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古文·世说新语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的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________)过中不至.(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____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画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的地方。

元方入门不顾(4)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回答问题。

①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些错误?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③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自《________》由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俄.而雪骤④与儿女..讲论文义(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参考答案一、小者最胜1.(1)一起(2)谁(3)好(4)到……去,拜访2.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3.示例1:同意,谢公通过二人的言谈看出他们不同的品性,证明沉默是金的道理。

示例2:不同意,谢公仅凭一次见面就下定论,未免有些草率。

(言之有理即可)4.寒温而已5. 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

(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

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 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根据这个推知的。

”二、孙子荆以有才1、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2、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3、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三、钟毓兄弟小时1.(1)因∥共偷食药酒(2)毓∥拜而后饮得分技巧解析:句首关联词,主谓间要停顿。

2.(1)乘机。

(2)他们。

(3)用来。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③相委而去④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

敬辞:谦辞:4.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含义。

(1)俄而雪骤俄而:(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3)相委而去委:(4)下车引之引: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附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附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姓名:班级:一、荀巨伯探友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解释画线的词(6分)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败.义以求生()不忍委.之()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2.翻译句子(4分)⑴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⑵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一郡尽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4.你认为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二、纯孝之报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2)恒.装一囊(3)战于.沪渎(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2分)三、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因语恭()
②即举所坐者送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品德。

参考答案:
1.①对……说;②拿
2.事后,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3.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

(意思对即可)。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

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名人。

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贤于材人远矣贤:________________②不宜劳思于此劳思: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译文: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参考答案:1、①胜过、超过②劳神,费心思2、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这才开始重视绘画。

3、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篇2【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世说新语初中课外文言文

世说新语初中课外文言文

《世说新语》选读与练习一客有问陈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①陈季方:陈谌,字季方,东汉官员陈太丘第四子。

②阿([ē]):山、水转弯处,这里指泰山一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荷.天下重名()(2)上为.甘露所沾()2.季芳的哪句话说明了其父“荷天下重名”的原因。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全文看,季芳是个怎样的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背负,享有被,受到 2.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3.机智,善辩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汉桓帝的义士。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值.胡贼攻郡()(2)不忍委.之()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大军一到,一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却敢独自阻止?B.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却敢独自留在城中?C.大军一到,一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却敢独自留在城中?D.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却敢独自阻止?3.胡贼最后“班军而还”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恰逢,正赶上抛弃,舍弃 2.B 3.被荀巨伯重情重义(舍生取义)的言行所感动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
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一、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 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 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 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胡:我国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 解释画线的词(6分)
)值胡贼攻郡( ) 不忍委之( 一郡并获全(
⑴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⑵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 •“一郡尽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分) 4•你认为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
2分) 二、纯孝之报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 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 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 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 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 _________ (2)恒装一囊 ________________
(3)战于沪渎 _______________ (4)逃走山泽 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2分) 三、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 ”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
释:
① 阮(ru 岔)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 剡(sh m ):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 何 为:干什么。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 败义以求生 (• 遂
班军而还(
2•翻译句子 (4分)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 ___________ ⑵借者无不皆给 _____________
⑶阮后闻之 ________________ ⑷遂焚之 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3分)
四、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 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 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 公。


(选自《世说新语》)
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
(1)远近称之称: _____________ (2)陈元方候袁公
(3)孤法卿父 法: ___________ (4)周公不师孔子
2 •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老
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孤往者
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4 •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一、参考答案:
1. 病 正赶上 毁弃 放弃
2. ⑴(我)远道来看望您,您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 荀巨伯做得出来的吗? ⑵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

于是就退兵而回,整个郡 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3. “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与荀巨伯进行对比,说明了当时的局势,衬托出荀 巨伯舍生取义的精神。

4. 荀巨伯是一个舍生取义、重情重义的人。

启示略。

二、 参考答案:
1. (1)喜欢、爱好(2)经常、常常(3)在(4)跑
2. 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3. 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

(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 上,持之以恒。

(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 感恩等意思近即可。

三、 参考答案
1. ⑴想要,打算⑵都⑶听说⑷于是,就
2. 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3. 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 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四、参考答案:
1.(1)称赞,赞许 (2)拜访,问候 (3)效法 (4)学习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 1 处均扣 1 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令尊在太丘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 我从前曾担任邺县县令,正
候: ___________ 师: ___________ | “标出来。

(4分) 仁恣其所安久而
(4分)
(4分)
于是,就
是这样做的。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