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监控服务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_程德强
视频服务器及其关键技术

视频服务器及其关键技术
卞德森
【期刊名称】《现代电视技术》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视频服务是一种压缩、存储、处理视、音频数据的专用计算机,由于采用了许多关键技术,其可靠性和实用性获得广泛认可,成为从广电行业模拟向数字技术过渡的主力设备之一。
目前在国内外电视台和视频点播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总页数】17页(P38-54)
【作者】卞德森
【作者单位】福建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48.12
【相关文献】
1.分布式视频点播服务器的几个关键技术 [J], 毛艳娥;卢秉亮
2.视频服务器的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 [J], 白木;周洁
3.分布式视频点播服务器关键技术分析 [J], 吴敏强;周刚;胡南军;陆桑璐;陈道蓄;谢立
4.视频服务器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J], 张玉清;蔡安妮;孙景鳌
5.视频服务器的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 [J], 徐珩;柴佳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高清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

探究高清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作者:邱桂苹常青穆森赵倩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4期【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视频监控系统逐渐从模拟化、数字化向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首先从高清的定义出发介绍了高清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
其次分析了系统从高清数字视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到显示以及智能化的融合等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高清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持续完善发展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高清;数字化;智能化;海量存储;视频监控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与经济的发展,安防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演变过程。
视频监控系统中国的安防市场逐渐开放,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商机。
视频监控的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从整体上看,意识到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所具备的优势的企业和用户正逐渐增多,网络视频监控的市场已处于起步阶段。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完全数字化的网络视频监控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目前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中,高清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越来越占据了主导地位,已成为未来视频监控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
近年来,用户对图像清晰度,处理速度、图像智能分析海量信息存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视频监控技术向高清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传统的模拟监控凡是逐渐不能满足某些行业监控需求,随着新一代图像处理芯片技术的发展,高清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必然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高清监控的定义高清视频监控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在正常监控过程中“细节”看不清的问题。
“高清”即“高分辨率”,关于高清的定义,最早来源于数字电视领域,高清电视,又叫“HDTV”,是由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格式。
监控领域的高清标准,一直沿用广电的标准。
720p、1080i、1080p三种分辨率定义为真正的高清视频。
FullD1或4CIF不是高清。
高清对于视频监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视频服务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现的开题报告

视频服务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视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网络速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观看和分享视频。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清视频的需求,视频服务器技术也愈发重要。
视频服务器不仅需要具备传输视频流的能力,还需要具备多种编码、解码、存储和传输协议的支持,以及较高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二、研究内容本文旨在研究以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视频流传输协议视频服务器需要支持各种视频流传输协议,包括RTMP、HTTP、HLS和MPEG-DASH等。
本文将研究这些协议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以及如何实现视频服务器的多协议支持。
2. 视频编码与解码视频服务器需要支持各种视频编码和解码方式,以便将视频转换为可传输的格式并解码播放。
本文将研究如何实现视频服务器的高效编码和解码,并对比不同的编码和解码方式的优劣。
3. 视频数据存储视频服务器需要支持可靠、高效的视频数据存储方式。
本文将研究不同的存储方式,包括本地存储、云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等,并探讨如何实现视频服务器的数据管理和存储优化。
4. 视频质量控制视频服务器需要具有优秀的视频质量控制能力,以确保视频播放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研究如何实现视频质量控制和性能优化。
三、研究目标本文旨在研究视频服务器的关键技术,探讨视频服务器的实现方案并对比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视频流传输协议、视频编码和存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比较分析不同视频服务器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3. 设计和实现一款高效稳定的视频服务器,并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网络资源,研究视频服务器的相关技术、优缺点和应用场景,总结各种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算法设计根据文献调研结果,设计视频流传输、视频编码和存储等算法,对比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并进行改进。
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关键技术综述

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关键技术综述程德强1, 寇旗旗2, 江鹤1, 徐飞翔1, 宋天舒1, 王晓艺1, 钱建生1(1. 中国矿业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 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要:智能化是煤矿发展的方向,而智能视频分析是促进煤矿智能化的有效途径。
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具有实时监控、预警和决策支持能力,有助于提高矿山企业的安全性、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详细介绍了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的关键技术,包括视频采集设备、视频预处理、视频压缩与编码等视频采集与处理技术,目标检测与跟踪、运动检测与分析、物体识别与分类等视频分析基础技术,行为识别与分析、事件检测与警报、视频监控与布防等高级视频分析技术。
研发了集成视频识别分析和工业联动控制功能的矿山智脑AI 视觉智能服务平台,介绍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智能探放水系统和探放瓦斯系统、煤岩识别与截割系统、掘进工作面、综采工作面、煤流运输系统、矿井提升机系统、辅助运输系统、选煤厂、智能化装车配煤系统等矿井生产场景中的应用。
分析指出目前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视频质量、复杂背景、实时性要求、数据隐私和安全、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建议未来加强算法提升和优化、多模态数据融合、实时分析和边缘计算、强化学习和自主决策、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硬件设备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全面推动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促进矿山智能化进程。
关键词:煤矿智能化;智能视频分析;AI 视觉;视频采集与处理;视频识别与分析;视频监控预警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志码:AOverview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mine-wide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CHENG Deqiang 1, KOU Qiqi 2, JIANG He 1, XU Feixiang 1, SONG Tianshu 1, WANG Xiaoyi 1, QIAN Jiansheng 1(1.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 2.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 China)Abstract : Intelligence is the direction of coal mine development, and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oal mine intelligence. The mine-wide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technology has real-收稿日期:2023-08-16;修回日期:2023-11-10;责任编辑:李明。
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系统实施

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系统实施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系统实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视频监控设备的普及,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逐渐走向成熟。
它不仅可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还可以将监控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多地点分布监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首先,关键技术包括视频采集技术、视频传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应用开发技术等。
在视频采集技术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像头,通过协议将摄像头信息传输到数据采集卡上,然后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处理。
视频传输技术方面,需要考虑网络状况,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包括实时传输和存储传输,以及不同的数据压缩技术,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传输效率。
网络传输技术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传输协议,如TCP/IP等,支持网络实时传输和网络存储传输。
应用开发技术方面,则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利用多线程技术、多进程技术等进行系统开发。
其次,系统实施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是系统设计,包括选定监控区域、安装摄像头、建立中心控制站等。
其次是准备工作,包括安装配置采集卡、设备的网络配置、协议的设置等。
然后是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将视频采集、数据压缩、流媒体服务器、网络传输等软硬件设施相互连接,将模拟视频信号经过编码器编码后成为数字视频信号,再对这些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压缩,通过TCP/IP协议传输到流媒体服务器,最后通过中心控制站进行监控。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实施,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的工程。
随着技术不断升级、设备不断革新、市场不断扩大,将有更多的需求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钻研、探索,将其发扬光大。
视频监控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

山西电子技术2009年第6期网络技术 收稿日期:2009-09-13作者简介:田 涛(19852),男,湖北黄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文章编号:167424578(2009)0620065202视频监控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田 涛(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 要:首先介绍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前景,然后描述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编解码技术、传输协议和传输实时性等问题进行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视频监控系统;流媒体;编解码技术;R TP ;R TSP ;实时性中图分类号:TN943.6;TN919.8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随着宽带网络技术、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流媒体技术为核心架构的多媒体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涉及到远程教育、视频点播、远程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视频传输和监控作为安防系统的核心功能组件,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终端,直观地掌握现场的实时动态,同时可对监控内容进行录像存储[1]。
在实时监控环境下,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在视频传输和监控环境中不能出现明显的抖动和延时,并且要求在允许的分辨率下适当地降低图像的清晰度。
而对于视频图像所具有的有效分辨率,在不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的情况下,视频的流畅性和清晰度是对矛盾的技术参数,对于传统的面向存储单一码率编码视频技术很难在窄带条件下满足要求,传统的视频文件是要下载后观看的,也很难完成实时监控。
而流媒体技术作为多媒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技术,其应用和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功能也更加完善,其监控时效和监控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在各行各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
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的传输和监控是视频监控的发展趋势[2]。
1 视频监控系统结构模型一个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包括音视频数据的采集、压缩编码、同步传输、解码、同步播放和显示、视频管理、存储等环节。
一种监控视频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发明专利]
![一种监控视频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ad6714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2.png)
专利名称:一种监控视频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程德强,郑春煌,吴剑峰
申请号:CN202010838479.1
申请日:20200819
公开号:CN112055172B
公开日:
202204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监控视频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属于视频处理技术领域。
本申请公开的监控视频的处理方法从监控视频中获取到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运动目标的目标框之后,将目标框所在的区域图像进行神经网络训练,从而将对应的运动目标进行分类,然后将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目标框加上输出标记,进而响应于目标框存在输出标记,保存监控视频。
可见,本申请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对运动目标进行准确地分类,从而区分真正的运动目标和灯光、树叶等假象运动目标,而且给真正的运动目标对应的目标框加上输出标记,进行存储带有输出标记的目标框所在的图像帧,保存监控视频,从而能够将含有真正运动目标的图像帧筛选出并保存,节约存储空间。
申请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118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黎坚怡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视频监控及其关键技术

视频监控及其关键技术14安防徐乐 144402103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5大部分组成.摄像机通过同轴视频电缆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内。
通过控制主机,操作人员可发出指令,对云台的上、下、左、右的动作进行控制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的操作,并可通过控制主机实现在多路摄像机及云台之间的切换。
利用特殊的录像处理模式,可对图像进行录入、回放、处理等操作,使录像效果达到最佳。
监控是各行业重点部门或重要场所进行实时监控的物理基础,管理部门可通过它获得有效数据、图像或声音信息,对突发性异常事件的过程进行及时的监视和记忆,用以提供高效、及时地指挥和高度、布置警力、处理案件等.随着当前计算机应用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强大的数字化浪潮,各种设备数字化已成为安全防护的首要目标。
数码监控报警的性能特点是:监控画面实时显示,录像图象质量单路调节功能,每路录像速度可分别设置,快速检索,多种录像方式设定功能,自动备份,云台/镜头控制功能,网络传输等。
加装时间发生器,将时间显示叠加到图像中。
在线路较长时加装音视频放大器以确保音视频监控质量。
适用范围——银行、证券营业场所、企事业单位、机关、商业场所内外部环境、楼宇通道、停车场、高档社区家庭内外部环境、图书馆、医院、公园。
视频监控系统原理图组成设备视频监控系统产品包含光端机,光缆终端盒,云台,云台解码器,视频矩阵,硬盘录像机,监控摄像机[1],镜头,支架。
视频监控系统组成部分包括监控前端、管理中心、监控中心、PC客户端及无线网桥.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1)监控前端:用于采集被监控点的监控信息,并可以配备报警设备。
①普通摄像头+视频服务器。
普通摄像头可以是模拟摄像头,也可以是数字摄像头。
原始视频信号传到视频服务器,经视频服务器编码后,以TCP/IP协议通过网络传至其他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研究数字视频监控服务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程德强,钱建生(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摘 要:通过介绍数字视频服务器,详细说明了PC 式和嵌入式视频服务器的结构和技术特点。
分析了视频服务器关键技术,包括采用不同压缩算法在视频传输中的特性以及网络拥塞和流量控制和相关技术。
关键词:数字;视频服务器;视频监控中图分类号:TD6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336(2004)10-0043-04Research on digital video monitoring server and its key technologyC HE NG De -qiang,QIAN Jian-sheng(Sc 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 ectric Enginee ring,Chi na Unive 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A bstract: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igital video servo (DVS),the paper stated the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features of the PC type and chip type video servo 1The paper analyzed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video servo 1Also with the different compress al gorithms,the paper analyzed the features of the video in transmission and the control and related technology for the network jam and flow 1Key words:digital;video servo ;video monitoring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矿井多媒体综合业务数字网0(02C26213200056)1 概 述从未来数字多媒体监控发展来看,数字监控系统集中体现在系统的音视频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管理的智能化和合作的专业化等5个方面,而作为数字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字视频服务器(DVS)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像压缩与处理技术为一体并结合监控行业实际特点而产生的高科技产品。
数字视频服务器将现场摄像仪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数字流在网络中传输。
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通过授权,即可观看图像。
并且,网络带宽可复用,节省设备成本,与传统的模拟图像相比,传输图像品质好,稳定性高。
DVS 可以增强传统监视系统的性能,并为在一个安全的内部网发布监控图像提供了网络连通性。
DVS 具有容量大、流量高、价格低、维护方便的特点,可单机工作用于社区信息服务,也可多机互连构成大型视频中心,是海关、交通、金融、公安、教育、国防、电力及网络服务商等行业实施网络视频监控的理想选择。
2 数字视频服务器根据系统结构和硬件芯片集成技术,视频服务器的分为PC 式和嵌入式2种。
211 PC 式数字视频服务器以PC 机为基础的硬件数字视频服务系统,配备图像采集、压缩设备和视频流控制应用程序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PC 机是一种通用的平台,围绕PC 的各种软件及图像采集设备非常多,产品的性能提升较容易,软件修正补充比较方便。
常用的PC 有工控机和商用机两种。
工控机对运行环境的要求较低,系统通风、散热效果好,能够长时间不间断工作,抗干扰能力强;工控PC 系统对各种硬件、软件的兼容性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较好,采用工控机箱,工业级防尘、抗震、抗干扰设计,能够提高抗震能力,保证抗干扰能力;系统状态检测,能提供多种报警方式,能够有效地工作在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
采用CPU 工业集成卡43第32卷第10期煤炭科学技术 2004年10月DOI :10.13199/j.cst.2004.10.46.chengdq.015和工业底板,便于用标准的设备驱动和控制,而且支持的图像监控的通道数较多。
而商用PC 由于兼容性问题和抗干扰能力差,稳定性不如工控PC 高。
PC 式视频服务器目前采用纯硬件压缩、软件压缩和硬件软件相结合解压缩3种技术,采用后2种技术的视频服务器,因为软件解压缩占用计算机的CPU 和内存资源多,因而能够处理图像的能力有限。
在有些要求图像质量高,压缩比高的压缩算法下,能够处理的图像帧数更少。
因而大容量大路数视频服务器必须是采用纯硬件解压缩方式进行,并且尽可能节省占用计算机CPU 和内存资源,纯硬件压缩同样减少了软件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因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大大加强了[1]。
基于PC 的视频服务器采用/硬件压缩+软件视频流控制0的机制,实时视频由数据采集压缩卡采用纯硬件解压缩,极大节约系统资源,并提高了系统稳定行。
控制软件主要完成对采集和压缩视的频流本地显示、存储、网络传输和其他辅助功能控制,使系统运行效率最高。
基于PC 的视频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PC 式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基本构成(16路输入)212 嵌入式数字视频服务器由于PC 式视频服务器通常运用Windows 平台,相对容易死机,所以在无人值守等领域,需要嵌入式产品;所谓嵌入式,即采用单主板对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其优点是系统运行稳定,不死机。
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建立在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上,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和嵌入式处理器,完全脱离PC 平台,系统调度效率高,代码和所有参数保存在EPROM 中,掉电不丢失,硬盘即插即用。
嵌入式DVS 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嵌入式DVS 系统框图结构视频信号由远端的模拟摄像仪进行采集,采集的信号进入视频A /D 转换单元,首先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箝位、放大和滤波,去除信号的噪声干扰。
净化后的信号经过A /D 转化为数字视频信号,数字视频经过Y /C 分离控制电路进行Y 、UV 分离。
然后,经过亮度和色度处理的YUV 信号在视频解码电路中被转化成可被压缩编码单元处理的CCIR -601标准视频数据流。
压缩编码单元完成对PAL 和NTSC 格式视频的压缩编码和解压缩,为了实现高效快速编码,芯片以硬件方式可实现运动估计、运动补偿、DCT 、I DCT 、量化和反量化以及变长编码。
电路集成了DRAM 控制器,通过32位的地址总线完成SDR AM 帧存储器的交互,并提供了一个通用I /O 数据接口和PCI 接口,完成与下位机和控制设备的通信。
RISC 中心控制单元是一种高效的32位处理器,内置指令缓冲区和数据缓冲区。
具有PCI 总线接口连接低速设备,RS232接口完成与云台的异步通信。
DR AM 接口完成与同步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低电源CMOS 主要完成对系统信息的存储;数字I /O 接口通过PCI 总线与视频编码单元和以太网控制电路交互;/看门狗0电路扫描时间为116s,保证系统稳定正常运行。
同步动态RAM 主要为编码单元和处理器提供存储单元。
以太网控制电路主要完成网络适配器的功能,对数据底层打包后,往44网络发送。
该单元利用PCI总线的特点,能够提供一个32位的数据路径来提高运行效率,和兼容ISA 总线的网络适配器相比,能够减少网络接入的冲突。
3DVS关键技术311压缩编码视频数据压缩算法是衡量视频服务器性能的核心技术,用于网络视频传输的主要有MPEG1、H1263、MPEG4和H1264。
31111MPE G1MPE G-1压缩标准制定于1992年,为工业级标准而设计,可针对SIF标准分辨率(对于NTSC 制为352@240;对于P AL制为352@288)的图像进行压缩,传输速率为115Mb/s(最低192kb/s),每秒播放25帧(PAL),具有CD音质,质量级别基本与VHS相当。
基于MPGE-1压缩算法的视频服务器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清晰度不够高,由于MPE G1最大清晰度仅为352@288。
(2)编码不够灵活,只能25帧/s,不能够丢帧处理,例如关键帧设定、取样区域设定等。
(3)MPE G1由于数据量大,只能在宽带网络上传输,且占用网络资源多,故不适合低速网络传输,尤其是在常用的低带宽网络上无法实现远程视频传输。
31112H1263H1263是CCITT于1995年提出的更低比特率的视频编码方案,它是基于运动补偿的DPC M的混合编码,在运动搜索的基础上进行运动补偿,然后运用DCT变换和/之0字形扫描游程编码,从而得到输出码流。
H1263将运动矢量的搜索增加为半像素点搜索;同时又增加了无限制运动矢量、基于语法的算术编码、高级预测技术和PB帧编码等4个高级选项;从而达到了进一步降低码速率和提高编码质量的目的。
H1263编码可将码流速率降到128kb/s以下,在916~128kb/s的速率上传输CIF 或QCI F格式、每秒1~15帧的活动图像,特别适合在电话线上传输质量要求不高的活动图像。
31113MPE G4MPE G4于1998年11月公布,MPEG4不仅是针对一定比特率下的视频、音频编码,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
MPE G-4标准主要应用于视像电话(Video Phone),视像电子邮件(Video Email)和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等,其传输速率要求较低。
在数字视频网络传输中,MPEG-4与MPE G-1相比,MPE G-4传输速率在418~64kb/s之间,可以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传输帧率可调,从而能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尽管H1263也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占用较小的网络带宽,但是图像质量差于MPE G4。
31114H1264H1264是I TU-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 SO/IE C的MPE 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开发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它既是ITU-T的H1264,又是ISO/IEC的MPE G-4的第10部分。
H1264和其他压缩算法一样,采用DPCM加变换编码的混合编码模式。
但它采用/回归基本0的简洁设计,不用众多的选项,获得比H1263好得多的压缩性能;加强了对各种信道的适应能力,采用/网络友好0的结构和语法,有利于对误码和丢包的处理;应用目标范围较宽,以满足不同速率、不同解析度以及不同传输(存储)场合的需求。
相对于MPE G-4和H1263的性能,H1264各方面性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