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SICOLAB化学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设计规范(活性污泥法)

SICOLAB化学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设计规范(活性污泥法)

SICOLAB化学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设计规范(活性污泥法)一般规定一、活性污泥法应根据处理规模、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二、活性污泥法进水的石油类含量不应大于30mg/L,硫化物不宜大于20mg/L,其他有毒害和抑制性物质在活性污泥系统混合液中的允许浓度,宜通过试验或按有关技术资料确定。

三、生物反应池应根据污水性质,采取水力消泡或化学消泡措施。

四、生物反应池有效水深应结合地质条件、曝气设备类型、污水场高程设计确定,宜为4m~6m。

五、廊道式生物反应池的池宽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1:1~2:1,长宽比不宜小于5:1。

六、生物反应池采用鼓风曝气、转刷、转碟时,反应池的超高宜为0.5m;采用叶轮表面曝气时,设备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m~1.2m。

七、进水、回流污泥进入生物反应池厌氧段(池)、缺氧段(池)时,宜采用淹没入流方式。

八、生物反应池中的厌氧段(池)、缺氧段(池)应采用机械搅拌,混合功率宜为3W/m³~8W/m³。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一、传统活性污泥法宜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为主的污水。

二、采用普通曝气工艺时,反应池主要设计参数应根据试验或相似污水的运行数据确定,当无数据时,可采用下列数据:1 污泥负荷可取0.20kg[BOD5]/(kg[MLSS]·d)~0.30kg[BOD5]/(kg[MLSS]·d);2 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可取2.0g[MLSS]/L~4.0g[MLSS]/L;3 污泥回流比可取50%~100%;4 污泥泥龄可取5d~15d;5 污泥产率可取0.4kg[VSS]/kg[BOD5]~0.6kg[VSS]/kg[BOD5]。

三、生物反应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1 按污泥负荷计算:2 按污泥泥龄计算:式中:V——生物反应池有效容积(m³);S0——进水BOD5浓度(mg/L);Se——出水BOD5浓度(mg/L);Q——生物反应池设计流量(m³/h);Ls——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VSS]/L);θc——污泥泥龄(d);Y——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5]);Kd——衰减系数,(d-1);Kd(20)——20℃时衰减系数(d-1),可取0.04~0.075;T——设计温度(℃);θT——温度系数,可取1.02~1.06。

HJ 578-2010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8-2010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87
Hale Waihona Puke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CJ/T 51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CJJ 6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指氧化沟的非充氧区(池),溶解氧浓度一般为 0.2~0.5mg/L,主要功能是进行反硝化脱氮。 3.4 厌氧区(池) anaerobic zone
指氧化沟的非充氧区(池),溶解氧浓度一般小于 0.2mg/L,主要功能是进行磷的释放。 3.5 机械表面曝气装置 mechanical surface aerator
3

HJ/T 354 和 HJ/T 355 的规定。
5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5.1 设计流量
5.1.1 城镇污水设计流量
5.1.1.1 城镇旱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公式(1)计算。
Qdr = Qd + Qm …………………………………………(1)
式中:
Qdr ——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 Qd ——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Qm ——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L/s。
5.1.1.2 城镇合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公式(2)计算:
Q = Qdr + Qs ………………………………………(2)
式中:
Q ——污水设计流量,L/s; Qdr ——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 Qs ——雨水设计流量,L/s。
5.1.1.3 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服务人口与相对应的综合生活污水定额之积,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

5-3SBR、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

5-3SBR、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

3、间歇进水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
CAST工艺是将生物选择器与传统的SBR反应器相结合的产物。 CAST工艺在进水区设置一生物选择器,活性污泥由反应池回流(回流率
一般取值20%),在生物选择器内与进入的污水混合、接触,利用不同
微生物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增殖速度差异,创造微生物种群在高负荷、高 浓度环境下的竞争生存条件,从而选择出适应该系统生存的独特微生物 菌群,并有效地抑制丝状菌的过分增殖,避免污泥膨胀,提高系统的稳 定性。 这种工艺综合了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初始反应条件,具有底物浓度梯度 和较高的污泥负荷,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进水期
曝气
反应期
静置/不曝气
沉淀期
排水/排泥
排水排泥期
污泥活化
闲置期
SBR 法的工作原理
• 进水期
• 进水期是反应池接纳污水的过程。由于充水开始是上个周期的闲置
期,所以此时反应器中剩有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这也就相当于 活性污泥法中污泥回流作用。 •由于流入工序只流入污水,不排放处理水,反应池起到了调节作用, 因此,反应池对水质、水量的变动有一定的适应性。
普通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或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
1. SBR工艺的工作原理与过程
SBR活性污泥法是在单一的反应器内,按时间顺序进行进 水、反应(曝气)、沉淀、出水、待机(闲置)等基本操
作,从污水的流入开始到待机时间结束为一个周期操作,
这种周期周而复始,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SBR工艺的过程是按时序来运行的,一个操作过程分五个 阶段:进水、反应、沉淀、出水、闲置。
SBR工艺流程
SBR工艺流程
1. 进水:污水流入方式有单纯注水、同时曝气、 缓速搅拌等三种。 2. 3. 曝气:去除BOD。 沉淀:静置沉淀 闲置:等待下一个操作周期的开始。

氧化沟污水处理(文档2篇)

氧化沟污水处理(文档2篇)

氧化沟污水处理(文档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氧化沟污水处理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氧化沟污水处理中文名称:氧化沟英文名称:oxidation ditch定义: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的改良,外形呈封闭环状沟,其特点是混合液在沟内不中断地循环流动,形成厌氧、缺氧和好氧段,且将传统的鼓风曝气改为表面机械曝气。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污染生态学(二级学科)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渗入其中得到净化,最早的氧化沟渠不是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而是加以护坡处理的土沟渠,是间歇进水间歇曝气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氧化沟最早是以序批方式处理污水的技术氧化沟的技术特点: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

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

因此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沉池。

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CLR形式和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1) 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

入流通过曝气区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CLR继续循环。

这样,氧化沟在短期内(如一个循环)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如多次循环)又呈混合状态。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氧化沟工艺)说明书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氧化沟工艺)说明书

前言池州市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和陇海、兰新地带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

是我国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世界旅游热点城市。

近年来,池州市加大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投资力度,相继实施了天然气气化工程、城市集中供热、燃气锅炉改造、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城市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仍滞后于城市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池州市排水系统规划为:西郊邓家村、西南郊北石桥、北郊店子村、东北郊袁乐村、东郊浐河(第三污水处理厂)、西郊三桥等六个排水分区。

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

目前池州市80万m3/d污水,除已经建成邓家村和北石桥二级生化处理的27万m3/d 外,其余污水均通过排水管渠、支河流最终汇入渭河,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致使河流水质严重污染。

根据规划,建设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满足池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次设计为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工程。

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一节设计依据一、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6月二、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第2003-01号)池州市污水处理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5月三、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工程勘察、设计投标文件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2003年6月四、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池州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池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01年7月五、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02)125号池州市规划局2002年10月六、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市城规选2002年4号)池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局2002年3月七、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征地成果表及地形图(1:1000)池州市勘察测绘院2002年10月八、关于池州市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复函池州市环境保护局开发监督处2003年7月九、池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进厂水高程池州市污水处理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5月十、《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6月十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环保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12月十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 1997年版)》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1997年12月十三、《氧化沟设计规程(CECS 112:2000)》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0年10月十四、《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3月十五、国家相关现行规范、规程、规定。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运行控制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运行控制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运行控制郑传宁①李胜海②房霞③张乐英④摘要为寻找解决氧化沟活性污泥异常现象的对策,选取F/M和温度T为控制因子,确定其最佳的运行范围:F/M为0.05-0.1kgBODs/kgMLSS.d:温度T为20-300C。

此时观察污泥沉降性能,SV为20-30ml/L,SV1为60-102ml/g。

并在处理效果上去除率90.2%-97.5%,SS去除率有显著提高,COD去除率72%-93.3%,BOD575.8%-93.9%。

同时,本文通过对琥珀山庄污水处理厂异常现象的分析,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氧化沟是在构造和工艺上发展了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由于它在去除、COD、SS及脱氮除磷方面的显著效果,戌为我国污水处理发展的方向,并BOD5得到广泛应用。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势必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目前国内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来处理该种污水。

本文针对氧化沟工艺特征,选择F/M和温度T为控制因子,寻找解决污泥彭胀的对策,增强系统的处理效果。

1.氧化沟运行特征与污水厂情况介绍1.1氧化沟运行特征在流态上,氧化沟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里,在工艺方面,氧化沟具有以下特征:(1)水力停留时间长,曝气过程一般在15-40小时之间;(2)有机负荷率低,F/M之比通常在0.05-0.15之间;(3)泥龄长,一般大于20天,排泥量少;(4)较耐冲击负荷;(5)即具延时曝气的硝化(完全氧化作用),又具有厌氧好氧(A/O)的脱氮作用;(6)由于曝气器间隔排列,形成了相对的厌氧区和缺氧区。

1.2琥珀山庄污水厂情况介绍水厂设计的进水流量Q为4000m3/d;沟中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6小时;污泥负荷为0.089kgBOD5/kgMLSS.d;污泥龄20天;回流比100%。

表1 运行基本工艺参数单位:mg/L设计项目BOD5SS CODcr进水200 280 340出水<30 <30 <120琥珀山庄污水处理厂设两独立氧化沟,共4廊道,有效水深2.5米,总容积2580m3,见图1(取一座氧化沟绘制):图1 琥珀山庄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平面图表2 琥珀山庄污水处理厂2000年污水处理情况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项目BOD 5进水146.5 125.9 136.8 175.4 出水 24.4 9.67 3.44 5.93 出除率 83.3% 92.3% 97.5% 96.6% COD cr进水323.6 295.5 361 405.8 出水 82.23 54.1 6.17 26.33 出除率 74.6% 81.7% 93.3% 93.5% SS进水166.9 176.4 243.1 204.5 出水 23 21.6 18.7 21.3 出除率86.22%87.7%92.3%89.6%琥珀山庄污水厂在95年、97、98年、99年冬季均出现异常现象,2000年运行状况良好(表2),有必要确定一个范围,使之在这一范围内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活性污泥法新技术

活性污泥法新技术

AB 法工艺的稳定性
AB 法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主要是由于A 段的存在 使得AB 法工艺的抗冲击能力很强, 主要原因包括下 列几点: A 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物化和生物絮凝过程, 因而 对冲击负荷的敏感性较小, 去除效果稳定; A段污泥主要是以进水中细菌为接种而繁殖, 并且泥 龄很短、更新快, 进水中的细菌已适应原水质, 抗 冲击力较强, 因此污泥无需驯化即可很快恢复正常 状态; 低负荷运行的B 段, 活性污泥混合液自身具有很大 的稀释缓冲能力和解毒能力。
2、SBR工艺的特点
SBR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将反应和沉淀两 道工序放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扩大了反 应器的功能,SBR 是一个间歇运行的污水 处理工艺, 运行时期的有序性, 使它具有 不同于传统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的一些特性 。
1、流程简单, 运行费用低; 2、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 3、运行操作灵活,效果稳定; 4、脱氮除磷效果好; 5、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6、耐冲击负荷 ;
谢谢观赏!
污水从A段流出后进入B段,B段为生物氧化段,属 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在较低负荷下运行,停 留时间约为2~6h,泥龄较长,为15~20d。B段发 生硝化和部分的反硝化,活性污泥沉淀效能好, 出水SS和BOD一般小于10mg/L。
A 段对B 段的影响
在AB法工艺中,A段具有高效和稳定的特点。A段的存在无 疑对B段的运行带来了良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可使B段的运行负荷减少40%~70% ,因此在给定的容积负荷 下, 活性污泥曝气池的总容积可减少到45%左右。 原污水的浓度变化在A段得到明显的缓冲,使B段只有较低的 、稳定的污染物负荷,污染物和有毒物质的冲击对B 段的影 响减小,从而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净化效果。 由于A段对部分氮和有机物的去除,以及B段泥龄的加长,改善 了B段硝化过程的工艺条件,硝化效果得以提高。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附件四:《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目次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3)1.1规范名称的变更说明 (3)1.2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3)1.3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与意义 (3)1.4法律和技术依据 (4)1.5编制原则 (5)2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工艺的特点及现状 (5)2.1氧化沟工艺的发展及国内外应用现状 (5)2.2氧化沟工艺的主要特点 (6)2.3氧化沟的主要工艺形式 (7)2.4氧化沟工艺典型工程实例 (9)2.5全国部分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一览表 (12)3规范的主要内容说明 (12)3.1氧化沟工艺类型 (12)3.2氧化沟工艺的适用性 (13)3.3氧化沟的适用处理规模 (13)3.4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13)3.5预处理的选择 (14)3.6普通氧化沟工艺设计参数 (14)3.7氧化沟工艺的曝气设备 (15)3.8检测和控制 (17)3.9施工与验收 (17)3.10运行与维护 (17)4 经济评估 (19)5 实施本规范的管理措施建议 (20)附件:全国部分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一览表 (21)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1.1 规范名称的变更说明开题论证报告中规范名为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程技术规范(氧化沟法),根据专家意见,变更为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2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一五”规划指出,用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化及管理水平。

到2008年,基本完成基础规范、通用技术规范、工艺方法类规范的编制工作,到2015年基本完成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逐步建立中国最佳可行技术体系。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下达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编制单位承担《氧化沟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编制任务,参编单位还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湖南省建筑设计、武汉市武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
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78-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xidation Ditch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发布稿)
—10—12 发布—01—01 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388
389
目次
前言....................................................... .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体要求....................................................... (3)
5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4)
6 工艺设计....................................................... (6)
7 主要设备....................................................... .. (16)
8 检测和控制....................................................... (18)
9 电气....................................................... (19)
10 施工与验收....................................................... .. (19)
11 运行与维护....................................................... .. (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工艺类型 (2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其它变形工艺类型 (29)
I
390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改进环境质量,规范氧化沟活性污
泥法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主要设备、检测和控制、电
气、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武汉市武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年10 月12 日批准。

本标准自年1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
391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主要设备、检测和控制、电气、
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
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