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临床检验学:包括常见有关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原则和方法,以及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体液学:主要包括血液、尿液、体液等的常规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

3. 血液学:主要包括血液常规检验、血液病理学、血液凝固和止血等方面的内容。

4. 生化学:主要包括生化常规检验、血气分析、生化免疫学、药物浓度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5. 微生物学:主要包括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临床微生物学的诊断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6. 免疫学:主要包括免疫学基础知识、免疫标记和免疫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7. 分子生物学: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8. 临床检验仪器设备和操作维护:主要包括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涉及的科目,具体考试科目可能根据地区和考试要求有所不同。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要求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要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医学技术系微生物与免疫检验教研室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的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

3.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4.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的基本程序。

5.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一、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须时刻牢记实验的对象是病原微生物,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自身有可能被感染,而且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

因此决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冒任何不必要的危险。

迸入实验室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进实验室时必须穿自大衣,离室时脱下反折,白大衣要经常清洗消毒。

2.每次实验后均要用肥皂洗手,必要时用消毒药水泡手。

3.书包、衣物等勿带入实验室,必要的文具、实验指导、笔记等带入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4.每次实验后均用消毒药水擦洗工作台面,并用紫外线灯照射过夜。

5.在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喝饮料和吸烟,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嘴中,也不要用手抚摸头面等部位。

6.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安静,禁止高声谈话,不准打闹嘻笑。

7.必须按照老师指定的方法,小心地处理传染性材料、培养物和污染的物质,要正确地使用存放污染器材的各种消毒容器。

8.接种环使用前后必须进行烧灼灭菌。

9.必须小心地避免任何有菌材料的溅出,若不慎污染了工作台、手、眼、衣服和地面等处,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作适当处理。

10.培养物和传染性材料须放在工作台的安全部位,尽可能保持台面的清洁整齐。

11.爱护公物,合理使用实验材料和器材,如不慎损坏了某些器具,应及时报告老师,听候处理。

12.实验完毕后值日生清理台面,将需培养的标本及时放入培养箱,并打扫地面,关闭水、电、煤气和门窗,带课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名词解释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部、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是研究与医学和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目的是控制和消灭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保证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4.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

5.☺原生质体protoplast:细菌变成为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仅被一层细胞膜包裹。

6.原生质球spheroplast:源于革兰阴性菌的L型。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细胞膜可内陷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是部分胞膜折叠形成的泡囊状、管状或薄层状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方能看到。

8.☺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9.芽孢:很多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原型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抵抗力的休眠结构。

10.热原质pyrogen: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的物质。

11.☺噬菌体bacteriophage or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菌内复制,噬菌体的DNA不仅随着它的感染可在宿主菌之间及宿主菌与噬菌体之间传播,而且还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G+菌肽聚糖厚、层数多、立体状坚固。
图 金黄色葡萄球糖细胞细胞壁的 肽聚糖结构
图 大肠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G+菌细胞壁 特殊结构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表面蛋白:SPA、M蛋白
G-菌细胞壁 特殊结构 (外膜)
磷脂
脂蛋白
类脂A:毒性部分
脂多糖(LPS,内毒素): 核心多糖:属和组特异
特异多糖:种和型特异
革兰氏阴性菌多见
化学组成 蛋白质(分子量27,000~900,000)
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质复合物 (毒性主要为类脂A)
稳定性 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破坏
耐热,60℃耐受数小时
毒性作用
强,微量对实验动物有致死作用(以ug计
稍弱,对实验动物致死作用的
量)。各种外毒素有选择作用,引起特殊病 量比外毒素为大。各种细菌内
目前检验科的主要任务。 4.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
五、临微学习方法:
重要性:与毕业后工作紧密相关。 (1)平时注意预习、复习; (2)对内容上,紧紧围绕诊断,诊断又是 由各种典型特性建立的方法来进行的 抓特性、去共性 (3)注意新动向。
第一篇 微生物学
细菌学总论
一、细菌(bacterium)的形态与结构
3.质粒可自行失去或经人工处理而消失。 4.质粒可以独立复制。 5.可有几种质粒同时共存在于一个细菌内。
(二)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与结构变异 培养特性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突变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转化(transformation)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 游离的DNA片段,通过与染色体重组,获得了供体 菌的部分遗传特性。
医院感染:医院中发生的一切感染。包

检验科五大专业组

检验科五大专业组

检验科五大专业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检验科五大专业组是指在检验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五大专业领域。

这些专业组涵盖了不同方面的检验科技和技术,为医学检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当前医学领域中,检验科五大专业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和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大专业组是临床化学专业组。

临床化学是临床检验科学领域中的核心专业,主要是应用化学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各种生化检验和分析。

临床化学专业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生化代谢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临床化学专业组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医学检验质量和临床诊断准确性。

第二大专业组是微生物学专业组。

微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患者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和病原体。

在当前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下,微生物学的研究和检验尤为重要,可以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第三大专业组是免疫学专业组。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疾病的科学,通过免疫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状态,为诊断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免疫学专业组的发展对于倡导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大专业组是遗传学专业组。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性疾病的科学,遗传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病史和风险,为遗传性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宝贵的信息。

遗传学专业组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医学检验的精准性和预测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检验科五大专业组在医学检验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检验科五大专业组将会在未来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和价值,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广大医学检验工作者能够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深耕细作,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健康而努力奋斗。

简述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范畴

简述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范畴

简述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范畴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门,它承担着对疾病进行诊断、监测和预防的重要任务。

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范畴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血液和体液检验血液和体液检验是临床实验室的核心工作之一。

通过对血液和体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发展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常见的血液和体液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尿液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检测等。

二、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对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鉴定,以确定是否有病原微生物存在。

通过对细菌、真菌、病毒等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病因,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还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三、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是通过检测人体的免疫反应来判断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等的检测。

免疫学检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监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遗传学检验遗传学检验主要是对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检测和分析。

通过对患者和其家属的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遗传方式、风险评估以及家族中是否存在其他患者。

遗传学检验在遗传性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咨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临床药学临床实验室还承担着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检测、药物浓度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等任务。

通过监测患者血药浓度和药物代谢情况,可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六、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临床实验室还负责实施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实验室所产生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临床实验室还参与外部质量评估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范畴十分广泛,包括血液和体液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遗传学检验、临床药学以及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等。

临床实验室通过对样本的检测和分析,提供重要的诊断和监测依据,对于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引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体内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水平来帮助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可以确定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并确定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常见的检验方法和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通过收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血液培养物等)并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方法。

它涉及一系列实验室操作和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认感染病原体的存在、确定其感染类型(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见方法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它涉及将患者样本置于培养基中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长,如常见的血液琼脂培养基可用于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的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具体取决于患者样本中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和种类。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一种用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抵抗性的方法。

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抵抗性的产生。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核酸(如DNA或RNA)来快速鉴定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PCR (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并监测治疗的疗效。

以下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不同感染疾病中的应用示例:细菌感染在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菌种、菌株的数量和敏感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医院微生物学是人类与病原斗争中建立并发展的一门科学,经过长期发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在我国医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已成为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交叉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承担着提供快速准确病原学诊断、揭示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医院院感防控等多方面的任务。

目前很多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了解不足,那么究竟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呢?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是一门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临床微生物学也被称作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指研究与医学和疾病相关的病原微生物,是一门分支学科,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对象便是病原微生物,其工作任务包括:(1)对临床标本进行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满足临床对感染性等疾病的诊治要求;(2)进行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3)参与医院的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工作,负责定期向临床发布耐药监测;(4)密切结合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咨询和服务。

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病原学诊断。

纵观人类疾病史,其中一大部分便是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史,抗生素的研发和使用,为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但是病原微生物的类型不断增加,且随着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微生物耐药性不断提高,因此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也面临全新的挑战,为了快速且准确鉴定病原微生物,临床微生物检验应满足下述要求:(1)定性、定量、定位与临床的充分结合。

检验人员对细菌进行鉴定时,应结合不同来源的临床标本合理选择检验方法,明确鉴定程序及培养基进行鉴定,结合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对细菌类型、性质进行判定,如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以及非致病菌。

针对源于人体的有菌部位标本,检出细菌的意义应参照微生物数量。

针对人体无菌部位的标本,分离出细菌无论多少均具有意义。

对微生物进行鉴定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病情,观察是否符合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孵育:35ºC 24h观察结果。

结果:
测试菌(或质控菌)不出现肉眼可见生长的 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测试菌(质控菌)的 MIC。
•••来自方法:试管编号:取26只试管排成两排(测试菌排, 质控菌排)每排13支编号。另取3支试管,分别 标记上“肉汤对照”、“测试菌生长对照”和“质控 菌生长对照”等对照。
抗菌药物稀释:用MH肉汤倍比稀释抗菌药物至 13管,稀释后使每管含抗菌药物稀释液2ml。
肉汤对照、测试菌生长对照、质控菌生长对照 管:分别加入MH肉汤2ml。


•表1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
青霉素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庆大霉素 红霉素 克林霉素 磺胺药
纸片含药量
10U 1μg 30μg 10μg 15μg 2μg 1.25/23.75μg
耐药 ≤28 ≤10 — ≤12 ≤13 ≤14 ≤10
抑菌圈直径(mm)
中介
敏感

≥29
11~12
≥13

≥15
13~14
≥15
14~22
≥23
15~20
≥21
11~15
≥16
相应MIC值 (μg/ml)
耐药
敏感
β-内酰胺酶 ≤0.12
≥4
≤2

≤4
≥8
≤4
≥8
≤0.5
≥4
≤0.5
≥8/152 ≤2/38

三、肉汤稀释法
原理:
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 做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检细菌,定 量测定抗菌药物对被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了解稀释法的质量控制。

实验内容
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耐药检测 方法介绍。
纸片扩散法。 肉汤稀释法。

一、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耐药 检测方法介绍
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 test) 稀释法(dilution test) E试验法(E test)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特殊耐药菌及耐药酶的表型检测
涂布接种:无菌棉拭蘸取菌液,在试管壁旋转挤去多 余菌液后在MH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旋转 平板60º,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
贴含药纸片:平板在室温下干燥3-5min,用无菌镊子 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各纸片中心相距应大于 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应大于15mm;
孵育:35ºC 16-18h,量取抑菌圈直径。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 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等

二、纸片扩散法(K-B法)
原理:
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 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 度范围内的细菌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结果判读:
用刻度尺量取抑菌圈直径,根据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标准判读结果;
报告:细菌对该抗生素是 敏感(susceptible,S); 耐药(resistant,R); 还是中介(intermediate,I)。

方法:
菌液制备:生理盐水校正测试菌和质控菌至 0.5麦氏比浊标准,再用MH肉汤稀释到 107CFU/ml;
加菌液:用微量加样器取0.1ml稀释菌液由低 到高加于各排试管中,其最终的接种量为 5×105 CFU/ml。测试菌排、测试菌生长对照 管加测试菌液;质控菌排、质控菌生长对照 管加质控菌液。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 学检验
2020年5月29日星期五
教学对象:高等医学院校卫生检验专业学生 实验课时:4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实验课 课程要求:必修 每组人数:2人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的原理、操作 方法等、结果判断、意义及质量控制;
熟悉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原理 、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等;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 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

•含药纸 片 •抑菌圈

方法:
菌液制备:挑取孵育16-24h的血平板上数个菌落置于 生理盐水管中,校正浓度至0.5麦氏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