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熟悉汽车设计规范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设计发展趋势,拓宽设计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分析软件对汽车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完成汽车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等社会问题,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汽车设计。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汽车设计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对汽车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各系统功能及工作原理,涉及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第三章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
2. 汽车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规范与标准,以及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车设计流程,第五章 汽车设计规范与标准,第六章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3. 汽车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结合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性能预测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七章 汽车CAD设计,第八章 汽车性能模拟分析。
4.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汽车设计项目,涵盖设计、分析、优化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九章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第一组:总布置总布置各组可用AutoCAD绘制总布置图,各组分图层布置相应总成或规定部分,最终汇总成总布置图。
总体组协调各总成的布置。
任务1:第一、二周:总体参数测绘●通过测绘和试验方式得到轮距离、轴距、轮距、前后悬、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总质量、轴荷分配、最小转弯直径、通过性参数等相关参数。
●结合各部分布置方案,绘制原车总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总布置图。
第三、四周:总体性能参数计算●根据总体参数,计算通过性参数、平顺性参数、制动性参数、动力性参数等。
●结合各总成的改进方案,绘制改进后的总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总布置图。
任务2:第一、二周:驾驶舱布置测绘●测绘得到座椅、方向盘、制动踏板、油门踏板、驻车制动、仪表或控制开关的布置位置,对人机进行评价。
●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驾驶舱布置改进●根据测绘和分析结果,按照人机和安全性要求对驾驶舱布置进行改进。
●绘制改进后的驾驶舱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驾驶舱布置图。
任务3:车身布置第一、二周:车身布置测绘●与车身组一同完成车架、车身上各附件、各总成安装装置等零部件的测绘●完成车身总布置图●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车身布置改进●结合车身结构分析结果,完成对车身布置的修改●和悬架组合作完成后悬架修改,完成修改后车架的设计●绘制改进后的车身布置图●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车身布置图。
任务4:第一、二周:底盘布置●与悬架组合作,测绘前后悬架结构形式,主观评价其性能,完成悬架布置图。
●与转向组合作,测绘、分析转向系统结构和布置,计算转向性能总体参数,完成转向系布置图。
●与制动组合作,分析前后轴制动器型式选择、制动管路分路系统型式,主要参数计算,完成制动系统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底盘布置图和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造型特点,掌握汽车外观和内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中的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提高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绘制汽车效果图和制作汽车模型的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实践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意,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汽车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汽车设计与人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汽车有浓厚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汽车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设计流程、汽车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节 汽车设计流程及原理2.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介绍汽车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内饰布局及材料选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第一节 汽车造型设计;第二节 汽车内饰设计3.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学习CAD、SketchUp等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第一节 CAD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 SketchUp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4. 环保、节能与安全:分析汽车设计中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探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业设计等。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开设汽车设计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汽车设计项目。
3. 课程内容:(1)汽车结构与原理(2)汽车外观设计原理(3)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4)CAD/CAM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5)模型制作与展示技巧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完成小型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模拟仿真:利用CAD/CAM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设计原理。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室:配备有汽车设计软件和制作工具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教材:选择行业内权威的教材,如《汽车设计基础》、《汽车结构与原理》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和论坛,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汽车设计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情况、参与讨论、提问等方面。
2. 作业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汽车工业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七、结语综上所述,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需求,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汽车设计教案

汽车设计教案教案标题:汽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的定义和意义。
2. 汽车设计的基本要素:外观设计、内饰设计、功能设计等。
3. 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空气动力学、材料选择、人机工程学等。
4. 汽车设计的流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制造和测试等。
5. 汽车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有汽车的设计特点和创新点,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汽车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要素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重要性和挑战。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经典的汽车设计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其设计特点和创新之处,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4. 设计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汽车设计任务,要求他们以小组形式完成。
任务可以是设计一个未来城市中的出租车,或者改进现有汽车的某一方面。
5. 设计过程指导:引导学生按照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进行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制造计划等。
6. 设计实施:学生按照设计过程完成汽车设计,并制作相应的模型或图纸。
7.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并进行同伴评价和讨论。
教师也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
8. 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或白板。
2. 著名汽车设计案例的图片或视频。
3. 设计工具和材料,如纸张、铅笔、颜料、模型制作材料等。
评估方式:1. 学生设计成果的展示和同伴评价。
2. 学生对汽车设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的书面测试。
3. 学生对设计过程中的总结和反思的书面或口头报告。
教学拓展:1. 邀请汽车设计师或相关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录1 汽车形式的选择 (1)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1)1.1.2整车整备质量mo确定 (1)1.1.3汽车总质量ma(1)1.2汽车轮胎的选择 (2)1.3驾驶室布置 (3)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1.5轴数的选择 (4)1.6货车布置形式 (4)1.7外廓尺⼨ (4)1.8轴距L (5)1.9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5)1.10前悬LF 和后悬LR(5)1.11货车车头长度 (6)1.12货车车箱尺⼨ (6)2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7)2.1发动机最⼤功率 (7)2.2发动机的最⼤转矩及其相应转速 (8)2.3选择发动机 (8)3 传动⽐的计算和选择 (10)3.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变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1变速器头挡传动⽐的选择 (10)3.2.2变速器的选择 (11)4 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6)4.1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12)5 动⼒性能计算 (17)5.1驱动平衡计算 (17)5.1.1驱动⼒计算 (17)5.1.2⾏驶阻⼒计算 (17)5.1.3汽车⾏驶驱动⼒⾏驶阻⼒平衡图 (19)5.2动⼒特性计算 (20)5.2.1动⼒因数D的计算 (20)5.2.2⾏驶阻⼒与速度关系 (20)5.2.3动⼒特性图 (21)5.2.4汽车爬坡度计算 (22)5.2.5加速度,加速度倒数曲线 (217)5.3功率平衡计算 (224)5.3.1汽车⾏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 (24)5.3.2汽车⾏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 (25)5.3.3驱动平衡图 (26)6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27)7 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29)7.1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校核 (29)7.2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校核 (29)7.3汽车的最⼩转弯直径 (29)总结 (31)参考⽂献 (32)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设计载重1吨,总质量2.15吨,最⾼车速120km ——最⼤转矩,N ?m 其中,在1.4~2.0之间取。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物理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功能;(2)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汽车设计中常用的数学、物理等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等知识分析汽车设计的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汽车设计;(3)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功能;3.汽车设计中常用的数学、物理等知识;4.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5.创新设计及团队协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讨论法:学生就汽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汽车设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设计的实际应用;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汽车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汽车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汽车设计参考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计算机及辅助设计软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4.创新设计:评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专业:车辆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所属组别:第三组目录一、绪论 (1)二、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2)2.1 离合器的主要结构 (2)2.2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3)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 (4)3.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4)3.1.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5)3.1.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 (7)3.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11)3.2.1扭转减震器选型 (11)3.2.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 (11)3.2.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 (12)3.3膜片弹簧的设计 (15)3.3.1膜片弹簧的基本性质 (15)3.3.2 膜片弹簧基本参数选择1 H/h的选择 (17)3.3.3膜片弹簧优化设计 (18)3.3.4 膜片弹簧的工作点位置确定及强度校核 (20)四、心得体会 (23)五、参考资料 (24)一、绪论汽车诞生之前马车是人类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
1770年法国人呢古拉斯古诺将蒸汽机装在板车上,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板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利用机器为动力的车辆。
1769年,瑞士军官普兰捷尔也造出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自由行驶的板车,于是又人将普兰捷尔也认定为汽车的始祖之一。
1860年,法国人艾迪勒努瓦发明了一种内部燃烧的汽油发动机,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在曼海姆制成一部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德国另一位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也同时造出了一辆用1.1马力汽油机作动力的三轮车。
他们两被公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1886年1月29日也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汽车从无到有并迅猛发展。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汽车产量大幅增加,汽车技术也有很大进步,相继出现了高速汽油机、柴油机:弧齿锥齿轮和准双面锥齿轮传动、带同步器的齿轮变速器、化油器、差速器、摩擦片式离合器、等速万向节、液压减震器、石棉制动片、充气式橡胶轮胎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汽车的主要技术是高速、方便、舒适、流线型车身、前轮独立悬架、液力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全轮驱动、低压轮胎、子午线轮胎都相继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u a max + e eC D ——空 气 阻 力 系 数 , 取 C D =0.9; 一 般 中 重 型 货 车 可 取 0.8~1.0; 轻 型 货 车 或 大 客 车0.6~0.8;中小型客车 0.4~0.6;轿车 0.3~0.5;赛车 0.2~0.4。
A ——迎风面积, m 2 ,取前轮距B 1 ×总高 H , A =2.465 ⨯ 3.53 m 2u a max ——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 u a max =90km /h 。
将各值带入式 1-1 得:也可以利用比功率的统计值来确定发动机的功率值:比功率 = 1000P max m a =fg C D A 3.600ηT 76.14m a ηT u a max 3(1-2)求得比功率为 6.311kw 。
因此,通过比功率计算得,该汽车选用发动机的功率kw参考日本五十铃、德国奔驰等同类型车型,同时由于该载货汽车要求的最高车速相对较高,因此应使其比功率相对较大,所选发动机功率应不小于 195.61KW ,初步选择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 200 kW ;发 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 n p ,初取 n p =2200r/min 。
1.1.2 发动机最大转矩及其转速的确定当发动机最大功率和其相应转速确定后,可用下式确定发动机的最大扭矩。
(1-3)式中 T e max ——发动机最大转矩,N.m ;α ——转矩适应性系数, α =T e max T pT p ——最大功率时的转矩,N.m ;α 的大小标志着当行驶阻力增加时,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自动增加转矩的能力, α 可参考同类发动机数值 选取,初取 α =1.05;P max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n p ——最大功率时的转速,r/min 。
所以一般用发动机适应性系数Φ表示发动机适应行驶工况的程度。
Φ=αn pn T,n pn T——转速适应系数,通常取1.4-2.0,以保证汽车具有适当的最低稳定车速。
Φ值越大,说明发动机的适应性越好。
采用Φ值大的发动机可以减少换档次数,减轻司机疲劳、减少传动系的磨损和降低油耗。
初取nT =1450r/min,则n pn T=1.60,。
1.2轮胎的选择轮胎的尺寸和型号是进行汽车性能计算和绘制总布置图的重要原始数据之一,因此,在总体设计开始阶段就应选定。
选择的依据是车型、使用条件、轮胎的额定负荷以及汽车的行驶速度。
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因数、降低汽车及其质心的高度、减小非簧载质量,对公路用车在其轮胎负荷系数以及汽车离地间隙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选取尺寸较小的轮胎。
同时还应考虑与动力-传动系参数的匹配和对整车尺寸参数(例如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总搞等)的影响。
表1-2给出了部分国产汽车轮胎的规格、尺寸及使用条件。
根据各类汽车的轴荷分配来看,前轴在满载的时候负载在19%~25%,后轴75%~81%。
经计算得到轮胎的最大静负载值为2790*9.8N,根据表1-2选择前轴轮胎规格为11.00R20,轮胎数量为2;第二轴轴轮胎规格为11.00R20,轮胎数量为2;第三轴轮胎规格为11.00R20,轮胎数量为4;第四轴轮胎规格为11.00R20。
所选轮胎的单胎最大负荷28700N,欺压0.74MPa,加深花纹,外直径1090mm。
表1-2大客车、载货汽车及挂车的规格、尺寸及使用条件1.3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定普通载货汽车最高档通常选用直接档,若无分动器或轮边减速器,则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等于主减速器的主减速比i0。
主减速比i0是主减速器设计的原始数据,应在汽车总体设计时就确定。
对于载货汽车,为了得到足够的功率储备而使最高车速有所下降,如图1-1中的曲线3所示,i0可按下式选择i0=(0.377~0.472)r r n pu max i gh(1-4)式中,r r—驱动车轮的滚动半径(m),轮胎规格为12.00R20,普通花纹轮胎外直径d=1090mm,,F=3.05,n p——发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n p=2200r/min;u a max——最高车速,u a max=90km/h;i gh——变速器最高档传动比,i gh=1.0。
所以,初取i0=5.0。
根据所选定的主减速比i0的值,就可基本上确定主减速器的减速型式(单级、双级以及是否需要轮边减速器),并使之与汽车总布置所要求的离地间隙相适应。
汽车驱动桥离地间隙要求见表1-3。
其中,重型载货汽车的离地间隙要求在230mm-345mm之间。
表1-3汽车驱动桥离地间隙1.4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 0.0138⨯ cos16.7 + sin16.7 = 0.301传动系最大传动比为变速器的 I 档传动比 i g I 与主减速比 i 0 的乘积。
i g I 应根据汽车最大爬坡度、驱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条件、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以及主减速比和驱动车轮的滚动半径等综合确定。
汽车爬陡坡时车速不高,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最大驱动力用于克服轮胎与路面间的滚动阻力及爬坡阻力。
故有T e max ⋅ i g I ⋅ i 0 ⋅ηTr r ≥ m a ⋅ g ⋅ ( f ⋅ cos αmax + sin αmax ) = m a ⋅ g ⋅ψ max(1-5)则由最大爬坡度要求的变速器 I 档传动比为i gI ≥ m a ⋅ g ⋅ψ max ⋅ r rT e max ⋅ i 0 ⋅ηT (1-6)式中m a ——汽车总质量, m a =31000kg ;g ——重力加速度, g =9.81m/ s 2 :ψ max ——道路最大阻力系数,ψ max = ( f ⋅ cos αmax + sin αmax )o or r ——驱 动 车 轮 的 滚 动 半 径 ( m ), 按 r r ==0.5294mm ;T e max ——发动机最大转矩,N.m ;i 0 ——主减速比, i 0 =5.0;ηT ——传动系传动效率,ηT =0.849。
所以根据驱动车轮与路面附着条件F ⋅ d 2π计 算 , F=3.05, d=1090mm 所 以 r r T e max ⋅i g I ⋅i 0 ⋅ηTr r≤ G 2ϕ(1-7)求得变速器 I 档传动比为i g I ≤G 2 ⋅ϕ ⋅ r r T e max ⋅i 0 ⋅ηT(1-8)式中G 2 ——汽车满载静止于水平路面时驱动桥给地面的载荷ϕ——道路的附着系数,在良好路面上ϕ取0.8;r r,T e max,i0,ηT——同式(1-6)中的说明。
所以这里将每个驱动承受的质量设为13t综上,初步确定变速器I档传动比。
2.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2.1发动机的选型题目要求的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00kw,最大转矩为911.5N,相应转速为2200rpm,经调查初步选择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型号为6CL320-2的发动机,以及潍坊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型号为WD615.56、WD615.50的两款发动机。
图2-1潍坊动力典型发动机参数表2-1上柴6CL320-2参数发动机型号6CL320-2外形尺寸(mm)1363×925×794汽缸数6气门4排量(ml)8820缸径(mm)114行程(mm)144标定功率(kW)235功率转速(r/min)2200扭矩(N.m)1250扭矩转速(r/min)1200最低燃料消耗率(g/kW.h)190净质量(kg)640it itt t单级贯通式主减速器用于多桥驱动汽车的贯通桥上,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主减速器的质量较小、尺寸紧凑,并可使中、后桥的大部分零件,尤其是使桥壳、半轴等主要零件具有互换性。
综上所述,由于所设计的载货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型式为8⨯4,以及单级贯通式主减速器具有结构简单等诸多优点,同时又能满足使用要求。
所以,选用单级减速贯通式驱动桥。
3、驱动桥的选型根据计算的主减速比初步选择重庆红岩汽车车桥厂的单级减速双联驱动桥,产品型号:20048302。
中、后桥均采用铸钢桥壳,中、后驱动桥承载能力均为13吨。
最大输入扭矩40000N.m,大于最大的输入扭矩,主减速器传动比i0=4.875。
3整车性能计算3.1配置上柴6CL320-2发动机时的整车性能计算3.1.1汽车动力性能计算1)汽车驱动力和行驶阻力汽车行驶过程中必须克服滚动阻力F f和空气阻力F w,加速时会受到加速阻力F j的作用,上坡时会受到重力沿坡道的分力——坡度阻力F。
汽车行驶时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平衡方程式为:F=F f+F w+F+F j发动机在转速n下发出的转矩T e经汽车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轮上的驱动力F按下式计算:(3-1)式中F——汽车驱动力,N;T e——发动机转矩,N.m;i g——变速器速比;F=T e⋅i g⋅i0⋅ηTr r(3-2)i0——主减速器速比, 4.875;ηT——传动系效率,ηT=0.849;r r——车轮的滚动半径,m,;F w = C D A ρ u a 2i i 在驱动轮不打滑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 n 所对应的汽车车速 u a (km/h )为: 式中n ——发动机转速,r/min ; u a = 0.377 nr ri g i 0(3-3)i g , i 0 , r r ——同式(1-10)说明。
滚动阻力 F f :F f = m a g cos α f(3-4)式中 g ——重力加速度, g = 9.81m / s 2;α ——坡道的坡度角, o ;f ——滚动阻力系数,同式(1-1)说明;空气阻力 F w :1 2(3-5)式中C D ——空气阻力系数,;A ——迎风面积,即汽车行驶方向的投影面积, A =2.465 ⨯ 3.530 m 2 ;ρ ——空气密度,一般 ρ = 1.2258N .s 2.m -4 ;u a ——汽车行驶速度,m/s 。
若 u a 以 km/h 计,则 F w =坡度阻力 F :C D A 21.15 u a 2F = m a g sin α(3-6)坡道的坡度为 i 时加速阻力 F j :α = arctan iF j = δ m adu dt(3-7)式中δ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δ 按式 δ = 1+ δ1 + δ2i g 2估算,取 δ1 ≈ δ2 = 0.04 , i g 为变速器速比;表 3-1 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计算列表——汽车行驶加速度, m / s 。
t m a ——汽车总质量,;du dt22)汽车的行驶性能曲线通过计算各档车速对应的发动机转速 n ,由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可得到相应的发动机转矩 T e ,由式(3-2)可求得汽车的驱动力 F ,由式(3-4)和(3-5)可求得 F f + F w ,再作出汽车的行驶性能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