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火针疗法

合集下载

火针刺法

火针刺法

火针刺法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

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

火针针体较粗,质量坚韧,一般采用员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

也有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
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痣、疣的治疗;钨合金火针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
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针柄套上木柄,以防烫手。

操作方法
(1)深刺法:
即以火针深刺入穴,迅即出针,按压针孔,“凡行火针,一针之后,疾速便去,不可久留,寻即以左手速按针孔上”(《针灸聚英》)。

(2)散刺法:
以火针频频点刺,不计次数。

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既包括不拘部位的较大面积浅刺,亦可反复叩刺某一穴位,如王执中治疗腰痛,“火针微微频刺肾俞,则行履如故”。

此法已鲜报道。

(3)刺血法:
此法在古籍中记载很少。

《针灸资生经》中提到,王执中治其母突发脚肿之症,“以针置火中分热,于三里穴,刺之微见血,凡数次,其肿如失。

”火针刺血法,结合了火针刺和刺血二法,我们以为。

如能进一步加以探讨,可能对治疗某些急症有一定临床价值。

1/ 1。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

+ 张,女,26岁,工人。受凉后发热,头痛,无
汗,精神倦怠,电子口表测得39.4℃。中医诊 断:风寒感冒。予针刺,取穴:风池,曲池, 外关,合谷,足三里,均为双侧。得气留针半 小时。中药:生石膏(先煎)25g,知母10g,生 地10g,山栀子10g,柴胡10g,荆芥10g,板蓝 根10g,防风10g,桔梗10g,生甘草5g。二剂。 次日,体温38.4℃,再予前方针刺一次,中药 服用而愈
+ 2.治疗方法
+ (1)针灸治疗 +
1)取穴:条口 + 透承山、肩髃、肩髎、 + 肩前、曲池、外关、 + 合谷
+
+
2)操作方法:取俯卧或坐位,取对侧条口向承 山方向透刺1.5~2.0寸,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 使之出现强烈针感,并嘱患者抬举活动患肩,行 针3~5min,常获良效。 + 取俯卧或坐位,使肩关节充分外展,肩髃、 肩髎分别向极泉方向透刺1.5~2.0寸,肩前直刺 0.8~1.2寸,三穴均达明显的针感;曲池直刺 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针刺得 气后,持续捻转,力求针感向肩部传导。诸穴均 取患侧,每日治疗一次。
治疗方法: 针灸: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 、次髎 + • 艾灸:关元、中极 + •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 + + +
王某,已婚 女 34岁 初诊:2009年9月24日就诊,主诉:有痛经病史二年,每月经行痛甚 必呕吐、腹泻,面色微黄,神疲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苔厚,脉细 。证属素体脾乏虚弱,气血循行不畅,冲任二脉失调,经脉不通,“ 不通则痛”,知其月经来潮刚净,先拟健脾益气,估以养血施治。 炙黄芪15g 党参15g 炒白术芍各10g 茯苓10g 淮山药20g 熟地 15g 枸杞子10g 女贞子10g 桑葚子30g 炒米仁15g 制黄精30g 当归 6g 炙甘草5g 阿胶(烊化)10g 红枣10g 10帖 二诊:2009年10月10日就诊,月经即将来潮,经期调理 柴胡6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6g 熟地15g 川芎10g 赤芍10g 生蒲 黄10g 五灵脂10g 制香附10g 制元胡10g 生山楂10g 益母草10g 茯 苓10g 7帖后愈!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火针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操作简单,见效迅速。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腧穴,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针灸的一种。

古称“燔针”。

火针刺法称为“焠刺”。

火针原理火针疗法借火之力而取效,集毫针激发经气,艾灸温阳散寒的功效于一身,临床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其原理,可概括为:1.借火助阳:借助火热,通过穴位、经络,激发经气,温壮阳气,是火针治疗之本。

2.开门祛邪:即通过灼烙腠理腧穴开启经络之外门,给邪以去路,使脓毒、瘀血、水湿、痰浊及六淫之邪外出,而祛除病因,是治本去根。

3.以热引热:借火开外门,使毒外泄,乃治病求本。

通过以上作用达到温壮阳气、生肌敛疮、散寒除湿、祛风止痒、祛瘀除腐排脓、散结消肿、止痛缓急除麻木、止咳定喘、清热泻火解毒目的。

针具针具多选用能耐高温不变软的钨锰合金材料制作,针柄以耐热导热差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针体较粗,针头较钝。

作为针具,以高温下针体硬度高、针柄不宜导热为优。

常用的有单头火针、三头火针。

单头火针又有粗细不同,可分为细火针(针身直径约0.5mm)和粗火针(针身直径约1.2mm)。

亦可用30~28号(直径0.28~0.38mm)的毫针,创伤较小,治疗范围广,患者较易接受。

操作方法1.选穴与消毒:①选穴:取穴原则:辨证取穴、辨病取穴、阿是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与毫针选穴基本相同,但选穴宜少,多以局部穴位为主。

软组织伤及各种疼痛疾病,以阿是穴及阳性反应点为治疗点。

选定穴后,用棉签在穴上按压一凹陷标志以利进针。

②消毒:火针治疗应严格无菌操作,针刺前穴位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与毫针刺法消毒相同。

2.烧针与针刺:①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

《针灸大成·火针》明确指出:“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

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因此,在使用火针前必须将针烧红,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

火针烧灼的程度:需烧至白亮,否则不宜刺入,也不宜拔出,而且剧痛。

②针刺:可用左手拿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针,尽量靠近施治部位,烧针后对准穴位垂直点刺,快进速退。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2、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 腰背部、大腿部等。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先在 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 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部位皮 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3、闪罐: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 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 红为度。 4、刺络拔罐: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 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吸拔在点刺 的部位上,使之出血,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 针后拔罐留置5-10分钟。
4、温盒灸:20-30分钟
二、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一)泄泻病 治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步骤:1、取穴:天枢、足三里。 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 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门、 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 3、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艾灸15-20分钟。每日1 次,10次为1疗程。 4、隔盐灸法:取神阙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 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询问患者 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三)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 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 短,出现皮肤过 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 治 1次。 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 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 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 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疱之品。 4、冬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一般每7-10 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3年为一疗程。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一、概述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特定腧穴或部位,达到祛疾除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二、临床作用火针的作用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

火针的治疗机理在于让温热刺激穴位和部位来增强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温通经脉,活血行气。

将火针的这些功效应用到临床上,可以助阳补虚,升阳举陷,消癥散结,生肌排脓,除麻止痉,祛痛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三、针具材料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材料:钨锰合金四、操作方法1、选穴与消毒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

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

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

确定穴位: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

方法:拇指掐“+”字,选定穴位候进行严格消毒。

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染。

2、烧针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

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起作用。

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烧针。

3、针刺与深度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随即迅速出针。

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保护针孔。

关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

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

4、执针方法⑴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针柄上,稳固的持着。

所用力量就像“衔着虎仔过山涧”的比喻,用力太大则针易折,用力太小则针易脱手。

⑵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针即可。

⑶手背圆:是形容执针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

(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火针操作规程

火针操作规程

火针操作规程
火针是将毫针加热后施术于患处的外治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火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可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温经散寒等治疗效果。

3.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骨类疾病。

4.禁忌症
糖尿病及有皮肤过敏患者。

5.告知
针刺部位疼痛、烫伤等。

6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艾条、酒精、棉球等。

7.操作流程
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核对解释、保暖、暴露针刺部位,取适宜体位。

3、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校准穴位。

4、用皮肤消毒剂消毒针灸部位及术者手指。

5、正确选用火针,检查针柄、针体、针尖的情况,选用穴位与毫针选穴基本相同。

然后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以卧位最佳,针刺前注意消毒,针刺前必须把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红,烧至通红发亮,速进即出,针刺深度根据穴位所在的部位而不同。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以减少疼痛,不可揉搓以免出血。

6、对于血管及神经分布部位不宜针刺,针刺后红肿未完全消退时,应避免洗浴。

7、初次接受火针治疗者,应做好解释工作。

8.护理及注意事项
注意烫伤及伤口感染。

9.出现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1.出现针刺部位的感染应立即给以抗炎对症处理。

2.烫伤给以生理盐水冲洗并伤口换药。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的作用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肾阳虚则临床上可出现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等;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

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

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疏通经络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中药治疗效果较慢,火针疗法则有特殊的效果。

以上疾病多以咳喘症状为主,而咳喘多由于风寒外来,邪气闭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成。

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

如气滞血瘀,痰湿凝积,荣卫之道涩而行迟,积久则成癥结。

一方面火针有温热助阳,激发经气的作用,故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癥结;另一方面火针又能助阳化气,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凝滞之痰邪湿邪因而化解。

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

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

此病的发生多与痰有关。

颈侧为少阳所主,少阳为气多血少之经,若为情志不舒,则造成肝郁脾虚,酿湿成痰,气血受阻,聚而不散即成瘰疬结核。

如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互结也可形成此病。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
部患疱疹4天, 患 处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患者诉说疼痛难忍、夜不能 寐。 诊断:带状疱疹 治疗:1、用火针臵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破疱疹 后并立即拔针,每个疱疹上点刺1 针,涂上紫药水。 从“头”至“尾”,头尾重刺。2、点刺后拔罐使壅结 体内火毒外泄。3、毫针围刺或者排针治疗。4、针灸 后加用艾灸。(艾灸有消炎止痛的功效)

即借火力强开其门,使毒热外泄。局部气
血壅滞、 火郁而毒生,出现红肿热痛等多 种病证,使用火 针借助火力强开其门,使 壅结的火毒直接外泄。 同时火针温通经脉, 助气血运行,气血行,则火毒随之消散。 古今医学界习惯认为火针为温法, 只限于 祛寒,不可用于热证,但是临床实践证明, 火针不仅适用于寒证,而且对一些火热毒 邪也确 有疗效。
患者,王某,男46岁,平时工作劳累 ,双侧膝关节反 复积液,以左侧明显,活动受限。 诊断:双侧膝关节积液 治疗:患处常规消毒用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炽状,迅 速在关节高突处点刺,如有 积液溢出,连刺5~7针;积液粘 稠难出者,可用粗火针烧红连刺,然后使用闪罐法刺激,再 使用留罐法, 可有淡黄色积液溢出,绷带包扎固定膝关节。 减少运动。积液消除后,改用毫针加艾灸治疗,每日一次。 火针治疗配合拔罐治疗 ,隔日一次, 。 嘱患者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效果明显。

1.面部应用火针要慎重。《针灸大成〃 火针》 说:“人身诸处,皆可行火针,惟面上忌 之。” 因火针刺后,有可能遗留有小疤痕, 因此除治疗 面部痣和扁平疣、 顽固性面瘫外,面部慎用火针。 年龄较大者面部可用火针;年青女性面部需要用 火针治疗,必须取得患者同意后治疗。 2.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 用火针。 3.在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 全消失 时,则应避免洗浴,以防感染。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五)面瘫病 面瘫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 病。多因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 阳脉络,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 而发病。表现为一侧面部松弛,额纹消失,眼裂 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被牵向健侧, 不能蹙额、皱眉、鼓颊等动作,部分患者初期耳 后疼痛,还可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甚至外 耳道出现疱疹等。本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瘫。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治则治法】疏利肝胆,清热化湿,祛瘀止痛。 【常用取穴】局部阿是穴。 【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中粗火针点刺疱疹的 头、中、尾部,不留针,深度6~10毫米。可加用 火罐以祛除瘀滞。较大水疱可用火针点破,使液 体流出,复以干棉球擦拭。对有全身症状者,可 结合其他针、药治法。 【特别提示】针后局部皮肤可予碘伏外涂,以防 止感染并减少渗出。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火针疗法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 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腧穴或患处的一种 针灸治疗方法。火针作为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殊 针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助阳、祛邪引热的功 效,临床可以单独或与其他针法结合应用。常用 于颈、肩、腰腿、关节痛,以及带状疱疹、湿疹、 白癜风、银屑病等临床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的治 疗。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三)腕筋结 本病是发生在腕关节背侧或掌侧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囊 内为白色胶状液体,多因慢性劳损、外伤所致。其临床表现 为在手腕背部有半球形或梭形包块,直径多大于1厘米,表 面光滑不与皮肤相连,基底固定,质地为橡皮样或有囊性感, 局部酸胀不适,握物或按压时可有痛感。本病参照《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腱鞘囊肿。 【治则治法】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常用取穴】局部阿是穴。 【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中粗火针快刺,以囊肿最高处 为中心,点刺肿胀隆起处3~5点,或向囊肿中心围刺。出针 后,从针孔处挤出胶状物,再敷以干棉球予以包扎。


5.散刺法:是以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 刺法,多用于治疗麻木、瘙痒、拘挛和痛证。一 般每隔1.5厘米刺1针。针具最好选用细火针,刺 激以较浅为宜。 亦可分为快针法和慢针法: 1.快针法:是进针后迅速出针的一种最常用的刺 法,即进针后不停留迅速出针。 2.慢针法:火针刺入穴位或部位后,留针1~5分 钟后出针。留针期间可行各种补泻手法。本法主 要适用于淋巴结核、痈疽、囊肿等各种组织坏死 和异常增生等疾病。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4. 围刺法:是围绕病灶周围行针刺的一种刺 法。其进针点多选择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 界之处,主要适用于皮科、外科疾患,以 中粗火针为宜,进针的间隔距离以 1 ~ 1.5 厘米为宜。针刺的深浅应视病灶深浅而定。 有时可直接刺络脉出血,以祛除瘀滞,可 促进局部红肿消退。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三)刺法
可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 法、围刺法、散刺法等。 1.经穴刺法:根据临床表现辨证选 穴,在经穴上施以火针。本法主要适 用于内科疾病,针具以细火针、中粗 火针为主。进针的深浅较毫针要相对 浅一些。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2. 痛点刺法(即点刺法):根据临床症状、 辨证归经,在经络上选择一定的穴位,或 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该点 上施以点刺。本法适用于各种肌肉、关节、 神经痛,针具以中粗火针为主。进针的深 度较经穴刺法治法】温经通络,疏风祛邪。 【常用取穴】四白、阳白、地仓、颊车、 牵正。 【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细火针快刺, 进针3~6毫米,不留针。 【特别提示】火针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多 用在重度面瘫和面瘫恢复后期的治疗阶段。 操作时避开五官和面部的神经、血管。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二、常见疾病的火针疗法 (一)肩凝症 本病多因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 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 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肩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并可向 颈部及肘部放射,外展功能明显受限。本病参照《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 【治则治法】散寒除痹,活血通经。 【常用取穴】取局部阿是穴、条口,火针点刺。 【操作步骤】选取局部疼痛点,以中粗火针加热烧红后局 部点刺不留针,疼痛面积较大者,可予局部多针点刺。条口 以细火针直刺,深度约为40毫米,不留针。隔日1次,5次为 一疗程。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二)腰痛病 腰痛病是以自觉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多因感 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引起,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活 动障碍,或见痛连臀腿,或因咳嗽、喷嚏等使疼痛加剧。本病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腰部扭 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等。 【治则治法】驱寒除湿,通痹止痛。 【常用取穴】以腰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取穴为肾俞、大肠俞、 委中和局部阿是穴。 【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以中粗火针 快刺,深度约为20毫米。局部阿是穴可以重复点刺,每次深度6~ 10毫米。刺后可加火罐以除瘀血。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 【特别提示】注意针后防止受凉,减少腰部过度活动。
三、禁忌症 1.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饥饿、劳累以及 醉酒者。 2.严重的心脏病患者。 3.患有出血性疾病者。 4.孕妇。 5.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禁用或慎用。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四、注意事项 1.操作时注意避开大血管、内脏以及重要的器官。 2.防止烧伤或火灾等意外事故。 3.体质虚弱的患者,应采取卧位。 4.须向病人交待以下内容:①针后针孔可能发红、 发痒,或有高出皮肤的红点,属于正常反应。② 针孔瘙痒时,勿搔抓。③当天不要洗澡,保护针 孔。④穿宽松衣服,避免摩擦患处。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谢 谢!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3.密刺法:是一种使用中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 的刺法。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病情重趋 于密,每针相隔1厘米;病情轻趋于疏,每针相隔 1.5厘米。主要适用于增生性、角化性皮肤疾病, 如神经性皮炎等。针刺深浅要适度,一般以火针 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而又刚接触到正常组织的 深度为宜。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四)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 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春秋季节多发,多 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其前驱症状可 表现为患部灼热、疼痛等,继而皮肤出现簇集成 群、累累如串珠的红斑、水疱,伴发剧烈的疼痛, 多发生在腰胁部,又可见于头面、下肢等处,可 伴有全身症状。日久不愈,经脉气血瘀滞,局部 可遗留程度不等的疼痛。本病参照1994年《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 疱疹。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一、常用器具和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火针作为一种特殊针具,其制作的材料不同于一 般毫针,根据临床的需要分为粗、中粗、细3类。 细火针为针体直径不超过0.5毫米的火针,适用于 面部、四肢等皮肉浅薄部位。中粗火针的直径0.8 毫米,适用范围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 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 点和病灶周围均可应用。粗火针,直径1.1毫米或 更粗,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 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臁疮、腱鞘囊肿、皮肤 病变等。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二)基本操作方法 1.操作步骤:包括消毒、烧针、进针、行针、留针、出针。 确定好穴位或针刺部位以后,以75%乙醇局部消毒,以点 燃的酒精灯或止血钳夹持的95%乙醇棉球为火源,左手将火 源移近针刺的穴位或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 伸入火焰的外层,根据针刺深度,确定针体烧红的长度。将 针烧至通红时,迅速准确地将针刺入穴位,并迅捷地将针拔 出,这一过程不超过一秒。一般情况下不留针,特殊情况需 留针时,可以配合行针手法。出针后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 片刻。 火针的进针角度以直刺为多,对于疣、赘生物等可采用斜 刺法。进针深度由针刺部位、疾病、体质等多因素决定。胸 背部一般不超过3毫米,四肢可刺入超过10毫米。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