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火针疗法及临床应用2016

合集下载

贺氏三通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

贺氏三通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

贺氏三通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贺氏三通技术,是指贺氏针灸三通法的操作技术一一微通法、温通法和强通法的操作方法。

临床上,或三法合用,或独用一法或两法。

本法临床应用较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多种疾病。

一、根本针具及操作方法(一)微通法1.针具:毫针。

2.刺法:微通法的操作方法与常规毫针的操作方法相同。

3.选穴:与常规毫针技术的取穴原那么相同。

(二)温通法1.针具:贺氏火针。

针体以含钳合金钢丝制成,硬度与韧性均强于普通亳针,柄用细铜丝制成盘龙状,长度25〜 100mm,体粗圆,锋利利,形同毫针,略较粗长,受热散热较快,不易变形(见图1)。

图1火针示意图2.刺法:单刺法、密刺法、散刺法、围刺法及刺络法等。

(1)单刺法:在膈穴上施以单针刺激。

(2)密刺法: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刺激,每针间隔不超过1cm。

(3)散刺法: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刺激,每针间隔2cm 左右。

(4)围刺法:围绕体表病灶周围施以多针刺激,针刺点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

(5)刺络法:用火针刺入体表血液淤滞的血络。

3.选穴:以局部阿是穴为主。

(三)强通法1.针具:三棱针、梅花针或三棱火针等。

2.刺法:包括速刺法、缓刺法、挑刺法、散刺法、叩刺法、针罐法及火针法等。

(1)速刺法: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下2〜3mm,立即出针,挤压针孔周围,使血液流出数滴即可,最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2)缓刺法:用橡皮止血带系在所刺部位的上端或下端,右手持针对准穴位或静脉努起处,徐徐刺入2〜3mm,然后将针缓缓退出,血即随针流出,停止放血时,将止血带解开,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

(3)挑刺法: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捏起皮肤, 使皮肤固定,右手持三棱针将表皮挑破,使血或黏液流出,最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4)散刺法: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点刺多针,然后用手轻轻挤压局部,使之出血。

(5)叩刺法:用梅花针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 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

火针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火针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火针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作者:刘芳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5期火针是古代针灸中的一种针灸法,古称燔针、焠刺、烧针、白针、煨针。

是将其针体烧至通红,然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称之为火针疗法。

火针最早在《内经》称为燔针、焠刺。

《灵枢·官针》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

《灵枢·筋经》也云:"治在燔针劫刺也"。

而对于火针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九曰大针,长四寸……大针者,尖如挺,针锋微圆…"。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强调了火针的适应症及体质因素。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记载了火针能治疗热证,并首先将火针疗法的适用范围从寒证、痹证,扩展到治疗外科的疮疡疖肿。

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开创了火针记载医案的先例,明·高武《针灸聚英》从针具选材、加热方法、刺法、针刺深度、适应症等进行了深入论述。

现针对我科临床工作中,火针治疗皮肤病的过程中疗效显著的病种,举例如下:1火针在我科常见皮肤病中的应用1.1斑秃取穴:阿是穴(斑秃区)。

体位:患者取坐位。

针刺方法:针具消毒后,以多根火针烧红同时针刺脱发区,采用速刺疾退法从脱发区边缘向脱发区中心密刺。

按语:火针治疗斑秃可温通经络,活血行气。

火针针刺可导热入人体,直接激发阳气,鼓舞气血,温通经脉,同时可使腠理开从而开启脉络外门,给贼邪出路,活血行气,去瘀生新,有利于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加速局部血流量,提高局部新陈代谢。

《针灸聚英》中指出:"风致难疾,尤宜火针而获功效,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

"典型病例:患者,女,46岁,于2015年11月3日就诊。

主诉:斑秃半年余,近期加重,睡眠不佳。

查体:头部3处脱发区,面积最大的一处为2cm×3cm。

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头发脱落,3月前脱发面积突然增大,伴怕冷、胸闷、寐差、多梦、头皮刺痛、腰膝酸软、入睡易惊醒、平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舌暗,脉沉细涩。

国医大师贺普仁“贺氏针灸三通法”~“火针疗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贺氏针灸三通法”~“火针疗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贺氏针灸三通法”~“火针疗法“火针疗法”的施术与其他针刺方法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它有将针体加热的过程所以在消毒、进针、出针以及出针后的处理上都有其特殊的方法和要求,有必要将其操作规程、要点和注意事项详述如下。

01定穴位除了直接针刺病灶局部外,不论是选择经穴还是寻找压痛点,都要在消毒针刺之前,在选定的穴位上加以标记,一般都是用拇指指甲掐个“十”字,以保证针刺的准确性02消毒定好穴位以后,先用2.5%碘酒棉球,以穴位为中心向四周划同心圆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以同样的方法划同心圆脱碘,待酒精十后即可施术。

假若直接针刺破溃的病灶时,消毒不宜用碘酒、酒精直接擦试破损处,最好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或冲洗。

03针体加热消毒完毕,点燃酒精灯,左手将酒精灯端起,靠近针刺的穴位或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外焰,根据针刺需要深度,决定针体烧红的长度,烧针一定要以通红为度,针红则效力强祛疾彻底取效迅速。

同时针红可以使进针穿透皮肤时阻力小而痛苦少。

针体烧得红则有效,不红则无效。

烧针时要掌握火焰的运用,千万不要将针体插入灯焰的中心,因为焰心温度低,热力不够,不能将针体烧红。

而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髙,烧针最快,容易将针烧红,烧针最快04进针将针烧至通红时,趁着针红,非常迅速地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并敏捷地将针拔出,这一过程大约只需要1/10秒。

若动作稍慢,拖延时间,则针体温度降低,等于没有将针体烧到火候,一方面给病入造成的痛苦大,另一方面疗效也差。

因此,“火针疗法”的技术关键就是“快”。

要想做到进针快,一是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巧,二是要有一定的指力和腕力。

如果再加上气功一起运用,施展技巧,更加妙不可言。

05火针留针问题“火针疗法”以快针为主,大部分不留针,有部分病人需要留针,但留针时间一般比毫针要短,多在1~5分钟之间。

火针留针时也讲究得气和手感,将针刺入穴位后,或者将针刺入的同时有一种手感这要细心体会针下的感觉根据针下感觉来调节进针的深度。

贺氏火针治疗扁桃体肿大的临床疗效观察

贺氏火针治疗扁桃体肿大的临床疗效观察

9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7 No.4·中医中药·扁桃体肿大中医称之为“乳蛾”,又按病情缓急分为急乳蛾和慢乳蛾,是五官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急乳蛾是指起病急骤,咽核红肿疼痛,表面或有黄白色脓液的一种疾病;慢乳蛾是指咽核肿大、咽部干痒微痛,咽哽不利,经久不愈的一种慢性咽病。

乳蛾多为双侧咽核同时发病,单侧发病者也较为多见。

无明显地域性。

急乳蛾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尤以7~14岁儿童多见,该病发病率为22.04%;慢乳蛾无论男女老幼均可患病,但以儿童为多[1-2]。

目前扁桃体肿大的中医治疗主要为中药、烙法与针刺疗法;主要穴位为少商、扁桃体阿是穴[3]。

然清·郑梅涧《重楼玉钥》曾言:“喉间诸症,为患单双蛾者最多,症虽轻而易治,却难速予平滑”,本病病情反复可见一斑。

笔者随导师采用贺氏火针直接点刺肿大的扁桃体来治疗该病,能有效缩短病程,控制病情反复,疗效满意。

现将治疗的28例患者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就诊的28例扁桃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3~13岁,病程1~6个月。

1.2 诊断依据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对急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4]:①急性扁桃体炎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

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

②慢性扁桃体炎常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

发作时咽痛明显,发作间隙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样咳嗽等轻微症状。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乳蛾的诊断依据:①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

急乳蛾有发热,慢乳蛾不发热或有低热。

②急乳蛾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则转化为慢乳蛾,病程较长。

贺氏火针临床应用举隅1

贺氏火针临床应用举隅1

毫火针:
针体细,对皮肤损伤轻;������ 易于燃烧,在火焰下一烧针体即通红;������ 减轻患者痛苦和恐惧;������ 针孔小,减少了局部被感染的危险;������ 针后出血少,基本不晕针;������ 一次性使用,避免原始火针一针多人使用的交叉感染危 险;������ 可以留针时间长; 普通针灸针做针具,价廉,取材容易,便于普及应用等 等。
温通法
操 作 要 点
红:指乘针体烧至通红时,迅速刺入穴位或部位。 准:进针时必须准确。 快:进针后迅速出针,整个过程只需要十分之一秒的时间。
针 后 医 嘱
针孔局部若出现微红、灼热、轻度疼痛、瘙痒等症状属正 常现象,可不作处理; 应注意针孔局部清洁,忌用手搔抓,不宜用油、膏类药物 涂抹; 针孔当天不宜着水,避免感染。
中粗火针:直径0.8毫米。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其他部位
温通法
火 针 常 用 刺 法
单刺法:在腧穴上施以单针刺激的方法。 密刺法; 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密集刺激的方法,每针间隔不超过 1cm。 散刺法: 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疏散刺激的方法,每针间隔2cm左 右。 围刺法:围绕体表病灶周围施以多针刺激的方法,针刺点在病灶与 正常组织交界处。此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密刺法或散刺 法组合使用。 刺络法:用火针刺入体表血液淤滞的血络,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
作 用
适 “微通法”可治疗大约三百多种疾病,其中有确切疗效的约在一百多种。 应 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头痛、眩晕、麻木、皮肤病、月经不调;也可 症 以治疗一些急症、重症,如晕厥、中风、脑震荡等。
温通法
概 念 温通法是以火针或艾灸施于穴位或一定部位,借火力和温热刺激,激发 经气,疏通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贺氏火针疗法与临床应用20160422

贺氏火针疗法与临床应用20160422

火针的操作—常用刺法
• 点刺法:在腧穴上施以单针点刺的方法。用于温通经脉, 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适用于 内科疾病的治疗。
火针的操作—常用刺法
• 散刺法:是将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刺法。 通过火针的温热作用以温阳益气,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使经络畅通,从而达到缓解麻木,治疗瘙痒,定痉止痛 的功效。散刺法的针距一般为2cm。
历史沿革


宋代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最早将火针疗法用于治 疗内脏疾病,并列举了许多有效病例(脾胃病、肺病)。
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明清时期,明代的代表著作有《针灸
大成》、《针灸聚英》等书,其中《针灸聚英》中对火针
疗法论述最为全面。
贺老对火针的创新
• 丰富了火针疗法的病 机学说,突破热病不 用火针的禁忌 • 扩大火针施术的部位 ,突破了面部不用火 针的禁忌 • 归纳了火针刺法,突 破火针不留针的禁忌 • 规范了火针疗法的操 作规程,制定国家标 准火针技术操作规范
• 当针孔瘙痒时,务必不要用指甲搔抓,否则红点范围扩大,
影响下一次火针治疗。 • 火针治疗后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保护针孔,以免污水侵入针 孔,感染化脓。
火针的临床应用
• 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 • 助阳化气、消癥散结;
•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 ;
•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 ; • 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 • 助阳益气、解除麻木 ;
பைடு நூலகம்
“燔针”和“焠刺”即为“火针”和“火针疗法”。-寒
证、痹症、经筋病、骨病。禁忌:热证。 • 晋代的《小品方》(陈延之著)最早记载了火针的名称
历史沿革


汉代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仲景在《伤寒论》中称火针为

火针治疗静脉曲张

火针治疗静脉曲张

火针治疗静脉曲张贺氏火针治疗静脉曲张贺氏三通法是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提出的针灸治疗疾病3种基本方法.既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

静脉曲张中医称之为筋聚。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升高,是引起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其表现主要为下肢浅静脉蜿蜒,扩张迂曲。

症状重者可出现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出现湿疹和溃疡。

西医一般采取穿弹力袜或用绷带,使曲张的静脉处于萎瘪状态,或直接采用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是因长久站立或行走,下肢气血不能畅达于止,血行缓慢,脉络滞塞不通所致,其病机多为气滞血瘀,火针点刺曲张的静脉,可直接使恶血出尽,祛瘀而生新,血脉畅通,临床效果颇佳。

临床资料46例病人均为近2年在特需门诊采集的病例,其中男6例,女40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8岁,平均51岁,病程最长30年,患者常感下肢酸胀疼痛,行走时间长和站立久时便觉症状加重,查体主要是外形的改变,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肢体外形表现主要是蜿蜒,扩张而突出于皮肤的静脉,大多出现于小腿前内侧和后面,小隐静脉受累时,曲张的静脉往往分布于小腿的后而靠下部,可延伸至踝的外侧和足背,而小腿的上部未见静脉曲张。

治疗方法与结果采用温通法,<火针>取静脉曲张部位为阿是穴,将直径0.5cm,长5cm的钨锰合金火针的前中段烧红,对准穴位,速刺疾出,刺破曲张的静脉,勿用干棉球按压,使血自然流出,血变而止,待血止后,用干棉球擦拭针孔.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其中40例全愈,患肢静脉曲张消失,无肿胀疼痛不适.4例好转,患肢静脉不在怒张,但时有肿胀疼痛感,2例患肢静脉仍明显曲张,行走时肿胀疼痛同前,总有效率百分之9.6,即便严重者都会有很好的改善.5 贺老曾用三棱针放血治疗静脉曲张,取得明显疗效.但近年广泛应用火针放血治疗此病,将温通法与强通法有机结合,发现其疗效更为显著,可使疗程明显缩短,大大减少患者痛苦.贺氏三通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且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三通法理论及贺氏火针的临床应用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三通法理论及贺氏火针的临床应用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三通法理论及贺氏火针的临床应用课件一:国医大师贺普仁简介(有PPT介绍)课件二:贺氏火针应用火针疗法定义: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输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

“事在皆有其理,事亡尤为其由”在针灸治疗当中,毫针是最常用的手段,应用广泛。

其他的治疗方法相对予以补充。

随针灸临床的发展,各种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火针乃其中之一。

火针有其独特的疗效和适应症,火针与其他针法相得益彰,组成治疗体系,有利于提高疗效。

火针的应用与发展还存在问题,需要解决。

火针历史沿革:火针疗法自《内经》中首次用文字记载至今,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它从简陋的工具,原始的操作方法和狭窄的临床适用范围,逐步改进不断发展和完善,拓宽了应用范围,提出了临床禁忌,使之成为针灸疗法中一实用技术。

黄帝内经-《九针十二原》鑱针、园针、锋针、铍针、园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或曰“火”字之误。

名称—燔针、大针.针具描述—“九曰大针,长四寸·····尖如挺,针锋微园·····”此处所谓的大针,即为火针疗法的专用针。

因火针疗法的针具要能耐高温,能速刺,所以要求针体粗大,针尖微圆,如相反则在操作时针具很容易弯曲、折断,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法—《官针》“凡刺有九……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庳也”。

《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适应症—水肿、虫瘕、蛟蚘、寒痹《内经》中提到火针疗法的适应症有四种:痹证、寒证、经筋证、骨病。

此外也提到火针疗法的禁忌证。

如《灵枢·官针篇》云:“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

”,可见在当时热证是火针疗法的禁忌证。

从以上论述可以认为火针疗法创立于《黄帝内经》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火针。 • 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禁用或慎用火针,因为其针孔不宜愈
合。
注意事项
• 针后当天针孔可能发红,或针孔有小红点高出皮肤,甚或有 些患者出现发痒,嘱患者不必担心,不会造成针孔感染,是 机体对火针的一种正常反应。不需要任何治疗处理。
• 当针孔瘙痒时,务必不要用指甲搔抓,否则红点范围扩大, 影响下一次火针治疗。
外,均可使用。
火针的操作—针具
• 粗火针:直径为1.1mm以上,主要适用于针刺病灶部位, 如症瘕、痞块、疮疡等。
• 多头火针:以三头火针多见。刺激面积较大,多用于面部 扁平疣、皮肤斑点、粘膜溃疡等。
• 平头火针
火针的操作—选穴
• 循经取穴:辨证归经,按经取穴。 • 痛点取穴:《灵枢·经筋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
• 散刺法:是将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刺法。 通过火针的温热作用以温阳益气,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使经络畅通,从而达到缓解麻木,治疗瘙痒,定痉止痛 的功效。散刺法的针距一般为2cm。
火针的操作—常用刺法
• 密刺法:即用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刺法。此 法是借助火针的热力,改变局部气血的运行,促进病灶 处的组织代谢,使疾病缓解。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的 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一般间隔1厘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火针的临床应用
咳嗽
多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病因病机 • 外邪袭肺:外邪侵肺,肺卫受邪,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不降
则发为咳嗽。若因燥邪伤肺,耗伤肺阴,肺失清润,气机不 利,可致干咳痰粘不易出。
• 内邪干肺: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肃降无权而致咳;脾虚失 运,或过食肥甘,痰浊内生,壅遏肺气,肺气不利而致咳; 肝郁化火,肝火犯肺,肺失肃降而致咳;肾气虚弱,气失摄 纳,上逆而致咳。
疗内脏疾病,并列举了许多有效病例(脾胃病、肺病)。 • 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明清时期,明代的代表著作有《针灸
大成》、《针灸聚英》等书,其中《针灸聚英》中对火针 疗法论述最为全面。
贺老对火针的创新
• 丰富了火针疗法的病 机学说,突破热病不 用火针的禁忌
• 扩大火针施术的部位 ,突破了面部不用火 针的禁忌
• 火针治疗后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保护针孔,以免污水侵入针 孔,感染化脓。
火针的临床应用
• 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 • 助阳化气、消癥散结; •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 ; •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 ; • 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 • 助阳益气、解除麻木 ;
火针的临床应用
• 温通经络,祛风止痒 ; • 运行气血,解痉止挛 • 引热外达、清热解毒; • 健脾利湿,温中止泻 ; • 补脾益气、通利筋脉; • 通经活络、散瘀消肿。
• 晋代的《小品方》(陈延之著)最早记载了火针的名称
历史沿革
• 汉代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仲景在《伤寒论》中称火针为
“烧针”和 “ 温针”。 •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将火针疗法的适用范围扩
展到治疗外科的疮疡肿,并提出了火针疗法的禁忌穴位。 (巨阙、太仓、上下管)
历史沿革
• 宋代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最早将火针疗法用于治
个“十”字标志,这样有助于准确进针。 • 快:指进针要快,动作快可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
火针的禁忌症
• 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饥饿,劳累以及大醉之人不宜火针 ,等不适症状缓解后再行治疗。
• 严重的心脏病患者。 • 患有出血性疾病者。 • 孕妇。 • 人体的有些部位,如大血管、内脏以及主要的器官处,禁
• 烧针:消毒后点燃火把,将针尖针体伸入外焰,根据针刺 深度,决定针体烧红的长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载: “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 于人”。针红则效力强,痛苦少,祛疾彻底,起效迅速。
火针的操作要点
• 红:将针体、针尖烧至通红。穿透力强、疗效好。 • 准:进针时必须准确,一般在针刺前可在要针刺的部位做
火针的操作—常用刺法
• 围刺法:是用火针围绕病灶周围针刺的一种针刺法。进 针点多落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温通经脉,改善 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组织再生。主要适用于皮科、外科 疾患。每针间隔为1~1.5cm为宜。
火针的操作步骤
• 消毒:在选择的穴位或部位上,先用2%碘酒消毒,后用 75%的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染。针刺破溃的病灶时,可 直接用酒精或生理盐水消毒。
为数,以痛为输”。 • 在病灶处或周围进行针刺:因病灶的形成多由于局部气血
运行不畅,火针刺激可使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增强,病灶 得以消除,疾病得以缓解。
火针的操作—常用刺法
• 点刺法:在腧穴上施以单针点刺的方法。用于温通经脉, 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适用于 内科疾病的治疗。
火针的操作—常用刺法
贺氏火针疗法及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王桂玲
国医大师贺普仁
贺普仁教授,河北 省涞水县人。 14岁从师于京城针 灸名家牛泽华。 22岁悬壶应诊。 1956年调入北京中 医医院,任针灸科 主任30余年。
贺老热爱中医,尤喜针灸。几十年孜孜不倦,勤奋研习,探究不止。
他勤求古训,广集针灸典籍以承内、难之精髓;他师古而不拟,创针灸“ 三通”以应现今临床之所需。终于成为中国针灸之大成者——著名针灸临 床学家、针灸古籍收藏家。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现为学会高级顾问 。
火针的定义及作用
• 定义:火针疗法是以火针施于穴位或一定部位,借火力和 温热刺激,激发经气,疏通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 方法。火针古称之燔针、焠刺、白针、烧针。
• 作用: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 通、气血行。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
火针的历史沿革
• 《内经》首次提到“燔针”,“焠刺”,《灵枢·官针》 中云:“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由此得出 “燔针”和“焠刺”即为“火针”和“火针疗法”。-寒 证、痹症、经筋病、骨病。禁忌:热证。
• 归纳了火针刺法,突 破火针不留针的禁忌
• 规范了火针疗法的操 作规程,制定国家标 准火针技术操作规范
火针的操作—针具
• 材质:耐高温、坚硬挺拔---钨锰合金材料
火针的操作—针具
• 细火针:直径0.5mm,主要用于面部穴位 ,体质虚弱的 老人。
• 中粗火针:直径为0.8mm,除面部和肌肉组织较薄的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