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起止点(含理解说明)
人体所有肌肉起止点以及功能

人体所有肌肉起止点以及功能
人体的肌肉起止点以及功能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肉和它们的起止点以及主要功能:
1. 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起自肩胛骨的喙突和骨际间隙,止于半径骨。
主要功能是屈曲前臂和旋转前臂的掌心向上。
2. 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起自肩胛骨的下外侧部和上臂后侧三头粗隆,止于尺骨的长茎突。
主要功能是伸直前臂和旋转前臂的掌心向下。
3.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起自骨盆,止于肋骨的软骨和骨质。
主要功能是屈曲躯干和稳定腰椎。
4. 斜方肌(Deltoid):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主要功能是使肩膀能够做各种动作,如屈伸、旋转和外展。
5. 腓肠肌(Gastrocnemius):起自股骨的髁状突和股骨外侧髁间沟,止于跟腱。
主要功能是屈膝和背伸足踝。
6. 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包括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和股中肌(Vastus intermedius)。
起自髂骨和股骨,止于髌骨和胫骨。
主要功能是屈膝和伸髋。
7. 母乳酸根(Serratus anterior):起自肩胛骨前侧面的肋骨,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主要功能是使肩胛骨能够向前平移和旋转。
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肌肉,人体内还有很多其他肌肉,每个肌肉都有特定的起止点和功能,共同协调运动和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各肌肉的起止点,功能作用

各肌肉的起止点,功能作用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些神奇的肌肉,它们的起止点还有超级重要的功能作用。
先来说说肱二头肌吧。
它的起点呢,在肩胛骨盂上粗隆,止点在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这家伙可厉害啦,主要负责屈肘和使前臂旋后。
想象一下你拿起一杯饮料,肱二头肌就在努力工作哟!再看看胸大肌,起点是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 1 6 肋软骨等处,止点在肱骨大结节嵴。
它能让咱们做出像拥抱这样温馨的动作,还能帮助上臂内收和旋内呢。
还有腹肌,腹直肌的起点在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点在胸骨剑突和第 5 7 肋软骨前面。
这可是拥有平坦小腹和迷人线条的关键肌肉,主要功能是使脊柱前屈、维持腹压。
小腿三头肌也不能落下,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
起点在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腓骨的后面,止点在跟结节。
走路、跑步、跳跃都离不开它。
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独特的起止点和重要作用,它们共同协作,让咱们能自由自在地活动,是不是很神奇呀?稿子二亲爱的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聊聊肌肉那些事儿!三角肌,起点在锁骨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点在肱骨三角肌粗隆。
它能让我们的肩膀有力地外展、前屈和后伸,就像展示自己强大力量时的动作。
臀大肌可厉害啦,起点在髂骨翼外面、骶骨背面,止点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这可是保持我们站立和行走时身体稳定的重要肌肉,还能帮助大腿后伸。
背阔肌也不简单哟,起点在第 7 12 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 10 12 肋外侧面,止点在肱骨小结节嵴。
它能让我们做出拉、引的动作,比如划船。
股四头肌也很重要,由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组成。
起点在髂前下棘、股骨粗线内、外侧唇,止点在胫骨粗隆。
它让我们能够伸直膝关节,走路、上下楼梯都靠它发力。
这些肌肉是不是很有趣呀?它们默默地工作,让我们能轻松地做各种动作,享受生活的美好!希望您喜欢这两篇稿子,如果您对内容还有其他要求,随时跟我说哦!。
肌肉的起点与止点名词解释

肌肉的起点与止点名词解释肌肉起点:位于两个相邻的终末收缩形成的力偶之间。
又叫牵张反射起点。
肌肉止点:位于两个相邻的力偶之间。
又叫屈反射止点。
神经系统肌肉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种小的收缩性突起。
动作电位在延髓发生,并沿传出神经至肌肉而传导冲动。
肌肉的工作不只是增加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有机体还在进行动力工作。
动作电位将在有机体内部的化学能变为活动能量,使电子从神经元流到肌肉细胞中。
这个神经冲动沿着某条特定的肌纤维传导到该处所支配的细胞,这些细胞产生大量的神经递质,即乙酰胆碱(学习胆碱),此递质促使此肌纤维收缩。
实验证明,每一肌纤维至少受一对神经的支配,在躯体运动中,神经元数目及其分布几乎是固定的。
一般认为大脑皮质支配躯体运动,躯体运动由横纹肌支配。
肌肉组织的分类肌肉分横纹肌与平滑肌两类。
平滑肌细胞较长,细胞核呈椭圆形,胞质无明显颗粒,核膜上有许多粗而短的线粒体;肌肉收缩时,可使细胞长度缩短;横纹肌则为短圆柱形或细长的形态,细胞核呈肾形,无胞质颗粒,有许多近似长方形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横纹肌纤维有较多的肌原纤维,故抗疲劳能力强,收缩速度快;平滑肌纤维中虽也有较多的肌原纤维,但其数量较少,故耐疲劳能力差,收缩速度慢。
神经系统的肌肉按照不同的功能,又可分为随意肌与非随意肌。
前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在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等;后者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分布在腺体如心肌和腺样囊性器官等。
按肌纤维走行的方向可分为:肌束与肌纤维。
肌束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同类型的许多肌纤维集合成束,并且在不同方向上排列成行,每一肌束都有其独立的收缩形式,故名。
肌纤维是肌束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群形态、大小相同,但肌原纤维(肌丝)长短、粗细不一致的原纤维集合成束。
每条肌纤维均由肌原纤维构成,因此肌纤维又称肌原纤维。
由肌纤维集合成束则称肌束,由多束集合成条称肌条。
每条肌束在横切面上可看成是一个细长的肌纤维。
按照肌纤维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又可分为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两种。
动解剖中常见肌肉、韧带的功能和起止点;

动解剖中常见肌肉、韧带的功能和起止点;以动解剖中常见肌肉、韧带的功能和起止点肌肉和韧带是人体内重要的结构组织,它们在人体的运动和保护关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解剖中常见的肌肉和韧带的功能和起止点。
一、肌肉的功能和起止点1. 肱二头肌:功能:肱二头肌是上臂肌肉中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它有助于上臂的屈曲和旋转,同时也参与了肩胛骨的稳定。
起止点:肱二头肌起点位于肩胛骨上缘和肱骨外侧髁突,止点位于尺骨。
2. 股四头肌:功能: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主要肌肉群,由四块肌肉组成,它们协同作用,使得膝关节的屈曲和髋关节的伸展成为可能。
起止点:股四头肌起点位于髌骨和股骨上部,止点位于胫骨。
3. 腓肠肌:功能:腓肠肌是小腿后侧的重要肌肉之一,它有助于足踝关节的背屈和外翻,同时也参与了膝关节的屈曲。
起止点:腓肠肌起点位于胫骨和腓骨,止点位于跟腱。
功能:斜方肌是背部肌肉中最大的肌肉之一,它有助于肩胛骨的稳定和上肢的伸展、内旋和外展。
起止点:斜方肌起点位于胸椎和腰椎的棘突,止点位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5. 腹直肌:功能:腹直肌是腹部肌肉中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它有助于腹部的屈曲、躯干的旋转和腹内压的维持。
起止点:腹直肌起点位于骨盆和肋骨,止点位于骨盆和肋骨的附着点。
二、韧带的功能和起止点1. 半月板韧带:功能:半月板韧带是位于膝关节的两侧的软骨结构,它有助于稳定膝关节,减少冲击和摩擦,同时也起到缓冲作用。
起止点:半月板韧带的起止点位于股骨和胫骨之间。
2. 跟腱:功能:跟腱是连接腓肠肌和足跟骨的韧带,它有助于足踝关节的背屈和行走时的弹性回弹。
起止点:跟腱的起点位于腓肠肌,止点位于足跟骨。
功能:肩袖肌腱是位于肩关节周围的一组肌肉和韧带,它们协同作用,使得肩关节的稳定和旋转成为可能。
起止点:肩袖肌腱的起点位于肱骨和肩胛骨之间,止点位于肩胛骨的各个部位。
4. 髂腰肌腱:功能:髂腰肌腱是连接髂腰肌和骨盆、大腿骨的韧带,它有助于躯干的稳定和腰部的弯曲和旋转。
肌肉的起点与止点名词解释

肌肉的起点与止点名词解释肌肉的起点和止点:肌肉起点是在骨骼附着处,一般位于肱骨头上,肌肉止点是在肌肉终点,肌肉起点可以从动作过程中随时根据刺激情况进行调节。
肌肉起点肌肉起点(peripheralis origin, AP):肌肉起点是指肌肉力量最大的地方。
比如,要想将杠铃举到最高,那么肱二头肌的起点应该是上臂中段,也就是当手举到肩部前面,肩胛骨下角下方三分之一的地方,而不能是下方的肌肉止点。
再比如,屈腕弯举时,应该把哑铃放到手掌两侧,手指向后,那么肱二头肌的起点应该是肘关节,肌肉止点在肘关节桡侧三分之一的位置。
如果将哑铃放在颈后,让其靠近身体,那么肱二头肌的起点在手背,肌肉止点在手腕外侧两根横纹的中间。
而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又是对称的,都在身体同一个位置。
xiyu,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全军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理事、国际外固定学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中华医学杂志》及其他多种核心期刊杂志编委。
Yangxiang,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2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副主任、关节外科主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并承担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3部。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主攻关节外科领域,擅长膝、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累计完成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千余例。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关节镜技术、复杂关节损伤诊治、运动损伤与疾病防治方面具有很高造诣。
Ying yu,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6年获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 200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骨盆及髋臼复杂骨折的诊治。
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篇。
人体肌肉起止点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
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
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肌肉起止点作用神经支配说明大全

下部
腋神经(C5)
5.大圆肌
肩胛骨下角背面
肱骨小结节嵴
上臂内收、旋内、后伸【近固定时,使肩关节旋内、内收和伸。在无阻力的运动中,不表现出电的活动,但在做抗阻力动作时,该肌是原动肌。】
肩胛下神经(C5-7)
6.肩胛下肌
肩胛下窝
肱骨小结节
上臂内收、旋内和伸
二.臂肌
(一)前群
颈神经前支(C5-7)
中斜角肌
颈神经前支(C2-8)
后斜角肌
第2肋
颈神经前支(C5-6)
(二)内侧群(椎前肌)
椎前肌能使头前俯、颈前屈。
颈神经前支(C1-8)
肌肉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躯干肌
一.背肌
(一)斜方肌
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近固定时,上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在儿童少年时期发展该肌,可预防和矫正驼背。
膈神经(C3~5)
肋部
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
腰部(左、右膈脚)
上2~3个腰椎
四.腹肌
(一)前外侧群
1.腹直肌
耻骨联合上缘和耻骨嵴
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
(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压,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2)腹肌收缩可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功能。(3)降肋助呼气并能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臀下神经(L4~S5)
中层
1.臀中肌
肌肉起止点

肌肉起止点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肌腹被两层阔筋膜包住,至大腿上中1/3处向下移行至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踝
功能:髋外展、髋屈、髋内旋,与缝匠肌、股薄肌等跨双关节的肌肉一起,形成骨盆和下肢的悬吊效应,在静力和动力中维持大腿和骨盆的稳定。
大腿外侧的髂胫束收紧必然会导致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收紧。
髂胫束一端连接胫骨,髂胫束一旦收紧,其与胫骨顶端连接处就会产生自发性疼痛和触痛,而且在下台阶时疼痛加剧,这种情况通常被诊断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甚至连最好的治疗师也会做出这样的诊断。
虽然按摩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的触发点能使髂胫束放松,但显然,髂胫束或大腿一侧的触痛更有可能是由其下方的股外测肌触发点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额肌——额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和枕肌相连。
因此,不管枕肌或额肌,还是两部分都紧张,都能引起整个头皮紧张的感觉。
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和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
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2. 枕肌——枕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和额肌相连。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
下方,至枕骨上项线。
相关部位:局部疼痛放散至头后部和顶部,并可涉及到同侧眼部。
3. 眼轮匝肌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
上内侧,至眼眶。
4. 颧大肌和颧小肌——颧大肌和颧小肌是主要的笑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骨。
下方,至口角组织,和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5. 颞肌——颞肌是一个大的扇贝形肌肉,覆盖在头侧面耳的前、上和后方。
所有的主诉头痛或颞颌关节(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
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缘。
6. 咬肌——咬肌是最重要的咀嚼肌。
在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
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
下方,咬肌浅层至下颌角外表面和下颌支的下半部;咬肌深层至下颌支上半部,可能延伸至下颌角。
7.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是有两个头的肌肉,主要功能为稳定、旋转和弯曲头部和颈部。
所有主诉头痛的病人都应该仔细检查胸锁乳突肌。
它的两个头是胸骨头和锁骨头。
肌连接:上方至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下方:胸骨头:胸骨柄前表面锁骨头:锁骨前表面的内1/3。
8. 斜角肌——我们熟悉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
在反常的呼吸时它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
大部分的人都存在这一肌肉的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
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肌连接:前斜角肌:上方,到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面。
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上方,到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面。
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上方,到第5或第6颈椎和第7颈椎横突的后面。
下方,到第2肋骨的侧面,有时也可至第3肋骨。
9. 斜方肌——斜方肌覆盖很大区域并有多种功能。
它是颈后部重要的肌肉,但也是肩部和背部的肌肉。
斜方肌的问题可能引起多种疼痛和不舒适,因为它在上身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它起重要的作用。
对大部分人来说,它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部位。
肌连接:上斜方肌:上方和内侧,至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
下方和外侧,至锁骨外1/3。
中斜方肌:内侧,至第6颈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
外侧,至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
下斜方肌:内侧,至4到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
外侧,至肩胛嵴的内侧端,接近肩胛提肌连接处的下方。
相关部位:肩部上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上部至乳突和耳上方至颞部的疼痛,也引起下颌角疼痛。
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后部颅底、肩后部和肩胛骨之间疼痛。
在中斜方肌的激发点,特别是位于接近肩峰外侧端引起上臂近端外面下至肘部的疼痛。
10. 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通常是超负荷使用并常处于紧张状态,并且是头痛主要涉及的肌肉。
肌连接: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头半棘肌也至第3到第6颈椎)。
上方,颈半棘肌至第2到第5颈椎的棘突;头半棘肌至枕骨基底部;头最长肌恰好至头半棘肌的外侧。
11. 头夹肌、颈夹肌——头夹肌和颈夹肌是转头和伸展颈部的肌肉,和多种头痛有关。
肌连接:下方,至第3颈椎到第6胸椎的棘突。
上方,颈夹肌连接到前两个或前三个颈椎横突的背面。
头夹肌连接到乳突和紧临乳突的枕骨的一小部分。
12. 多裂肌和回旋肌——多裂肌和回旋肌是椎骨间深层的小肌肉,存在于脊柱全长。
它的制约作用大于运动作用;在较大肌肉使脊柱弯曲时,它们防止个别的椎骨过度弯曲或旋转而脱位。
肌连接:上方,第2至第5颈椎。
下方,第4至第7颈椎。
13. 枕骨下肌——枕骨下肌包括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
由枕骨下肌形成的三角叫做枕骨下三角,它的肌肉经常和颈后部其他肌肉引起常见的头痛。
治疗这些肌肉最好的方法是按压法和伸展法。
肌连接:头下斜肌连接前两个颈椎,其余的肌肉连接前两个颈椎和枕骨。
14. 锁骨下肌——锁骨下肌这个较小的肌肉可能引起较广泛部位的疼痛。
在治疗前胸部其他肌肉时,总应该同时治疗锁骨下肌。
肌连接:内侧,至第一肋软骨。
外侧,至锁骨肩峰端的下表面。
15. 胸大肌——胸大肌跨越三个关节: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和盂肱关节。
它在姿势校准中起重要作用。
肌连接:下方和内侧,锁骨部分至锁骨内侧1/2。
胸骨和肋骨部至胸骨柄、胸骨体和第一到第六肋软骨的前表面;腹部至外斜肌腱膜。
上方和外侧,至肱二头肌沟的外侧缘。
16. 胸小肌——胸小肌将肩胛骨固定至胸部。
胸小肌的疼痛通常伴有背上部肌肉的疼痛,如菱形肌。
它的紧张可能累及神经,引起上臂麻木,特别是抬高上臂时。
肌连接:下方,至第3肋,常为第2肋,到第5肋的肋骨和肋软骨的连接处。
上方,至肩胛骨喙突的顶部。
17. 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菱形肌是上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
它们和将肩部向前拉的胸部肌肉的力量保持平衡。
因此,菱形肌紧张几乎总是伴有胸部肌肉的紧张。
肌连接:大菱形肌:上方,至前4个胸椎的棘突和相应的棘突上韧带。
下方,至脊柱下方肩胛骨内侧缘。
小菱形肌:上方,至第6和第7颈椎棘突。
下方,至脊柱上方肩胛骨内侧缘。
18. 背阔肌——背阔肌是一个大而有力的肌肉。
它覆盖了躯干背面的下方,向背上部和侧面延伸,从背下部和骨盆部稳固上臂。
肌连接:下方,至下5或6个胸椎和腰椎的棘突,骶骨上嵴中间和髂嵴外缘。
上方,和大圆肌一起进入肱骨二头肌沟内侧缘。
19. 大圆肌——大圆肌和背阔肌共同工作,从肩胛骨产生力量。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骨下角和外侧缘下1/3。
外侧,至肱骨二头肌沟内侧缘。
20. 三角肌——三角肌的三部分覆盖在肩部肱骨头上方,并提供巨大的力量使上臂做前、后和远离躯干的运动。
肌连接:内侧,至锁骨外1/3,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缘。
外侧,至肱骨干外侧中部稍上(三角肌粗隆)。
21. 旋转套——旋转套的肌肉,即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
传统的首字母缩略字为“SITS”a) 冈上肌——冈上肌在上臂外展时,它和中三角肌一同工作。
提重物如手提箱或沉重的公文包的人容易有冈上肌的问题。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骨冈上窝。
外侧,至肱骨大结节。
b) 冈下肌——冈下肌是常有麻烦的部位,最常由沿着肩胛冈和肩胛骨内侧缘的激发点引起上臂外侧疼痛。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骨冈下窝。
外侧,至肱骨大结节。
c) 小圆肌——小圆肌主要是冈下肌的辅助肌肉,和冈下肌有相同的功能。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骨外侧缘上2/3。
外侧,至肱骨大结节冈下肌下方。
d) 肩胛下肌——肩胛下肌在重复举起重物时,肩胛下肌紧张。
上臂不能完全抬高至头上可能是肩胛下肌紧张的体征。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下窝。
外侧,至肱骨小结节。
22. 前锯肌——前锯肌和胸部肌肉一起工作,并和菱形肌对抗。
它能引起胸部侧面疼痛,并以类似胸小肌的方式放射至臂部。
肌连接:下方,至头8-9肋骨侧面的中心。
上方,肩胛上、下角以及介于其间的内侧缘。
23. 下后锯肌——下后锯肌转动并伸展躯干而且协助呼吸。
肌连接:内侧和下方,和背阔肌一同,从最下两个胸椎和两个或三个上部腰椎的棘突。
外侧和上方,至最下面四个肋骨的下缘。
24. 上后锯肌——上后锯肌通过抬高它连接的肋骨协助呼吸。
肌连接:内侧,至最下两个颈椎和最上两个胸椎的棘突。
外侧,至2到5肋骨角的外侧。
25.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跨越两个关节:盂肱关节和肘关节。
是前臂最有力的旋后肌。
肌连接:近端,长头自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自肩胛骨喙突。
远端,至桡骨粗隆并由肱二头肌腱膜连至前臂筋膜。
功能:屈肘和后旋前臂。
26. 肱肌——肱肌是最重要的屈肘肌。
肱二头肌的功能可由这一肌肉替代。
肌连接:近侧,至肱骨下1/3前表面。
远端,至尺骨冠状突。
27.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对抗肱二头肌和肱肌。
肌连接:近侧:长头或肩胛骨头:至肩胛骨外侧缘盂状窝下方的盂下结节。
外侧头:至肱骨大结节下方后外侧表面;内侧头:至肱骨后表面。
远端:尺骨鹰嘴。
28. 喙肱肌——喙肱肌是连接到肩胛骨喙突的三个肌肉中的一个。
另外两个肌肉是肱二头肌和胸小肌。
肌连接:近侧,至肩胛骨喙突。
远端,至肱骨内侧缘中部。
功能:外展和屈曲肱骨。
防止肩关节向下脱位。
29. 肱桡肌——肱桡肌和大部分肌肉比较,它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因此它是一个非常有力和有效的肘部屈肌。
肌连接:近侧,至肱骨髁上嵴外侧。
远端,至桡骨茎突基底前。
功能:。
30. 竖脊肌——竖脊肌起自骶骨、髂骨和腰椎突。
它们可以分成三群: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
髂肋肌群:髂肋肌群存在于竖脊肌群的最外侧,由三部分组成:腰髂肋肌、胸髂肋肌和颈髂肋肌。
31. 腰髂肋肌肌连接:下方,起自骶骨和髂骨。
上方,至下6个肋骨的下缘。
32. 胸髂肋肌——胸髂肋肌经常出现疼痛性激发点,其可位于肩胛骨下肌肉分支处,肩胛骨下方和内侧的区域是需要放松激发点的最常见的区域之一。
此处的疼痛经常伴发肩部肌肉的疼痛。
肌连接:下方,下6个肋骨下缘的内侧。
上方,上6个肋骨下缘。
33. 颈髂肋肌肌连接:下方,至上6个肋骨的上缘。
上方,至中间颈椎的横突。
34. 胸最长肌——肌连接:下方,至腰椎横突。
上方,至所有的胸椎横突尖端和最后9个或10个肋骨的结节和角之间。
35. 胸棘肌肌连接:下方,至上部腰椎和最下部2个胸椎的棘突。
上方,至中部和上部胸椎棘突。
功能:支撑和伸展脊柱。
36. 胸半棘肌肌连接:下方,至第5胸椎至第11胸椎横突。
上方,至前4个胸椎和第5颈椎和第7颈椎的棘突。
功能:伸展脊柱。
37. 多裂肌——多裂肌定的下部分从骶骨至腰椎非常强壮而明显。
也是人体中最强的肌肉之一。
在背下部疼痛的病人,你经常会发现骶骨上的敏感点。
肌连接:下方,从骶骨和骶髂韧带,腰椎乳突,胸椎横突和最后4个颈椎的关节突。
上方,至所有上方椎骨的棘突,包括枢椎。
38. 回旋肌——回旋肌是三层横突棘肌中最深的一层,主要在胸部。
肌连接:下方,自一个椎骨的横突。
上方,至上方靠近的2或3个椎骨的棘突根部。
39. 腹直肌——腹直肌将前胸部(胸廓)和骨盆前部(耻骨)连接起来。
它屈曲脊柱并抵抗脊柱伸展。
肌连接:下方,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
上方,胸骨剑突和第5至第7肋软骨。
40. 腹斜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走行方向分别和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相同。
肌连接:外斜肌:上方,至第5到第12肋骨。
下方,至髂嵴外侧缘前半边,腹股沟韧带和直肌鞘前层。
内斜肌:下方,至髂筋膜深部到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分,髂嵴前一半和腰筋膜。
上方,至10到12肋骨和腹直肌鞘。
41. 腰方肌——腰方肌是手法治疗不容易接近的肌肉,因为它位于腰椎旁肌肉(竖脊肌)和腰部厚的筋膜层和腱膜组织的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