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3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 (2)

鸟类动物的特征教学目的: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平时见过哪些鸟?二、学习新课:(一)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活动过程: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
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
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二)鸟喙与取食活动目标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
活动过程: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
(典型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
只要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
)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
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鸟类动物的特征:身体骨骼结构、毛羽和嘴的形状、生活习性等。
2.培养观察与描述的能力,能够进行基本分类。
3.热爱鸟类动物,保护羽毛资源。
二、教学内容1.鸟类动物的特征。
2.鸟类的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鸟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辨别鸟类动物,并进行简单分类。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10分钟)1.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鸟类动物的美丽。
2.学生观察后,教师迅速询问并引导学生询问:鸟儿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特征?4.2 呈现(20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鸟类动物有哪些特征,将通过课堂展示生动呈现出来。
2.教师使用图片随机展示鸟类动物,并让学生观察后,迅速对其进行描述。
3.学生分组并各自选择一种鸟类动物,描述其特征和习性。
4.3 讲解(30分钟)1.教师分别从身体骨骼结构、毛羽和嘴的形状、生活习性等方面详细讲解鸟类动物的特征。
2.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鸟类动物的特征。
3.学生针对鸟类特征,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
4.4 操作(30分钟)1.学生分组,共同观察多幅图片或视频,并根据鸟类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讨论。
2.学生针对自己分组的鸟类动物,进行一定的分类标准商讨,并口头表述相关理由。
4.5 评价(10分钟)1.教师观察学生的听讲、观察及分类能力等,并进行点评和评价,同时请求学生评价本次授课质量。
2.教师针对评价意见进行及时整合和处理。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鸟类动物的美丽和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讲解环节,针对鸟类特征进行详细讲解,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理解鸟类动物的特征。
在操作环节,让学生手动分类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表述能力。
在评价环节,教师积极采纳学生评价意见,为后续授课做好针对性调整。
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更注重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3鸟类动物的特征|冀教版

3 鸟类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物、图片等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并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哪些小动物属于鸟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喜爱鸟类等小动物,懂得保护鸟类,热爱自然的情感。
2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重点)2、学生能够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准确判断哪些动物属于鸟类。
(难点)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重点)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评析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且较为熟悉的小动物,通过猜声音和观看鸟类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
本环节教师通过声音和视频手段将学生的思维迁移到对鸟类的认识中,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以下的教学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本环节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中的几种鸟,对于本地的学生来说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所出示的图片采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北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鸟的图片。
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平日里的经验来观察和概括它们的特征。
同时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小组内、小组外的相互交流和补充,使概括出的各类鸟的特征更加完善和准确。
3.1.2教学过程1、探究鸟类的共同特征(1)出示常见几种鸟的图片。
(燕子、麻雀、喜鹊、鸽子、布谷鸟、野鸡)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图片,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讨论概括出这些鸟的主要特征,填写在记录卡中。
咱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概括的最准确、最具代表性。
(2)学生观察讨论,填写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这些鸟有哪些显著特征?(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意见,教师记录重点内容)(4)讨论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小组讨论:在这些特征中,哪些是鸟类特有的而其它动物没有的共同特征呢? (如果学生归纳的不是共同特征,引导学生举出反例加以讨论)3.1.3教学活动3.2 第二学时3.2.1教学评析本环节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中的几种鸟,对于本地的学生来说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所出示的图片采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北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鸟的图片。
六年级科学上册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鸟类的生活环境,增强保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1. 鸟类的主要特征。
2. 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教学难点:1. 鸟类飞行器官的结构特点。
2. 鸟类的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鸟类的图片。
2. 实物道具:鸟类标本、模型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鸟类标本,引发学生对鸟类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鸟类有什么特点吗?它们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二、自主学习三、课堂讲解1. 讲解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心脏四腔,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等。
2. 讲解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轻质骨骼,长骨中空,肌肉发达,翼形适中,胸肌丰富等。
四、实践环节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鸟类的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
五、课堂小结2. 强调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提问:鸟类的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如何体现它们的特征?二、课堂讲解1. 讲解鸟类的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例如,鸟类迁徙、筑巢、孵卵等行为。
2. 讲解鸟类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如沙漠中的鸟类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三、案例分析1. 分析鸟类保护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鸟类的生活环境。
2. 分享一些鸟类保护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鸟类特征及其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调查身边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鸟类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鸟类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的理解。
3. 学生对鸟类保护意识的提高。
六、课堂活动:制作鸟类标本1. 教师演示如何制作鸟类标本,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鸟类动物的特征 |冀教版

3 鸟类动物的特征1新设计(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2教学目标(1) 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 能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 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 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 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3学情分析预设与生成有一定的差距。
研究完鸟类动物具有的其他动物不具有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出示收集的资料(文字或图片),在学生欣赏图文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如美丽的羽毛、动听的歌声等,说明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消灭害虫,维护生态平衡,呼吁人们保护鸟类动物。
4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5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鸟类的共同特征》(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二、观察记录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鸟的名字?(找学生说)2、鸟类动物是动物界中的一个大家庭,那么为什么把它们都归为“鸟类”呢?它们有什么特征? 讲课下收集的资料3、出示常见几种鸟的图片。
( 秃鹫、太阳鸟、野生鹦鹉、朱鹮、鹈鹕、翠鸟、蜂鸟)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图片,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讨论概括出这些鸟的主要特征,填写在记录卡中。
咱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概括的最准确、最具代表性。
【讲授】观察交流(2)学生观察讨论,填写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三、比较、推理同学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找到这么多各种鸟的特征,那么都哪些是所有鸟类共同具有的呢?你见过鸟是怎样取食的吗?它们的嘴有什么特点?(1)干旱时期,许多水塘和河流会干涸,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会死亡,这对于具有哪种类型喙的鸟的生活产生影响?(2)一种鸟的喙比较的短,能够磕开一些比较坚硬的种子的外壳,这种鸟的喙具有怎样的特点?四、学以致用我们已经找到了鸟类的共同特征,我这里有几只动物,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它们属不属于鸟类动物,并说出你的依据。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冀教版

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6.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
重点难点:
1、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2、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学习一、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一、你知道这些鸟的名称吗?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 ) ( ) ( )
( ) ( ) ( )
二、描述下面三种鸟的主要特征,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
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
三、理解运用。
1、蝙蝠、鹤、猫头鹰、蝴蝶、蜂鸟、企鹅这些动物都是鸟类吗?哪些不是鸟?请说明理由。
答:。
2、请把你知道的不会飞的鸟写出来:。
学习二、鸟喙与取食
1、观察认识,提出猜想。
鸟喙具有不同的特征,使他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观察
擅长吃谷物的种子。
2、进行活动)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
4、讨论交流:
(1)干旱时期,许多水塘和河流会干涸,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会死亡,这对于具有哪种类型喙的鸟的生活产生影响?
(2)一种鸟的喙比较的短,能够磕开一些比较坚硬的种子的外壳,这种鸟的喙具有怎样的优点?
本结课你有什么收获?。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3鸟类动物的特征》word教案 (2)

鸟类动物的特征教学目的: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平时见过哪些鸟?二、学习新课:(一)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活动过程: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
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
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二)鸟喙与取食活动目标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
活动过程: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
(典型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
只要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
)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
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鸟类动物的特征,如羽毛、喙、翅膀等;2.能够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鸟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4.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和归纳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鸟类动物的特征,并学会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鸟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如我们学过哪些动物种类?它们都有哪些特征?然后,教师出示几幅不同的鸟类图片,让学生识别它们。
2. 学习新知识(1)发现羽毛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发现它们都有羽毛,并与其他动物比较差异。
(2)比较喙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发现它们的喙的形状和大小有所不同,并与其他动物比较差异。
(3)观察翅膀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的翅膀,发现它们的翅膀的形状和大小有所不同,并与其他动物比较差异。
3. 学以致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鸟类,观察这种鸟类的特点,并通过比较和归纳,向全班呈现这种鸟类的特点和习性。
同时,让学生制作一张小海报,展示这种鸟类。
4. 课堂小结教师向学生强调鸟类动物的特征,回顾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和发现。
同时,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鸟类动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鸟类动物的主要特点,如羽毛、喙、翅膀等,并学会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鸟类。
同时,通过制作小海报,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通过举例和让学生观察实物,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关注到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鸟类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需要我们保护它们。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局限性较大;同时小组合作的时间安排过长,导致部分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不能有效开展学习。
这些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
作者及工作单位:广西博白镇第一小学刘凤英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通过对鸟喙与取食关系的趣味性研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鸟类喙的形态与其生活方式是如何相互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感悟到鸟类动物的丰富多彩。
是在学了植物的特征及分类后,用鸟类的特征的认识,引出其它动物的特征及其对动物的分类,还为以后进一步学细菌、病毒真菌服了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
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一定的提高。
这一学期是他们学习小学科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为他们进入中学学习打基础和进行衔接的关键时期。
由于社会的原因,束缚这孩子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动手整理资料能力有所束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3.情感目标
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激发学生爱鸟的情感,懂得保护鸟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及知道其种类的繁多了,我知道同学们除了喜欢植物外,还非常喜欢动物,尤其是鸟类,你们也能说出很多鸟的名称来,那么你们知道鸟类有什么特征吗?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1、提问:鸟是我们所喜欢的一种动物,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认识那些鸟呢?指名让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2、学生自由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归纳和引导。
4、出示鸟的标本及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1)认识它们吗?
(2)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只有鸟有的,其他动物没有的)
5、引导学生看教材P12动物的图片,判断哪些是鸟哪些不是,是不是会飞的都是鸟,鸟都会飞?
6、学生汇报。
7、归纳:
鸟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huì),靠产卵繁殖后代。
8、播放了3分钟的鸟的录像。
◆活动2:鸟喙与取食
1、提问:你见过鸟是怎样取食的吗?它们的嘴有什么特点?
2、讨论、交流。
3、在教材P13用直线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4、分四个小组进行试验活动,强调学生是随意的不要刻意的模拟取食,这样试验才真实。
5.按照书上P13的步骤进行小组活动——模拟鸟喙的取食。
6.学生实验并及时的记录。
7.汇报:
(1)从模拟实验中,你发现了一些什么?
(2)说说你的体会。
(
8、讨论:用一些当地的常见的学生熟悉的鸟来加于说明,使学生了解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喙不一样,取食的方式也不一样。
引导学生要保护鸟一定保护鸟生存的环境。
9、阅读科学在线,了解鸟类的起源。
三、小结: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蝙蝠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
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
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板书设计
第3 课鸟类动物的特征
1.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2.鸟喙与工具。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