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

合集下载

火针放血疗法治疗瘀血腰痛的临床体会

火针放血疗法治疗瘀血腰痛的临床体会

火针放血疗法治疗瘀血腰痛的临床体会摘要:火针放血疗法是在传统火针基础上加以改良的一种针法,其操作方法为在火针点刺基础上,拔罐加以放血。

此法操作便捷,见效快,有深透的温热刺激作用,有温阳化气之功,对瘀血型腰痛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火针放血瘀血腰痛腰痛是指以外感、内伤或闪挫、跌打损伤致使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挛急或失于濡养而引起的腰部发生疼痛症状的一类疾病,主要以下腰、腰骶、骶髂或臀部疼痛不适、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腰痛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证候,诸如:妇科、精神症状引起的腰痛和腰部软组织的劳损,以及外伤、脊柱病变乃至内脏病变等。

它是临床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80%的成年人受过腰痛困扰[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长期伏案工作时间增加,运动时间减少,腰痛发生率进一步增高。

因此简便、有效、低廉的治疗腰痛是目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今年跟师罗玲副教授门诊,发现火针放血对于治疗瘀血型腰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遂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腰痛在中医属痹症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曰:“风寒湿三气夹至,合而为痹。

”说明腰痛在临床上常受风寒湿三气的困扰。

腰部为人体支柱与活动枢纽,人体三阴三阳经脉,奇经八脉皆从腰部而过。

无论外感、内伤,长期久病邪气客于经络,导致气血阻滞,瘀血痹阻于络,而发瘀血腰痛,因此瘀血阻络在腰痛病因病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瘀血为有形之实邪,故其疼痛特点为①痛有定处且疼痛拒按,按则疼痛加剧。

②疼痛昼轻夜重。

因瘀为寒邪,得阳始运,白天阳气运行脉中故气血运行较通畅,故疼痛稍轻;夜晚阳气潜伏,阴气较盛,气血运行受阻,故疼痛加重[ ]。

③变化多端。

瘀血可以与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症状多样。

且瘀血日久,可郁而生热,热甚则可伤阴。

或痰瘀久痹于经络,使经络肌肉失于濡养,阳气虚衰而生寒。

《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在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多者相加形成恶性循环,迁延难愈。

火针针具及其替代方法的发展

火针针具及其替代方法的发展

火针针具及其替代方法的发展通过文献回顾,了解火针的起源及火针针具的不断发展,以及火针治疗疾病的取效方式和特点,结合目前临床上出现的火针的一些替代方法,如电火针、激光火针等,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提出问题,为将来改善它们的功能做准备,以推动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标签:火针;针具;替代方法1古代文献中有关火针的记载火针疗法是针灸中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是用火将针尖烧红后迅速刺入穴位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自古以来火针有”烧针”“白针”“煨针”等称谓。

《内径》中称火针为”焠刺”、”燔针”。

《灵枢·官针》载”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素问·调经论》载”病在骨,调之骨。

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 《灵枢·经筋》中多次提及用燔针劫刺之法治疗经筋痹症。

《伤寒论》称火针为”烧针”。

明代高武的《针灸素难要旨》记载:”燔针:一名焠针,长四寸,风虚合于骨解皮肤之间者。

”另外其《针灸聚英》[1] 中又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火针”若风湿寒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针假火力,故功效胜气针也……又如川僧多用煨针,其针大于鞋针。

火针,以火烧之可用,即九针之中之大针是也,其针大于气针。

故曰大针者,其功能治风邪入舍于筋骨间不出者宜用之,火针之次也......火针即煨针也。

”《灵枢·寿夭刚柔》中有”皇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布衣是指体质好的劳民百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火针的起源很早,称谓较多,其针具来源于古九针中的大针。

而其火烧为用又源自”燔针”,古代多用其治疗寒性病证和经筋病变,施针对象应体质壮实。

2火针针具制作的发展火针由《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大针发展而来。

”大针也是锋针的加长,用火烧红后针刺腧穴的称为’火针’。

”[2]”大针的形状与结构:针身长4寸,新规格约100mm,针身圆粗,针尖锋利。

恩师贺普仁谨以此文祝贺恩师从医70周年

恩师贺普仁谨以此文祝贺恩师从医70周年

!!!!!!!!!!!!!!!!!!!!!!!!!!!!!!!!!!!!!!!!!!!!!!!!!!!!!!!!!笔者1997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并有幸于2001—2002年间师从贺普仁老师学习,在此期间,笔者随恩师临床应诊,同时协助恩师整理针灸古籍、处理日常信件,受益匪浅。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贺普仁国医大师学术研讨会,恩师的为人、行医、处事之道历历在目,令笔者感慨万千。

1为人谦和师从“五师”跟师2年,笔者从没见过恩师动怒,遇人总是笑脸相迎,吉字当头。

恩师身边的人都把他当作朋友、老师、兄长。

其自己也常说:“我有五位老师,一位是笔者的针灸启蒙老师、另外四位分别是书本、患者、同道、学生。

”他当时的保姆是一名刚出来打工的四川姑娘,不会做饭,更不会料理家务,家人问起此事,他就说:“嗯,姑娘不错,她做的饭菜也很特别。

”姑娘听后感动不已,亲切地称他“贺爷爷”,做起事来也更加主动、认真了。

2身居陋室心系针灸10年前,虽说恩师还没有“国医大师”的称号,但已经誉满京城了,然而他却还住在一栋平房里。

那平房极其简陋、拥挤不堪,而恩师却满足地说:“平房接地气,法乎自然,利于天地精气神往来。

”这平房里,放眼望去全都是书,连恩师平时坐的、吃饭的椅子扶手上也堆满了书,真可谓“汗牛充栋”。

恩师大部分的财产都在这里,其收集了大量的医学古籍,仅针灸方面的就有数百部,其中不乏善本、孤本,是名副恩师贺普仁———谨以此文祝贺恩师从医70周年李彬【摘要】贺普仁教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病机学说和针灸治疗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及贺氏火针被针灸界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

笔者有幸师从贺普仁教授学习,随其临床应诊、整理针灸古籍、处理信件等。

在恩师从医70周年之际,特写此文感谢恩师的教诲,祝贺恩师辉煌的针灸事业,同时也激励现在的针灸从业者学习恩师谦和豁达的为人之道、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超凡脱俗的国手风范。

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7例

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7例

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7例焦召华;李岩;姜婧;程素利;陈爽【摘要】目的:观察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37例患者按顺序进行双侧拔罐、火针、毫针针刺治疗,并参照H-B量表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37例患者治疗前评分为48.65±12.34,治疗后为81.67±12.23,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临床上火针双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调整气血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原有的阴阳平衡,以浅刺手法配合拔罐、火针能鼓舞正气,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疗程.%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ire-needling double-sided acupoints to treat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Use double - sided cupping thearapy, fire - needling therapy and filiform needle therapy to treat the 37 patients meeting the criteria, then facial functions and contenance were graded according to H - B scale and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standard for evaluation. Results;The scores of 37 patients were raised from 48. 65 ± 12.34 before the treatment to 81. 67 ± 12. 23 after treatment, which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treatment (P <0. 01). Conclus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choose double - sided acupoints with fire - needling therapy can recuperate the vitality, thus assist the body to bring back the equilibrium of Yin and Yang. Meanwhile, shallow needling manipulation accompanied by cupping therapy and fire - needling therapy will be more efficient in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and 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3(029)001【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火针疗法;双侧同治【作者】焦召华;李岩;姜婧;程素利;陈爽【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30004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于春秋两季。

火针疗法在头面部疾患中的应用

火针疗法在头面部疾患中的应用

1 面 痛
面 痛是指 面颊 抽 掣疼 痛 , 以面 颊 、 下 颌部 为 多 , 脸 进 上 洗 食 可诱 发 , 疼痛 剧 烈 , 刀割 、 如 电击 或 撕裂 , 当于 现代 医 学 相
的 三 又 神 经 痛 。针 灸 治 以祛 风 散 邪 , 络 止 痛 为 法 。 用 细 火 通
3 面瘫
周 围性 面瘫 , 现 为漱 口 、 食 时 发 现 一 侧 面 部 表 情 肌 表 进
瘫痪 , 患侧 额纹 消失 , 眼 、 眉 、 鼻 、 齿 不 能 , 唇 沟 变 闭 皱 耸 示 鼻
浅, 口角 下 垂 , 腮漏 气 , 鼓 咀嚼 存 食 , 患侧 耳 后 可 有 明 显 压 痛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1 7卷
第 5期
河 南 中医药 学刊
・4 ・ 5
火 针 疗 法 在 头 面 部 疾 患 中 的 应 用
李 岩 ( 津 公安 医院 , 津 30 4 ) 天 天 00 2
关 键 词 : 痛 ; 明 ; 针 疗 法 面 面 火
很 快闭合 , 这些 有形 பைடு நூலகம்邪 可从 针孔 直接 排 出体 外 , 祛除 邪 气 ,
4 痄腮
痄 腮 即流 行 性 腮 腺 炎 , 由病 毒 引起 的 一 种 急 性 传 染 是
病 。本病 以耳下 腮 部 肿 胀 疼痛 为 主症 , 春 季 多 发 , 冬 以儿 童 多 见 。针灸 治 以清热 解毒 , 消肿 止 痛 为法 。用 中 粗 火针 点 刺 局 部 , 术后局 部 有 少 量血 及 浅 黄色 液 体 流 出者 效 果 更 佳 。 施
痉 为法 。用 细 火 针 速 刺 阿 是 穴 , 时 配 太 冲 、 谷 、 池 等 同 合 风

火针治疗鸡眼30例经验介绍

火针治疗鸡眼30例经验介绍

火针治疗鸡眼30例经验介绍[摘要]探讨应用火针治疗鸡眼的疗效。

方法:使用中细火针,用酒精灯烧至通红至白亮,迅速刺入鸡眼中心,及四周,直达基底速出,用无菌棉球压迫少许,不上药。

结果:治愈率100%。

结论:使用火针治疗鸡眼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费用低廉,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笔者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特色门诊,收集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81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5余年,发病部位,足底13例,足趾17例,单发21例,多发9例。

)1.2病灶基本损害为绿豆至蚕豆大小,圆锥状角质增生。

淡黄或深黄色,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平坦或略隆起,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黄色环,呈鸡眼状;削去外层可见中心有角质栓。

发病以足趾多见,偶见于手部;多数为1—2个【1】。

长久站立或行走的人较易发生,摩擦和受压是重要的发病诱因,致使局部气血不畅,肌肤失养而形成。

圆锥状角质增生的顶端呈楔状嵌入真皮部,其下有一层灰白色薄膜即鸡眼滑囊。

因坚硬的圆锥状角质尖端压入真皮中刺激乳头部丰富的神经末梢,故可发生剧烈的顶撞样疼痛。

2.治疗及操作方法2.1术前准备,酒精灯一盏,棉签一包,碘伏100毫升,纱布块若干,中粗火针2支(直径0.75mm)。

2.2患者取仰卧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摆放出最佳施术位,鸡眼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中细号火针,医者一手持酒精灯点燃,一手以握笔式持火针,灯火紧靠病灶约1—2cm,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针尖部,直至针尖烧红至白炽后,对准鸡眼正中,垂直刺入,有落空感立即出针,若鸡眼较大,可在鸡眼周围,向根底做向心性透刺4针,以达基底为度。

但不宜过深或过浅,浅刺达不到治疗目的,神刺伤良肉,术后有出血,纱布块按压即可,每周治疗一次,连续3次进行疗效评定,嘱患者一周内不能沾水,穿合适鞋子,鞋底柔软舒适,避免穿太紧袜子。

贺氏三通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贺氏三通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贺氏三通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作者:高静任青田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07期糖尿病(D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因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异常。

DM病程日久可并发多种并发症,可累计心脏、血管、肾脏、神经等。

目前,对于糖尿病普遍采用教育治疗、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等综合手段治疗,然而即便如此,许多患者的血糖水平仍不能很好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

在中医学中,本病当归属消渴病范畴,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

消渴病日久,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

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从针灸学角度分析,针灸通过对人体腧穴的有效刺激能够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目的,属于绿色、高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因而也可以采用针灸的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

从2016年开始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贺氏三通疗法对于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现简要总结如下:所治疗的患者均为2016年来我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共26例,其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50岁以上24名,50岁以下2名,病程在5年以上者16名,5年以下者10名。

治疗方法: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方案。

主要采取毫针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火针、毫针、艾灸或是放血治疗。

主穴:膈俞、脾俞、肾俞、足三里。

配穴:肺热津伤证配尺泽、复溜;胃热炽盛证配内庭、中脘,并于中脘及足三里穴放血治疗;肾阴亏虚证配太溪、复溜;阴阳两虚证配太溪、命门,并于肾俞、命门穴处行火针及艾灸治疗。

所有穴位用毫针直刺,针刺深度根据患者肥胖程度而定,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連续治疗5周。

放血疗法以三棱针点刺穴位,上拔火罐,留罐5-10分钟。

火针疗法用中粗火针点刺相应穴位,针刺深度为1.5寸,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5周。

火针止痒的中西医机理初探

火针止痒的中西医机理初探

火针止痒的中西医机理初探作者:文舒严旭洪肖丹张敏张亚宁李天浩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第08期摘要:瘙痒是皮肤科常见的自觉症状,因其顽固难治,易于反复,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治疗起来颇为棘手。

临床观察中得知,火针疗法止痒收效快,疗程短,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在皮肤科等疾病领域使用广泛。

本文从火针开腠理,祛风散邪,补火助阳,行气活血通络,以热引热,清热解毒等方面探讨火针止痒的中医机理,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火针机理的研究,推广火针治疗瘙痒性疾病在临床中的使用。

关键词:火针;止痒;中西医机理中图分类号:R24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8-0011-02火针的使用源远流长,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将其称为“大针”“燔针”,又将火针刺法称为“焠刺”,并成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伤寒论》中将其称为“烧针”“温针”。

近年来随着针灸的发展,火针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已经涉及到了内、外、骨伤、妇科疾病等多领域。

瘙痒不仅是皮肤科,也是许多系统性疾病较为常见的自觉症状,因其顽固难治,易于反复,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为医生治疗起来颇为棘手的难题。

目前常规的治疗手段如光疗、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镇静剂、免疫抑制剂等,多因停药后易复发或加重,或不良反应多,或治疗成本较高等原因已不能满足临床,中国传统治疗方法——火针,得以在止痒方面发挥其特色和优势。

《灵枢·终始第九》言:“痒者,阳也,宜浅刺也”,后世医家将“火”与“针”结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火针止痒起效快,能立即缓解病情,且病程短,对慢性顽固性瘙痒治疗也有满意疗效。

从中医角度看,内治法辨治瘙痒,或因风、湿、热、虫等邪气侵袭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失和,不通则痒;或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不荣则痒。

笔者将结合中医和现代医学对瘙痒的认识进行初步探究。

1火针止痒的现代医学认识瘙痒是一种使人产生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觉。

现代医学认为,瘙痒的产生是由于体内外各种物理、化学性有害因素的刺激而产生,这些因素导致局部释放组胺、激肽等化学介质作为瘙痒介质,并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产生痒感神经冲动,经过感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进而引起痒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疗法
一、火针疗法的定义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
入到人体的输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分
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贺普仁创立的“三通法”之一的温通法就是利用温热作用,刺激穴
位和部位,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
血行,因此称为“温通法”。其治病机理就是温热。贺老从60年代起
研究火针疗法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在火
针的适应症及治病机理方面作了尝试和探讨,挖掘、应用、发展了这
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坚持使用火针治疗各种病
症,包括治疗小儿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
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病证的探索,使火针
疗法的治疗病种达30多种,

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火针疗法的作用
1、 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
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
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
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
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
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
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
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
举陷,治疗阴挺。
2、 疏通经络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
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
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
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
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
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
属瘰,小者如疬。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
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
止。
3、 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
使脓排出,脓肿消除。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用围刺法,如疮口大、
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
4、助阳益气、解除麻木: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
临床上常同时出现。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
自除。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
5、温通经络,祛风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
或气血生风所致。治疗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
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
6、运行气血,解痉止挛: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分为颜面、
四肢两种。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
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脉,则拘急、抽搐自止。再
配合体针,平肝息风、补气祛痰则疗效更好。
7、引热外达、清热解毒:火针属温法,一般认为只适用于祛寒,
不可用于热证。但经过临床证明,火针可治疗一些热证。热毒内蕴,
拒寒凉之药不受,清热泄火之法没有发挥作用之机,而火针疗法有引
气和发散之功,因而可使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
可治疗乳痛、颈痛、背痛、缠腰火丹及痄腮等症。
8、健脾利湿,温中止泻: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调节脏腑的
功能,故用火针点刺中脘、天枢、长强等穴,可补益阳气,收摄止泻。
临床多用中粗火针,快速点刺法,治慢性肠炎等。
9、补脾益气、通利筋脉:火针治疗痿证多选用中脘、气海、天
枢及阳明经的下肢穴,同时再加上督脉的阿是穴。因火针能助阳气行
气血,使脾胃气盛,则气血生化充足,筋脉得以润养,肌力增强,肌
肉丰满。治疗可选中粗火针,点刺法。
10、通经活络、散瘀消肿:不慎扭伤后,局部组织可出现肿痛,
活动不利。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祛瘀消肿止痛。治疗多
选对侧阿是穴,用点刺法。

三、火针针具:
贺氏火针的制作材料为钨锰合金。 火针分为粗、中、细三类。
细火针:直径为0.5毫米的火针,属细火针。细火针主要用于下
列几种情况,如面部的穴位,由于面部神经、血管比较丰富,痛觉敏
感,使用细火针可以减少痛苦,二则由于面部直接影响美观,使用粗
火针如处理不当,易留有疤痕。肢部等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
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均宜用细火针。
中粗火针:直径0.8毫米,适用范围较广泛,出棉布穴位及肌肉
菲薄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点和病灶周围均
可应用。
粗火针,直径1.1毫米或更粗的火针,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
如窦道、痔漏、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臁疮、腱鞘囊肿、皮肤病变
等。

四、火针的选穴原则
在穴位的选择方法上,强调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病灶部位,
选择适当的经穴、痛点,或在病灶处直接针刺。
1、循经取穴是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辨证归经,按经取穴,
在经穴上施以火针,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使疾病缓解。
2、痛点取穴,即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痛点上施
以火针,通过温热刺激,使经脉畅通,疼痛则止。
3、此外,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即在病灶处或周围进行针刺,因病
灶的形成多由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火针刺激可使循环改善,组织代
谢增强,病灶得以消除,疾病得以缓解。

五、火针的操作方法
(1)定穴位:除了直接针刺病灶局部外,不论是选择经穴还是
寻找压痛点,都要在消毒针刺之前,在选定的穴位上加以标记,一般
都是用拇指指甲掐个“十”字,以保证针刺的准确性。
(2)消毒:定好穴位以后,先用2.5%碘酒棉球,以穴位为中心
向四周划同心圆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以同样的方法划同心
圆脱碘,待酒精干后即可施术。
(3)烧针:消毒后点燃酒精灯,左手将灯移近针刺的穴位或部
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外焰,根据针刺深度,决定
针体烧红的长度。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
(4)进针:将针烧至通红时,非常迅速地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
并迅捷地将针拔出,这一过程大约只需要十分之一秒。要求术者全神
贯注,动作熟练敏捷。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年
龄以及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四肢和腰腹稍深,
胸背宜浅。
(5)留针:火针疗法以快针为主,大部分不留针。当火针用于
祛瘤、化痰、散结时,则需要留针。留针的时间多在1~5分钟,如
针刺淋巴结核,需留针1~2分钟;取远端穴位,火针治疗疼痛性疾
病时,可留针5分钟。
(6)出针:起针时医生要手拿消毒干棉球,当火针进到一定深
度时,应迅速出针,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不扩大针孔以免小斑痕
形成。
(7)出针后处理:火针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需要用干
棉球按压针孔即可。一则可以减轻疼痛,二则可以保护针孔。

六、火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 (1)施用火针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烧伤或火灾等意外事故。
• (2)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饥饿,劳累以及大醉之人不宜火
针。等他们的不适症状缓解再行治疗。
• (3)体质虚弱的患者,应采取卧位。
• (4)人体的有些部位,如大血管、内脏以及主要的器官处,
禁用火针。
• (5)面部应用火针需慎重。古人认为面部禁用火针。因火针
后,局部有可能遗留小疤痕,因此古人认为面部应禁用。但如
我们在操作时选用细火针浅刺,则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而且不
会出现疤痕,因此禁用火针在面部,不是绝对的。
• (6)火针针刺后,须向病人交待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
火针完毕后的正常反应为针后当天针孔可能发红,或针孔有小
红点高出皮肤,甚或有些患者出现发痒,嘱患者不必担心,不
会造成针孔感染,这是机体对火针的一种正常反应。针孔是个
轻度的小烧伤,数天后自行小时,不需要任何治疗处理。其二,
当针孔瘙痒时,务必不要用指甲搔抓,否则红点范围扩大,影
响下一次火针治疗。其三,火针治疗后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保
护针孔,以免污水侵入针孔,感染化脓。
• (7)火针治疗后应注意清洁。
• (8)火针治疗期间忌食生冷。
• (9)糖尿病患者禁用火针,因为其针孔不宜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