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速记

合集下载

针灸学记忆

针灸学记忆

针灸学记忆背俞穴:从第一颈椎开始:一大二风三肺俞,四厥五心六督俞,膈肝胆俞七九十,脾胃三焦加肾俞,穴从十一开始数,十五气海十六大,十七关元小十八,十九膀胱下中膂,二一椎下白环俞。

五输穴:肺经:井商荥鱼输太渊,经渠尺泽肺经牵。

大肠经:井商荥二输三间,阳溪曲池经合连。

胃经:井穴历兑荥内庭,输陷经解合三里。

脾经:井穴隐白荥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经:井冲荥府输神门,经为灵道合少海。

小肠经:井泽荥谷输后溪,经为阳谷合小海。

膀胱经:至阴通谷输束骨,经为昆仑合委中。

肾经:井泉荥谷输太溪,经为复溜合阴谷。

心包经:井冲荥劳输大陵,经穴间使合曲泽。

三焦经:关冲为井荥液门,中渚支沟合天井。

胆经:窍阴为井侠溪荥,临泣阳辅合阳陵。

肝经:大敦行间输太冲,经穴中封合曲泉。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原络穴:肺原太渊络列缺,大原合谷络偏历,胃原冲阳络丰隆,脾原太白络公孙;心原神门络通里,小原腕骨络支正,膀原京骨络飞扬,肾原太溪络大钟;包原大陵络内关,焦原阳池络外关,胆原丘墟络光明,肝原太冲络蠡沟。

(任络鸠尾督长强,脾之大络为大包)。

郄穴: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肺郄孔最大温溜,胃郄梁丘脾地机,心郄阴郄小养老,膀郄金门肾水泉;包郄郄门焦会宗,胆郄外丘肝中都,阴维筑宾跷交信,阳维阳交跷跗阳。

八会穴: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腧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交经八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募穴:肺募中府大天枢,胃募中脘脾章门,心募巨阙小关元,膀募中级肾京门,包募膻中焦石门,胆募日月肝期门。

下合穴: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下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3分钟熟记中医针灸顺口溜(附穴位图)(学习相关)

3分钟熟记中医针灸顺口溜(附穴位图)(学习相关)
3分钟熟记中医针灸顺口溜(附穴位图)
2017-02-11李灏文章来源阅 68 转 15
足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曲池
阳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通里
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 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 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 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列缺
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 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 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 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 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 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 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阳陵泉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功能和平衡气血。

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关键的口诀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理论和操作技巧。

以下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供大家参考:1. 穴位定位口诀:上不过头,下不过膝,左右对称,就是穴位。

这句口诀强调了穴位的定位原则。

在寻找穴位时,应当注意参照身体的特定标志来确定位置,如头部的发际线、四肢的关节等。

此外,左右对称也是寻找穴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针刺方法口诀:三进三出,快进慢出,以气为导,以气为尽。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刺方法的基本原则。

在刺入针时,应当采用三次快速刺入的方式,而拔出针时则应该缓慢均匀,以避免伤到患者。

此外,针刺时应当以气为导引,即在刺入和拔出针时要注意顺气流的方向。

3. 针灸调理口诀:病在经脉,治以经脉,经有所通,脉有所缓。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调理的关键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与经脉有关,因此在针灸治疗时应当注重经脉的选择和调理。

通过对经脉的刺激,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4. 针灸禁忌口诀:刺头不刺尾,刺心不刺腹,刺背不刺腰,刺肩膝关节少刺。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治疗时的禁忌原则。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当避免刺激头部、尾部、心脏、腹部等重要器官和敏感部位。

此外,背部和腰部的穴位也需要谨慎选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肩膝关节的穴位也应当少刺,以免引发关节损伤。

以上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希望对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所帮助。

针灸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掌握好相关的理论和技巧对于将来的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因此,学习者可以通过制定自己的学习笔记口诀,加深对针灸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完整版)针灸学速记歌诀

(完整版)针灸学速记歌诀

(四)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目锐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五)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第四部分经络腧穴各论一、手太阴肺经【歌诀】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手太阴肺经(LU)【歌诀】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二、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1、商阳2、二间3、三间4、合谷5、阳溪6、偏历7、温溜8、下廉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髎13、手五里14、臂臑15、肩髃16、巨骨17、天鼎18、扶突19、口和髎20、迎香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ST)【歌诀】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1、承泣2、四白3、巨髎4、地仓5、大迎6、颊车7、下关8、头维9、人迎10、水突11、气舍12、缺盆13、气户14、库房15、屋翳16、膺窗17、乳中18、乳根19、不容20、承满21、梁门22、关门23、太乙24、滑肉门25、天枢(大肠募)26、外陵27、大巨28、水道29、归来30、气冲31、髀关32、伏兔33、阴市34、梁丘35、犊鼻36、足三里(合)37、上巨虚(大肠下合)38、条口39、下巨虚(小肠下合)40、丰隆(络)41、解溪(经)42、冲阳(原)43、陷谷(输)44、内庭(荥)45、历兑(井)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人迎结喉旁动脉,水突人迎气舍中,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上窝中,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髀关髂下平会阴,伏兔膝上六寸中,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寸是丰隆,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2022,2023考研中医综合针灸疗法速记

2022,2023考研中医综合针灸疗法速记

2022,2023考研中医综合针灸疗法速记
为了准备2022和2023考研中医学综合针灸疗法,下面是一些速记技巧:
针灸疗法概述
经络部位
- 合谷穴:位于手掌第一横纹与阳谷穴之间
-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脚踝上方约三个手指宽度
-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与头部连接处,两耳垂直连线处
- 太阳穴:位于耳垂前上方,向上延伸至眉头起始处,向后与耳后连线的交点
- 睛明穴:位于眉毛直上的位置
基本操作
- 取穴:手穴用食指和中指捏取,足穴用拇指和食指捏取
- 按揉(推拿):对于易寒性疾病,先按揉后扎刺;对于易热性疾病,先扎刺后按揉。

- 扎刺:沿着经络方向刺向对侧(手能插到多深,插多深;手不够长,勉强不可)
- 加温:用艾灸或灸带加热刺入的部位
针灸常见疗法
补法
- 补穴:把所需药物置于针柄中空处,插到相应腧穴内
- 补艾:把艾绒灸贴在相应腧穴处进行刺激
泻法
- 吸穴:贴上一些贴敷剂,吸附药物
- 艾灸:采用艾条,在药物壳和皮肤之间烧着,热力作用下药物通过皮肤渗出
- 刻痧:轻轻用针背或针柄在所患部位刻画。

以上是关于2022,2023考研中医学综合针灸疗法速记的一些技巧。

记得经常练习和复习,并持续学习中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针灸疗法。

针灸趣味记忆的技巧

针灸趣味记忆的技巧

针灸趣味记忆的技巧(1)风寒感冒:主穴:列缺合谷风池。

山谷被风吹开一条裂缝,令人心寒。

谷-合谷,风-风池,裂-列缺,寒-风寒。

(2)风热感冒:曲池鱼际大椎合谷。

大热天大伙到山谷里的水池洗澡和捉鱼!池-曲池,鱼-鱼际,大-大椎,谷-合谷。

(3)哮喘:1.实证:主穴:列缺膻中肺俞。

因缺席期中考试而成绩作废。

缺-列缺,期中-膻中,废-肺俞,试-实证。

2.虚证:主穴:肺俞膏盲肾俞气海太渊太溪足三里。

三太太虽高龄,体质不虚,每天都神气飞扬。

飞-肺俞,高-膏盲,神-肾俞,气-气海,太-太渊,太-太溪,三-足三里,虚-虚证。

(4)泄泻:1.急性泄泻:主穴:天枢中脘温溜足三里三阴交。

中秋节那天溜冰回来足足泄了三天三夜。

天-天枢,中秋-中脘,溜冰-温溜,足足/三-足三里,三-三阴交。

2.慢性泄泻:主穴: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命门。

中秋节那天吃了三个大饼后损伤脾胃,泄泻不止,后神志不清,差点没命。

天-天枢,中秋-中脘,三个-足三里,脾-脾俞,胃-胃俞,神-肾俞,大饼-大肠俞,命-命门。

(5)眩晕:1.肝阳上亢: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行走江湖,身不由己,谢大侠不杀之恩,在下甘拜下风。

风-风池,甘-肝俞/肝阳上亢,身-肾俞,行-行间,大侠-侠溪。

2.痰湿中阻:头维内关中脘丰隆解溪。

上头指示快给那个中风的解放军脱水降颅内压。

上头-头维,内-内关,中-中脘,风丰隆,解放军-解溪。

(6)不寐:主穴:神门神庭三阴交太阳风池。

二朗神被三太子打得发羊吊风了。

二朗神-神门。

神庭,三-三阴交,太/羊-太阳,风-风池。

(7)头痛:1.肝阳上亢:太阳悬颅百会侠溪行间。

太君发羊癫疯了,向汉奸悬赏百万美金捉拿大侠头颅。

太君-太阳,悬-悬颅,百-百会,侠-侠溪,奸-行间。

2.气血不足:百会气海肾俞肝俞足三里合谷。

老头爬三百里山谷仍神色不改,我们已筋皮力尽,上气不接下气,口干燥,肝肠断裂。

百-百会,气-气海,神-肾俞,肝-肝俞,三-足三里,谷-合谷。

针灸经典穴位速记歌诀

针灸经典穴位速记歌诀

针灸经典穴位速记歌诀中医之声公众号1、精【梦遗泄精】心俞、白环俞、膏肓俞、肾俞、中极、关元、三阴交,或针或灸。

【无梦泄精】肾俞、关元、中极,灸之。

【精溢失精】中极、大赫、然谷、太冲,针之。

【精浊自流】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灸之。

【虚劳失精】大赫、中封,灸之。

2、气【一切气疾】必取气海、或针或,灸之。

【气逆】尺泽、商丘、太白、三阴交,针之。

【噫气上逆】太渊、神门,针之。

【短气】大陵、尺泽、,针之(属气实者);大椎、肺俞、神阙、肝俞、鱼际,灸之(属气虚者)。

【少气】间使、神门、大陵、少冲、足三里、下廉、行间、然谷、至阴、肝俞、气海,或针或灸之。

【上气】太冲,灸之。

【欠气】通里、内庭,针之。

【气急食不消】太仓,灸之。

【冷气脐下痛】关元,灸百壮。

3、神【精神萎靡】关元、膏肓,灸之。

【善恐心惕惕】然谷、内关、阴陵泉、侠溪、行间针灸之。

【心憺憺大动】大陵、三里,针之。

【失志痴呆】神门、中冲、鬼眼、鸠尾、百会、后溪、大钟,灸之。

【妄言妄笑】神门、内关、鸠尾、丰隆,针之。

4、血【衄血吐血下血】隐白、大陵、神门、太溪,针之。

【衄血不止】囟门、上星、大椎、哑门,俱灸之;或以三棱针于气冲出血之,再针合谷、内庭、三里、照海。

【吐血】针风府、大椎、膻中、上脘、中脘、气海、关元、三里;或灸大陵。

【呕血】上脘、大陵、曲泽、神门、鱼际,针之。

【大便血】关脉芤。

大便出血数斗者,膈俞伤者灸膈俞。

【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肺俞,针之【虚劳吐血】中脘、肺俞、三里,灸之【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之【下血不止】脐心对过脊骨上灸七壮5、梦【惊悸不眠】阴交,针之【烦不得卧】浮郗,针之【沉困睡多】无名指第三节尖,屈指取之,灸一壮【胆寒不得睡】窍阴,,针灸之【多梦善惊】神门、心俞、内庭,针之6、声音【卒然无音】天突,针之【厥气走喉不能言】照海,针之【喉痹卒喑】丰隆,针之【暴喑】合谷,针之;天鼎、间使,亦针之7、言语【喑不能言】合谷、涌泉、阳交、通谷、大椎、支沟,针之【舌强难言】通里,针之【舌缓不能言】哑门,针之【舌下肿难言】廉泉刺之8、津液【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盗汗】阴郗、五里、间使、中极、气海,针之【盗汗不止】阴郗泻之【虚损盗汗】百劳、肺俞,灸之【伤寒汗不出】合谷、复溜、俱针泻之9、痰饮【痰饮】诸凡痰饮,必取丰隆、中脘【胸中痰饮不食】巨阙、足三里,灸之【溢饮】中脘,灸之【痰饮久患不愈】膏肓,灸之,愈多愈妙10、胞宫【月经不调】中极、三阴交、肾俞,针之【月经断绝】中极、三阴交、肾俞、合谷、四满、三里,针灸之【崩漏不止】血海、阴谷、三阴交、行间、太冲、中极,针灸之【赤白带下】中极、肾俞、三阴交、章门、行间,针灸之【白带】中极、气海、委中,针之【白带】曲骨、承灵、中极,针灸之11、虫【劳瘵】膏肓、鬼眼、四花穴,灸之12、小便【癃闭】照海、大敦、委阳大钟、行间、委中、阴陵、石门,针之【小便淋闭】关元、三阴交、阴谷、阴陵、气海、太溪,针之【石淋】关元、气海、大敦,针之【气淋】气海、关元,针之【血淋】阴陵、关元、气冲,针之【小便滑数】中极灸、肾俞、阴陵、气海、阴谷、三阴交,针之【遗尿不禁】阴陵、阳陵、大敦、曲骨,针灸之【茎中痛】行间,灸之,中极、太溪、三阴交、复溜,针之【白浊】肾俞,灸之;章门、曲泉、关元、三阴交,针之【妇人阴中痛】阴陵泉,针灸之【妇人转脬不得尿】曲骨、关元,针灸之13、大便【渴饮欲泻】大椎灸三五壮【泄泻久年不愈】百会灸五七壮【久泄痢】天枢、气海,灸之【泄痢不止】神阙灸七壮;关元灸三十壮【溏泄】脐中、三阴交,灸之,以多为妙【飧泄】阴陵、巨虚、上廉、太冲,灸之【泄泻如水,肢冷脉绝,腹痛短气】气海灸百壮【下痢血脓腹痛】丹田、复溜、小肠俞、天枢、腹哀,灸之【冷痢】关元灸五十壮【里急后重】合谷、外关,针之【痢不止】合谷、三里、阴陵泉、中脘、天枢、关元、神阙、中极,针灸之【一切下痢】凡诸下痢,皆可灸大都五壮、商丘、阴陵各三壮。

针灸学 歌诀

针灸学 歌诀

针灸学歌诀
针灸学歌诀:
上实摄于经脉,中虚补于经络。

下应取于局部,排散行于奇胜。

真阳来补阳明,真阴来补阴阳。

顺经以通络,以经则络专精神。

五脏六腑各分部,诊治疗法须明。

四窍畅通气血行,疾病则可治愈。

刺灸之法毋忘驱风,针配火以温通。

切不可误伤经脉,谨遵循检穴处。

扣吸出针有讲究,得法灸敷居中要。

穴位辨证明思辩,和四气以通调。

病根散则表里灭,气血通则证消除。

针灸学乃至精深,学此者当谨细勤。

注意:以上歌诀仅供参考,具体医疗操作需要专业医生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

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第二单元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印堂至前发际 3第7颈椎至后发际 3前额两发角(头维)9耳后两乳突(完骨)9胸腹胁部胸骨上窝至胸剑9胸剑(歧骨)至脐中8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两乳头之间8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背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上肢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肘横纹至腕侧横纹12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13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腘横纹至外踝尖16第三单元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

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2、手阳明大肠经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合谷(原穴)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曲池(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迎香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局部病证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面口病;耳部疾病。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

天枢(大肠之募穴)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妇科病。

归来脐中下4圤,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痛,疝气;妇科病。

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

主治:胃肠病;下肢痿痹;癫狂;乳痈肠痈;虚劳上巨虚(大肠下合穴)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

丰隆(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

头痛,眩晕;癫狂;痰饮病;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内庭(荥穴)足背第2、3趾间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五官热性病;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4、足太阴脾经脾胃病,妇科,前阴病隐白(井穴)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出血证;癫狂、多梦;慢惊风;腹满;暴泄。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脾胃肠腑病;心烦失眠,发狂等神志病;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脾胃虚弱诸证;妇产科病;泌尿系统病;高血压;中风;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阴陵泉(合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水湿: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膝痛。

血海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

主治:月经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5、手少阴心经心,胸病;神志病少海(合穴)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病,神志病;头项痛,腋胁部痛;瘰疬;肘臂病。

通里(络穴)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主治:心悸、怔忡等心病;舌强不语,暴喑;腕臂痛。

阴郄(郄穴)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心痛、惊悸等心病;骨蒸盗汗;吐血衄血等血证。

神门(原穴,输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与神志病;高血压;胸胁痛。

少冲(井穴)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热病;心及神志病;胸胁痛。

6、手太阳小肠经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少泽(井穴)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乳痈、乳汁少等乳疾;急症热证;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

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头项强痛,腰背、手痛养老(郄穴)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主治:肩胛痛、肩背部损伤;气喘。

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取穴。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7、足太阳膀胱经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神志病睛明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心动过速。

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眼部疾病;呃逆。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

主治: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痹证;鼻塞;癫狂痫;热病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肺疾;盗汗,骨蒸潮热等阴虚病。

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与神志病;咳嗽,吐血;盗汗;遗精。

膈俞(八会穴之血会)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证;贫血;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汗。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胁痛、黄疸等肝胆病;目疾;癫狂痫;脊背痛。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纳呆,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肾虚病证;泌尿生殖系统病;妇科病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腿痛;胃肠病证。

次髎第2骶后孔中妇科病;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疝气;腰骶痛;下肢痿痹。

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腘横纹中点。

主治: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承山委中与昆仑连线之中点。

主治:腿痛拘急,疼痛;痔疾。

昆仑(经穴)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后头痛,项强,腰骶痛,足踝肿痛;癫痫;滞产。

申脉(八脉交会穴能于阳蹻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腰腿酸痛。

至阴(井穴)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8、足少阴肾经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及咽喉病、舌病。

涌泉(井穴)足底前1/3凹陷处。

主治:急症及神志病;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咳血、咽喉肿痛、喉痹肺系病;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太溪(输穴,原穴)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主治:肾虚证;阴虚性五官病;肺部病;腰脊痛,下肢厥冷;消渴,小便频数,便秘;月经不调。

照海(八脉交会穴能于阴蹻脉)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主治:失眠,癫痫;五官热性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小便频数;癃闭。

复溜(经穴)太溪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

主治:水肿,汗证;腹胀腹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阴谷(合穴)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主治:癫狂;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膝股内痛9、手厥阴心包经心、心包、胸、胃病,神志病曲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心系病;热性胃病;暑热病;肘臂挛痛。

郄门(郄穴)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胸病;呕血,咳血;疔疮;癫痫。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能于阴维脉)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疾;胃腑病;中风;失眠、郁证,癫狂;眩晕劳宫(荥穴)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之间。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神志病;口疮,口臭;鹅掌风。

10、手少阳三焦经头、目上、耳、颊、咽喉病;胸胁病,热病中渚(输穴)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于于阳维脉)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热病;头面五官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支沟(经穴)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便秘;耳鸣,耳聋;暴喑;瘰疬;胁肋痛;热病肩髎肩峰后下方,止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肩臂疼痛不举,上肢痿痹。

翳风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瘰疬丝竹空眉梢的凹陷处。

主治: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齿痛。

11、足少阳胆经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病,胸胁病听会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

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前头痛;目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等。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余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内风、外风所致的病证。

颈项强痛。

环跳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风疹。

风市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遍身瘙痒。

阳陵泉(合穴)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肝胆犯胃病证;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小儿惊风悬钟(八会穴之髓会)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髓海不足证;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丘墟(原穴)足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足内翻、足下垂。

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跗肿痛;月经不调,乳痈,瘰疬。

12、足厥阴肝经肝、胆、脾、胃病证,妇科、少腹、前阴病证大敦(井穴)足大趾外侧跟上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五淋,尿血;月经病及前阴病;癫痫,善寐。

行间(荥穴)足背,当第1、2趾间趾蹼上方纹头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