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的记忆》阅读答案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历史与记忆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历史与记忆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军队对中国南京进行的一系列恶性暴行。
在这场残忍的屠杀中,数以万计的无辜生命遭到残忍夺走,城市化为一片废墟。
然而,幸存下来的南京大屠杀目击者,通过他们的口述历史和记忆,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见证和宝贵的历史信息。
一、亲身经历的真实再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对这场人间惨剧的直接了解。
通过他们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恐怖与绝望,了解到暴行的严重性。
这些口述历史还包括了个人的亲身经历,比如在大屠杀中的逃亡过程、生死边缘的经历以及对于救援者的感激之情。
这些真实的描述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实面貌,使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鲜活跃动的人们的经历与记忆。
二、重建历史的证言与证据幸存者的口述历史不仅仅是对南京大屠杀的直接见证,更是历史研究和证明的重要依据。
这些证言可以作为追寻真相的线索,协助历史学家和研究者进一步挖掘与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与事件细节。
正是这些幸存者提供的口述历史,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来揭示当时日本军队的罪行,促使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关注与谴责。
三、防止历史重演的警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历史不仅仅是一段痛苦的回忆,更是对人类历史的一次警示。
通过这些幸存者的讲述,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丧失。
他们目睹并亲历了无辜人民的惨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这种记忆和教训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和促进国际和平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四、传承历史与弘扬正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历史是对历史正义的追求,也是对牺牲者的尊重与纪念。
通过传承这段历史,我们能够铭记那些无辜的生命,并延续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同时,这些口述历史也将成为后人了解与学习的重要资料,促使我们更好地铭记历史,反思过去并迈向未来。
这种传承的精神将帮助我们坚守正义,珍爱和平,让历史的惨痛不再重演。
结语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历史和记忆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价值无法估量。
永不磨灭的记忆南京大屠

永不磨灭的记忆南京大屠永不磨灭的记忆——南京大屠杀自古以来,历史就是人类的鲜血与痛苦的印记。
然而,有些历史事件无论经过多少年的风雨洗礼,都无法被时间淡化,永远地刻印在我们心中。
南京大屠杀就是这样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国土上,记录下了战争的残忍与人性的悲凉。
一、背景与原因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南京成为了他们进攻的主要目标。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接着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屠杀行动。
这一事件的发生,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与侵略扩张的意图。
二、屠杀过程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军队对南京市民实施了一系列的暴行:杀人、强奸、抢劫、纵火等等,无辜者无处可逃,惨绝人寰。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屠杀导致了30万以上无辜中国人的死亡,给南京这座古老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三、幸存者的证言尽管历经岁月的洗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记忆至今依然清晰。
他们以各种方式传承着历史真相,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段黑暗的历史。
幸存者的证言不仅是对历史的呼唤,也是对人类良知的唤醒。
四、国际社会的反应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对这一事件的谴责与纪念,不仅来自中国,还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正义之声。
国际社会通过各种形式,如调查报告、纪录片等,向全世界展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捍卫了人类的尊严和良知。
五、历史反思与和平教育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反思,就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是何等巨大,而和平的价值又是何等重要。
为了让子孙后代能记住历史、铭记历史,中国从2008年开始设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用教育来呵护和平,从而预防战争的悲剧再次上演。
六、珍爱和平,呼唤正义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一颗痛楚的鲜血标记。
我们要以这段历史为鉴,激发人们珍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识。
只有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铭记历史,守护和平,我们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让人类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病句修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病句修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摘要:近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判断所给的几句或一段话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②选出几组句子中误用标点符号的一项;③根据表达的需要,为一段话中隐去标点符号的地方添加正确的标点符号;④在原句上修改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⑤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用标点符号所起表达作用的正误,做出选择。
如:2002 浙江杭州卷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B.成败与自己的想像有着直接的关联。
悲观的把自己想像成失败者,这足以使你不能取胜;乐观的把自己想像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
C.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韵,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冒号、分号、引号与句号的连用及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检测其运用能力。
这是一道正选题,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牢固掌握题目要求所涉及到的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语境。
最后要运用平时积累的有关标点符号使用中变化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此题A项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标注冒号时,不仅要有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需要,而且要有比较大的停顿,而这个句子标注冒号的地方没有较大的停顿,因此不宜用冒号;B项中第二分句是分开的两句话,其内容是并列关系,故使用分号;C项中所引用的两句咏梅诗只是作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句末句号要放在引号外。
D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
答案:B2021 辽宁卷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有错的一项是A.记得在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987年3月3日。
B.他意识到。
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C.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40篇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40篇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野鸭①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堆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②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这儿的,就用手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③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
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
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
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旁有两个蛋。
看见这两个蛋,我便把这只野鸭提了起来。
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是十三个。
④我将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
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
虽然看的只是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下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⑤我望着这只野鸭,思路久久不能平静。
⑥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冷落的小山,寒冷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
而这只不幸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从文中找出关于野鸭的外形描写,用“________”画出来。
(2)短文的第⑤天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B.总结全文C.承先启后(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4)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统统”指的是孤寂而冷落的小山。
B.“敌人”指的是暴风雪。
C.“毅然”一词写出野鸭为保护孩子奋掉臂身。
D.画线句子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野鸭的赞美之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头脑感情?解析:(1)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
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
(2)C(3)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上漫步时发现了一只死去的野鸭,经过仔细检查,作者发现野鸭的身子底下有十几个鸭蛋,作者推测野鸭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被冻死的。
2019-张申府:记忆的证明 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张申府:记忆的证明阅读答案张申府:记忆的证明徐百柯张申府(1893-1986),名崧年,字以行,河北献县人。
哲学家,积极的政治活动家。
张申府起身,离席,走出激烈争论的会场。
周恩来在过道拦住他,劝他不可一时冲动。
但我终于离开。
我想我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
张申府说罢,仰天大笑。
他为想到这四个可以表达他性格的字而高兴。
他把这四个字写在纸上递给舒衡哲,然后,又满意地低低一笑,是,我时常都是这样:1925年、1948年、1957年。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
与李大钊、陈独秀联系密切、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筹备活动的张申府,在讨论党的纲领时因意见分歧而负气离席并提出退党。
尽管李大钊、赵世炎等人反复劝说挽留,但他仍执意持在党外来帮助党工作的立场。
1935年,他参加著名的一二九运动任游行总指挥,并因此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国共内战爆发后,他在1948年发表《呼吁和平》一文,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严厉批判,并被民盟开除盟籍。
面对前来访谈的美国女历史学家舒衡哲(Vera Schwarcz),张申府讲起,自己经常与同代人发生冲突:1921年在欧洲时与中国驻法教育长官摩擦,1957年反右时顶风支持章伯钧(结果连带自己也遭批判)说完这些故事后,他仰头向天,又是一轮大笑:我想,我是太不世故了。
任何时候,我和大部分人意见不合时,我就走我的道路,我退出。
我不通,所以我不干。
忆起历史,张申府经常仰天大笑,声震屋瓦,笑声发自他的喉咙深处这与舒衡哲熟悉的那些历尽劫难的知识分子的拘束、紧张的笑声不同。
关于张申府不甚多的描述中,他显得异常奇特:他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黄埔军校的筹建、民盟的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但又长期被政治所冷落;是他介绍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自己不久便又退出。
舒衡哲第一次与张申府会面是1979年11月,在张1949年起一直供职的北京图书馆。
《南京大屠杀》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
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沉痛的回忆: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口述

沉痛的回忆: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口述近代历史上,旅顺大屠杀是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悲剧。
当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东北地区的旅顺时,他们对当地居民实施了大规模的残杀行动。
然而,通过幸存者的口述,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给予遇难者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1. 幸存者的回忆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心中所怀的痛苦和恐惧无法言表。
其中一位幸存者侯耀南先生回忆称,当时的旅顺城内激战正酣,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侵入城市,犹如一股可怕的洪流,冲垮了一切。
幸存者们经历了种种残忍的事情,目睹了亲人被杀、妇女遭到侮辱和居民家园被破坏的场景,他们至今仍难以抹去这段沉痛的记忆。
2. 遇难者的无辜旅顺大屠杀中,无数中国平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无辜丧生于残忍的杀戮,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
幸存者的回忆中,常常充斥着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历史悲剧的痛恨。
他们希望世人能够记住旅顺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警示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3. 回忆的冲击幸存者们讲述旅顺大屠杀的经历时,难免带有强烈的情感冲击,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描绘,将我们带入了那段黑暗的历史。
他们在回忆过程中,多次陷入深深的回忆和痛苦之中,但他们仍然勇敢地讲述着,希望这部分历史不会被人所遗忘,为的是给遇难者一个公正的评价。
4. 纪念与警示通过幸存者的口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旅顺大屠杀的真相。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段悲剧作为一个警示,让我们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和付出的代价。
回顾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是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出发点。
纪念旅顺大屠杀的遇难者,就是对和平的最好诠释。
5. 和平的呼唤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们深深地渴望和平。
他们的口述带有对和平的向往,他们希望人们能够珍爱和平、守护和平。
通过记录幸存者的口述,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珍贵,更加坚定地维护和平的决心。
沉痛的回忆,伴随着幸存者们的口述,将旅顺大屠杀的历史带入了现实。
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尊重幸存者的回忆,铭记旅顺大屠杀的悲惨,警示后人。
海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海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海南省的中考时间已经确定,往年的中考历史试卷是很好的复习材料,⼤家要利⽤。
下⾯由店铺为⼤家提供关于海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希望对⼤家有帮助! 海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选择题 (本⼤题有20⼩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正确,每⼩题3分,共60分) 1. 右图是近年来我省考古的重⼤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
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6000年。
同⼀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化遗址是A.元谋⼈遗址B.周⼝店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2. “吾为官择⼈,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 3.不久前,“三个90周年系列发布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拉开了新⼀轮追寻红⾊记忆活动的序幕。
“三个90周年”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南昌起义②⾟亥⾰命③秋收起义④井冈⼭根据地创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2017年2⽉11⽇,上海市举办了“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的⽂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
下列图⽚中,适合展⽰的是A.⼟地改⾰房产证B.商务印书馆褒奖状C.⼩岗村“⽣死⽂书”D.中共七⼤代表证 5. 1953 年底,鞍⼭钢铁公司全体职⼯送给朱德⼀段我国⾃⾏研制的第⼀根⽆缝钢管,(如右图)时值A.改⾰开放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五计划时期D.⼟地改⾰时期 6. 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
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国际主义B.⽆私奉献C.救亡图存D.居安思危 7. 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和平统⼀⼋项主张C.独⽴⾃主和平外交D. “ 求同存异”⽅针 8.⾹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港之死”为题,“唱衰”⾹港。
然⽽,从1997年到2016年,⾹港本地⽣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2.49万亿港元,⾹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这充分说明了A. “⼀国两制”的正确性B. ⾹港是中国的领⼟C. 民族区域⾃治的优越性D. 西⽅媒体狼⼦野⼼ 9.改⾰开放前,⼈们曾使⽤过五花⼋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B.计划⽣育,控制⼈⼝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10. 2015年,《传承的⼒量》⼀书出版,编者希望留住那些正在消失的⽂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存者的记忆》阅读答案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
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美女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
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
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
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
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
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
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
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
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
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人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了……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
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
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
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
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
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
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
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
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
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
年轻的董颖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8.第一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19、第二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只身”是什么意思?
20、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的作用是。
21、“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的情况。
22.本文共有11小节,用“||”在小节号后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23.本文的结构是( )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24、文章结尾说“记忆是残酷的”,为什么?
答案:
18.“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
19.“只身”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
“只身”是独自一人的意思。
20.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男人们的帮助对她的重要。
21.比喻;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2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23.C 24.因为记忆中有那么多人都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