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型煤矿初步设计书

合集下载

煤矿初步设计协议书范本

煤矿初步设计协议书范本

煤矿初步设计协议书范本《煤矿初步设计协议书》甲方: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进行煤矿初步设计的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___________煤矿项目1.2 项目地点:___________1.3 项目规模:___________1.4 项目投资估算:___________二、设计范围及内容2.1 设计范围:本工程初步设计包括矿区地形地质条件分析、矿井井田划分、开采方式、开拓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压缩空气供应系统、供电系统、防尘供水系统、井筒装备、井巷支护、井下安全设施、提升运输设备选型、主副井土建及钢结构设计、矿井辅助设施、矿区地面设施、矿区生产辅助设施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2.2 设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矿区地形地质图、矿井井筒布置图、矿井通风系统图、矿井运输系统图、矿井排水系统图、矿井供电系统图、矿井安全设施布置图、矿井井筒装备图、矿井井巷支护图、矿井提升运输设备选型图、矿井主副井土建及钢结构设计图、矿区地面设施布置图、矿区生产辅助设施图等。

三、设计质量标准3.1 乙方应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保证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3.2 乙方应按照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和条件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3.3 乙方应在每个设计阶段及时向甲方汇报设计进展情况,对甲方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设计周期4.1 乙方应在合同签订后_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并提交甲方审查。

4.2 乙方应根据甲方审查意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合同签订后_____个工作日内提交修改后的设计方案。

五、合同价款5.1 本合同的设计费为人民币(大写):_____元整(小写):_____元。

5.2 乙方在合同签订后_____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交设计费发票,甲方在收到发票后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设计费。

某煤矿建初步设计方案

某煤矿建初步设计方案

某煤矿建初步设计方案煤矿是一家拥有大规模煤矿资源的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保证矿产资源的开采和运输的高效性,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良好福利,煤矿公司需要进行一次初步设计方案。

1.矿井布局设计: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和矿层分布,通过从主坑道分支出来的次级坑道网,形成坑道系统。

在矿井布局设计中,应考虑到安全通道和应急出口的设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人员。

2.开采工艺流程设计:针对不同的矿层和矿层特性,设计合适的开采工艺流程,包括爆破、掘进、支护等环节。

优化开采工艺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生产设备选型:根据煤矿的规模和产能需求,选择适合的生产设备和机械设备,包括采煤机、运煤车辆、通风设备等。

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同时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4.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煤矿建设应考虑环境保护设施的设置,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

设计合理的环境保护设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安全设备布置:在煤矿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安全设备的布置,包括安全监测系统、瓦斯抽放设备、灭火设备等。

安全设备的合理布置可以提高煤矿的安全性能,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6.劳动保护设备规划:为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煤矿初步设计中,应规划劳动保护设备,包括防尘设备、防爆设备以及紧急救护设备等。

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

7.运输系统规划:考虑到煤矿需要将采矿产品运输出井口,必须设计一个高效的运输系统。

运输系统包括输送带、电机设备、车辆通道等。

优化运输系统可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并降低运输成本。

8.水源和电力接入设计:煤矿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源和电力供应,因此在初步设计中应考虑如何合理接入水源和电力。

优化水源和电力接入系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并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总之,在煤矿的初步设计方案中,需要综合考虑煤矿的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煤矿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以确保煤矿的安全和高效运营。

2. 设计目标主要设计目标包括:- 提供最佳的采矿工艺和设备配置-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提高煤矿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煤矿运输和布局方案3. 煤矿选址分析根据地质勘测和市场需求,选择了适宜的煤矿选址。

在选址分析中考虑以下因素:- 煤层厚度和质量- 煤矿附近的交通便利性- 水资源供应和排放- 环境保护要求4. 采矿工艺和设备配置根据煤矿选址分析结果和市场需求,确定了最佳的采矿工艺和设备配置。

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采矿方法(如露天矿或井下开采)- 采矿设备的类型和规模- 采矿流程和生产效率- 安全和环保要求5. 煤矿安全管理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制定了详细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案。

其中包括:- 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 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安全检查和评估机制6. 煤矿环境保护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制定了煤矿环境保护方案。

重点包括:- 污水处理和排放控制- 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生态恢复和环境监测7. 煤矿运输和布局方案为优化煤矿运输和布局,制定了合理的运输和布局方案。

这包括:- 选用高效的矿石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或管道)- 确定煤矿与交通枢纽的连接点- 优化煤矿布局,降低运输距离和成本8.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煤矿初步设计方案,全面考虑了采矿工艺、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运输布局等关键因素。

这些方案将确保煤矿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某煤矿建初步设计方案

某煤矿建初步设计方案

某煤矿建初步设计方案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煤矿初步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介绍地处于一个煤炭资源富集的地区,具备开发煤矿的条件。

该地区煤炭储量丰富,而且煤种品质优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公司计划在该地建设一座煤矿。

二、项目规划及设计方案1.选址首先,在选址上我们将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煤炭资源分布情况:选址应尽量靠近煤炭储量较大的地方,以便减少运输成本。

(2)地质条件:选择地质条件较好、地层平稳的地方建设,以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性。

(3)交通便利性:选址应考虑到交通便利程度,以方便将煤炭运送出矿区。

2.矿井设计(1)矿井布置:矿井应按照安全、经济、高效的原则进行布置。

在矿井布置时要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做到合理开采。

(2)矿井结构:矿井应具备合理的结构设计,以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

(3)矿井通风:矿井通风是确保采矿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应进行合理的通风设计,保持矿井内空气流通,并控制煤尘浓度,降低爆炸事故发生几率。

3.生产流程设计(1)采煤工艺:我们计划采用现代化的采煤工艺,如连续采煤机进行机械化采煤,以提高采煤效率。

(2)煤炭输送:设计合理的煤炭输送系统,将采出的煤炭快速安全地运送到地面,以提高生产效率。

(3)煤炭处理:对于采出的煤炭,我们将对其进行初步处理和分级,以提高煤炭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4.环境保护设计(1)主要污染治理:在煤矿运营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措施减少矿井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保护环境水质和空气质量。

(2)废弃物处理:对于采出的煤矸石等废弃物,我们将进行科学排放或者循环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绿化美化:在煤矿周边,我们将建设绿化带,以改善矿区环境,提升景观效果。

5.安全管理(1)安全规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性。

(2)安全培训:定期组织矿工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平山湖煤矿建设初步设计

平山湖煤矿建设初步设计

平山湖煤矿建设初步设计摘要:一、平山湖煤矿建设背景及意义二、平山湖煤矿建设初步设计概述三、平山湖煤矿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四、平山湖煤矿建设的实施与预期效果五、未来展望与建议正文:平山湖煤矿建设初步设计一、平山湖煤矿建设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不断攀升,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其供应能力亟待提升。

平山湖煤矿的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该项目位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旨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国煤炭供应能力,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平山湖煤矿建设初步设计概述平山湖煤矿建设项目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后,现已完成了初步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矿井建设、煤炭开采、矿井通风、排水、运输等各个方面。

项目遵循安全、环保、高效的原则,力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平山湖煤矿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矿井设计:矿井采用现代化开采技术,提高煤炭产量和效率。

2.矿井通风:采用先进通风技术,确保矿井内空气质量,保障矿工安全。

3.排水系统:设计合理排水系统,防止矿井内水患,降低矿井运营成本。

4.运输系统:采用高效运输设备,提高煤炭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5.环保措施:严格落实国家环保政策,采用先进环保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四、平山湖煤矿建设的实施与预期效果项目实施阶段,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煤炭XX万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未来展望与建议平山湖煤矿建设项目的完成,将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为确保项目长期稳定运行,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3.落实环保政策,持续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4.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整体运营能力。

5.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总之,平山湖煤矿建设项目将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古交石鑫煤矿初步设计

古交石鑫煤矿初步设计

古交石鑫煤矿初步设计一、前言古交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城市。

煤炭资源是古交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对于古交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古交市的一座新兴煤矿——石鑫煤矿进行初步设计。

二、选址分析1. 地理位置古交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太原盆地东南缘,距离太原市仅有30公里左右。

该区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2. 煤层分布情况根据初步勘探结果显示,在选址范围内存在多个厚度较大的优质无烟煤层。

其中最优质的一层厚度达到了3.5米,并且品质较好。

3. 交通条件该区域内有多条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同时,在未来还有规划修建新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

在以上三个方面考虑后,我们最终选择了选址范围内的某一地块进行煤矿建设。

三、煤矿规模1. 矿井数量根据初步勘探结果,选址范围内的煤层分布较广,因此我们计划建设两口井。

其中一口主井采用竖井方式,另一口辅井采用斜井方式。

2. 矿工数量预计该煤矿的日产量为2000吨左右。

根据这个产量,我们预计需要招聘500名左右的员工。

3. 设备投资考虑到该煤矿规模较小,因此我们计划采用适当的设备进行生产。

预计设备投资总额为5000万元左右。

四、生产流程1. 采掘方法该煤矿主要采用传统的爆破采掘法进行开采。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将根据地质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 煤的加工处理在开采后,我们将对原始煤进行洗选、筛分等加工处理工艺。

最终得到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无烟煤产品。

3. 产品销售渠道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销售产品,包括煤炭交易市场、电厂等大型用户以及一些小型加工企业。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五、安全环保1. 安全生产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循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定。

同时,我们也将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环境保护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环境。

在开采过程中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对废水进行处理等。

某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审定版)

某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审定版)

山西省原平市石豹沟煤矿奇村井田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编号:设计规模:所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目录前言 (1)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资源整合前矿井现状 (5)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 (5)第二节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 (6)第二章资源整合的条件 (10)第一节资源条件 (10)第二节外部条件 (35)第三节资源整合条件综合评述 (36)第三章井田开拓 (37)第一节资源整合前各矿开拓开采现状 (37)第二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37)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2)第三节井田开拓 (43)第四节井筒 (48)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49)第四章大巷运输及设备 (52)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 (52)第二节矿车 (60)第五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61)第一节采区布置 (61)第二节采煤方法 (64)第三节巷道掘进 (71)第六章通风和安全 (74)第一节矿井通风条件概况 (74)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81)第七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101)第一节提升设备 (101)第二节通风设备 (110)第三节排水设备 (112)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 (114)第八章地面生产系统 (116)第一节煤质及其用途 (116)第二节煤的加工 (118)第三节生产系统 (119)第四节生产系统辅助设施 (122)第九章地面运输 (123)第一节概况 (123)第二节场外公路 (123)第三节其他运输 (124)第十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125)第一节概况 (125)第二节平面布置 (126)第三节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128)第四节场内运输 (129)第五节矿井其他工业场地布置 (129)第六节防洪排涝 (130)第十一章电气 (131)第一节供电电源 (131)第三节送变电 (132)第四节地面供配电 (139)第五节井下供配电 (140)第六节监控及计算机管理 (149)第七节通信 (155)第十二章地面建筑 (157)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 (157)第二节工业建筑物及构筑物 (158)第三节行政、生活福利建筑 (160)第十三章给水和排水 (164)第一节给水 (164)第二节排水 (170)第三节室内给排水 (172)第四节消防及洒水 (172)第十四章采暖、通风、供热及节能 (175)第一节采暖与制冷 (175)第二节井筒防冻 (178)第三节锅炉房设备 (178)第四节室外热力管网 (180)第五节节能与节水 (181)第十五章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184)第一节概述 (184)第二节各种污染的防治措施 (187)第三节地面塌陷治理 (190)第四节水土保持措施 (192)第五节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 (192)第十六章建井工期 (194)第一节建井工期 (194)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197)第十七章技术经济 (198)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198)第二节建设项目资金概算 (200)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 (202)第四节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206)第五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8)山西省原平市石豹沟煤矿奇村井田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前言山西省原平市石豹沟煤矿奇村井田位于位于山西省原平市长梁沟镇奇村西,距原平市40km,行政区划属长梁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8°45′27〞— 38°46′10〞,东经112°18′04〞—112°19′02〞。

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

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目录 (1)摘要 (6)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7)第一节矿区概述 (7)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7)二、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状况 (7)三、矿区的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7)四、矿区的水文简况 (7)五、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8)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8)一、地层 (8)二、含煤地层 (9)三、地质构造 (10)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1)一、煤层的赋存特征 (11)二、煤质及工业用途 (11)三、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性 (14)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4)第四节水文地质 (15)一、地表水 (15)二、含水层 (15)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 (16)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7)五、构造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17)六、水文地质类型 (17)七、采空区及古窑破坏区积水对本井田的影响 (17)八、矿井涌水量 (17)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18)第一节井田境界 (18)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 (18)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 (19)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与生产能力 (20)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20)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0)第四章井田开拓 (21)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21)一、井筒的位置、形式、数目及矿井通风方式 (21)二、井田内的再划分 (22)三、大巷的布置 (23)四、井田开拓方案 (23)五、两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24)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26)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6)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26)一、井筒数目及用途 (26)二、井筒、大巷的布置及装备 (27)第二节井底车场 (28)一、井底车场形式 (28)二、井底车场硐室 (29)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29)一、矿井建设方式 (29)二、施工方法 (29)三、矿井移交标准 (30)四、施工进度指标确定 (30)五、建井工期 (30)第六章采煤方法 (31)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31)一、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31)二、回采工作面的个数、产量及装备 (31)三、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向与接替 (32)四、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32)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与要素 (32)第三节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 (34)一、回采工艺 (34)二、劳动组织形式 (35)第四节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36)一、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 (36)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36)三、回采工作面个数和回采面的机械配备 (36)四、矿井采掘比例关系和掘进矸石率 (38)五、工作面接替 (39)第七章井下运输 (39)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9)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40)一、矿车、材料和人车 (40)二、大巷内运输设备的选型 (42)第八章矿井提升 (42)第一节主斜井的提升 (42)一、设计依据 (42)二、参数及计算 (43)第二节副斜井的提升 (46)一、条件及情况简述 (46)二、设计依据 (46)三、钢丝绳的选择 (46)四、提升机选择 (47)五、相对位置 (47)六、选电动机 (47)第三节矿井的排水 (47)一、水泵的验算 (48)二、管路选择 (48)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48)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48)一、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49)二、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50)三、硐室实际需要风量 (51)四、其它用风地点风量 (51)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52)一、通风方式 (52)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年限 (52)三、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52)四、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52)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53)一、计算原则 (53)二、计算方法 (54)第四节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56)一、选择主扇 (67)二、选择电动机 (58)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59)一、煤尘爆炸的防止措施 (59)二、煤及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59)三、矿井水灾预防措施 (59)四、火灾预防措施 (60)五、防止冒顶事故的措施 (60)六、避难硐室和避灾路线 (60)七、矿山救护队的设置 (60)第十章经济部分 (61)第一节矿井设计概算 (61)一、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依据 (61)二、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方法 (62)三、矿建工程费用的计算方法 (62)第二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63)一、定员范围 (63)二、定员依据 (63)三、定员方法 (63)四、计算劳动生产率 (65)五、汇编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65)致谢 (68)参考文献 (69)摘要本设计所选的题目为《》,根据吕梁市离石区菁蒿焉煤矿提供的菁蒿焉煤矿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开拓方式及水平划分、采区划分原前进煤矿采用斜井开采,主要对C1煤层进行开采,年生产能力3万吨,矿山采用地下开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机械通风、排水、运输。

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采。

二、采区巷道布置、采掘设备配备、采煤方法前进煤矿建于1994年,投资约80万元, 2002年由GZ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 2002年~2003年12月期间矿山进行技改扩能,并于2004年3月由GZ省国土资源厅另颁发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9万吨/年。

采用斜井开拓,主采C1煤层,主斜井布置在原前进煤矿矿区东北部;回风斜井布置在原前进煤矿矿区东部。

该矿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钻孔爆破落煤,木支柱支护,支柱排桩距1.0m,柱距为0.7m,“三四”排支护方式,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全面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倾斜长约70m,走向约200~530m,采煤工作面配备了电煤钻、调度绞车等设备,掘进工作面配备了电煤钻、探水钻等设备。

三、采空区情况原前进煤矿主要开采C1煤层,采空区平面积约106350m2,详见图13 技改前采掘工程平面布置面)。

第三节主要设备配备一、运输、提升设备原前进煤矿主斜井提升采用JT0.8型单滚筒提升绞车,配套电机功率为22kw;一次提升煤车两车矸石或材料一车。

二、通风设备原二矿主要通风机采用FBCDZ-4-№12A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均为37kW。

局扇采用YBT5.5型。

三、排水设备原前进煤矿采用2台QY25-60/7.5型水泵排水,其流量为Q=25m3/h,扬程为H=60m,配套电动机功率:N=7.5kw。

四、压风及瓦斯抽放设备原前进煤矿采用柴油空压机-W2.8/5供风,无瓦斯抽放设备。

五、供电设备原前进煤矿地面采用S9-100/10/0.4变压器,井下采用KS9-100/10/0.69变压器。

六、监测设备原前进煤矿采用KJ90监控系统。

第三章矿井建设条件第一节概况一、地理概况1、井田位置、围及交通矿区位于YH县城南西邵家槽村寨以南,属谯家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8°28′01″~108°28′12″,北纬28°20′00″~28°20′18″。

矿区距YH县沙坨(乌江)码头38km,矿区西侧有YH县~谯家镇~德江县枫香溪的县级公路,里程约40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①地形地貌矿区地处GZ高原的中高山地带,属于谯家向斜南东翼之斜坡地带。

区地形切割强,为侵蚀~剥蚀中高及岩溶峰丛中高山地貌,岩溶、洼地、冲沟较发育。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坡度较陡,最高海拔1344.90米(矿区南部边界三皮山山头),最低海拔1028.0米(矿区西部边界外围一洼地),区海拔一般1100~1300米,相对最大高差 316.9米。

山脉走向多为北东~南西向,主要受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表河流控制。

综上,矿区总体上属侵蚀~剥蚀低及岩溶峰丛低地貌类型,地形坡度较陡,一般20~35度,含煤地层等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缓斜坡地形。

②气候条件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期,雨量充沛。

年平均温度12.3℃最冷期为每年的1月,月平均气温0.8℃,极端最低温度低达零下6.2℃;最热期为每年的7月,月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温度高达39.7℃。

无霜期约260天。

年平均降雨量1400mm,每年5—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65%。

每年大雨和暴雨平均有三次,最多可达六次,一般在5月开始,9月结束。

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初降雪,间有短期冰冻,常有10—20天的冰冻造成交通中断,对矿区运输有一定影响。

③矿区地表水矿区地形多呈陡斜坡,且岩溶发育,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矿区无湖泊、水库等大型固定水体,亦无江、河长年性流动水体。

矿区北部家坡至蒲笋坝地段地形切割常形成不连续的凹地。

且凹地中岩溶发育,雨季时地表水几乎全部由落水洞、溶-裂隙进入地下通道汇集成暗流形成地下水。

矿区西侧有堰沟坨水塘。

④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区域稳定性较好。

⑤经济概况区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其次为土豆及豆类等,粮食基本上自给自足。

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烤烟等。

当地经济较落后,工业厂矿主要为小型煤矿,劳动力富余。

第二节外部建设条件一、交通运输条件矿区距YH县沙坨(乌江)码头38km,矿区西侧有YH县~谯家镇~德江县枫香溪的县级公路,里程约40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二、电源条件矿井一回路电源来自谯家10kV变电站,线路规格LGJ-50,距离约2km;;另一回路电源来自耳当10kV变电站,线路规格LGJ-50,距离约11km形成双回路供电。

三、水源条件1、工业用水:矿井开采排出的井下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工业用水。

2、生活用水:矿区泉水,经沉淀净化处理后可供矿区生活饮用。

备注:矿区围无较大的水源地分布,生活用水取自矿区的泉水。

矿区目前生产、消防及绿化用水取自经处理后的矿井废水,减少了污水排放,有利于环保政策。

为满足矿区开发用水约需要,矿井应进行矿区供水水源勘探工作。

四、其他建设条件1、建材供应条件矿井建设钢材、木材需从区外调入外,水泥、其它建材如砖瓦、砂石等可在就近市场解决。

2、环境条件由于地处山区农村,就近无环境特殊敏感点,矿井开采后地表会产生连续变形。

另外,工程投产后的主要废水为井下废水及地面生产、生活污水;废气主要为燃煤锅炉烟气及生产性粉尘;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矿井及选煤厂矸石;噪声主要为矿井的设备噪声,这些污染属一般性污染,在设计中均考虑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加以防治,所以,本工程建设及今后的生产不会给环境带来大的污染。

第三节 资源条件一、地质构造及煤层1、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 1q )、梁山组(P 1l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 2m ),上统吴家坪组(P 3w )、长兴组(P 3c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 1y )、茅草铺组(T 1m )及第四系(Q )。

现将各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下二叠统栖霞组、梁山组(P 1l+q )栖霞组、梁山组(P 1q +l ):梁山组为灰色、浅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中夹煤线,为含煤地层;栖霞组为灰色、浅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及沥青质灰岩,层间夹铁质及燧石结核。

与上覆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地层为接触。

厚大于100m 。

2)中二叠统茅口组(P 2m )茅口组(P 2m ):为灰色、浅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及沥青质灰岩,层间夹铁质及燧石结核。

与上覆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地层为接触。

大面积出露于矿区东部边界外围,厚大于200m ,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 3w )假整合接触。

3)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 3w )大面积出露于矿区东部和矿区西部边界外围,按岩性组合分为四段。

第一段(P 3w 1):即含煤岩系,上部为黑色焦煤层(C1),夹含炭质泥岩及矸石层,夹矸厚0.05~0.13m ,全区可采;下部为浅灰红色、浅灰色、紫红色厚层含砂砾屑、鲕粒及铁质、铝土质粘土岩。

具砂屑结构、泥状结构,含较多星散状硫铁矿及结核,局部地段构成硫铁矿体。

厚6~14m 。

与下伏地层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第二段至第四段(P 3w 2-4):下部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状泥晶至粉晶灰岩、泥灰岩,层间夹块状、条带状燧石团块状及极薄层钙质泥岩及粘土岩:中部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硅质岩,夹条带状泥晶灰岩和极薄层炭质页岩:下部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状灰岩,夹块状、条带状燧石团块状。

该层总厚120~150m ,一般厚约140m 。

4)上二叠统长兴组(Pc)3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中部。

下部为深灰色中至厚层含生物屑粉晶灰岩,层间渐夹薄层含沥青、有机质页岩。

中部为灰色厚层含沥青、生物屑泥-粉晶灰岩。

其顶部为薄层含炭质、有机质生物屑-粉晶灰岩,具-粉晶结构,炭质、有机质顺层分布,风化后呈灰白-灰黑色深灰色中层含燧石、沥青质粉-中晶灰岩、生物屑泥-粉晶灰岩。

燧石呈团块状、条带状顺层分布。

上部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含硅质小球、生物屑泥-粉晶灰岩。

硅质小球分布不规则,其球径一般为0.03-0.05cm,顶部为薄层泥晶生物灰岩。

厚48-79m。

5)下三叠统夜郎组y1):岩性为灰、深灰、灰绿、黄绿色页岩夹薄层至薄板状灰夜郎组沙堡湾段(T1岩及泥灰岩、泥质灰岩,或为互层。

层间偶夹钙质及砂质页岩和薄层粉砂岩等。

底部侵蚀面上常有少量白、黄褐色粘土。

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中部。

厚15~22m。

y2):下部为薄至中厚层灰岩夹薄板状灰岩及泥灰岩、泥质灰夜郎组玉龙山段(T1岩,偶夹黄绿、黄褐等色页岩及砂质页岩;中、上部为厚层至块状灰岩夹鲕、豆状灰岩,上部偶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或页岩。

上部岩石呈紫红色,少量呈灰、深灰、灰绿、黄绿等色。

为页岩夹薄至中厚层泥灰岩、泥质灰岩,偶夹白云岩,砂质泥灰岩或钙质及粉砂质页岩。

大面积出露于矿区西部。

厚120~210m。

6)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矿区缓斜坡地带,主要由松散的崩塌物、坡积物、沟谷冲积物、粘土等组成,厚度0~10米。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矿区构造矿区位于谯家向斜的北段南东翼,向斜轴线从外围(西北)穿过,向斜轴向NE30°,两翼不对称。

南东翼出露地层自向斜轴部向外,依次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茅草铺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吴家坪组、二叠系中统茅口、下统栖霞组及第四系。

倾向北西向,倾角8°~42°。

向斜北西翼地层倾向南东向,倾角7°~15°。

煤层产状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矿区西北面发育有断层F1、,F1断层走向65°,倾向北西,倾角79°,属于正断层,错切谯家向斜,矿区外有断层F2,F2断层走向47°,倾向南东,倾角72°,为一正断层,沿断层附近节理、裂隙较发育。

综上所述,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构造类型。

2、煤层(1)含煤岩系特征w),该组系一套海相、多旋回沉积。

岩性矿区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由石灰岩、泥灰岩、硅质灰岩、生物灰岩、粘土岩及煤层等组成。

(2)含煤岩系的含煤性矿山含煤岩系含煤层及煤线1~3层。

含煤岩系平均厚约140米,各煤层总厚1.50米,含煤率1.07%,区含可采煤层1层,平均厚1.24米(含夹矸)。

可采煤层含煤率为0.08%。

(3)可采煤层特征w)底部,较稳定,煤层中部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C1煤层;C1位于吴家坪组(P3夹1层0.05-0.13炭质粘土岩夹矸,剔除夹矸后净煤厚1.05m—1.21m,平均厚1.14m。

全区可采;含夹矸1层,主要为炭质粘土岩夹矸,结构较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