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

合集下载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遵义会议》电影的推出,激起了整个民族的红色之旅的浪潮。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会址观后感,欢迎阅读!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一】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

在党支部筹划下,我也跟随老党员们于6月16日踏上“长征路”。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重要一站就是遵义会址,从以前的书本上,我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红军革命,是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在会址里重新在党旗下宣誓,这让我们再一次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而且必须坚守自己的誓言,履行自己的职责。

随后我们跟随解说员,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旧居,毛泽东遗物展等。

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攻占遵义的卓绝,参观革命老前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后,感叹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最后我们登上红军山,即遵义红军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

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历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它带给我们的无论伤痛还是那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

我们原本应该谨记那段屈辱并终生为和平而奋斗不止,然而,这几十年来,世界从未停息过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着铸剑为犁,要谨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是我们的行为上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呢?名不副实啊,中国人病了,地球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浅。

那些呼喊,那些精神,早已被我们冠上的“所谓”二字,早已成为了龙门阵的一部分。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遵义会址参观心得体会【精选】

遵义会址参观心得体会【精选】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遵义会址参观心得体会【精选】Experience of visiting Zunyi club site遵义会址参观心得体会【精选】【篇1】在旅途中,我最难忘的是在贵州遵义市参观了遵义会址,我在这里听到、了解到许多革命历史故事。

到了遵义会址博物馆后,讲解员给我戴上蓝牙耳机,要戴上蓝牙耳机,是因为管内声音杂、乱,会听不清讲解员的讲解。

在参观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在国民党的包围下斗智斗勇,最后突出重围的历史故事。

红军在古蔺镇准备向人数少的遵义市进发,于是就有了一渡赤水,开始了长征,并毫不费力地夺下了遵义,获得了第一次胜利。

后来,红军二渡赤水,准备北渡长江,但当时因为长江防守太过严密,红军只能在叙永镇暂时住了下来,商量计策。

接着,红军三渡赤水,向东边的娄山关开始征伐,虽然此次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顺利地夺下了娄山关。

最后,红军四渡赤水,国民党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加强了长江防守,但没料到,毛主席机智地掉了个头,找了一条捷径,往东北方向进攻,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的包围圈。

【篇2】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去参观遵义会址。

一路上,我期盼着车子能开得更快些,好早点到达目的地。

终于到了遵义会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雄伟高大的建筑物,古色古香的,看得人眼花了乱。

真想再多长出几双眼睛来看,怎么也看不够。

接下来,走进遵义会址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些革命伟人住的房间。

那些房间非常简朴,就只有几张床,并且那些床不像现在的床既舒适又温暖。

而他们的床呢?就是一块木板再盖上一层稻草,再铺上一层床单,盖上被子,并且床单很薄。

我想:睡在这样的床上应该是既不暖和也不舒适吧!比起我们现在的床差远了,我无法想象当时他们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艰苦。

参观遵义会议心得3篇_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参观遵义会议心得3篇_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参观遵义会议心得3篇_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推荐文章参观遵义会议心得热度:遵义市三看三思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6篇热度:高考工作会议讲话稿热度:通讯员工作会议讲话热度:自治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热度: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下面是带来的参观遵义会议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的遵义会议的资讯(详情入口↓↓↓)♦♦?♦♦遵义历史文化简介♦♦?♦♦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文章篇一:参观遵义会议心得在贵州朋友的安排下,我们来到位于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的遵义会议会址参观。

这里原来是国民党二十五军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

这栋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是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最危急的时刻召开的,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

会议批判了“左”倾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使我们党重新走上马克思主义正确道路。

从而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1965年,开国上将肖华撰写的《长征组歌》中《遵义会议放光辉》一章,就是对这次会议意义的完美描述。

现抄录供朋友们阅读。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遵义会议会址800观后感

遵义会议会址800观后感

遵义会议会址800观后感电影《遵义会议》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这个生死攸关的转折之城——遵义。

精彩的影片相信燃起了不少人的一颗赤心。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会址观后感,欢迎阅读!遵义会议会址800观后感【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

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

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

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

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土风情,又不失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更是三伏天的避暑胜地,恐怕没有那座城市能与之抗衡。

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更是无与伦比。

到这里,我便直奔盼望了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老城子尹路,这条路也称红军街。

由于会址正在维修之中,故只能看到其外观。

这座楼是中西合璧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听导游讲解,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30年代最宏伟的建筑。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

随后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

馆里一间小屋基本复原了遵义会议室的原貌,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

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柜,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

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

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摺叠靠背椅,共20张,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

,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

此次会议的与会人员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又名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等人。

参观遵义会址心得及感悟【精编版】

参观遵义会址心得及感悟【精编版】

参观遵义会址心得及感悟【精编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参观遵义会址心得及感悟【精编版】本店铺为您推荐了参观遵义会址心得及感悟【精编版】,欢迎您的参阅。

遵义会议旧址观后感

遵义会议旧址观后感

遵义会议旧址观后感《遵义会议》电影的推出,激起了民众的红色之旅的浪潮。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会址观后感,欢迎阅读!遵义会议旧址观后感【一】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重要一站就是遵义会址,从以前的书本上,我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红军革命,是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

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

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

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

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土风情,又不失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更是三伏天的避暑胜地,恐怕没有那座城市能与之抗衡。

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更是无与伦比。

从会址出来,沿途到了红军山,参观山中的革命烈士纪念园。

山下大型的革命英雄形象的石雕左右对应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大门。

沿梯而上迈过据说是365节的台阶,便可看到烈士纪念碑,其屹立在半山腰,一如革命先辈们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

最后,当然,也不能错过毛主席故居。

此次旅游如了我愿,虽然一路下来身体疲惫,但心中的情绪确难以平静。

遵义会议、青杠坡战役、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一幕幕历史剧在脑海重演,国民党军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与严刑拷打,对老百姓的欺压摧残,我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的血腥味道。

遵义会址的观后感

遵义会址的观后感

遵义会址的观后感每每有国家安排拍摄的纪录片之后的一段时间,可是红色之旅的大浪潮啊。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遵义会址观后感,欢迎阅读!遵义会址的观后感【一】“遵义会议会址”这个光辉的名字,时时在我脑海中闪现,可却苦苦没有机会前往参观。

终于,在这个国庆节的第二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到了,这心怡已久的地方。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中段,临街而立。

它原是黔军师长柏辉章的私邸。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遵义。

在这里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清算了左倾政权的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当为转折的会议,至此,“遵义会议”便名垂青史。

会址为红色牌面,中间是大门,上有毛主席亲笔书写的“遵义会议会址”金字牌匾。

进入大门,迎面是一牌坊,正中用碎瓷镶嵌“慰庐”二字。

背面则嵌“填笃”二字。

进入牌坊,有一小天井,一座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小洋楼,映入眼帘。

这就是当年召开遵义会议的小红楼,楼下是红军首长的卧室和办公楼,楼上是会议室。

踏上通往楼上的楼梯,我的心脏怦怦跳个不停。

我就要瞻仰到魂牵梦绕的会议会址了!它可是照亮中国革命的闪闪红灯啊!我以无比激动的心情,三步并着两步,上完楼梯,来到二楼会议室。

会议室是一间长方形的房间,大约四,五十平方米。

墙上有挂钟和两个壁柜,壁柜上有一面穿衣镜,屋子的正中摆放着一张长方桌。

四周围有一圈木边藤心的折叠靠背椅,桌下是一只古老的木炭火盆。

屋子的墙壁上挂有当年参加会议的首长们的照片。

我以崇敬的心情,仰视张张照片,他们个个年轻,英姿焕发。

耳边似乎还回荡当年会议中的激烈争辩。

特别是毛泽东的湖南口音,他的精辟发言博得了众人的赞同,因为是在假日,参观的人特别多,大家围在室外的走廊上,本来都想多驻足观望一阵,可是下面来参观的人群,不断向上涌来,我们也只好恋恋离去。

缓缓走下木楼,楼下是一个小广场。

小楼边那古老粗大的槐树当是这历史的见证人。

虽是过了半个多世纪,红军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融入了它的躯体,它还是那么苍劲挺拔。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心得体会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心得体会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心得体会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

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具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首先,遵义会议会址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们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危难之中能够坚持下去,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深受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勇敢和果断所折服。

其次,遵义会议会址让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政党,团结是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之一,党内产生了严重分歧和不统一的声音。

然而,通过会议的召开和革命先辈们的努力,党内团结得到了重新建立。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代伟人的智慧和胆识,他们能够放下个人利益,站在全党全局的高度,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团结起来,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这种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团结是最强大的武器。

同时,遵义会议会址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正确的领导的重要性。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通过改变战略方针,使中国革命重新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他的高瞻远瞩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特质,他们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此外,遵义会议会址还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个会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见证,还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节点。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会议后党的领导核心发生了变化,党的路线也发生了调整。

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挽救了党的危机,更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这个历史里程碑告诉我们,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确保党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遵义会议会址使我深刻体验到了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中的无数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一、遵义会议会址简介在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

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

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那是毛泽东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黑漆金匾,上有“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

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

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

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

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

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

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

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有抱厦。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

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

楼上有梭门梭窗。

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

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

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门。

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

整个主楼通西阔25.75米,通进深16.95米,通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三十年代最宏伟的建筑。

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

进大门,穿过厅,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砖彻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为“慰庐”,后为“慎笃”。

过牌坊是小天井,天井南侧有小门通往柏家的内四合院,北侧是主楼。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总司令部驻此。

中共中央于15日至17日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

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随后,中央又对最高领导进行了更换,并成立了毛泽东等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

会址为当年红军总司令部和总部一局的驻地,楼上除陈列有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外,还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兼住室外。

楼下有作战室、机要室、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住室,一局局长彭雪枫、张云逸的办公室兼住室,还有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的住室。

遵义会议会址1954年1月开始复原陈列,195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指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贵州遵义红军总司令部驻地楼上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政治局后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

会议成员扩大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

当时担任《红星报》主编、在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华夫)、翻译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

遵义会议是在中国革命濒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

它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了英明的决策,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航向。

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我中央红军主力八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当我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就布置了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妄图将我军一网打尽。

在这种极其危险困难的环境下,我军指战员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三个月的连续艰苦作战,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边境地区,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进入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

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我军占领遵义城。

一月九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军委纵队进入遵义。

这一阶段,我军的损失是惨重的。

当红军到达遵义时,损折过半,只剩下三万多人。

其主要原因就是“左”倾错误领导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他们把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的突围行动,变成了“基本上不是坚决的与战斗的,而是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的以及搬家式的行动。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对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任务与方向问题,他们“始终密而不宣”,不但没有“在干部中与红色指战员中进行解释的工作,而且甚至在政治局的会议上也没有提出讨论。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他们的战略方针不放在争取必要的、有利的时机歼灭敌人,而是采取一种“战略避战主义”,他们幼稚地认为“红军一定要达到了指定地区(湘西),放下了行李,然后才举行反攻消灭敌人,否则是不可能的。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结果使红军在与敌人作战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经常遭受敌人打击而受到巨大损失。

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面前,红军指战员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推行了“左”倾错误路线的结果,因而产生了对“左”倾中央的怀疑不满以至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

湘江战役后,这种情绪达到了极点。

与此同时,原来一些犯过“左”倾错误的同志也在毛泽东的说服下和实际教训面前醒悟过来,转而反对“左”倾错误。

对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早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就多次提出过意见,军委内部也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但是博古、李德不予采纳。

过了湘江后,毛泽东提出讨论失败的问题,于是从老三界争论到黎平,从黎平又争论到遵义。

在黎平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争论得很激烈,中心是关于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

李德主张红军在黔东北与敌人硬拼,毛泽东主张红军向黔北走,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当时主持会议的周恩来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逐渐取得了多数同志的拥护。

毛泽东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首先取得了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终于“在遵义会议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让李德指挥作战”(周恩来:一九七二年六月十日《在批林整风汇报会议上的讲话》)。

这样,遵义会议才得以召开。

正如陈云同志传达会议情况时所说:“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召集的。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三辑)毫无疑问,会议召开的本身是毛泽东正确主张的一大胜利。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切中要害地批评了“左”倾领导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而是逃跑主义。

“其他问题暂时不争论”,“很多人一下子就接受了。

”他的发言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拥护。

经过三天的讨论,会议通过了由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等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决议明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退出苏区后遇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军事指挥上基本是错误的”,而军事领导上的错误,“A(即李德)、博(即博古)二同志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扩大会议一致决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议,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三辑)这是考虑到四川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比黔北好的原故。

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取消了“左”倾错误领导者的军事指挥权,这在当时是一个生死攸关、急待解决的问题。

遵义会议使党和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保存下来,改变了行动方针,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这是一个转败为胜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改组了中央领导。

会议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指朱德)、周(指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三辑)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时又决定“以毛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三辑)以后在一九三五年二月五日,行军在云、贵、川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宿营时,常委分工又决定洛甫代替博古负总责。

到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一日,红军在鸭溪、苟坝一带活动时,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这是当时“全党全军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毛泽东同志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表明了新的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全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关于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见中共党史资料第六辑)博古后来回忆遵义会议时说:“因有遵义会议毛主席挽救了党,挽救了军队。

教条宗派统治开始完结,基本上解决问题。

”在遵义会议以前,右倾或“左”倾错误领导先后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使中国革命不断遭到挫折。

而在遵义会议以后,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都逐步统一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希望。

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遵义会议以前,那种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对我党的影响是很深的。

加之在组织关系上,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这就使中国共产党难以独立自主地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本国的问题。

党的许多决定往往都与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的代表有关。

而遵义会议则打破了这个常规,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问题的先例。

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与行动方针,独立自主地选择了自己的英明领袖,独立自主地解决了组织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问题。

遵义会议大胆地解除了李德的兵权并批判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这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勇敢可贵的行动,恐怕也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敢于顶住外来压力的行动。

李德在几十年后还感叹地说:遵义会议“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所以毛泽东能不顾马列主义的干部(指教条主义者博古、李德等引者)的反对而畅行无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