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频率最高38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120文言文实词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答案:?吝惜,舍不得,吝啬;?喜爱,爱护;?喜爱;?喜爱;?爱护;?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答案:??使……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使……安定;?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高考高频文言实词分组专练,含答案!

高考高频文言实词分组专练,含答案!

“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一)第一组:识、致、诚、非、及、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3分)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

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

素将营仁寿宫,引为土木监。

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奢侈,大怒曰:“杨素为不诚矣!殚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

”素惶恐,虑将获谴。

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

”明日,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心,盛饰此宫,岂非孝顺。

”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

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

”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

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相逢何必曾相识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书问致简,益用增劳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与“杨素为不诚矣”的“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C.至诚高节,堙没无闻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与“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5.与“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C.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6.与“素负贵恃才”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第二组:涉、素、若、道、归、兵、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考常考重要文言实词40练

高考常考重要文言实词40练

(4)(2014安徽)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5)(2014辽宁)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 楚粮道愈梗。 故:所以 (6)(2013全国新课标II)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 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故:所以
(7) (2013山东)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 盖亦若斯而已。 是故:因此
动词,至,及 (2)未登程先问归期
名词,日期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jī)期服,穿一周年的丧服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动词,约定 (5)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名词,期限 (6)帝乡不可期
动词,期望,希冀
(7)匪无愆期,子无良媒 名词,期限,日子
(8)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 (9)不期而遇 动词,约定
高考链接 (1)(2017江苏)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 甫当北面矣。 当:应当 (2)(2016全国卷Ⅲ)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 雍言,不报 当:应当 (3)(2015全国I)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 当死之 当:应当,应该
4)(2015安徽)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5)(2014江苏)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6)(2014四川)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 吟咏,以为不逮也 当:在,正在
数词,几,几个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名词,命运定数 (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名词,点数,数目
(4)范增数目项王
副词,屡次 (5)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名词,数目
(6)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形容词,细密
(7)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名词,数量,数目 (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掌握它们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

以下是高考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的总结:
实词:
安:安定、安宁;
奉:侍奉、供奉;
间:间隔、缝隙;
就:完成、实现;
视:看、注视;
出:出现、露出;
生:生命、生存;
坐:坐着、受罚;
鄙:轻视、鄙视;
操:节操、操守;
信:诚信、信任;
之:的、助词;
以:用、因为;
薄:轻视、不厚道;
恶:厌恶、不好;
病:疾病、痛苦;
顾:顾虑、考虑;
策:计策、策略;
独:独自、特立独行;
伐:进攻、讨伐;
盖:遮盖、覆盖;
故:所以、因此;
好:喜好、喜欢;
劳:劳力、勤劳;
就:完成、实现。

虚词:
以、于、则、而、若、所、之、焉、也、乃。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和记忆。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情况,这些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部编版教材文言300实词巩固练习(五)

部编版教材文言300实词巩固练习(五)

部编版教材文言300实词巩固练习(五)41.裁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42.苍①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登泰山记》②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翁》43.操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答司马谏议书》③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44.草①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②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③矮纸斜行闲作草。

《临安春雨初霁》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5.策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②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③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归去来兮辞》46.曾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47.差①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阿房宫赋》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③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

《<红楼梦>第四回》48.察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齐桓晋文之事》③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兼爱》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⑤又恐汝不察吾衷。

《与妻书》⑥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答司马谏议书》49.尝①技经肯綮之未尝。

《庖丁解牛》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50.长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②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③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陈情表》④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⑤无长无少。

《师说》⑥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石钟山记》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⑨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⑪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⑫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部编版教材文言300实词巩固练习(六)

部编版教材文言300实词巩固练习(六)

部编版教材文言300实词巩固练习(六)51.超①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齐桓晋文之事》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52.朝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十二章》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③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④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陈情表》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项脊轩志》⑥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过秦论》⑦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53.彻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54.陈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②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苏武传》③俯仰之间,已成陈迹。

《兰亭集序》55.称①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苏武传》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③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屈原列传》④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56.诚①愿陛下矜悯愚诚。

《陈情表》②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大学之道》③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④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⑤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57.乘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②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③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登泰山记》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⑤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58.成①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孔雀东南飞》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③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④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陈情表》59.驰①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苏武传》②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60.冲①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

《六国论》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谏太宗十思疏》。

高三文言文300道实词练习答案1-30

高三文言文300道实词练习答案1-30

文言300实词练习答案1、哀1)君将哀而生之乎?怜悯,同情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哀叹3)哀斯之墓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惋惜2、爱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啬,舍不得2)若爱重伤,则如勿伤怜悯,同情3)吴广素爱人给人以恩惠,加惠于人3、安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安适2)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使……安定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身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哪里,表疑问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表反问4、按1)项王按剑而跽用手握住2)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控制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查究,查办4)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巡行,巡视5、案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书,案卷2)召有司案图通“按”,查看,考察6、昂1)昂其直,居为奇货抬高2)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情绪振奋7、傲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高傲不俗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轻视8、拔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提拔,选拔2)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克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高出9、罢1)欲罢不能停止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散(会),散(市)3)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通“疲”,疲乏,劳累4)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通“疲”,弱10、白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皎洁2)白手起家空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告诉,禀告(尤指下对上)4)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变白5)飞觞举白酒杯11、败1)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背弃2)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使……毁败3)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凋残12、拜1)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授给官职2)于是辞相印不拜就任3)谨拜表以闻呈上4)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拜谢13、报1)报而罪之判决罪人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回复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复14、暴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同“曝”,晒2)并皆暴犯百姓侵害3)屡撩之,虫猛烈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突然15、悲1)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怜悯2)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感叹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悲凉16、北1)士无反北之心背离2)追亡逐北败逃的士兵3)操军破,必北还向北17、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2)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3)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18、备1)前人之述备矣!完备2)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很,非常19、被1)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3)操吴戈兮被犀甲同“披”,穿上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江畔同“披”,散开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20、背1)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用背部2)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背叛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抛弃21、奔1)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出逃、逃亡22、本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根3)今背本而趋末特指农业生产3)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本来、原来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推究本源、推究23、逼1)鸡健进,逐逼之迫近、靠近2)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极其、非常24、比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紧靠、并列2)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较量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勾结4)必去,以手阖门等到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近,亲密6)岁比不登,民多乏食连续、接连25、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邑,边远的地方2)孔子鄙其小器轻视,看不起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目光短浅26、蔽1)项王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遮掩,遮挡2)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受)蒙蔽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概括27、辟1)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君主2)连辟公府不就征召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4)前辟四窗开,开启5)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设,设立6)辟邪说,难壬人驳斥28、便1)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安逸,安适2)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能说会道3)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合宜,有利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时机29、表1)虢,虞之表也屏障2)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做标记30、兵1)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士兵,军队2)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

最新高频率实词复习题名师精编资料汇编

最新高频率实词复习题名师精编资料汇编

高频率实词复习题19日1.赵简子按兵而不动(控制)2.吾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查询)3.此时孔明按察四郡未回(巡视)4.召有司案图(考查,研求)5.庑下一人伏案卧(桌子)6.交有司案贼(查办)7.使长安丞案鸣冤之人(查询、审问)8.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切)9.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10.若爱重伤之人,则记勿伤(怜悯、同情)1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提拔)12.势拔五岳掩赤城(突出;超出)13.坚忍不拔(移动——改变)14.日薄西山(迫近)15.未取功名,兄嫂薄我,为之奈何?(轻视)16.德薄而位尊(微小,少)17.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俾困苦不堪(使)18. 俾夜作昼(把)19. 俾倪广三尺,高二尺五寸(城墙上齿状的矮墙)20.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并列;并排)21.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挨着,靠近)22.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及,等到)2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勾结)24.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接近;亲近)25.比三日,吾脚疾,勿能走矣(近来)26.愿得千军,指挥部分,深入不毛,剿灭匪寇。

27.阴柄国政(执掌)28.而皇上无寸柄(权力)29.闻长沙卑湿(低洼)30.不比豪富,吾庐卑墙(矮)31.何以卑我(轻视,小看)32.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疲惫,困苦)33.君子病无能焉(担心,忧虑)34.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苦恼,困恼、困顿)35.连战皆北(败北)36.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逃)37.呈表已久,上不报(不批复)64.法先王,顺礼义,党学问(知晓,解悟)65.群而不党(偏私,偏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通用高考常考38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1.【爱】①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桓晋文之事》)()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2.【安】①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战国策•齐策》)()④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⑤沛公安.在?(《鸿门宴》)()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3.【除】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答司马谏议书》)()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4.【辞】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②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赤壁之战》)()③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④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5.【当】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③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④当.起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登泰山记》)()⑤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太宗十思疏》)()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6.【度】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⑥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行》)()7.【故】①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离骚》)()②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④故.久立与其客语。

(《信陵君窃符救赵》)()⑤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孔雀东南飞》)()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8.【顾】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项脊轩志》)()②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促织》)()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⑥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⑦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9.【归】①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②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并序)》)()④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祭十二郎文》)()⑤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10.【恨】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③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杜甫《兵车行》)()11.【患】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③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下》)()④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12.【疾】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扁鹊见齐桓公》)()②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④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

(《劝学》)()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13.【假】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③愿大王少假.借之。

(《荆轲刺秦王》)()④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纪》)()⑤乃吴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⑥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14.【见】①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③秦王做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⑤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5.【解】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②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

(《柳毅传》)()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④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⑤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⑥解.鞍少驻初程。

(姜夔《扬州慢》)()16.【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②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④举.孝廉不行。

(《张衡传》)()⑤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⑥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⑦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⑧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17.【绝】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③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④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促织》)()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18.【怜】①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②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③相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19.【莫】①后市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②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③至莫.夜月明。

(《石钟山记》)()20.【穷】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④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21.【去】①而庭价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项脊轩志》)()②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孔雀东南飞(并序)》)()③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④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22.【却】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③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④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谏逐客书》)()23.【若】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皱忌讽齐王纳谏》)()③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晋文之事》)()24.【少】①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赋》)()⑤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触龙说赵太后》)()25.【胜】①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②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④予观夫巴陵胜.壮,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⑤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26.【使】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列传》)()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五人墓碑记》)()⑤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屈原列传》)()27.【适】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②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并序)》)()③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并序)》)()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⑤而适.类于予。

(《愚溪诗序》)()⑥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并序)》)()28.【书】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得鱼腹中书.。

(《陈涉世家》)()③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皱忌讽齐王纳谏》)()⑤素不闻诗书.之训。

(《五人墓碑记》)()⑥黄生允修借书.。

(《黄生借书说》)()29.【私】①无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鸿门宴》)()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皱忌讽齐王纳谏》)()30.【亡】①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④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⑥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31.【恶】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胜。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报任安书》)()③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④则思正身以黜恶.。

(《谏太宗十思疏》)()32.【行】①老妇恃辇而行.。

(《触龙说赵太后》)()②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④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⑤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