法权形式,主要表现为褒雄贬雌,男尊女卑。

《易•系辞》中明确写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中国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形成了对妇人这样的界定“妇人,妇人,伏于人也。

”“男人天生高贵,女人天生低贱;男人统治,女人被统治”。

西方关于人类诞生的故事更加形象地将女性的社会地位规约为男人的附庸。

基督教《圣经》中的创世纪故事讲述的就是女人是上帝用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造就的。

女性的生命都是男人给予的,在思想上更应该听命于男性。

“女人只是男人种子的消极孵化器”“,女人与奴隶是同为一类的“,女子不仅是卑弱的下人,而且注定要一生劳苦、侍奉男人。

其次,女人是“原罪”。

修昔底德说:“假使创造女人的神存在,我要寻出他的住所,去和他说,他是罪恶的毒害的创造者。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研究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研究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研究作者:马迪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3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女性文学崛起的时期,被称为女性小说家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像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等一大批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是充满了独特的时代魅力。

维多利亚女王的漫长统治时期,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盛世,之前还不受重视的女性文学陡然跃入巅峰。

女性文学的发展不在于作品的多少,而在于其必须依随时代观念的革新。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无论从数量上抑或质量上皆蔚为大观,天才女作家层出不穷,女性作品俨然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朵奇葩,一个奇迹。

她们为英国文学的画卷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更为丰富多彩、更富于深度和广度,而这一笔不仅为女性作家挣得了地位,也使英国文学远远走在了同时期世界文学的前面。

其代表作家包括:一、简·奥斯丁1811年至1818年,奥斯丁先后发表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六部小说。

这六部完整的作品,没有拜伦式慷慨激昂的抒发,也极少见惊心动魄的现实主义描写,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

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的自我发现过程。

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了18世纪的传统风格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

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她优雅的散文笔法和巧妙的故事结构,使其作品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称赞,部部堪称上乘之作。

尤其是那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奥斯丁的作品是英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将18世纪和19世纪的小说创作连为一体,是一个完美的节点。

她使得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更成了一种严肃的文学形式,把技巧未臻成熟、形式尚属简单的18世纪小说变成了艺术,为其赋予了典雅的形式,高超的叙事技巧,并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其后灿烂的维多利亚女性小说乃至小说艺术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

简析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

简析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简析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晏丽 普洱学院基金项目:2018年普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主体意识对女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影响(2018xjkt18)。

摘 要: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作品对女性主体意识从萌发到确立这一过程进行了脉络式的描述,从而确立了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的方法,推动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并对世界妇女的解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女性争取自身权益以及女性意识的逐步苏醒,已经在全世界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

关键词:女性主体意识;英国女性文学;女性主义运动作者简介:晏丽(1984-),陕西安康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教学与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112-02一、女性主体意识的内涵女性意识在妇女研究中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面,也是许多文学作品关注的一个焦点。

女性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动因”[1]。

它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立足于女性的存在去感知、体验人生和世界,传达女性的欲望与追求,肯定女性的经验与价值。

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社会中其地位、作用和价值等意识形态的体现。

女性意识的发展是女性不断自觉寻求挖掘主体性的过程,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产生的。

肖瓦尔特将女性意识应用到女性文学中,分析其对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女作家的自我意识转化为某种文学形式的方法,及这种自我意识的变化、发展和导向”[2]。

她认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进程:“女子气阶段——模仿占统治地位的方法,使传统艺术的标准及关于社会作用的观点内在化;女权主义阶段——反对上述标准和价值,要求自主权,提倡少数派的权利和价值;女性化阶段——自我发现,寻求自身价值,从反对派的依赖中挣脱出来的内在转变阶段”[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有人说21 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 这个说法是否预言了事实只能由未来见证, 但它至少反映了当今世界女性文学的辉煌成就、蓬勃生机和发展态势。

女性作家们活跃在文学的舞台上, 从浅表的意义上来说给这个长久以来由男权话语统治的人类精神园地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果实; 从深层的意义上说促进了人类两性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存, 从而提升了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

通过女性文学的发展, 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西方女性文学的历程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伴随着西方社会的变迁。

正如艾丽斯·沃克在其著名的散文“寻找母亲的花园”中所说: 我们的母亲和祖母们不是圣人, 而是艺术家, 她们内心有永不停息的创造力。

确实, 女性自始自终都拥有艺术的创造力。

在西方, 女作家几乎与有文字记载的文学史同在。

古希腊文学乃西方文学之滥觞, 其间就有一位与荷马比肩而立的女性——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女诗人萨福。

萨福一生写过九卷诗, 但留存下来的只有两首完整的诗和一些残句, 她用简洁自然的诗句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 受到西方历代诗人的推崇。

然而, 嗣后两千年的西方文学史中, 从雅典的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顶峰莎士比亚, 再到德国狂飙运动的倡导者歌德, 在一连串我们铭刻于心的名字中间却难见一位女性。

19 世纪以前的西方女性要想写出一部天才作品几乎是难以成行的壮举, 因为她连拥有一间属于自己房屋和足够维持生计的钱的最基本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

不是女性失却了她们的艺术天赋, 而是两千年来, 西方女性在男权肆虐的社会里饱受性别歧视, 艺术创造力受到严重压抑。

在这样的处境中,虽然也有极少数女性通过写作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流露, 但其作品往往按照男权标准的衡量而被斥之于经典之外, 最终埋没于岁月的尘封里。

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 世纪。

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

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 从19 世纪30 年代起, 西方开始了一场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

与此同时, 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期,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

至20 世纪60 年代, 女权运动再度掀起高潮。

在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的同时, 人们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女性作家和她们的作品, 不仅重新审视父权制传统下的文学经典, 而且开始研究女性文学的意义。

如今, 女性文学在西方的发展已呈波澜壮阔之景观, 从历史到现状、从精神到身体, 从风格到题材, 多元并陈, 色彩各异, 全面地反映了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风貌。

本文试以时间为脉络, 对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做一简要梳理和评论。

一、西方女性文学的滥觞西方女性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但根据目前的史料, 这一时期有名望的作家无一为女性。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编撰《诺顿女性文学选集》时, 穷尽故纸堆才发现, 英国中世纪留下笔墨的仅有三位女性: 离群索居的女修道士朱丽安, 献身基督教的玛格丽·坎朴, 以及生平事迹不详的朱丽安娜·伯纳斯。

文艺复兴时代除了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有作品见诸于史的还有玛丽·锡德尼·赫伯特——著名诗人菲里浦·锡德尼·赫伯特的妹妹, 英国第一位出版诗集的女性伊莎白拉·惠特尼, 第一位从女性角度改写圣经中人类堕落的故事艾米丽亚·兰叶, 以及伊莉莎白时代最多产的女作家伊莉莎白斯·卡丽, 她17 岁就写作了诗剧《玛瑞姆的悲剧》, 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由女性创作的全本剧本, 描写了女性面对婚姻和男权的矛盾心理。

这些女性作者都与王室宫廷和教会有密切的关系, 而那里是当时女性唯一能够接受教育的地方。

尽管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的自我意识还很不突出, 但翻看这一时期硕果仅存的女作家的作品, 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女性对平等权利的渴望。

如朱丽安将基督定义为母亲, 赫伯特将伊莉莎白女王比作上帝。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被称为欧洲最早的女权主义者的法国15 世纪的女作家克里丝蒂·德·皮桑所著的《女士城》, 该书前所未有地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女儿国, 在那里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杰出妇女们聚集一堂, 尽显女性才华与成就。

这些内容在当时无疑都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

西方女性文学起步于17- 18 世纪, 这时期的西方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到:“18 世纪末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变化, ⋯⋯这个变化比十字军东征或者玫瑰战争更为重要。

这变化就是, 中产阶级妇女开始写作了。

”尽管在当时, 女性写作大多被主流文学嘲笑和批评, 但作为职业的写作毕竟向为数不多的女性开放, 成为她们可以为自己挣得一点经济收入的途径。

这时期在英国出现了第一位职业女作家阿芙拉·贝恩, 还出现了女性主义思想的最初硕果: 玛丽·沃尔斯顿克拉夫特的《为女权辩护》。

在写作体裁上, 17- 18 世纪流行的经典诗歌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女作家对妇女生活的描写需要, 而小说的形式却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题材。

从那时起, 女性与小说之间就有了特殊的密切关系。

在解释为什么19 世纪早期所能阅读到的妇女作品大都是小说时, 伍尔夫指出, 由于“妇女所获得的全部文学训练, 均在于对性格的观察和对情感的分析。

几个世纪以来, 她的情感一直受到公用的起居室的种种影响的教化。

人们的感情给她以深刻的印象, 个人的关系始终展现在她的眼前。

因而, 当中产阶级妇女开始写作时, 她自然就写小说。

再者,当妇女成为作家时, 所有的旧的文学形式已根深蒂固, 固定难变。

只有小说尚年轻, 运用起来还柔软可塑。

”可以说, 女性文学最初的、也是最大的贡献是在小说方面。

在此仅举几例: 法国作家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不仅宣告了“法国式”小说的诞生, 而且书中对人物精微细腻的心理分析还使之成为欧洲第一部完整的心理小说。

德拉瑞维尔·曼蕾的《瑞维拉历险记》开创了女性自传体小说的先河。

被亨利·菲尔丁称作“小说夫人”的伊莱莎·海伍德是60 余种出版物的作者, 堪称18 世纪最多产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多余的爱情》是英国当时除《鲁滨孙漂流记》之外最畅销的小说, 可谓女性写作畅销书最早的典范。

安·瑞德克利夫的《乌尔多福的奥秘》则是哥特小说的经典之作。

由于这部小说的成功, 哥特小说不仅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在英国确定了自己的地位, 而且还深刻影响到其它一些国家, 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文学创作。

如今瑞德克利夫和她的作品已经成为了哥特小说的代名词。

总之, 19 世纪之前的西方女性文学虽未呈洋洋大观的局面, 但女性作家对文学的贡献已经成为西方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19 世纪: 西方女性文学的黄金时代19 世纪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的时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一个女性想象力得以驰骋的黄金时代。

需要指出的是, 这也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时期。

在这个世纪里不仅妇女生活状况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女性文学传统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妇女取得的多种成就显耀在世人面前, 以至于到19 世纪末, 所谓的“妇女问题”成了思想家们讨论的主要议题。

正如女性主义历史学家瑞·斯特瑞奇所言:“妇女运动的真实历史就是整个19 世纪的历史; 那些年里发生的事情无不与这个进行着的伟大的社会变革有关, 其产生原因也无不与它的影响有关。

”就女性文学而言, 作家人数剧增, 涌现了一批才华出众、卓尔不群的女作家和许多经典作品。

被伍尔夫称为英国最伟大的四位女作家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 以及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和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等都生活在19 世纪。

然而, 在意识形态领域起主导影响的依然是父权制下的女性观, 妇女仍处于附属男性的地位。

所谓理想的女性是纯洁无私、顺从男人、固守家庭的“家中天使”, 而拒绝依附男人或因环境所迫而偏离所谓妇道的则被视为魔鬼。

在这种女性观的制约下, 女作家作品中也难以避免地出现对所谓女性美德的宣扬和非“天使”即“魔鬼”的女性形象。

如美国作家路易莎·梅·艾可特的小说《小妇人》就是一部教导年轻女孩子如何当好贤妻良母的经典;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疯女人伯莎·梅森与端庄的简·爱的对比; 伊丽莎白·芭蕾特·布郎宁的“诗小说”《奥罗拉·利》中邪恶的瓦尔德玛夫人与女主人公奥罗拉的对比等等。

另一方面, 女作家们由于困惑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 表现出了一个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总结的西方女性文学独特的传统——对疯狂的表现。

许多女性作家不仅以疯狂作为主题, 而且是在自身接近疯狂的状态下写出大量描写女性痛苦体验的作品。

19 世纪的西方女性文学较17- 18 世纪显示了更加多样的艺术风格。

浪漫主义即是一种。

西方19 世纪初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显著影响了当时的女性作家, 描写理想、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大自然的歌颂也出现在女作家的创作中。

英国的多萝西·华兹华斯和玛丽·雪莱即是这样的代表。

前者在日记中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 与其兄长威廉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如出一辙, 而后者的《弗兰肯斯坦》则同其丈夫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一样关注着自由和权威、意志与想象之间的冲突。

即使是认为“理智”重于“情感”的小说家简·奥斯丁, 也不得不面对由浪漫主义引发的婚姻中的问题。

而在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等作家那里,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拜伦、雪莱式的英雄浪漫主义痕迹。

简·爱对精神自由和地位平等的追求, 既是拜伦式的对个人权利的争取, 又是雪莱式的对社会改革的呼吁; 在罗切斯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拜伦式的英雄, 而充满反抗精神的简·爱和凯瑟琳当然也可以谓之为拜伦式的女英雄。

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 女性更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史达尔夫人的《论文学》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 乔治·桑的小说则发展了法国的积极浪漫主义。

19 世纪的女作家在揭示与批判社会现实方面并不逊色于男性作家。

同时, 她们又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目光和审美意识来观察社会现实。

简·奥斯丁的小说以幽微细致、幽默讽刺的笔法描摹了那个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 从日常平凡的事件中揭示出普遍而深刻的道德涵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