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论文要真正推行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论文篇一《浅议小学美术素质教育》【摘要】小学美术教学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艺术素养;艺术再创造;课堂评价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语数外这些主科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承担着美育熏陶和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美术学科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学要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断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转变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呢?1由传统的注重技法向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转变小学生美术主要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注重技法、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传统,防止过早地接受技法知识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学习绘画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美术创作,而是学生天真的幻想和丰富想象力的再现。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能力;素质教育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
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巧”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
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必须把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健全的思维。
如《雄伟的长城》是一节绘画课,要求学生凭自己的想象描绘在群山中蜿蜒起伏的长城。
为了引发学生的想象,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你登过万里长城吗?万里长城东起我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12000华里,大家看(出示幻灯片)长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画出它雄伟壮丽的景色吗?”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画出了长城那蜿蜒曲折,犹如巨龙逶迤,腾跃于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长城。
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
由于儿童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因此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
如《春天在哪里》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的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
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应试教育本是一种为社会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学校教育活动,但是当升学竞争日益激烈时,应试教育偏离了初衷,走向其反面,将考试绝对化,惟分数是从,其负面效应随之而来,从而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这个时候,培养个体社会生存能力,塑造个体健康人格,为社会输送真正有用人才的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尤其是美术教育,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
它是运用艺术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美术教育要从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为目标来要求,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小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中有形的结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
”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于美术本身,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
很多家长和老师谈到儿童美术教育时,最关心的是“怎样教育”这一现实的问题,包括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怎样才能提高美术水平等等。
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教育主张和方法,不懂得儿童美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小学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将素质教育运用到课堂中来,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来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根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素质教育:一、美术教学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
浅谈美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美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浅谈美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通用6篇)浅谈美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篇1现代小学美育教育的特质是多层面、多功能的素质教育。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见美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层面。
所以,充分发掘小学的美育功能,切实搞好美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小学美育教育是复合性的教育教学过程,绝不是简单意义的美术、音乐课堂教学,其教育目的也绝不仅仅是学生会画画儿、会唱歌儿,而这种功能的特点又是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的完美统一。
学生主体的内动力是兴趣爱好,教师主导的外作用力是引导、服务和助推。
一、美育的功能。
美育是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
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究其要旨,我认为美育的功能是多层面的。
其一是德育功能。
培养美的情操,从德育角度理解,就是培养高尚的品质,引导学生进入高尚的道德境界。
其二是美育功能。
美育功能首先表现为培养审美的能力,其次还表现为通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所形成的创造美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三是感悟功能。
美育教育因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完美统一的特点,所以必然有感悟功能。
美育,恰恰是其他教育所难以取代的。
第四是人文与文化功能。
美育的这一功能,是古今中外一切美育教育家乃至美学家孜孜以求的,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美育的功能是多层面的,例如独特的心理功能、环境功能、实践功能等等。
恰恰是这些功能,体现出美育的科学性。
我们要在小学新课程标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导向下,进一步搞好小学美育教育。
二、美育教育直观性、形象性的完美统一。
如前所述,音乐和美术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美育教育的功能特点是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的完美统一。
直观性是说受教育者通过感官直接接触美育的图文、音像等,从而受到最直接的教育,美育就通过学生的感官而产生了直接的教育效果。
这样看来,小学艺术课和音乐课就是美育直观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化教育过程了。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促进素质教育的思考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促进素质教育的思考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促进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科目,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行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中的美,让学生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感知美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向往。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名家作品和艺术品,向学生传递美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带来的美的享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是一门艺术创作的学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或社会现象,让学生进行写生创作;还可以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大胆发挥想象。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门反映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名家作品和艺术品,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让学生了解艺术与文化的渊源;可以通过介绍古代和现代艺术,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精髓;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
对加强小学美术素质教育

对加强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的探究小学艺术教育的新纲要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教育中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智慧的生成,有利于情操的陶冶,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说明了小学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寓教于乐,美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美术教育能促进创造潜能,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而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学习潜能不是十分重视:常让学生描述对象,或“照葫芦画瓢”,老师只用“像”和“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业。
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本身就是个问题,艺术的价值是不可复制的,只靠模仿是不可能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什么是美的,以及如何欣赏美,如何创造美。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基本策略,把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穿插在游戏中。
正如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孩子们的整个活动是游戏。
如果学生用游戏来学习知识,会比教师满堂灌强上好多倍。
二、文本渗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美术教学包括美术品种、美术史、造型、透视、色彩等等,这种教育本身就是现代人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绘画对学生进行的观察、表现、制作和创作技能的训练,可以促进构成人的智力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来源于生活,在人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好的与坏的事物。
从绘画的涂鸦期到写实期,他们经历了形态的模糊认识、理解、记忆到追求形象完美的创作,这都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和判断,通过实际操作所认识的形象,是观察力完善的过程,也是提炼形象、强化记忆的过程。
如,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海洋生物》教学片段:师:你能不能用一个或几个词来形容大海给你的感受?生1:大海很神秘、很广阔……生2:大海浩瀚、汹涌、美丽……师:海底景象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海底画面)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美丽、富饶……师:大家都知道“美人鱼”的传说吧,其实海洋里有种生物常被人认作“美人鱼”,这就是儒艮,它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般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论文(2)

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论文(2)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小学美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摘要】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美术;实施;素质教育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那么,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下面谈一下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
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培养观察能力。
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
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
2、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
探讨小学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探讨小学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小学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
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
第一,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门审美体验的学科,美术教育可以
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艺术创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感知、理解和欣赏美。
第二,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美术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小学美
术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如绘画、造型、手工、拼贴等,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第三,小学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的人文气质与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门艺术科学,它需要
学生对自然、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以及对艺术形式、手法、表现等方面的掌握。
小
学美术教育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艺术知识和文化修养,使学生具备更深层次
的人文情怀与文化素养。
第四,小学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审美、创造、表现为基
本内容的综合学科。
美术教育具有极大的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表现和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开展美术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提高创造能力,增加文化素养,促进综合
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普遍性,任何一门课的教学目的与同期教育的理想效果相接近,就是教育改革的成功。
小学美术教育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没有自由的广阔的想象天地,美术教育就难以找到自己的灵魂。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点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把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培养美术方面的实用人才,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课堂之一。
小学美术;想象能力;素质教育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
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巧”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
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必须把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健全的思维。
如《雄伟的长城》是一节绘画课,要求学生凭自己的想象描绘在群山中蜿蜒起
伏的长城。
为了引发学生的想象,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你登过万里长城吗?万里长城东起我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12000华里,大家看(出示幻灯片)长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画出它雄伟壮丽的景色吗?”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画出了长城那蜿蜒曲折,犹如巨龙逶迤,腾跃于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长城。
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
由于儿童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因此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
如《春天在哪里》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的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
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
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手工制作课主要是通过具体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风凉的扇子》一课是工艺制作课,充分利用孩子们玩玩做做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制作,通过制作扇子,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本课中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同
学都当一名设计师,给老师设计一个漂亮的扇子,看谁设计的样式最好看,扇出的风比较大,颜色搭配最漂亮。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扇子,其中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作。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挂图进行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美丽的图画。
教学《我想象的未来世界》一课,教师出示挂图是紫背景的画,画的是未来的太空,一个白色的机械大鸟在空中展翅飞翔,鸟背上座落着未来的人类村庄,有绿树、有房子、有停车场,大鸟的前边还有一些漂浮着的房子,人们可以通过空中的道路到那里去游玩。
这些挂图颜色鲜艳,童趣浓厚,形式多样,充满儿童天真烂漫的气息,使学生产生了特殊的亲切感,从而激起学生产生“我也能画一幅”的欲望和“我的想象画”会更好的自信心。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能使他们增长知识,陶冶心灵,并能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如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动物世界里要开联欢会了,小动物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参加舞会,瞧那满身花纹的小斑马、摇摇晃晃的小企鹅、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威风凛凛的小老虎……都是那样有趣可爱。
同学们有兴趣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吗?下面我们就来画这些小动物。
通过这段小故事,把小动物的形象艺术化地添进了学生的脑海,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感受到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无法想象的画面,构思新颖、有趣,构图饱满,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想象力特别丰富。
结束语: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美术教学不能构想空中楼阁。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想象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能力。
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去培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教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只有彻底抛开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大洼县实验小学
代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