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随堂练习)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每课一练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作业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C.墨粉纸盘的大小 D.纸带的长度(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答案:(1)B (2)AC解析:(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等于交流电的周期,选项B正确;(2)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交流电,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A、C正确.2.利用打点计时器可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某人通过打点的纸带总结物体的运动性质,他有如下的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当点迹均匀分布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当点迹间距逐渐增大时,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当点迹间距逐渐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当点迹间距逐渐减小时,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不变答案:ACD解析: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当点迹均匀分布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当点迹间距逐渐增大时,物体可能做变加速直线运动,B错误;当点迹间距逐渐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即速度增加得变慢,C正确;当点迹间距逐渐减小时,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不变,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D 正确.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每5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将纸带沿计数点所在位置剪开,左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贴在直角坐标系中,求:(1)在第一个0.1 s内中间时刻的速度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0.228 (2)0.65解析:(1)它们的长度分别等于x=v t,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 =0.1 s,即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而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即在第一个0.1 s内,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0.022 80.1m/s=0.228 m/s.(2)如图所示即相当于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则斜率即为加速度,横坐标每一纸带的宽度代表0.1 s,故:a=ΔvΔt=0.65 m/s2.4.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甲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0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0.5 s,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1=0,v2=0.06 m/s,v3=________m/s,v4=0.18 m/s,v5=________m/s.在图乙坐标中作出小球的vt图象(保留描点痕迹).甲乙答案:0.12 0.24 见解析图解析:由题图甲知,x2+x3=0.12 m,则v3=x2+x32T=0.122×0.5m/s=0.12 m/s;又x4+x5=0.24 m,则v5=x4+x52T=0.242×0.5m/s=0.24 m/s.其vt图象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一第二章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带答案))docx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一、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长木板、纸带、复写纸、小车、钩码、细线,此外还需中的器材.A.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 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 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 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2.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B. 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D. 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不可太多3.某人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利用打出的一条纸带画出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秒打一个点B.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 小车在秒时的速度大小是D.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并相应标出这8个计时点,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A. ,sB. ,sC. ,sD. ,s5.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C.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D. 作图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7.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则通过对纸带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如果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就可以求出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D. 如果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就可以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释放B. 先启动计时器,再释放小车C. 实验前要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D. 电火花计时器接学生电源直流输出端二、多选题(每一小题有多个选项)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关于作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确定了图象中的两点,即可得到小车运动的图象,因此实验只需测出两组数据B. 作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C. 作出的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曲线曲折也可以D. 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10.在科学上,为了描述实验中测量点之间的关系,先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一条曲线包括直线“拟合”这些点,在画曲线时应该注意到的是A. 画曲线时要让尽量多的点在该曲线上B. 画曲线时不在该曲线上的点要尽量靠近该曲线,要使它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C. 离曲线太远的点可以舍去D. 画曲线时要把所有的点依次连成折线三、实验题11.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1中0、1、点所示。
2019年秋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随堂练习题: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纸带上选取记数点,必须每5个点选取一个 B .在进行该探究实验时,应该让小车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 .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时,应选取间隔较远的两点由加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D .在进行该探究实验时,电磁打点计时器可用低压直流电源2.(2019·云南高一期末)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mm 的遮光板。
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3×10-3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1×10-3s ,测得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80.0 cm ,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是A .l m/s 2B .2 m/s 2C .5 m/s 2D .8 m/s 23.(2019·江苏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则打C 点时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为A .21x x T- B .21x x T + C .212x x T - D .212x x T+ 4.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 =3.0 cm 的遮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 2=0.10 s ,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 =3.0 s 。
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A .0.067 m/s 2B .0.67 m/s 2C .6.7 m/s 2D .不能计算 5.(2019·广东省新丰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选取如图1所示的仪器,它全称为____________,工作电源为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4~6 V 。
2_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木板各位置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
(2)测量位移时有误差,从而计算的瞬时速度也有误差
(3)作v-t图像时手动的作图不精确
图线的特点?图像是直 线,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何求加速度? 在直线上 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
如果这些点不在一条直 线上,怎么办?
省略偏离较远的点画图
t/s
七、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
切断电源 (3)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 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 (4)要区分纸带上打的点和选取的计数点。
四、实验步骤:
1、把附带有滑轮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接好电路 3、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4、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5、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 上,细线跨过滑轮,使细线与木 板平行,下面吊上适当钩码,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 打完一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a
v4 v2 2T
2.031.26 m 2 0.02 s2
19.05m s2
六、数据处理(列表、描点、连线) 图像法求a=△v/△t=k
v/(m.
1.2 s-1)
0.30 0.45
1.0
0.8
△v
0.6
0.4
0.2Biblioteka △t0 0.1 0.2 0.3 0.4 0.5
0.60 0.74 0.89 1.03
2.1 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 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2章1基础夯实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以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答案:B解析:实验过程中,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防止侧滑,一端高一端低没影响,只是测出的加速度不同,故A项正确,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不能紧靠在计时器上,故B项不正确;应先通电、后放小车,故C项正确;不要让小车碰在滑轮上,故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2.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 )A.选取记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答案:ACD解析:用计数点的方法,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可减小测量误差;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可以减小因速度变化不均匀带来的误差.3.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的速度可能不变B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一定在增大C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答案:ACD解析: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由v =Δx Δt可知车的速度可能不变;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说明车的速度在增加,但加速度的增减情况不确定.4.如图(甲)、(乙)两个图象为甲、乙两位同学从实验中得到数据后画出的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同学们看了两人的实验报告后,有四个看法:①甲的实验误差比乙的实验误差小②甲的实验误差比乙的实验误差大③甲在实验中处理纸带时没有舍掉开头一些密集的点迹④乙在实验中处理纸带时没有舍掉开头一些密集的点迹上述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C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点迹清晰的点并标注为0~5的六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1,3,5三个计数点跟“0”点的距离d 1,d 3,d 5,请将测量值填入下表中.距离d1d3d5测量值/cm4”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答案:0.21;0.33;0.60解析: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知,d1=1.20cm,d3=5.40cm,d5=12.00cm.则:v2=(d3-d1)/(2T)=0.21m/s,v4=(d5-d3)/(2T)=0.33m/s,a=(v4-v2)/(2T)=0.60m/s2.6.(广东揭阳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s,则小球在4位置时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m/s,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约为________m/s2.答案:0.09 0.075 0.030能力提升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计数点序号12345 6计数点对应的0.100.200.300.400.500.60时刻(s)通过计数点的44.062.081.0100.0110.0168.0速度(cm/s)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答案:C解析:方法A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象,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象,方法B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象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2.在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和第一章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③在8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考虑有误差,才不可能在一直线上,若理想化,这些点将都在一直线上,①③错误,②④正确.3.(浙江嘉兴一中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Hz 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答案:0.34 0.40 偏大解析:T =0.1sv D =x CE 2T =0.0682×0.1m/s =0.34m/s v B =x AC 2T=0.26m/s a =v D -v B 2T=0.4m/s 2 4.除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外,人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进行实验,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频闪照相法”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常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一次,从而形成间隔相等时间的影像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交变电源的频率,而相同时间间隔出现的影像则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子.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根据时间和位移信息求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两者都是一样的.下图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图中每两个相邻的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 ,这样便记录了小球运动的时间,而小球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刻度尺测出.试根据图中信息作出小球的v -t 图象.解析:用时间间隔为0.1s ,测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计数点0,2之间的距离Δx 02=16cm =0.16m计数点1,3之间的距离Δx 13=(30-7)cm =0.23m计数点2,4之间的距离Δx 24=(48-16)cm =0.32m计数点3,5之间的距离Δx 35=(73-30)cm =0.43m根据v =Δx Δt 求出各计数点的速度. 计数点1的速度v 1=Δx 022t =0.162×0.1m/s =0.8m/s 计数点2的速度v 2=Δx 132t =0.232×0.1m/s =1.15m/s 计数点3的速度v 3=Δx 242t =0.322×0.1m/s =1.6m/s 计数点4的速度v 4=Δx 352t =0.432×0.1m/s =2.15m/s 根据所求数据作出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配套练习Word版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v-t 图象。
3.能从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
【学习重点】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学习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使用说明】先通读课本,按要求预习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按指导要求完成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一.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1.如课本34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后,放开,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
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6.以速度v为轴,时间t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探析现代企业管理变革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同时也在不断的变革中。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析现代企业管理变革及发展趋势: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管理。
数字化数字化是当今企业的必然趋势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基础要素,企业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技术和设备,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变化。
数字化的发展导致了企业管理的变革。
企业管理者需要了解数字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例如,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决策和执行任务,而数据分析的应用则可以帮助企业领导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市场趋势等信息。
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效率,还可以改善企业的服务和用户体验。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热门话题。
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他们需要为了未来的发展考虑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更好地使用和管理资源,并采用更环保的方式生产产品。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企业在管理和运营中不断创新。
企业需要改变其生产流程,并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和产品来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企业需了解消费者对可持续性的关注,在生产上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和生产方式,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有一支高效能的团队来应对各种挑战。
因此,企业需要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仅仅是招聘,也包括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以及人员绩效管理等运营方面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中,人才管理不仅限于普通员工,还包括各级企业领导。
企业需要招聘和培养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才,让他们在企业中更好地为企业带来发展。
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以保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稳定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含答案)

专题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讲】一.讲素养目标科学思维:领悟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科学探究: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
能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
3.会利用v t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并据此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讲考点与题型【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方法1.利用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信息,代入计算式v n=x n+x n+12T,即用以n点为中心的一小段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代替n点的瞬时速度。
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像,根据图像的形状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
若所得图像为一条倾斜直线,则表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利用vt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给出的器材中,有一部分已经选好了,请选出还需要的器材。
A.电磁打点计时器B.天平C.低压交变电源D.低压直流电源E.细绳和纸带F.槽码和小车G.秒表H.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I.刻度尺选出的器材有AEFH,还需要________。
(2)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换上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B.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接上电源;C.把小车停在靠近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放开小车,再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E.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前端,绳跨过滑轮挂上槽码,把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并让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
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应更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
【答案】(1)C、I(2)C先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再放开小车BECDA【解析】(1)在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小车和槽码的质量,因此不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变电源,因此不需要直流电源,同时电磁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时间,因此不需要秒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D.作v-t图象时,所描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2.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哪条纸带的加速度最大()3.在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和第一章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
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
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②这10个点中有6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③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二、多选题4.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5.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t 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确定了v-t 图象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v-t 图象,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B .作v-t 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C .作出的v-t 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D .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A 、B 、C 、D 、E 、F 、G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1x 、2x 、3x 、4x 、5x 、6x 分别为AB 、BC 、CD 、DE 、EF 、FG 间的距离,下列可用来计算打D 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方式有( )A .34x x T+ B .23454x x x x T+++ C .344x x T +D .342x x T + 7.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三条纸带,分别以间隔相同点迹的方式依次剪成短纸条,按先后顺序一端对齐粘贴在一起。
然后用平滑线段将各段纸带顶端的中点连起来,如图甲、乙、丙所示,则根据纸带的特点即可研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物体处于静止B .图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 .图乙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D .图丙表示物体的速度先随时间均匀增加,后保持不变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是(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 .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 .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三、实验题9.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实验步骤: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连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重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做平稳的加速运动;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E.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附有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G.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
(1)其中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改正后的步骤按合理的顺序写在横线上: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
10.(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池组、纸带、复写纸、小车、钩码、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还需要增添的器材有____________。
(2)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处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低压直流电源上E.小车运动时要保持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平面、木板平行F.必须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且应以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为第一个计数点G.画v-t图象时,应先描点后连线,并且要把描出的所有点都连接起来11.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光滑平板、小车等器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即将释放小车前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图中有3处明显错误,它们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
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如图甲所示。
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
(1)请你在xOy 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 关系的图线(在图乙中作答),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 轴?_____________。
(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了求出0.1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________。
(3)若测得a 段纸带的长度为2.0 cm ,e 段纸带的长度为10.0 cm ,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2m /s 。
参考答案1.C【解析】实验过程中,一般长木板应平放,不能侧向倾斜,但适当一端高一端低,也是可以的,A 错误;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估读,B 错误、C 正确;作v-t 图象时,若各点与直线拟合,则作直线并使直线经过尽量多的点,D 错误。
2.A【解析】4条纸带的时间间隔相等,其中C 、D 两条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表明它们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加速度为零;A 、B 两条纸带上的点间隔在不断增大,且A 条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之差较大,故纸带A 的加速度最大,所以选项A 正确。
3.B【解析】任何实验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也正是因为有误差的存在,v-t 图中的数据点才不可能严格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有些数据离直线很远,说明这个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所以①③错误,②④正确,选项B 符合题意。
4.BC【解析】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A 错误;小车开始时靠近打点计时器是为了使小车的运动距离较大,B 正确;打点计时器在使用时,为了使打点稳定,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使尽量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要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C 正确;钩码个数太少,打点密集,钩码个数太多,打点太少,都会带来实验误差,D 错误。
5.BD【解析】作v-t 图时,为了使图线尽量准确,应该有较多的数据点,选项A 错误B 正确;作图时应使尽量多的点在直线上,其他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误差大的点,可以舍去不予考虑,选项C 错误D 正确。
6.BD【解析】若取CE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D 点小车速度,D v =342x x T+,A 、C 错误,D 正确;若取BF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D 点小车速度,D v =23454x x x x T +++,B 正确。
7.CD【解析】短纸带的高度即表示相应时间内物体的位移Δx ;因点迹间隔相同,故发生各位移Δx 的时间间隔Δt 相等,而纸带宽度是相同的,正好可以用水平方向的宽度来表示时间。
Δt 相同时,v =x t∆∆∝Δx ,即纸带的高度恰可反映小车的速度大小。
综上可知,平滑的线段可表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C 、D 正确。
8.ACD【解析】若小车的加速度过小,会使点过于密集,不便于测量,B 错误;由实验可知A 、C 、D 三项均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9.(1)A 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2)EBCFADG【解析】(1)打点计时器在使用时,为了使打点稳定,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使尽量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要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故A 错误。
(2)本着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的思路,如在该实验中,先固定长木板,安装打点计时器,准备完毕开始进行实验,注意要先打点后释放小车,做完一次实验要及时关闭电源,故正确的实验步骤是EBCFADG 。
10.(1)电池组 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2)BCE【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所以不需要的器材是电池组。
电磁打点计时器还需要低压交流电源;为了得到小车的运动规律,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用来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所以需要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2)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是可以一端高一端低,故A 错误;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以便能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有利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的减小,故B 正确;实验中应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释放小车,故C 正确;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低压交流电源上,故D 错误;小车运动时要保持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平面、木板平行,故E 正确;必须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不需要以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为第一个计数点,故F 错误;作v-t 图时,让尽量多的点位于图线上,其他点均匀分布在图线的两边,要描绘成平滑的曲线,不要求所有的点都在图象上,故G 错误;故选B 、C 、E 。
11.(1)细线与平板不平行 (2)打点计时器接的是直流电源 (3)小车离打点计时器的距离太远【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所用电源为交流电源,因此题图中接直流电源是错误的;细线和平板应平行,而题图中细线和平板不平行,故需要调整它们的位置;实验开始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以保证在纸带上打足够多的点,有利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而题图中小车离打点计时器的距离太大,所以此处是错误的,也应该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