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课时)

合集下载

2020-2021下半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2020-2021下半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1)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2)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总结)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物
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 变液体
液态的水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的 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 . 两种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联系:化学变化中 一定 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
实验四: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那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现象:石灰石逐渐减少, 表面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aCO3+2HCl=CaCl2+H2O+CO2 ↑
CO2+Ca(OH)2=CaCO3 ↓ +H2O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 有无新物质
序号
的物质
生成
实验13
胆矾、氢氧化 钠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实验1- 石灰石、稀 产生气泡,石灰水
4
盐酸
变浑浊
二氧化碳等

2.4化人学小组变讨化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展示厨房中磨碎物质的器具)
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
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




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学以
致用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
分组实验
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更准确和具体。
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有些物理变化有发 光、放热、
放出气体、产生沉 淀等现象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 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化学变化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课堂达标
1.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
A.有新物质生成
B.发光发热
C.有气体生成
D.有沉淀生成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小红: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聪明的你知道谁是对吗?
探究新知
探讨
爆炸属于是什么变化?
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火药爆炸是 化学变化,但是如汽车轮胎爆炸、气球炸裂 则属于物理变化。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没有生成新物质 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胆矾溶于水,并 和氢氧化钠反应
探究新知
变化前 变化中
实验观察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变化后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变化后有无新物
质的生成

探究新知
探究实验4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 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 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石灰石与稀 盐酸的反应
探究新知
变化前
实验观察
颗粒状石灰 石(或大理石)
变化中
有气泡放出,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变化后
二氧化碳气体等
变化后有无新
物质的生成

实验
序号
实验 1-3
实验 1-4
变化前 变化时发 变化后 有无新 的物质 生的现象 的物质 物质生成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评课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评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评课记录本节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对概念的学习,了解它们之间本质的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自然界与生产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变化形式,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与生活。

教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启发为主,讲练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实验探究,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这一重点,由小活动引入变化,再从学生身边实例出发,接着分析比较,各种物质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等,进而寻找各种变化中有没有其它物质生成,从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

因为这两个概念是构建本节知识的支架,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的基础,是学习物理性质与学生性质的前提,进行有效的练习能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也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安排学生分组实验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尝试实验现象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学习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日常生活用品、家用电器、食品加工等
科学研究:催化剂研究、新材料研发、药物合成等
- 采用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物质变化的实验项目。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 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物质变化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 组织游戏活动,通过化学知识问答或物质变化猜谜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4. 实践与应用: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际,使学生了解物质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价值观: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
-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化学课程中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物理变化:物质形态或位置变化,不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放出或吸收能量
③物质性质的分类和表现: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④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内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外因: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⑤物质性质的应用:
生产:金属加工、塑料制造、电池生产等
最后,在作业评价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板书设计
①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过程:
讲解物质变化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分类和特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够运用概念推论一些极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观测化学实验,并展开直观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逐步培养较好的自学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回应的石灰水中灌入二氧化碳气体,观测至的现象就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情境引入】二、自主探究::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思索与交流】(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先行概括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出的例子展开恰当分类,讲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不是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索:(1)蜡烛冷却属什么变化?该变化中与否充斥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概括小结:融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知,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化学变化,颇存有特征;代莱物质,充斥而生;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奇特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出现。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斩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10.1~3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击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就是古人为我们遗留下的宝贵财富,以下诗句中只牵涉至物理变化的就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冬日进令狐冲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分解成崭新物质b.分解成结晶或气体c.出现颜色变化d.闪烁咳嗽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须要能量。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时课件


液态的水

出现小水珠
(2) 块状胆矾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 粉末状胆矾
细小的蓝色粉末

(3) 蓝色硫酸 溶液中有蓝色沉淀 蓝色氢氧化
铜溶液 出现
铜沉淀等

(4) 颗粒状 试管内溶液中有大
石灰石
量气泡产生、石灰 二氧化碳 石变小、澄清石灰 气体等

水变浑浊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水结冰、汽油挥发、酒精挥发;铁水铸成锅;
有——化学变化 无——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分: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1)本质: 有新物质的生成 (2)现象: 通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放光等
(2)现象: 通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放光等
思考:
1.把红墨水滴入水中,颜色改变,是 否为化学变化? 2. 水变成水蒸气,有气体放出,是 否为化学变化?
3. 向水中加些泥土,有沉淀,是否 为化学变化?
4. 白炽灯发光放热,有能量 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状态改变)
• 6、下列变化中,既有物、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形状改变)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
• 气中燃烧 化学变化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形状改变)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状态改变)
(3)判断的唯一根据: 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

还可演示其它试验现象:酸和镁条反应、硫酸铜溶液和氢 氧化钠溶液。
第11页
阅读书本归纳出化学反应中常见现象:物质颜色改变、 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让学生学习观察、描述试验现象及统计试验结果,深入 培养学生观察试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第12页
第13页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第9页
学生分组讨论:(1)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概念和区分。 独立思索或小组讨论:(2)比较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及例 子 让学生学习观察、描述试验现象及统计试验结果,从而培 养学生观察试验能力和统计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建立新概念,引导认识新概念。
第10页
【讲述】怎样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其实 化学反应不但生成了新物质,同时往往伴随有一定现象。
化学 九年级上册 人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改变和性质
第1课时 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
第1页
了解化学改变和物理改变概念,了解物质两种性质。
物理化学改变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第2页
我们生活世界是物质,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厨房 里柴米油盐,盖房木料、水泥、织布棉花、制造汽车钢 铁、农田施用化肥等都是物质。世界上千千万万种不一 样物质,它们颜色、状态、气味都一样吗?改变情况又 是怎样?相关物质这些问题正是这索自然界中物质改变形式。
第5页
【过渡】物质是怎样发生改变,物质改变有几个形式?做 试验,要学会观察试验现象,怎样观察?
【讲述】可从三方面观察。 改变前观察:有几个物质参加反应,物质色态味。 改变时观察:反应条件(加热、点燃等),现象(发光、 发烧,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改变后观察:有几个物质生成,生成物色态味等。 思索并统计 让学生认识观察时统计是十分必要。详细、 准确而又真实地统计是分析思索,得出结论前提。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优课件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 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 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成 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 泡放出这三个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 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发光、吸热、放热、颜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色改变、生成气体、产
生沉淀等
实例 说明
矿石粉碎、水蒸发、 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 食物腐烂等
观察与思考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 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讲授新课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
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都发生了变化
纸张变成窗花仍 然是纸;而纸张 燃烧后就不再是 纸了。
思考: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 本质区别呢?
讲授新课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将纸剪成窗花
变化前: 纸 变化后:纸
将纸张点燃
变化前:纸 变化后:二氧化碳和水等
物质变化后 没有 新 物质生成
物质变化后有新 物质生成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1.水的沸腾
讲授新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讲授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课时)
【课型】复习课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梁雪峰
【教学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
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讨论等方法建构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教学重难点】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综合谈话法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生:导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计划
专题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课时)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
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其他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 换 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
分类
物质的变化 区别 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