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寿山石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1

合集下载

寿山石常见词汇

寿山石常见词汇
明朝之前有「艾叶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的文字记载,而目前不管水坑或山坑石,除了浪漫醉人的桃花冻外,通常以黄为贵,红色、白色次之,青、灰黑色更次。可见人们对于寿山石石色的喜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喜好及转变。
但个人以为,以珍罕度来说,通灵莹澈的红色冻产量更少,红色冻色泽红艳、晃朗摄人心魄,比起黄色冻的明媚可爱,不遑多让。
优质水坑石往后的价格稳定上扬是一定的,但要成为「田黄石」第二的可能性并不大。反而目前绝产的石种,例如产期短的「荔枝冻」,符合了以上这几种的条件。
,水晶洞及坑头洞,比较早开采的水晶洞,所产的石头质地莹澈而洁美,但这个矿洞已经在清代洞塌而绝产了。我们常说的水坑石,是指百年前水晶洞所产的石头而言。目前坑头占坑头洞所产的石头,已经挖到后面高山矿区,都只能称为坑头石,而不能称为水坑石。
□何谓「地開石」?
寿山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蜡石为主,其次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还有少量的黄铁矿。近年来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地质博物馆对于田黄石、高山石(含坑头、杜陵坑类、小高山)矿脉进行了矿物岩石学研究,才将其主要矿物成份归类于地开石、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而且矿物成份与高山石的工艺美术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寿山石真有一百多个品种吗?
寿山石最早是以色泽、色象来定名分类的,后来发现各产地的质性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蜜腊,就极可能出现田黄、旗降与连江黄等不同的石种,原先那种以色取名的方法,已无法符合实际的需要,才逐渐改为冠予产地及矿洞来命名。到目前为止,寿山石仍出现以色泽、质地色象、矿洞、矿状来命名的紊乱情况,例如田坑石仍以色泽来分类;水坑石仍以色象来分类;山坑石则依产地矿洞,配合色泽、质地色象来分类,故种类繁多而紊乱。
□何谓「溪性石」?
就是礦塊經採礦崩落,或被石農取礦後棄置於溪水中的碎礦塊,經溪水沖流、遷移、翻滾、會磨掉稜角逐漸成為圓蛋狀,如月洋溪蛋、壽山溪高山系石碎礦塊...等,可由從溪水中撿到,稱為「溪性石」。「溪性石」因為受到溪水的浸漬,依時間長短,也會形成薄薄的石皮,但石性通常性燥而不穩定。

寿山石介绍

寿山石介绍

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

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

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

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

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

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旗降石质地细腻脂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

色泽很丰富,以黄色为基调,有黄、红、白、紫、灰等色,或单色,或二三色相间,色泽深浅变化,或浓或淡,相互辉映。

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

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黄旗降、红旗降等。

杜陵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

掘性杜陵坑石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

黄色掘性杜陵坑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

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

二号矿石:产于寿山乡党洋村二号叶蜡石矿,属黄巢矿脉,石性凝结微坚,细腻滋润,色彩绚丽。

结晶状态:有全结晶,半结晶,未结晶,即使未结晶的二号矿石,也至少已经起冻,而且质地细腻,光彩夺目。

寿山石6分类之1

寿山石6分类之1

花都成坑石
• 又称五彩都成坑石, • 为多色混杂的都成坑石。 • 妩媚艳丽,招人喜爱,材大色鲜者为佳。
都成坑晶石
• 都成坑各石中质地最晶灵通透的晶石,称为都成坑 晶石。 • 以黄色居多。
红都成坑石
• 色红,以深浅浓淡,分为橘皮红、桃花红、朱砂红 等。 • 以橘皮红品质最佳。 • 朱砂红中偶有冻石,称为朱砂冻红都成坑石。
黑都成坑石
• 色黑,石性坚实,惟不甚通灵。 • 肌理隐含白、灰色,有水流纹, • 常有砂砾混杂其中。
黄都成坑石
• 色黄, • 也因浓淡深浅,分为黄金黄、桂花黄、熟栗黄、枇 杷黄诸种, • 以色纯性灵质坚者为上。
寿山石6分类之 都成矿脉一
作者:尹贤洙
名称
• 都成坑山位于高山之东。 • 相传古代有麒麟飞到山上,又腾空而去, 因此称“度麟山”,后音讹为“都成山”。
分类
• 都成坑石的矿脉有18个寿山石品种, • 多夹在坚硬的围岩中,称“粘岩性石线”,难得大 块石材。 • 结晶性较强,质地较坚硬,透明度强而富有光泽, 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如水波荡漾,并常有灰 色的石皮或色斑,称“都成屎”。
石质
• 都成坑“石线”较薄,一般不超过20厘米。 • 但五色斑斓,温纯深润。 • 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说它:“外有青黑石皮, 石工留其多寡,刻以薄意之花卉、山水,妙巧天成。 田石几不能比美矣。”
白都成坑石
• 色白,纯白者不见,多白中泛黄、泛灰、泛青、 泛蓝,或葱白。 • 以色清恬、性通灵者为佳。 • 谚云:“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

寿山石-商务知识学习

寿山石-商务知识学习

一、概述中华瑰宝——寿山石,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以矿脉走向,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二、寿山石的基本性质1、寿山石的形成过程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

根据地质研究,距今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

其后,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

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2、寿山石的成分寿山石是以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为主的单矿物或多矿物非均质集合体;含少量石英、绢云母、水铝石、绿泥石、红柱石、绿帘石和黄铁矿等;主要矿物化学组成:叶蜡石,高岭石族,伊利石;寿山石按其主要组成矿物分叶蜡石型、高岭石族型、伊利石型三种;叶蜡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高岭石族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伊利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

三、寿山石分类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一般可分为:1、田坑2、水坑3、山坑三大类。

以矿脉走向分为:1、高山2、旗山3、月洋三大系。

田坑石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按色泽分:(1)田黄(2)红田(3)白田(4)灰田(5)黑田(6)花田(1)田黄石田黄石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

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

GAF寿山石鉴定师应会知识

GAF寿山石鉴定师应会知识

GAF寿山石鉴定师应会知识1、寿山石的形成:在地质的中生代(距今约2.3亿年至6700万年),在今日福建东部的范围内,曾出现过一次地质大变动,大量岩浆突破地核冲出地表形成了烈焰冲天,浓雾腾腾的火山大爆发。

伴随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的酸性气体、液体,交替分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长石类矿物,将其原先含有的比较活跃的钾、钙、镁和铁等元素分化,而保留下较为稳定的铝、硅等元素。

这些含铝、硅元素的溶液,后来重新冷却结晶成矿,成为叶腊石矿。

由于这种叶腊石矿产于福州北郊(距福州市区约30公里)的寿山村,因此又称之为寿山石。

工艺用寿山石,其质地细腻,脂润柔软,经过雕琢做加工之后,外表光滑明亮,色彩斑斓,纹理自然,既属名贵彩石,又是珍贵艺术品,可供观赏,亦宜收藏。

3、寿山石的地质年龄为约1.2—1.5亿年(中生代,晚侏罗世)。

寿山石在矿物学里属彩石类,岩石亚类。

在矿床地质分类中上,寿山石主要属于叶蜡石矿床。

在矿床成因上属火山热液型。

4、寿山石资源开采存在着很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开采量与使用的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

有的石种,特别是高品位石种出现断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个别高档石开采量严重超出市场承受力,造成品位,价格下滑。

有的高档石却被生产为低档产品,一些可供雕刻用石却被当作工业原料等等。

5、寿山石学术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寿山石文化、寿山石艺术、寿山石经济和寿山石人才等四大板块。

寿山石资源恰恰就与这四大板块血肉相连,又起主导作用的重要的学术课题,现正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

6、人们发现并开发利用寿山石,约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已得到考古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证实,福建省博物馆有实物)。

乾隆年间,藏石家郑杰最先写出《寿山石石谱》。

7、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寿山石雕应始于南朝,距今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到了唐朝,中国的佛教在南方勃兴,寿山地区寺院林立,出家人广集寿山石,雕琢成礼品,馈赠给游客,寿山石雕开始流向四方,传名于世。

到了宋朝,随着我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福州也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寿山石雕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除了各种欣赏品之外,还大量地用作殉葬品。

补天遗珍“寿山石”!

补天遗珍“寿山石”!

补天遗珍“寿山石”!福州的民间工艺久负盛名,尤其是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软木画名扬中外,被誉为“榕城三绝”。

寿山石雕,因选材于福州市北郊寿山乡的寿山石而得名。

寿山石,以其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天雕神化、意境深遂、妙境入禅,在中国石文化历史上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它是中国博大精深石文化宝库中一颗无比神奇的明珠。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因出产于距福州40公里的北郊寿山村而得名。

自开发以来,经过1500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寿山石文化”,成为闽都“四大文化”之一。

原产地福州也被国家授予“寿山石文化之都”荣誉称号。

寿山石雕更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娲皇混沌补青冥,遗石瑰琦映紫庭”。

女娲炼石补天是我国最绚丽、最扣人心弦的古代神话之一。

相传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时候,女娲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东,见到苍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竟打动了这位仙子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恋之间。

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一带,就变成了金光闪闪的石中之王——田黄石;飘洒在水涧、溪底的就化成百年稀珍的水坑石;更多的彩石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便成了千年采之不绝的山坑石。

这就成了“天遣瑰宝生闽中,剖之斑斓具五彩。

”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另有一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细林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

寿山石田黄石传说更令人神往,因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会有这种珍贵宝石的存在呢?这是或许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二、寿山石的历史民间相传寿山石始于两汉,未有足证,现存的福建省博物馆,由福州闽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出土的老岭石“卧猪”(圆雕)刻工简朴,形态逼真,证明远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寿山石雕就已问世。

科普寿山石

科普寿山石

科普寿山石展开全文寿山石因主要产于福州北郊 30 余千米的寿山而得名。

相传女娲补天余彩石,途经寿山、芙蓉、九峰三山,见这里的山苍郁滴翠、水故滟清澈,激动之余,遂将补天余石尽撒在这山山水水之间,于是便有了闻名遐迩的寿山石。

寿山石印章历史文献记载和宋墓出土的寿山石俑证实了寿山石的开采至少有1500 年以上的历史。

南宋时,寿山石矿已大规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刻生产行业。

寿山石质地晶莹、凝脂如玉、色彩斑斓,享有“细、结、温、润、凝、腻”六德之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

以寿山石制作的印玺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明清时期的帝、后对寿山石情有独钟,使用寿山石制作印玺,其中田黄自古就有“石中之王”的美誉,寓有“福寿田丰”之意,乃石中极品,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链章”更是无价之宝。

伴随寿山石的不断开采,寿山石雕艺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明清开始文人雅士的介入,寿山石雕融合历史、文学、书画艺术,吸收了佛、道、儒诸家思想,蕴涵着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寿山石文化。

一、寿山石的基本性质(一) 寿山石的矿物组成寿山石(Larderite)的主要矿物为迪开石、叶蜡石、高岭石、伊利石、珍珠陶土,次要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硬水铝石、红柱石、绿帘石、绢云母等。

寿山石的矿物组成多样化,所以在印石中寿山石的品种最为繁多。

寿山石的质地与其矿物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当寿山石完全由迪开石组成时,呈无色或白色,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当寿山石完全由叶蜡石组成时,呈白色、淡青色或浅米白色,质地温润、蜡质感很强,当寿山石主要由伊利石组成时,石性不稳定,易脆裂,工艺价值变低;当寿山石中含微晶质石英时,硬度增高,光泽增强,倘若含变余石英斑晶、黄铁矿或红柱石颗粒时,由于它们的硬度远远高于黏土矿物的硬度,不利于雕琢,工艺上称之为“砂钉”,它们的含量越多,工艺价值越低。

(二) 寿山石的化学成分寿山石主要化学成分有:SiO2,A12O3、FeO、Fe2O3 、TiO2,还有少量 CaO、MgO、K2ONa2O,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 Mo、Zn、Cu、Cr、Ni、Co、V、Sn、Pb、Sc 等。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郑恕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鄭恕在壽山石中經常有一些特定名詞與問題難於理解,在這裡我就自己的經驗提供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美石好還是meinv好?答:meinv是一時的激動(最強)過後就那樣了,缺點就出來了。

美石是一世的感動,越看越有味,不好都能找出好來哦。

美石可以收藏多個,而太多meinv不好,有道德問題,還有生命安全問題。

還有說不定meinv有口臭、還有meinv會老。

但是如果真meinv來了,上面的那些就都忘了,石頭也忘了。

砂和肉砂就是壽山石礦石的圍岩,有各種岩石,但大多為花崗岩。

硬度比壽山石硬得多,所以被稱為砂。

肉就是壽山石礦石中一般雕刻的部分,也就是常說的壽山石。

也有多種成分葉臘石、地開石、伊犁石等等。

砂隨壽山石石種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為鑒別壽山石的一個依據,當然是在這個壽山石有砂的情況下。

在這個二號礦上,肉是這部分的,其他自然全部是砂了。

二號礦的砂是壽山石圍岩中,最堅硬的一種,色彩多是帶各種顏色的淺灰色。

砂(圍岩)隨壽山石石種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為鑒別壽山石的一個依據,當然是在這個壽山石有砂的情況下。

這裡最典型的是,以前一些無流水紋的杒陵石和高山的鑒別,其中一個手段就是鑒別他們的砂,總的來說,他們的圍岩是顏色類似,構成也類似,都是表現為由水晶砂構成,但最大的區別是杒陵的圍岩水晶砂很密集,而高山系石頭的水晶砂會稀疏一些。

而高山系石頭會有棉砂(杒陵很少會有)。

而且一些高山系的石頭,砂中的水晶砂密度沒有杒陵高,也沒有杒陵的砂堅硬。

如下麵這個黃色雞母窩石。

一些砂的名稱:砂,指石頭中大塊的圍岩。

砂丁,就是壽山石中包裹的零散圍岩顆粒或硬質包裹體,由於很小所以被稱為砂丁,也跟隨壽山石品種的不同,出現不同的砂丁,因此砂丁也可以作為壽山石石種的一個鑒定依據。

芙蓉的砂丁多是一種棉砂。

而高山系和杒陵系的常見的是水晶砂丁,水晶砂丁其實是石英晶體,和沙灘的砂子是一種東西。

杒陵系和馬背,房攏岩這兩個質地很類似杒陵的石種都有紫紅色的水晶砂丁,高山沒有這種紫紅的水晶砂丁,所以這也是一個鑒別的依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寿山石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1
∙目前有感于广大网友对寿山石一些名词及质地缺乏了解,现转载并整理一些关于对寿山石常见名词的文章,本着交流学习的目的,以飨诸网友。

砂和肉
砂就是寿山石矿石的围岩,有各种岩石,但大多为花岗岩.硬度比寿山石硬得多,所以被称为砂。

肉就是寿山石矿石中一般雕刻的部分,也就是常说的寿山石.也有多种成分叶腊石,地开石,伊犁石等等.
砂随寿山石石种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寿山石的一个依据,当然是在这个寿山石有砂的情况下.
就这张图可以看出,下面不透明的部分是砂,上面有漂亮色泽和质地的是肉.
在这个二号矿上,肉是这样的
二号矿的砂是寿山石围岩中,最坚硬的一种,色彩多是带各种颜色的浅灰色。

砂(围岩)随寿山石石种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寿山石的一个依据,当然是在这个寿山石有砂的情况下.
这里最典型的是,以前一些无流水纹的杜陵石和高山的鉴别,其中一个手段就是鉴别他们的砂,总的来说,他们的围岩是颜色类似,构成也类似,都是表现为由水晶砂构成,但最大的区别是杜陵的围岩水晶砂很密集,而高山系石头的水晶砂会稀疏
一些。

杜陵的砂
高山系石头会有棉砂(杜陵不会有)
而且一些高山系的石头,砂中的水晶砂密度没有杜陵高,也没有杜陵的砂坚硬。

一些砂的名称
砂,指石头中大块的围岩。

砂丁,就是寿山石中包裹的零散围岩颗粒或硬质包裹体,由于很小所以被称为砂丁,也跟随寿山石品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砂丁,因此砂丁也可以作为寿山石石种的一个鉴定依据.
芙蓉的砂丁多是一种棉砂。

而高山系和杜陵系的常见的是水晶砂丁,水晶砂丁其实是石英晶体,和沙滩的砂子是一种东西。

本图是杜陵的白色水晶砂丁
杜陵系和马背,房拢岩这两个质地很类似杜陵的石种都有紫红色的水晶砂丁,高山没有这种紫红的水晶砂丁,所以这也是一个鉴别的依据。

杜陵的紫红色砂丁。

而高山则有他们特殊的砂丁,黑针。

黑针
在寿山石高山,芙蓉系等石头中常见一种黑色小包裹体,俗称"黑针"他的颗粒很微小的时候,并不太影响刀感,呈现黑色,有的时候会有反光,这就是为什么称为黑金沙,如果其颗粒较大的时候,会呈现明显方形特征,并有铜状金属光泽,很多朋友以为这是铜矿石,其实并不是铜矿石,这是方铁矿的晶体.这种晶体很坚硬,大粒的会导致雕刻刀崩裂。

细小的黑金沙,比较多石种都常见,如高山系大多石种,一些芙蓉。

此图为高山系坑头石的细小黑针,带有一定方向性的分布是坑头石的特征。

颗粒较大的时候,会呈现明显方形特征,并有铜状金属反光,这是方铁矿的晶体.这颗粒大的一般不叫黑针了,叫砂丁,作为包裹体一般只有高山和坑头这两者才有,以坑头为典型。

方铁矿的砂丁,本图是坑头石
二号矿的砂丁也非常出名,出名的坚硬,金刚砂上去都冒火星。

而且还很密集,不过,如果有这种砂丁的二号矿,性是最稳的,也是最润泽的。

当然,能找到没有或很少砂丁的这种二号矿是最好不过了。

砂线
砂线就是寿山石中呈现条状的砂,一般在松柏岭,二号矿,大山的石头上出现,有的时候会非常细长,其实砂线不是一条线,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砂的薄面,只是从侧面来看就非常像一条线了.
松柏岭的大砂线
大山的一些斑纹中经常夹杂着砂丁,这些斑纹很坚硬,也被认为是砂线,而只有这些砂线附近的大山质地才特别好,才会有大的结晶。

图中灰黄色并有黑点的斑纹就是砂线
砂和棉砂
砂一般就是寿山石额围岩,由于大多是花岗岩,很硬,所以叫砂,福州话叫墰。

棉砂就是寿山石中硬度比较低的砂,被叫成棉砂的一共有两种,其中常见的一种绵砂是相对寿山石中其他比较硬的砂而言的一种砂,当然既然被称为砂那肯定比寿山石硬的多,小刀无法雕刻.但金刚砂的钻头可以比较轻松雕刻,这种绵砂多是微小石英组成的松散岩石,由于结构比较松散,所以能用机器雕刻。

绵砂优质寿山石中比较经常出现,有时是围岩,有时是内部的杂质.常见白色或淡黄色的绵砂
这个芙蓉石中,白色部分就是棉砂
使用棉砂雕刻
棉砂作为石头上常见的成分,一般被视为杂质,需要去除,但这不是绝对的,由于棉砂是可以进行雕刻的,如果能充分利用,未必就是废物。

例如这件作品,本身材质并不大,棉砂占到整个石头的一半,如果完全去掉棉砂,其个头也就很小了,换个思维,棉砂也是能雕刻的,如果作为一种巧色看待,表现的器物和棉砂本身的质感类似的话,为什么还要去掉呢?
这家作品下半部分的浴缸,椅子,肥皂盒和香波都是用棉砂雕刻的,由于棉砂的质感和瓷浴缸很接近,和其他材料也很适合,用芙蓉的肉雕刻人物,水流,肥皂泡,用红巧表现发色。

作品完成后,棉砂是一种亚光的陶瓷感,更增加了作品的魅力,
可以说这件作品的成功,这块棉砂的功劳非凡。

寿山石中砂的雕刻处理同样道理,砂虽然很坚硬,雕刻不了,但其中形状好的,也可以作为作品一部分,这件二号矿的青蛙就是其中的代表,砂用来表现岩石,而剩下的良好肉质可以雕刻动物题材,作品在完成后显得自然生动,也是一种处
理手法。

另一种寿山石棉砂
还有一种绵砂是隐形的,他是一种微小硅颗粒,它经常和寿山石共生,这种寿山石的名称就是硅化叶腊石,比较常见的有硅化叶腊石芙蓉.整体由于比较坚硬,能达到摩氏硬度6度或7度,远比普通芙蓉石的摩氏硬度2.5来得硬得多.所以也被称为绵砂.
老性芙蓉含棉砂的比较常见,按硅化程度不同,这些硅化寿山石硬度也不同,完全硅化的寿山石色彩比一般寿山石黯淡,带有灰
气,坚硬.一般不适合作为寿山石雕刻材料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