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概论 1

合集下载

行政公文写作概论

行政公文写作概论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 ?尚书?〔亦称?书经?〕是战国以前流传下来的一批古代历史文献的记录,其 中收集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公文,并将文体划分为典、谟、训、诰、 誓、命六种,共计100篇〔现仅存28篇〕。绝大局部是当时统治者对臣下发布 的文告。
• 典,发也。三代之前之公文书曰典,故?尚书?有?尧典?、?舜典?。 • 谟,为臣下谋议之词。后世公文无此名称。 • 训,凡君教其民或以上戒下之词,均称训。 • 诰,谓以文言告晓之也。 • 誓,制也,以拘制之也。 • 命,使也,令也。刘勰:“古者王言,假设轩辕唐虞,同称为命,至三代始兼
第一章 行政公文写作
第一节 概述
一、文书的概念
文书
各种载体的文字、图表、 声像等记录材料。
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 企事业单位 个人
处理事务 交流信息
概念的区分 — 文书 公文 文件
文书 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的统称 公文 公务文书的简称 文件 有固定格式或文件版头
文书 → 公文 → 文件 文书 > 公文 > 文件
〔四〕附件
• 附件是指和公文正文相关的附属材料。在正文之后,起说明、注 释、补充的作用。
• 分成两种: 1.证实公文正文内容的材料,如历史材料、证明人材料
2.公文要传达的相关文件,特指随文发布的其他相关材料
公文生效标识
1.单一行文的印章 印章应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 〔下套方式〕 〔中套方式) 2.联合行文印章 3.联合行文需加盖三个以上印章
组成: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
例:国务院文件“国发〔2021〕3号〞
“国发〞是发文机关代字, “2021〞是发文年份, “3号〞为文件序号, 说明这份文件是国务院在2021年度制发的第3号文件。

应用文写作概论

应用文写作概论

2.承启词:用以引出应用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
应用文的具体内容的词。 常用的有:
根据、按照、为了、接……、前接或近接……、 遵照、敬悉、惊悉、……收悉、……查、 为……特……、……现……如下
3.追叙词:用以引出被追叙事实的词。如: 业经 前经 均经 即经 复经 迭经
4.承转词:又称过渡用语,即承接上文转入下文时使 用的关联、过渡词语,用于陈述理由及事实之后引出 作者的意见和方案等。如:
经……通过、,多用于公文、规章制度、计划、调查报告。
③引述式。多用于复函、批复。 ④提问式。多用于科技论文、调查报告、某些新闻类文章。 ⑤结论式。开头先提出结论性意见,下文再具体解释、说明、
阐述。
⑥概述式。多用于新闻、总结,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
应用文常用的结尾方式:
①总结式。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或得出 结论,进一步加深读者印象。 ②要求式。向受文者发出指示,提出要求和希望。 ③祈请式。请求有关部门的批准、支持或协助。 ④号召式。发出希望和号召,指明方向,激励读者。
正确、集中、深刻、鲜明
2.应用文的材料
材料: 指作者为了撰写目的而搜集或积累的能够表现文章 主题的事实或论据。 ➢材 料 的 来 源 — — 一 般 通 过 查 阅 文 献 、 调 研 和 学 习 积 累 来 获 得 。 ➢材 料 的 选 择 — — 要 紧 扣 主 题 选 择 具 有 真 实 性 、 典 型 性 、 新 颖
二.应用文的特点
1.应用的广泛性:全社会广泛使用。 2.作用的实用性:应用文存在的价值,是 直接服务于人们各项工作和社会活动的需要。 3.内容的真实性:内容必求客观的真实。
4.读者的确定性:应用文一般都有明确、 直接的读者对象。

西方新闻写作概论

西方新闻写作概论

第一章西方主要新闻写作理论第一节客观报道理论客观报道理论既属于新闻传播理论的范畴,又属于新闻写作理论的范畴。

一、客观报道理论的基本形成过程1、政党报纸所面临的困境政党报纸的基本特征:第一,报纸以言论为主,新闻报道处于从属地位。

政党报纸的报纸宗旨是利用报纸来宣传本党的观点。

第二,报纸的宣传色彩浓厚,无客观性可言。

第三,经济上依靠政党资助,不能独立。

2、“廉价报纸”的有益探索基本特征:首先,以新闻为报纸主体。

其次,经济独立,不依附资助者。

再次,政治中立,不受政党或集团的控制。

3、《纽约时报》的理论升华奥克斯要办出一张严肃的报纸,用丰富而严肃的信息来赢得读者,并与其他报纸竞争。

奥克斯强调客观地、真实地、严肃地报道新闻事实,并通过总编辑卡尔·范安达,把这一办报理念贯彻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之中。

新闻报道理念:第一,记录性,使报纸成为一份时代的记录。

第二,注意从新的角度严肃地报道犯罪新闻,力求把犯罪新闻变成社会学的记录书。

第三,将事实与议论分开,不在新闻中直接发表议论。

第四,注意掌握报道分寸,实事求是,不加夸大渲染。

第五,迅速、翔实地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用事实的力量去打动读者。

二、客观报道理论的基本内容客观性原则,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新闻报道应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给广大受众提供进行独立判断的材料。

第二,报纸只记录事实、报道客观,不评述事实。

即:将事实与意见公开;新闻报道“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

客观报道手法,指的是记者在写新闻报道时,只须忠实地记述新闻事实的过程和结果,不发表任何意见和评论;记者的看法和倾向,应通过新闻事实巧妙地反映出来。

三、客观性报道理论的积极意义首先,它揭示了新闻事业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

客观报道理论认为,报纸应是“纯粹的新闻工具”,应该以向广大受众传递真实的新闻为己任,向受众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其次,它提出了应该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忠实地记录新闻事实的新闻理念,反对在报道中随意评述、曲解事实;强调了新闻是记录事实的,肯定了新闻的客观性,否定了用主观意见代替客观事实的错误观点,这是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

公文写作概论

公文写作概论

15种公文简介
•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 事项。
•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 或者法定事项。 •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 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 处理办法。
15种公文简介
•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 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 转、转发公文。
•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 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5种公文简介
•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 批准。
•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 项。 •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 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2、现代公文本质特征
公文的现代性指的是公文的现代视角、现代 理念以及公文的现代价值观念体系。 中国现代公文的本质特征——现代化的管理 理念——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学习公文写作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革新意识、 现代意识的现代人。
3、中国公文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公文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公文产生于社会活动之中,因而公文的制作 与发布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力,它是组织 记录、传递和贮存公务信息的工具。
法定公文 15种
决议、决定、命令(令)、 公报、公告、通告、 意见、通知、通报、
报告、请示、批复、
议案、函、纪要
15种公文简介
•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 策事项。
•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 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 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 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 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1章财经应用文写作概论

第1章财经应用文写作概论

1.材料的类别
文章的主题需要通过材料表现,主题要鲜明, 材料要具体丰富。为此,收集材料应类型丰 富,数量充足:有历史的材料,也有现实的 材料;有本单位、本地区的材料,也有外单 位、外地区的材料;有正面的材料,也有反 面的材料;有直接的材料,也有间接的材料; 有文字的材料,也有数字、图表的材料;有 典型的材料,也有一般的材料;有来自领导 层的材料,也有来自基层的材料。
2.财经应用文的特点
(1)政策性 从性质上说,财经应用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处 理财经公务的一种重要工具。这个性质决定了财经应用文具有鲜明的 政策性。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财经应用文就不能起到维护经济正常发 展的作用。 (2)定向性 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是针对财经业务活动中的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某 一问题,是针对某些特定读者而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定向 性,如经济合同的规范对象是签订合同的双方或多方。 (3)专业性 财经应用文的专业性是指内容表达上多用专业术语、指标数据来说明 问题。 (4)权威性 权威性是财经应用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各级财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发 布的公务文书,具有法定权威,已经发布必须令行禁止,如财经制度、 经济合同;有些财经文书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的指导、制约作用,如经 济活动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
2.主题拟写的要求
(1)正确 主题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领 导批示意图,能指引正确的方向;其次主题的正确还体现在必须符合客观实 际情况,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具体的业务规范,帮助人们正确处理 工作事务。 (2)鲜明 鲜明是指应用文观点意图要清晰确切,旗帜鲜明,不容置疑;主题必须能够 抓住问题的实质;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一目了然, 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不知所云。 (3)集中 应用文要求内容单一,一文一事,不可多中心,“意多必乱文”。全篇内容 由主题统率,不枝不蔓,为表现主题服务。 如何使主题集中呢?首先要意在笔先,动笔之前要明确文章重点阐明什么思 想、解决什么问题,与此不相干的问题统统剔除;其次主题必须单一;最后 分清主次,不能面面俱到。 (4)深刻 深刻即撰写应用文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规律,体现原则性和指导性。 例如,撰写行政公文要明确指出撰文的目的,体现原则性和指导性;写总结 等要提炼规律性的认识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应用文写作(概论)

应用文写作(概论)
• 如有一篇表彰通报是这样写的: “ ××× 在科学研究上走的是一条不平 凡的路,他全心扑在科研上,而忘记了个人的事。有一次孩子病了,他 妻子在家里忙着护理,打电话到 ××× 单位叫他赶回家把孩子送医院治疗。 ××× 接了电话答应后,电话筒一放他又埋进了实验。他妻子在家中左等 右等等不到他回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往 ××× 单位打电话,这时 ××× 正潜心做实验,电话铃声都没听见了。他妻子又急又气只好打 120 急救中心的电话,才把孩子送往医院治疗。他的小孩高烧退后,还在问 他妈妈:‘爸爸又出差了吗?或者还没下班……'” 该公文将 ××× 先进事 迹作为表彰决定的理由时,不懂得以最简洁的文字陈述特定时空的信息, 通过快叙概述事实的主干,而仍用记叙文慢叙写话的方法表述公文事实, 结果摆脱不了耗时费字的情节纠缠,公文内容冗长,不简明扼要,失去 了公文的品味,违背了文约事丰的要求。
二、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 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写法相比较,除具有一定 的共性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一般来说,从小学到中学,学生 写的大都是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情节 起伏,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多样的抒情等。但这些作文的写 法,不能套用到应用文的写作中去。一个学生平时作文写得很好, 应用文不一定能写好,这就需要了解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特点,才 能写好应用文。应用文写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准确
• 正确的思想,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各种文体对语言文 字的要求不尽相同。应用文由于它的特殊作用,在文字表达方面, 要求有节制,有分寸,做到准确、鲜明。同时要求不写错字、别 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面也要求清楚美观,不乱涂乱改,潦 草马虎。
2. 简洁
• 应用文的务实功能决定了它的篇幅一般较短,要写得简明扼要。用最少 的文字,准确、严密地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记叙文写作概论

记叙文写作概论

记叙文写作概论抒情和议论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的抒情是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如:《我的老师》一文中,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

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记叙中的议论,是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第一章 财经应用文写作概论

第一章 财经应用文写作概论

建安初期,曹魏就沿用汉制,向编户征收 田租、户调。如建安五年(200)七月,阳安 郡都尉李通“急录户调”[64]。及至建安九 年九月,曹操的平定河北之后,颁布《收 田租令》: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患不定。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 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衔鬻家财, 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 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 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 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 也。
(二)财经应用文的材料
1.财经应用文材料的含义和作用 财经应用文的材料,就是撰写者为确立和表 现文章观点所搜集、整理的事实、情况、 数据、引用等。 1)材料是财经应用文观点确立的基础。 2)财经应用文的观点需要材料来表现和证明。
2.财经应用文材料的搜集和选择 1)材料的搜集。 ①既要掌握直接材料,又要掌握间接材料。 ②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 ③既要搜集综合材料,又要搜集个别材料。 ④既要重视正面材料,又要重视反面材料。 ⑤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还必须重视数字材料和 文件材料。
(一)事务语体
主要用于事务文书和行政公文。 事务语体的特点如下: 1.具有准确性、简明性、程式化等特点。 2.用词简洁 3.句法要求严格 4.篇章结构规范
(二)科技语体
主要用于财经专业文书,科技语体的特点是 大量运用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句式 平整、变化少;一般不用修辞格;语言平 实,多采用客观性描述方式。
特点 财经应用文具有一般应用文的基本特征: 1. 直接的公用性 2. 内容的真实性 3. 思维的逻辑性 4. 格式的稳定性
财经应用自身非产鲜明的个性特征: 1. 专业性 财经应用文是围绕财经活动进行的,主要表现 在:一方面,撰写财经应用文必须以国家经济 政策、法律法规和经济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掌 握客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或分析经济业 务活动规律或发展趋势,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 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从表达形式来看,财经 应用文的写作,除了使用一些财经专业术语外, 还 必须特别重视数据的运用,需要通过数据来 做定量分析,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数据 来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弄清楚写作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区别,掌握写作的特点和规律的内容。

[教学重点]本教学体系的创新之处,写作的规律。

[教学难点] 本教学体系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第1次课)1.1.第一节写作及其相关概念1.1.1. 文章1、古今词义有别1、1、色彩、颜色《周礼、考工记》:“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楚辞、桔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1、2、礼乐、法度《诗经、大雅、荡》诗序:“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

”1、3、有组织的文字晋人挚虞《文章流别论》:“文章者也,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

”人伦,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理:事物之理;性:事物之性;万物之宜:万事万物最恰当的表现。

释:宣示天上地下的迹象,规则,阐明人之五伦的次第,秩序,穷极事物的道理,尽抒有物之性,探索研究万物的最恰当的表现。

”《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

”此处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

陈望道《作文法讲义》:“文章,是一种传达意思的工具。

”“用文字传达意思的制作说是文章。

”唐弢:“人类大概都有表现的欲望,用文字的技巧来实践这种表现的,这就是文章了。

”《辞海》:“今通称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

”《现代汉语辞典》:“1、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2、泛指著作。

”2、今人外延有别1、1、一切有篇章组织的文字1、2、非文学作品张寿康《文章学概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是反映客观存在的真实事物持文章(包括散文和通讯报告)不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几类文学作品。

”1、3、李静梅《大学写作教程》:广义:一切文章;狭义:非文学作品。

3、结论文章是意思相对完整的、有篇章组织的文字符号的集合体。

符号:《现代汉语词典》标记、记号;苏珊、朗格:“一种表现形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符号的形式”。

《现代写作学》称公式、图表、照片等为非语言符号,或辅助信息符号。

[思考与练习 1 ]以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第2次课)1.1.2.写作《韩非子、十过》:“子为我听而定之”,写是记录。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诗经、小雅、何斯人》“作此好歌”。

指制作,创制。

释为:用笔来记录心中构想的成果。

1、分歧1、1、关于内容载体一是刘锡庆《基础写作学》:“借助书面语言完成观念、感情传递的复杂的精神产品过程。

”一是朱伯石《现代写作学》:“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制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

”1、2、关于写作成果一是指文章一是王作昌《写作》93年12期的“写作本质论”:“写作是用文字(别处用符号)传达意义的创造性制作。

”成品除文章外,还有非文章写作成品,如标语、处方、对联、元素周期表、注释、广告等。

2、结论写作是人们运用文字符号来制作文章的精神生产活动1.1.3.写作学1、定义:写作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写作规律的科学。

2、历史:A、古代写作研究《尚书》:诗言志(两说:尚书尧典或舜典)孟子:以意逆志、知言、养气。

墨子:言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庄子:妙造自然荀子:文以明道孔子: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为命,裨bi谌che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陆机《文赋》:恒患意不趋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刘勰:《文心雕龙》钟荣《诗品》箫统:《昭明文选》序王国维:《人间词话》B、现代写作学的产生与发展脉络现代写作学的产生以作文法、文章学的研究为滥觞,以写作杂志的诞生为标志。

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鲁讯:《摩罗诗力说》叶圣陶:《文心》陈望道:《作文法概要》“文章学”一词始见于1907年《国粹学报》,后以此命名的有:龚自知《文章学初编》;蒋祖怡《文章学纂要》;张寿康《文章学概论》。

(张的文章不包文学作品)文章学与写作学“前者是以研究写作的成品为主,后者以探索成品的制作为主”。

(现代写作学)1980年成立“中国写作学会”,而“写作学”一词始见于1981年7月10日创刊的《写作》杂志。

1985年刘锡庆《基础写作学》第一次在著作是以写作学冠名。

马正平在《高级写作学引论》把写作学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写作行为宏观操作机制的探索一、从“八大块”转向“文体技法”论二、从文本主义转向写作过程论三、从写作过程论转向写作主体论四、从写作主体论转向写作文化论第二阶段:探索写作行为微观操作原理一、从梯级模型到场论模型:写作能力内在机制研究二、从非线性、非稳态到写作分形:对写作复杂性的思考三、“写作思维”概念的提出与研究四、对思维的思维:“写作策略”概念的提出与研究五、非理性写作与非构思写作的观念与理论的提出3、现状一是教材纷乱,派别林立A、表态、构件论,八大块:“材料、主题、结构、表达、语言、文风、修改、文体”B、动态、过程论。

刘锡庆生活——作者读者——作品以朱伯石为代表C、综合派、动静结合另外还有:史变论、体式论、价值论、文化派二是电脑网络写作方兴未艾张小红,在文学界和国际软件业中却小有名气。

这不仅因为他从诗人、作家变成了电脑专家,在国际上首先发明了让电脑自动写文章的软件。

还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妻子肖春英由一名普通工人成了一些报刊的专栏作家,年仅18岁的儿子肖诗呢也成了国内最年轻的软件工程师。

他们父子共同研制出了《GS文章自动生成系统》软件。

用电脑写稿写出了200万。

机器诗选一首如下:李白诗仙张小红太白的诗都如此张狂如此沁园春如此上九天怎么读也是唐朝最动人的曲调马蹄声声在太白酒的香味中醉去。

轻舟总也追不上早已不是让人动人心弦的东西太白魂都在他的吟唱里他没有爱情与闲愁没有斗茶猜书没有轻扬的泪水没有后来人的赏花唱和。

有时候他的狂想掺了羊毫或狼毫的笔峰一抖墨浸透了宣纸就白发三千丈黄河入海流壮壮烈烈醉倒华夏……4、本教学体系的创新要点突出重点,拾级而上、以点带面、融汇贯通[思考与练习 2 ]1.我的写作兴趣是什么?2.怎样才能提高写作兴趣?(第3次课)1.2.第二节写作的特点要区别不同的事物,就要抓住事物各自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是由它的特殊的矛盾决定的。

因此,我们要学好写作就应当抓住写作的特殊的本质。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

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

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

写作有如下特点:1.2.1.目的性指的是写作必须表现作者的主观愿望,一篇文章应当集中地、单一地反映作者某一意愿、想法、观点、感情等。

比如白居易年青时,曾到长安求仕,携自己的诗文去见当时的有名文人顾况,顾况起初看不起他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一眼看到诗卷上的名字,便戏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可是当他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时,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了。

分析白居易写诗的目的,人两种内容,一是想用诗来进身仕途;一是想通过诗本身的描写,来赞扬新生事物的顽强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写作活动的目的,有两个层次:1、1、宏观目的。

指的是作者从事写作活动时,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从一定的立场出发,所表达出来的主观愿望。

比如有的人写文章纯粹是为实现个人的某种目的,他往往不考虑文章的内容怎样,因而会出现拼凑、抄袭等现象。

而有的人写文章则是为了社会,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让文章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起到宣传群众、影响群众的作用。

鲁迅的写作就是这样,他看到国人精神上的麻木不仁,弃医从文,为的就是疗救国人的精神。

不过,一般人往往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现在人们撰写论文即是如此。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刘再复把它运用到分析人的写作动机上,也分为五个层次。

一是为生存而写作;二是为安全而写作;三是为归属而写作;四是为尊重而写作;五是为自我实现而写作。

人的自我实现,并不是为自我而写作,而是要超越自我。

自我实现有两主导意识,即自由意识和使命意识。

自由意识包括超常性、超我性、超前性;使命意识是从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角度来写作的。

我们应当有正确的写作目的。

我们中国古代文人有一种传统的“文以载道”的精神。

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事。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王充说,为世用者,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顾炎武说,文章有益于天下。

鲁迅,为人生,救中国;托尔斯泰说,写作而没有目的,又不求有益于人,这在我是绝对做不到的。

但是有人写诬告信,假新闻,即是反例。

1、2、微观目的指的是作者通过一篇文章的本身内容所要表达的主观愿望。

1.2.2.综合性指的是写作活动和写作成品的综合体现着作者的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2、1、生活。

指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

比如曲波写《林海雪原》,就是有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而鲁迅是一个大家,但是他想写一部反映红军的斗争生活,他曾听陈庚介绍过江西中央苏区的斗争故事,但是最终还是因为不熟悉生活而没有动笔。

又如曹禺写《雷雨》中的工人和革命斗争生活就写的非常苍白。

就是因为生活不熟悉的缘故。

司马迁为了写《史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来了解和收集历史材料,作间接的生活感受。

2、2、思想指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

如有这样的故事,一财主请客,请的是秀才和一个当官的,宴席间秀才提议作诗,几人作的诗如下:秀才: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莫非帝王瑞气,财主:下之三年何妨,过来一个乞丐说:放你娘的狗屁!鲁迅、沈尹默、胡适都写过人力车夫,但是主题却不一样。

胡适是同情;沈是反映阶级对立。

鲁迅是赞扬和自我解剖。

鲁迅的《灯下漫笔》中所说的三个时代。

2、3、知识指的是写作要融汇各不学科的知识,如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写宁波下大雨,刮台风,有水,想起《易经》上的“天一生水”的句子,这个藏书楼的名字就是因此得之。

秦牧的散文知识丰富,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有许多历史知识。

2、4、技巧指的是艺术表现方法。

表现在结构、语言等上。

比如红楼梦的结构象一个灯笼;儒林外史的结构则是一个链条式。

2、5、能力指的是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表达力、创造力等。

1.2.3.实践性从理论上来看,写作的实践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内容来自社会生活,因而作者必须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了解社会生活,收取写作材料。

二是因为写作是一种技巧、技能,同其它技能一样,它的获得必须通过多次的练习实践,只学习了写作的理论是不行的,要将理论转化为能力就得要实践。

写作要经过反复实践练习,多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许多专家对这一点都有过很好的论述。

如:1、写作学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操作性,理论是操作的理论,教学的操作的教学,孙绍振见王光明等《写作学——福建师大写作教师关于写作学科建设的对话》、《写作》1995、82、我们写作老师的麻烦是把这门课化解成许许多多的训练元素,教师的本事就是要这个地方做转化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