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剥制标本
小鸟标本制作方法

小鸟标本制作方法
小鸟标本的制作方法如下:
选取新鲜死鸟。
鸟类标本制作的关键在于获取新鲜的鸟体,因为只有新鲜度较高的鸟体才能够保证制作出来的标本栩栩如生。
在野外或市场上获取死鸟之后,应尽快将其带回室内进行处理。
如果鸟体已经出现腐烂的情况,那么就无法再用于制作标本了。
剥皮。
剔肉并清理眼和脑,撒硼砂粉。
在脖子、腿、翅膀上缠适当棉花。
制作铁丝骨架并穿入。
填充棉花。
缝合,同时适当续棉花。
整型。
将鸟体调转,头朝右,用镊子或通条把已在肩、背、腰部的竹丝铺均,肩部相对要薄,腰部相对要厚而多一些,要求后背、腰的填充物是整体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宜。
将躯干完全剥离后,将皮张放在实验台上并铺张开,用手指蘸取防腐膏均匀地涂抹在皮肤内表面上,在留有骨的地方,比如尾椎、羽轴根、膝关节等处要适当多涂抹一些。
取合适的铁丝2根,一根是鸟体长度的1.5倍,另一根较前者长5cm左右,将2根铁丝紧紧地绞合成“十”字形状,且要对称。
最后将3根铁丝展直并在中间用细铁丝将其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并在结点下面垫上几层棉花块,以防止结点的铁丝刺破皮张。
制作过程需要注意每个细节,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

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目的学会鸟类剥制标本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前的思考通过我们的精心制作,使失去生命的鸟儿又栩栩如生地再现在眼前,这就是鸟类标本制作的魅力。
在鸟类教学和科研中离不开鸟类标本,标本制作也是一门饶有兴味的工艺技巧。
材料器具鸟;解剖刀,剪刀,骨剪,镊子,钢丝钳,尺,鎯头,铁丝,毛笔,刷子,竹丝,棉花,义眼,针,线;石膏粉,防腐膏,石碳酸乙醇饱和液。
步骤1.选材选择新鲜、羽毛和喙脚无损的鸟为剥制材料。
活鸟要处死1~2小时后才可剥制。
羽毛上有血渍,可以用湿棉花揩去。
干涸的血渍,用毛笔沾水洗净,然后敷上石膏粉,再用刷子刷除石膏粉,反复数次,使它干燥。
2.剥皮(以家鸽为例)(1)把鸟横卧桌上,头部向左,用刀拨开羽毛,沿胸的正中切开皮肤,长度由颈项后端到前腹。
然后用左手捏住剖开的皮肤边缘,右手持刀,在皮肤跟肌肉之间剥离,一直剥到腋部。
剥离过程中,随时撒些石膏粉,以防脂肪等沾污。
(2)用手指压住颈项剖开的皮肤边缘,并把鸟头向上托,露出颈项后将颈剪断,翻转鸟体后再剪断气管、食道(见图)。
3)用刀把鸟肩部的皮肤向下翻剥,剥到两翼基部时,剪断肱骨。
然后向背、腰部方向剥离。
腰部皮肤较薄,小心地用刀紧贴在腰骨剥离。
剥到后肢时,用手推出大腿并翻剥到胫骨和跗蹠骨间的关节处,剔除胫骨上的肌肉,剪去股骨。
再剥向尾部,割除尾脂腺,割断泄殖孔,向后剥到尾基,把尾综骨末端剪断,剪断后尾部内侧皮肤呈“V”型(见图)。
(4)剥离翼部皮肤时,把肱部拉出进行剥离,剥到尺骨时,以拇指指甲紧贴飞羽轴根,把皮肤剥下,一直剥到尺骨跟腕骨关节之间,剪去桡骨,然后把尺骨上的肌肉剔除干净。
如果制作飞行标本(两翼张开),应该按图把翼下剖开,剔除肌肉,但不能割离生于尺骨上的飞羽轴根,同时要保留肱骨和桡、尺骨(见图)。
(5)剥离头部时,要用右手握颈项,左手拇、食指把皮肤向头部方向剥离。
出现耳道时,用刀紧靠耳道基部割断耳道。
剥到眼周围时,用刀把眼睑边缘的薄膜割开,不能割破眼睑和眼球。
北派鸟类剥制标本技术

制作标本的材料要完整、洁净、新鲜。
剥制人员要了解制作对象的行为、习性特征和栖息环境,主要是活体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结构,并认真测量、记录其体重、体长、翅长、腿长、尾长、嘴长、胸高、胸宽、年龄、性别、产地、采集日期、动物所属的目、科、属、种等。
在准备好解剖刀、剪、镊、防腐药品、填充用品及保护用品等解剖器材后,即可进行剥制工作。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一)剥皮先用棉花分别塞入鸟体的口腔和肛门,以防在剥皮过程中内容物流出污染羽毛。
把鸟体腹面朝上,从胸部中线开口,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将胸部中线位置的羽毛向两侧分开。
右手持解剖刀自胸部(龙骨突的高峰点)起到腹部肛门前端止,拉开皮肤。
见肉即止,不要把肌肉和腹腔划开。
在开口两侧的羽毛和皮下,边剥离边撒上一些石膏粉,这样皮下的血液、脂肪或粘物就不会使羽毛污染而粘在一起。
用左手捏起一侧的皮,右手将刀插入皮与肌肉之间,刀刃向内贴于肉体进行钝性剥离。
剥离的顺序是由腹面至背面,从前向后。
剥至腿部时,左手捏住跗跖骨部向内推出胫骨,使膝关节突出,并从膝关节割断或剪断,使股骨以下的部分与躯体脱离。
另一侧也照此进行。
当两腿都与躯体分离后,向肛门和尾部剥离。
从直肠末端将直肠割断,继续向下剥离,在尾椎骨的末端(尾综骨)将尾椎骨剪断。
尾部便可脱离躯体。
这时将躯体竖起,臀部朝上,由后向前剥褪。
剥到肩部,从肩关节截断,使翅膀与躯体分开。
而后继续向前褪剥,用右手抓住躯干,左手分离颈部的皮肤(可不用刀具)。
当露出头骨时,左手抓住颈部,右手持刀剥离头部的皮肤,见到白色的薄膜,表明已到外耳孔处,将隔膜割断,顺次向前剥,到眼眶分离开,使眼球全部露出。
皮肤一直分离到喙的基部截止。
皮与头骨要保持连接状态。
这时从第一颈椎沿枕骨把整个颈及躯体部分剪去。
剥皮的工作基本完成。
对于颈部较长和头大颈细的鸟,如鹤、天鹅等,还需在头部顶端或头的腹面向后加开一口,才能将颈部全部剪除,直至剥褪头部的皮肤。
家鸽剥制标本制作感想

家鸽剥制标本制作感想1.所需工具和药品制作标本的工具和药品主要有;解剖刀、镊子、剪刀、毛笔、刺针、缝合尼龙线、脱脂棉、石膏粉、各号铅丝、填充物(棉、棕、碎布或纸条等)、防腐剂(砒霜、肥皂等调合成糊状,加入少量的硝酸钾)、保险刀片等。
2.制作过程1)剥离:根据鸟的不同种类和制作目的,剥离的方法各有不同,一般有三种,即胸剥、腹剥和背剥,一般的鸟以胸、腹部开口为宜。
具体剥离的方法是:用保险刀片(大型鸟类可用解剖刀)从胸、腹部开口,开口前用毛笔沾上水把羽毛向两边刷,使皮肤露出,沿龙骨突起向胸部中央把皮肤剖开一段。
然后用刀剖开皮和肉之间的结缔组织,大鸟可用手指向外撑皮,使皮肉分离,这时可抹些滑石粉(石膏粉),避免粘连。
当露出颈和肩部时,用剪刀把两翼根部上肌肉剪去,露出关节,再剪断关节。
在剥离过程中,如果有血流出或肉体被扎破,要马上用棉花堵上,并撒石膏粉。
剥到大腿骨和胫骨关节处时,用剪刀剪断肌肉和关节,同时把背面皮肉也分开。
剥近尾部时需特别小心,不可硬拉硬扯,切忌损伤尾和泄殖腔孔,以免造成羽毛(尾羽)脱落及脂肪渗出。
这时只有颈部还没有剥皮,可用一只手把颈扯出,另一只手把颈部皮肤翻转,当剥离到头部露出头骨时,用剪刀从枕骨大孔处剪断,用药棉暂时堵住,这样肌内完整地剥出。
(2)剔除:除去胫骨、两翼骨上粘连的肌肉,剔除肌肉后再把皮恢复原位。
(3)挑腱:用刀把爪底剖开一口,用刺针把筋腱挑出、剪断。
(4)清头;头部露出耳听管、眼球后,用镊子把眼球拨出,用刀把耳听管割断,用剪刀扩大枕骨上的孔,把颅内的脑去掉,去脑时用棉球蘸出,蘸干净即可。
(5)支架:用铁丝2根做成支架,若要标本作展翅状,需用铁丝4根做成支架,铁丝出头6根,头部1根,尾部1根,翅2根,腿部2根,翅展开的2根铁丝从翼根穿出。
(6)填充:一般小型鸟填充物为药棉,如果是大型鸟类可填充棕丝或锯木屑。
填充前从鸟头颅内开始顺着向下都涂上防腐剂,然后用药棉填充好,背部要填平。
实验1、鸟类剥制标本制作

• 剥胸:用解剖刀沿鸟胸部的皮肤和肌肉之间剥离,直剥至胸部两侧的腋下。 用解剖刀沿鸟胸部的皮肤和肌肉之间剥离,直剥至胸部两侧的腋下。
– 鸟体剥好后应再检查一遍,将附在皮肤上的肌肉、脂肪等清除干净,刷去 鸟体剥好后应再检查一遍,将附在皮肤上的肌肉、脂肪等清除干净, 剥制过程中撒在皮肤上的石膏粉, 剥制过程中撒在皮肤上的石膏粉,缝合在剥离过程中不小心割破的皮肤 (从内面缝) 从内面缝) – 鸟类躯体经剥皮后,其皮肤内侧必须马上进行防腐处理。在防腐处理过程 鸟类躯体经剥皮后,其皮肤内侧必须马上进行防腐处理。 中,逐渐将把有羽毛的一侧翻回到体表,恢复原形。防腐及复原步骤如下: 逐渐将把有羽毛的一侧翻回到体表,恢复原形。防腐及复原步骤如下: – 在两脚胫骨上涂上防腐膏,并在胫骨上缠上棉花,上大下小。和原来小腿 在两脚胫骨上涂上防腐膏,并在胫骨上缠上棉花,上大下小。 上的肌肉一样;同时在小腿内侧、尾部、 上的肌肉一样;同时在小腿内侧、尾部、两翅内侧等部位全部涂遍防腐膏 后,即可将其皮肤完全翻回原样。 即可将其皮肤完全翻回原样。
– 如果是大型鸟类,用指甲不易刮落羽轴根,可以用镊子的柄刮剥。展翅的标本,不 如果是大型鸟类,用指甲不易刮落羽轴根,可以用镊子的柄刮剥。展翅的标本, 可将飞羽羽轴根从尺骨上刮离。继续剥离两翅的肱骨处。将肱骨上的肌肉去掉, 可将飞羽羽轴根从尺骨上刮离。继续剥离两翅的肱骨处。将肱骨上的肌肉去掉,并 在肩关节处将肱骨与鸟体分离。随后进行翼部皮肤的剥离, 在肩关节处将肱骨与鸟体分离。随后进行翼部皮肤的剥离,先将肱骨拉出直剥至尺 骨。 – 在做展翅标本时,就不能用上述方法剥离两翅。因为把尺骨上的羽根与尺骨分离后, 在做展翅标本时,就不能用上述方法剥离两翅。因为把尺骨上的羽根与尺骨分离后, 在展翅时,飞羽失去支撑就会下垂,无法使飞羽张开。因此在做展翅标本时, 在展翅时,飞羽失去支撑就会下垂,无法使飞羽张开。因此在做展翅标本时,要在 尺骨内侧切开皮肤,将尺骨、桡骨上附着的肌肉去除后,再沿皮肤切口缝合。 尺骨内侧切开皮肤,将尺骨、桡骨上附着的肌肉去除后,再沿皮肤切口缝合。
鸟类的剥制标本

鸟类的剥制标本现今世界上的鸟类有8,616种,我国达1,116种,约占世界鸟类总数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鸟类种类虽多,但在分类鉴定中,主要是根据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种名(图2—34),例如,头部的颜色,鼻孔的形状和位置、喙的形状和结构、尾羽数量和形状、脚趾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以及翼的长度等.鸟类—般都是采用剥制方法来制作标本的。
一、标本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剥制用的鸟类材料,不外乎活的和死的两种:活的有饲养的和网具捕获的;死的有药物毒杀的和枪弹击毙的等等,不论活的或死的,主要以选择鸟体新鲜、羽毛完整、喙脚齐全、皮肤无损或轻度损伤者,作为剥制标本的材科。
选作标本的鸟类,如果是活的,需要在剥制前1—2小时将其处死。
处死的方法一般是用手指掐捏胸部两侧的腋部,压迫它的胸腔,使其无法呼吸而致死。
或在冀部内侧肱静脉管中,用注射器注入少量空气,阻断其血液循环,使鸟类立即窒息。
待血液凝固后,方可进行剥皮。
否则,剥皮时血液极易流出而沾污羽毛,如果没有洗涤干净,不仅影响标本的美观,且易遭害虫蛀蚀。
饲养在笼中的鸟类,其头部和尾羽,极易与笼栅碰撞和磨擦,往往头部受伤,尾羽残缺不全。
所以,对活的鸟类须从速处死为佳。
用枪弹击毙的鸟类,有时其尾羽和翼羽被击断,或者由于距离大近,散弹过于集中,致使羽毛整片脱落,甚至主要部位受伤严重的,都不宜用于制作标本。
死鸟的躯体,一经陈旧腐败,就不能制成好的标本,在制作过程中,羽毛往往会逐渐脱落,以至前功尽弃。
因此,检验材料是否陈腐,是不可疏忽的工作。
检验的方法是用手指稍为用力掀拉面颊和腹部的羽毛,如不脱落,并且其他各部位的羽毛完整,趾等无残缺者就可以使用。
有的鸟类,常从伤口、泄殖腔或口腔中流出血液或污物而沾污羽毛,所以,在采得鸟体时,需用棉花团塞入口腔和泄殖腔中,以防污液外流。
倘已沾上血污,可用毛刷蘸水洗涤羽毛上的血渍。
如果血液已凝固,应先沾水使其润湿,稍持片刻后,再用毛刷清洗血污。
鸟类标本制作方法

鸟类标本制作方法1. 选取新鲜死鸟鸟类标本制作的关键在于获取新鲜的鸟体,因为只有新鲜度较高的鸟体才能够保证制作出来的标本栩栩如生。
在野外或市场上获取死鸟之后,应尽快将其带回室内进行处理。
如果鸟体已经出现腐烂的情况,那么就无法再用于制作标本了。
2. 剥制与晾晒将鸟体从腹部剖开,去除内脏,保留羽毛和头部。
在剥制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鸟体的皮肤和羽毛。
完成剥制后,将鸟体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晾晒,直到鸟体完全干燥。
在晾晒过程中要注意防尘、防虫,并且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免影响鸟体的颜色和质地。
3. 填充与缝合当鸟体干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填充和缝合。
使用适当的填充物将鸟体的内部填满,以便塑造出饱满的形态。
然后,使用细线将鸟体的腹部和胸部进行缝合,注意要尽量保持线条的流畅和自然。
在缝合时要特别小心操作,以免损坏鸟体的结构和外观。
4. 整形与雕刻填充和缝合完成后,需要对鸟体进行整形和雕刻。
根据鸟类的特点和制作要求,对鸟体的头部、翅膀、尾巴等进行细致的整形和雕刻,使其形态更加逼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细心,逐步完善鸟体的形态和细节。
5. 染色和装饰为了使鸟类标本更加生动逼真,需要进行适当的染色和装饰。
根据鸟类的生活环境和特点,选用适当的颜色对鸟体的羽毛进行染色,使其更加接近实际。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装饰,如添加彩带、标志等,以提高标本的艺术效果。
6. 标本针固定与存放完成以上步骤后,需要使用标本针将鸟类标本固定在泡沫板或其他适当的支撑物上,以便长期保存和展示。
在固定时要注意保持标本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最后将制作完成的标本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标本的质量和寿命。
7. 展示板制作和安装为了更好地展示鸟类标本,可以制作适当的展示板并进行安装。
展示板可以选择硬纸板、木板或塑料板等材料,根据需要可以添加适当的背景和装饰物。
安装时可以使用双面胶、螺丝等固定方式将展示板固定在墙上或其他适当的位置。
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

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通过我们的精心制作,使失去生命的鸟儿又栩栩如生地再现在眼前,这就是鸟类标本制作的魅力。
在鸟类教学和科研中离不开鸟类标本,标本制作也是一门饶有兴味的工艺技巧。
材料器具:鸟;解剖刀,剪刀,骨剪,镊子,钢丝钳,尺,鎯头,铁丝,毛笔,刷子,竹丝,棉花,义眼,针,线;石膏粉,防腐膏,石碳酸乙醇饱和液。
步骤1.选材选择新鲜、羽毛和喙脚无损的鸟为剥制材料。
活鸟要处死1~2小时后才可剥制。
羽毛上有血渍,可以用湿棉花揩去。
干涸的血渍,用毛笔沾水洗净,然后敷上石膏粉,再用刷子刷除石膏粉,反复数次,使它干燥。
2.剥皮(以家鸽为例)(1)把鸟横卧桌上,头部向左,用刀拨开羽毛,沿胸的正中切开皮肤,长度由颈项后端到前腹。
然后用左手捏住剖开的皮肤边缘,右手持刀,在皮肤跟肌肉之间剥离,一直剥到腋部。
剥离过程中,随时撒些石膏粉,以防脂肪等沾污。
(2)用手指压住颈项剖开的皮肤边缘,并把鸟头向上托,露出颈项后将颈剪断,翻转鸟体后再剪断气管、食道(见图)。
(3)用刀把鸟肩部的皮肤向下翻剥,剥到两翼基部时,剪断肱骨。
然后向背、腰部方向剥离。
腰部皮肤较薄,小心地用刀紧贴在腰骨剥离。
剥到后肢时,用手推出大腿并翻剥到胫骨和跗蹠骨间的关节处,剔除胫骨上的肌肉,剪去股骨。
再剥向尾部,割除尾脂腺,割断泄殖孔,向后剥到尾基,把尾综骨末端剪断,剪断后尾部内侧皮肤呈“V”型(见图)(4)剥离翼部皮肤时,把肱部拉出进行剥离,剥到尺骨时,以拇指指甲紧贴飞羽轴根,把皮肤剥下,一直剥到尺骨跟腕骨关节之间,剪去桡骨,然后把尺骨上的肌肉剔除干净。
如果制作飞行标本(两翼张开),应该按图把翼下剖开,剔除肌肉,但不能割离生于尺骨上的飞羽轴根,同时要保留肱骨和桡、尺骨(见图)。
(5)剥离头部时,要用右手握颈项,左手拇、食指把皮肤向头部方向剥离。
出现耳道时,用刀紧靠耳道基部割断耳道。
剥到眼周围时,用刀把眼睑边缘的薄膜割开,不能割破眼睑和眼球。
头部一直剥到喙基,然后拔去舌,镊出眼球,剔净肌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的剥制标本现今世界上的鸟类有8,616种,我国达1,116种,约占世界鸟类总数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鸟类种类虽多,但在分类鉴定中,主要是根据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种名(图2—34),例如,头部的颜色,鼻孔的形状和位置、喙的形状和结构、尾羽数量和形状、脚趾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以及翼的长度等.鸟类—般都是采用剥制方法来制作标本的。
一、标本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剥制用的鸟类材料,不外乎活的和死的两种:活的有饲养的和网具捕获的;死的有药物毒杀的和枪弹击毙的等等,不论活的或死的,主要以选择鸟体新鲜、羽毛完整、喙脚齐全、皮肤无损或轻度损伤者,作为剥制标本的材科。
选作标本的鸟类,如果是活的,需要在剥制前1—2小时将其处死。
处死的方法一般是用手指掐捏胸部两侧的腋部,压迫它的胸腔,使其无法呼吸而致死。
或在冀部内侧肱静脉管中,用注射器注入少量空气,阻断其血液循环,使鸟类立即窒息。
待血液凝固后,方可进行剥皮。
否则,剥皮时血液极易流出而沾污羽毛,如果没有洗涤干净,不仅影响标本的美观,且易遭害虫蛀蚀。
饲养在笼中的鸟类,其头部和尾羽,极易与笼栅碰撞和磨擦,往往头部受伤,尾羽残缺不全。
所以,对活的鸟类须从速处死为佳。
用枪弹击毙的鸟类,有时其尾羽和翼羽被击断,或者由于距离大近,散弹过于集中,致使羽毛整片脱落,甚至主要部位受伤严重的,都不宜用于制作标本。
死鸟的躯体,一经陈旧腐败,就不能制成好的标本,在制作过程中,羽毛往往会逐渐脱落,以至前功尽弃。
因此,检验材料是否陈腐,是不可疏忽的工作。
检验的方法是用手指稍为用力掀拉面颊和腹部的羽毛,如不脱落,并且其他各部位的羽毛完整,趾等无残缺者就可以使用。
有的鸟类,常从伤口、泄殖腔或口腔中流出血液或污物而沾污羽毛,所以,在采得鸟体时,需用棉花团塞入口腔和泄殖腔中,以防污液外流。
倘已沾上血污,可用毛刷蘸水洗涤羽毛上的血渍。
如果血液已凝固,应先沾水使其润湿,稍持片刻后,再用毛刷清洗血污。
白色和淡色羽毛上的血污不易洗净时,可加少量肥皂粉或海鸥洗涤剂洗涤。
洗净后,用干布拭去水分,然后置于解剖盘(搪瓷盘)中,用新鲜石膏粉(也可用稻壳灰,但不宜用于具白色羽毛的鸟类),撤在洗涤处,吸取羽毛上的水分,一般约半小时,这时,石膏粉因吸取羽毛上的水分而结成块状,然后,用刷刷去石膏粉块,使羽毛呈蓬松状态。
倘羽毛尚未全部干燥,可重复一次。
已经受潮解而结成块状的石膏粉,不能继续使用。
’二、测量和记录教学和科研用的剥制标本与供作艺术品陈列展览的标本不同,需要进行测量和记录,供分类研究参考使用。
不然,即使标本做得很好,种类也非常名贵、稀少,但已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兹将分类上常用的测量和记录方法介绍如下:1.鸟类的测量方法体长:自嘴端至尾羽端的长度。
(图2—35—A)。
翼长:自翼角(腕关节)至最长飞羽之先端的直线距离(图2—35—B)。
嘴峰长:自嘴基至嘴端的长度(图2—35—C、D)。
尾长:自尾基至尾羽末端的长度(图2—35—E)。
跗趾长:自胫骨与跗趾骨关节后面的中点至跗趾与中趾关节前面最下方之整片鳞的下缘(图2—35—F)。
除上列数种外,还有爪长、趾长、嘴裂和翼展度等有时也可按需要测量之(图2—35—G、H、I、J)。
经过剥制以后,其中有部分无法量得其准确数据,故需在剥制之前进行测量并加以记录。
2.鸟类标本的记录除将上列测量的结果,详细记录在登记簿外,还需记下体重、采集地点、采集日期、性别(有些种类,当其外部形态相似而无法辨别时,可解剖其内脏和检查其生殖器官来确定)以及虹膜、脚、喙和其他裸出部位的颜色。
三、鸟类的皮肤剥离法鸟类体形的大小相差很大。
大如鸵鸟,体高达2.75米,达75公斤左右;小如红胸啄花鸟、蓝喉太阳鸟和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只有拇指那么大,体重仅有4—5克左右。
然而它们体重的剥皮方法基本相同(特殊种类例外),只是由于种类的不同,它们的皮肤厚簿和牢度不一样,以致有些种类的皮肤极易破裂,有的羽毛容易脱落,如红头咬鹃、虎斑山鸫和斑鸠等,因此,剥皮时有的比较容易,有的则比较难。
这里以家鸽为例,作为一般鸟类的剥皮方法进行阐述,至于特殊种类,则在结尾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类型,适当地加以补充,其剥皮过程如下:将鸟体横卧于桌上,头部向左,右手持解剖刀分开胸部中央的羽毛,然后沿着胸部龙骨突中央,由前而后地把皮肤正直地剖开一段(图2—36),并将刀口向上,沿皮肤剖开处向颈部后端方向挑割少许(使皮肤开口稍大些),至颈项后端显露为止。
再用左手持起已剖开的皮肤边缘,右手持解剖刀,把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结缔组织边剖割边剥离(图2—37),渐渐地剥至胸部两侧的腋下。
在进行剥皮时,需经常撒一些石膏粉于皮肤内侧和肌肉上,以防羽毛被肉体上的血液和脂肪所沾污。
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压住靠近颈项两侧所剖开的皮缘,其余三指将头向上托,使颈顶伸出,再以左手拇、食指把颈项肌肉捏住,或用镊子将颈项夹起,右于则持剪刀在颈项基部(靠近前胸位置)剪断(图2—38),继用左手把连在头部的颈项间头部方向拉回(必须注意,在剪断颈项时暂勿将气管与食道剪断,以免污物流出而沾污羽毛.同时,避免剪破颈背的皮肤)。
用右手把连接躯体的颈项拿起,将鸟体翻转,使背部朗上,尾部向左(如为大型鸟类,则可将其颈项挂在适当高度的金属钩上进行剥皮)。
然后以左手把头和颈部翻向背上,并压住巳剖开的颈部皮肤边缘,使颈背和两肩露出(图2—39),此时用剪刀在颈的基部处将气管与食道剪断。
继续用解剖刀在肩部与肱部附近的皮肤和肌肉之间进行剖割,逐渐使其分离。
再用剪刀在肱部中问剪断(图2—40)。
剪时需注意两腋下的皮肤,避免剪破。
然后继续向体背、腰部方向剥离,当剥至腰部时,因为一般鸟类的腰部皮肤都比较薄,而且腰部羽毛的羽轴根大都着生于腰部荐骨上,所以不能用力强拉,必须细心地用解剖刀紧贴于腰骨上,慢慢地割离,尤其对于红头咬鹃和鸠鸽科的种类,更要小心谨慎,否则其腰部的皮肤极易被裂(图2—41)。
在背、腰部皮肤逐渐剥离的同时,腹面也必须相应地向腹部方向剥离,此时腹与两腿显露,接着,将两腿的皮肤剥至胫部与跗趾之间的关节处(隼形目和鸮形包等种类可以剥至跗趾部的大部分。
鹭科与鹤科等种类则只能剥至胫部的一半位置),再用剪刀插入胫部肌肉使其紧贴于胫骨上,向股部方向挑剔,把附在胫骨上的肌肉割离剔净,并在股骨与胫骨之间关节处将骨剪断(图2—42—1),胫部上的肌肉则在胫跗关节间剪断、剔净(图2—42—2).然后再向尾部方向剥离,当尾的腹面剥至泄殖孔时,用刀把直肠基部割断,并向后剥至尾基.当尾部背面剥至尾脂腺显露时,须用刀将尾脂腺切除干净。
此时,用剪刀在尾综骨末端剪断,剪断后的尾部内侧皮肤呈“V”形(图2-43)。
由于在剪断尾综骨时,容易剪断尾羽的羽轴根,造成尾羽脱落,所以必须引起注意。
这时,躯体肌肉与皮肤已经脱离,立即将剥下的躯体腹部右侧(腹面观)剖开,检查生殖器官,辨认性别,以免遗忘。
某些鸟类,雌雄异色,其性别可以根据外部形态特征的不同来区别,如鸡形目和雁形目等种类。
但也有许多的鸟类,雌雄同色,无法从外部形态特征来区别,因此需要剖开腹腔,检查其两性的殖腺来确定。
雌性:在肾脏左侧(背面观)的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卵巢内,有大小不同的圆形粒状体,即为不同发育阶段的卵,生殖期间特别发达(图2—44—A)。
雄性:在腰部的肾脏附近可见到一对乳白色或赤褐色呈椭圆形的睾丸(精巢),生殖其间特别发达(图2-44-B)。
性别确定后,将性别记录下来,标签系在标本的脚上。
随后,进行翼部皮肤的剥离,首先将肱部拉出,右手执持肱部,左手将皮肤渐渐剥离,当剥至尺骨时,因翼部飞羽轴根牢固地着生在尺骨上,比较难剥,可用拇指指甲紧贴着飞羽轴根将翼部皮肤刮下(图2—45),并将皮肤与尺骨分离,否则,极易拉破皮肤,甚至使翼羽脱落.当剥至尺骨与腕骨头节之间时即把挠骨、肱骨和附在尺骨上的肌肉全部清除干净后留下尺骨。
必须注意,如果要制作飞型标本(即将两翼张开),就不能用上述方法进行剥离,可按图2—46从翼下剖开,并除去附在肱骨和尺挠骨上的肌肉,切勿把着生于尺骨上的飞羽轴根割离。
同时,需保留脓骨和尺挠骨。
不然所制成的飞型标本,其着生在尺骨上的飞羽会住下垂,以致无法使飞羽张开。
两翼剥离后,就可进行头部的剥离。
头部的剥离以剥至喙的基部为止。
先将气管与食道拉出,右手持颈项,左手以拇指、食指把皮肤渐渐向头部方向剥离,当剥至枕部,两侧出现不明显的呈灰褐色的耳道时,即用解剖刀紧靠耳道基部将其割断(图2—47),或用手指捏紧耳道基部将它拉出。
继续向前剥去,在头部两侧出现的暗黑部分,即为两眼球,按图2—48用解剖刀把眼睑边缘的薄膜割开(切勿割破眼睑和眼球,否则不仅眼球流出的污液沾污脸部的羽毛,而且由于眼睑破损的痕迹会影响标本的美观)。
然后,用镊子将眼球取出,并用剪刀把上下颌及其附近的肌肉剔除干净。
在枕孔周围剪开脑颅腔(图2—49),使枕孔稍为扩大些后用镊子夹住脑膜把脑取出,并用一团棉花将脑颅腔揩拭干净。
某些鸟类,例如大部分雁形目种类和啄木鸟等,由于头大颈细,相差很大,按上述方法无法将头剥离,应先将颈项剪断,并在后头和前颈背中央直线剖开(图2—50)。
剖开线的长短,视鸟头的大小而定,但一般以能将头部和颈项翻出为度。
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剥离,切勿强行剥下,不然颈部的皮肤极易破裂,头部的羽毛也易脱落。
必须注意,一般应尽量避免剖开头部,以节省缝台手术。
例如白眉鸭和乌鸦等种类,在剥离头部时,虽然也感到很紧,但只要小心些,不要用力过猛,还是可以剥得下去,并且也不会使羽毛脱落,既省时又美观。
对于头部具肉质冠的种类,应在肉质冠后侧剖开(图2—51)。
在鸟体剥好以后,应将附在皮肤内侧上的残脂碎肉清除干净,同时把剥皮过程中所撒的石膏粉用刷刷去。
对于体形较大的鸟类,如鹭、鹤和天鹅等,还应抽去脚腱。
抽腱的方法是用刀把脚底皮肤剖开少许(图2—52),再用圆锥或镊子抽至脚根内,立即将腱抽出(图2—53),并用剪刀在靠近脚底处剪断即成(图2—54)。
四、鸟类皮肤的防腐处理和还原鸟类躯体经过剥皮后,其皮肤内侧(里皮)必须用防腐剂进行防腐处理。
专业剥制工作者,一般采用三氧化二砷防腐膏。
在防腐处理过程中,应相应地将皮肤逐步翻转复原,也就是把有羽毛一侧的皮肤翻回到体表,恢复原形,这一步骤简称还原。
对皮肤的还原工作应及时进行,时间不能拖得太长,否则容易使皮肤干燥、发硬,不仅影响标本的充填和整形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影响标本的质量。
防腐和还原工作应结合进行,其步骤如下:首先,在两脚的胫骨上涂布三氧化二砷防腐膏(以下简称防腐膏),并在胫骨上缠绕竹丝或棉花,其大小和原来小腿—样,同时在腿部皮肤内侧用毛笔涂布防腐膏,并将胫部塞入,使脚翻转还原。
然后再用防腐膏涂布尾、腹和腰部,并将其翻转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