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10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合集下载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

3.标本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分离培养6.2.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1)直接涂片检查 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或
金胺“O”染色、墨汁染色 (2)分离培养 培养基选择、菌落性状、生
化鉴定
2020/2/6
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感染系指病原微生物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管等
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畏寒、头疼、烦躁、惊厥、 特菌
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中 毒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
B群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2020/2/6
11
结核性脑膜炎常见临床特征 及其细菌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缓慢,早 期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
结核分枝杆菌
恶心、便秘、易激动等症状。
1~2周后病情加剧,出现典
型的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
2020/2/6
1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可传播性海绵样脑病朊病毒 疾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的一 类遗传性、传染性和散发性 的中央神经系统退行性脑病, 最终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它 能在人和动物中进行传染
克-雅病潜伏期长,最初临 床症状表现在精神和感觉方 面,继而出现共济失调,进 一步发展为肌肉痉挛并伴有 痴呆,最终导致死亡。发病 年龄多在50岁以上。
2020/2/6
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常见病原微生物
2020/2/6
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一般临床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除可出现与其他急性 感染相似症状如:发热、不适、食欲不 振、恶心、乏力外,还可出现头疼、喷 射性呕吐及颈强直症状脑膜刺激征。
2020/2/6
8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一般临床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聊一聊脑脊液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聊一聊脑脊液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聊一聊脑脊液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脑脊液属于一种细胞外液,主要是由人体的各脑室脉络从通过血液透析作用下而生成的,会充满人体的脑室系统以及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最终一同进行血液循环,脑脊液的形成始终维护着动态平衡。

正常人的脑脊液量为120-180毫升,伴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升,脑脊液检验开拓出更多的研究领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指标。

今天就与大家聊一聊脑脊液检验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希望大家可以仔细阅读文章。

1.标本采集脑脊液检验需要进行腰椎穿刺采集标本,必要时行小脑延髓池和脑室穿刺。

由于脑脊液标本采集有一定的创伤性,临床应用中还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腰椎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

将标本留取于3个无菌试管中立刻进行送检,化验通常不会超过一小时,容器须始终保持着无菌清洁的状态,容积也不应太大。

进行穿刺采集时,应从根本上避免把血液带入进标本中,为了不对细胞计数造成影响,当遇到高蛋白标本时,可以在其中添加少量的抗凝剂。

2.理学检验标本采集颜色:①无色。

正常的脑脊液颜色为无色透明。

除正常以外,梅毒性神经炎、慢性结核性脑膜炎、脑炎以及脊髓灰白质炎也会呈现出无色。

②红色。

红色脑脊液是由于其中混入血红细胞所造成的,并且因为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存在差异,可呈现出多种颜色,比如红色、淡红色、红褐色。

将脑脊液离心,上层溶液呈现出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数为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

上层液体无色,红细胞会沉入管底,一般为损伤病变所导致的新鲜出血。

③黄色。

黄色也被叫做黄辩证,主要显现在蛛网膜腔陈旧性出血、化脓性脑炎、椎管梗塞、流行性脑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等。

④绿色。

绿色一般多见于绿脓杆菌、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以及肺炎双球菌。

(5)白色:白色多见于白细胞增加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

(6)褐色或黑色:常见于脑膜炎黑色素瘤。

透明度:正常的脑脊液呈现出透明澄清的状态,结合浑浊程度,可以将其分为清晰、微混以及浑浊。

脑脊液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目的】为了使脑脊液常规检验方法标准化,特制定本规程。

2.【职责】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样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3.1样本类型:新鲜脑脊液3.2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精神、体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3.3容器添加剂类型:可用EDTA盐抗凝3.4实验试剂:苯酚 (饱和石碳酸溶液)3.5标本的采集和保存3.5.1腰椎穿刺成功后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然后留取脑脊液标本于3个无菌试管,每个试管1-2ml。

第一管做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第二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三管做理学和细胞学检验。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并于1h内检验完毕。

因放置过久,可造成细胞破坏、葡萄糖等物质分解、细菌溶解等,影响检验结果。

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凝固和混入血液。

若混入血液应注明,进行细胞计数时应做校正。

3.5.2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验。

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3.5.3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4.【测定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即潘氏(Pandy)试验。

5.【操作步骤】5.1一般性状.: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细胞200/μl或红细胞400/μl可致轻微混浊)白雾状混浊,微黄混浊、绿黄混浊、灰白混浊等。

颜色①红色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珠网膜下隙出血或穿刺损伤,应注意以下情况。

将血性脑脊液使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珠网膜下隙出血,且出血时间已超过4h,约90%患者为12h内发生出血。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以见到。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医学PPT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医学PPT
并发症处理
采集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 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02
脑脊液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查
直接显微镜检查
瑞氏染色法
通过直接观察脑脊液标本,可以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 微生物。
瑞氏染色法可以用于检查脑脊液中是 否存在真菌或寄生虫,如隐球菌、囊 尾蚴等。
革兰染色法
05
脑脊液微生物学检验的局限 性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培养方法的限制
脑脊液微生物学检验主要依赖于培养方法,但有 些微生物可能难以在培养基上生长,导致漏检。
培养时间较长
培养方法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可能影响 患者的及时治疗。
培养特异性不高
培养方法对于某些相似菌种的区分能力有限,可 能出现误判。
微生物种类的局限性
诊断感染性疾病
脑脊液微生物学检验是诊断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对 脑脊液中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为临床 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脑脊液微生物学检验还可以帮助判断 感染的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和 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脑脊液微生物学检验,可以监测 治疗效果和评估病情变化。如果治疗 后脑脊液中病原微生物消失或数量显 著减少,说明治疗有效。
断病原菌的抗原成分。
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可以间接判断是否存在感 染。
IgG和IgM检测
检测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 量,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类型和病程。
补体结合试验
通过检测补体结合试验可以判断感染的程度和病程,为临床治疗提 供依据。
03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医学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1. 检验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3. 标本采集与运送3.1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3.2 标本运送3.2.1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细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室温或保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

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3.2.2 非细菌室工作时间,标本应送急诊化验室进行标本保温。

4. 检验步骤4.1 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样脑脊液直接涂片。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pm/min离心10-15min后取沉淀物涂片。

涂片后革兰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

镜检阳性应立即以电话的方式将镜检结果告知临床医生,并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

4.2 接种:在生物安全柜中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挑取浑浊脑脊液或离心沉淀的沉淀物按照分区划线的方法接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

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需要预先置于室温平衡30min。

4.3 培养: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3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18-48h。

4.4 培养结果观察4.4.1 培养24h无菌生长需继续培养24h,如仍然无菌生长,则报告“无菌生长”。

4.4.2 培养出细菌,挑取单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将镜检结果以电话方式告知临床医生,并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

4.4.2.1 血平板上菌落呈浅灰色、不溶血,或者菌落呈粘稠状,菌落附近呈灰绿色。

在巧克力平板上的菌落光滑整齐、圆形凸起、半透明、露滴状菌落。

革兰染色镜检为肾形或咖啡豆装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应怀疑为脑膜炎奈瑟菌,常见于脓性脑脊液。

4.4.2.2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灰色、圆形、略扁的菌落,同时革兰染色为革兰阳性链球菌,疑为肺炎链球菌。

4.4.2.3 镜下可见革兰阴性小杆菌,多形性,巧克力平板可见较多的透明、湿润革兰阴性杆菌,做卫星试验。

血平板卫星+,MH卫星-,报告“流感嗜血杆菌”。

4.4.2.4 新生儿脑膜炎多由大肠埃希菌、B群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败血黄杆菌引起的,特别是早产婴儿。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

3.标本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6.2分离培养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脑脊液有形成分检查显微镜检查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脑脊液有形成分检查显微镜检查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脑脊液有形成分检查显微镜检查法1.实验原理在显微镜下对脑脊液有形成分进行计数和分类检查。

2.标本采集:2.1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2.2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每管收集1-2毫升。

2.3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K2抗凝。

3.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实验材料:细胞计数板;红细胞稀释液;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实验仪器:7.1仪器名称:OLYMPUS显微镜7.2仪器厂家:OLYMPUS7.3仪器型号:OLYMPUSCH308.操作步骤8.1细胞总数8.1.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白细胞数,其总和即为每µl的细胞数。

再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数。

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大格内的细胞×10,即得每µl脑脊液中细胞总数。

如用升表示,则再乘以106。

也可用生理盐水或红细胞稀释液稀释后再用人工计数,或直接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计数。

8.1.2浑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µl,加入含红细胞稀释液0.38ml的小试管内,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乘以50,即为每µl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8.2白细胞数8.2.1非血性标本: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

8.2.2血性标本:将混匀的脑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为剔除因出血而来的白细胞数,用下式进行校正。

每µl脑脊液内白细胞校正数每µl脑脊液内红细胞数×每µl脑脊液内白细胞数=每µl脑脊液内白细胞未校正数-每µl血液内红细胞数例示:血液内红细胞4000000/µl;脑脊液内红细胞20000/µl;血液内白细胞10000/µl;脑脊液内白细胞60/µl20000×10000则:60-=60-50=104000000即该患者脑脊液内白细胞之校正数为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隐球菌
2021/3/9
13
病毒性脑炎常见临床特征
及其病毒
病毒性脑炎 急性发病,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头痛、 乏力、肌痛等前驱症状。记忆力下降、计算力及 定向力下降等智力减退症状。淡漠、易激动、缄 默等精神症状。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意识障 碍。偏瘫、抽搐、震颤等神经系统局灶症状或体 征。
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柯萨奇病 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0、71 腮腺炎病毒、 狂犬病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淋巴 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朊粒
2021/3/9
1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可传播性海绵样脑病朊病毒 疾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的一 类遗传性、传染性和散发性 的中央神经系统退行性脑病, 最终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它 能在人和动物中进行传染
克-雅病潜伏期长,最初临 床症状表现在精神和感觉方 面,继而出现共济失调,进 一步发展为肌肉痉挛并伴有 痴呆,最终导致死亡。发病 年龄多在50岁以上。
2021/3/9
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一般临床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除可出现与其他急性 感染相似症状如:发热、不适、食欲不 振、恶心、乏力外,还可出现头疼、喷 射性呕吐及颈强直症状脑膜刺激征。
2021/3/9
8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一般临床特征
体检时,患者克氏征(Kernig征)和布氏征 (Brudzinski征)阳性。
化脓性脑膜炎 本病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
脑膜炎奈瑟菌
染引起的脑膜炎症。软脑膜 肺炎链球菌
和蛛网膜因细菌感染而发生 流感嗜血杆菌感
化脓性改变,并使脑脊液产 染
生炎症性变化起病急,高热、 产单核细胞李斯
畏寒、头疼、烦躁、惊厥、 特菌
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中 毒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
B群链球菌
2021/3/9
14
慢病毒性脑炎和脑病 常见临床特征及其病毒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较为罕见,多见于儿童及 少年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隐匿,根据病程演 变及临床特征分为如下四期:行为精神障碍期; 运动障碍期;昏迷角弓反张期;大脑皮质功能 丧失期
进行性风疹性全脑炎早期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 反应迟钝,成痴呆状。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无 头痛、发热、颈强直等感染的表现。
颅内压升高时,患者出现头疼的症状,平躺 后疼痛加剧。颅内压增高严重者易出现脑疝。
除此之外,患者亦可出现意识障碍、视乳头 神经水肿等临床表现。
2021/3/9
9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感染性疾病 及其常见临床特征
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2021/3/9
10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临床特征 及其细菌
2021/3/9
1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可传播性海绵样脑病
库鲁病起病隐匿,以小脑 受损为主。表现为下肢颤 抖,行走困难,共济失调 等。依病程发展分为三个 阶段即可行动期、静坐期 和终期。
2021/3/9
1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一般实验室检查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一般实验室检查 包括外周血常规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腰穿术采集脑脊液标本 进行的脑脊液检查。正确的腰穿术对脑膜 炎患者无任何危险,但若是怀疑患者脑脓 肿或颅内压增高,则应避免腰椎穿刺。
大肠埃希菌
2021/3/9
11
结核性脑膜炎常见临床特征 及其细菌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缓慢,早 期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
结核分枝杆菌
恶心、便秘、易激动等症状。
1~2周后病情加剧,出现典
型的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
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瞳
孔改变等。若脑神经受损则
可有眼睑下垂、面瘫等。
2021/3/9
12
2021/3/9
2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其他检查
影像学技术如计算机扫描分析(CT)、核 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对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患者进行急性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占位性脓肿或有导致颅 内压升高的病因,则应先进行CT或MRI检查。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常见临床特征及其细菌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 病初可表现为轻度间歇性头痛,此 后头痛逐渐呈爆裂样剧痛、常伴有 恶心、喷射性呕吐、多数患者有发 热、精神异常。1/3患者有意识障 碍,表现为嗜睡、瞻望、昏迷等。 脑膜刺激征明显,常有多颅神经受 损的表现,以视神经受累最多。少 数患者有脑疝形成最后死亡。
一般而言,微生物难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其周围不仅具有坚固的骨骼,亦存在特殊的 毛细血管循环供养。这种毛细血管微循环为 非渗漏性血管,若非局灶性炎症,抗生素也 难以进入其中。
2021/3/9
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常见病原微生物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为少见,但是脑和脊髓 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严重。患者即使免于死 亡,也可能遗留神经性损伤。快速的鉴别诊 断与早期治疗均有助于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和 致残率。
脑脊液标本微生物学检验
2021/3/9
1
主要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常见病原微生物 与主要临床特征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外观观察 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
病毒性脑炎病原学检查原则
2021/3/9
2
主要内容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新生隐球菌 性脑膜炎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1)直接涂片检查 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或
金胺“O”染色、墨汁染色 (2)分离培养 培养基选择、菌落性状、生
化鉴定
2021/3/9
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感染系指病原微生物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管等
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2021/3/9
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2021/3/9
18
中枢神经系统脓性感染,且以中性粒细胞为 主,可出现核左移
正常或略微增高:病毒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021/3/9
19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
一般性状检查 细胞计数检查 化学检查 病原生物学检查
2021/3/9
2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
一般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测项目包括:①脑脊液的外 观检查(颜色、透明度、薄膜及凝块); ②脑脊液有形成分检查;③脑脊液细菌直 接涂片检查;④脑脊液蛋白定性;⑤脑脊 液蛋白定量;⑥脑脊液葡萄糖定量(需同 时比较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葡萄糖水平); ⑦脑脊液氯化物测定
2021/3/9
21
不同病原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早期脑脊液标本检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