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歌赋
大学语文诗歌篇 11. 飞鸟集

贰 作品赏析
【
“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是无穷无竭的”。
飞
鸟
●泰戈尔的诗歌体现出人具有“有限”和“无限”的双
集
重性,“有限”指我们生命的长度和肉身,“无限”
指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
贰 作品赏析
【 飞 鸟 集
】
●1861 年出生在加尔各答的泰戈尔在经历了80年的岁月后,于1941年在加
尔各答祖居宅第平静而祥和地去世了, 正如秋日静美的落叶重新回归到大 地的怀抱一般。诗人从不避讳死亡,正是因为死亡才更强地激发了人类生 存的欲望,既然我们无法破解和左右死亡这个终点,那就更应赋予生活的 当下以意义, 正如中国有句古话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德国哲学家马 丁·海德格尔也提到的“向死而生” 的哲学理念。
《飞鸟集》选篇
(印度)泰戈尔
壹
贰
叁
走
作
思
近
品
考
作
赏
与
者
析
拓
展
壹 走近作者
壹 走近作者:
一
1913 年,之前一直由西方文学作家垄断的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 发给了一位亚洲人,这位来自东方的智者凭借《吉檀迦利》(1912) 开启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门,摘得了世界文学领域的荣誉桂冠,他 就是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
贰
作品赏析
贰 作品赏析
【 飞 鸟 集
】
《飞鸟集》包含 325 首无标题小诗,教材选取了里面有代表性的 24 首 诗,这些小诗风格清新自然又充满哲思,诗歌中的题材看似再寻常不过了, 不外乎是四季、飞鸟、黄叶、大地、沙漠、 绿草、太阳、群星、流水、夜 雨、海水、天空等,但却处处体现出对个体、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 敏锐洞悉,时时刻刻闪耀着智者的思想光辉,只言片语的简短小诗却意境 优美,风格隽永, 思想丰富,哲理深奥。这些小诗像格言,像警句,但又 不是高深莫测,难以理解,反而给人一种一见如故,醍醐灌顶之感。
大学语文---长恨歌

白居易眼中的杨贵妃 诗人笔下的杨贵妃是 “回眸一笑百媚生” 的倾国倾城的美人。
并且有诗为证,诗曰: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佳人曲》
诗人笔下的杨贵妃是重 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 敬可佩的女子。 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 “闻道汉家天子使”, 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惊喜(梦魂惊)、急切 (花冠不整下堂来)、 悲楚(玉容寂寞泪阑 干)、委屈(梨花一枝 春带雨)。托物寄情、 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 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 女子形象。
与《长恨歌》相关的诗歌
龙池 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沈醉寿王醒。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茘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2、爱情说
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 李、杨荒淫无度、荒废国事 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 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 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 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 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 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 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 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 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 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 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 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 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归长 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南吕 一枝花(杭州景)-精品文档

二、散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但散曲的句式比词更自由,音韵格律也较灵活, 语言风格更自然、朴实、清新明快,特别是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俗语和口语,使它 既保持了民歌的风格又富于诗词的韵味,雅俗共赏,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十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 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 (明•王世贞《曲藻序》)
散曲的历史的开场,仍当以大诗人关汉卿为第一人。汉卿的散曲大抵 散在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里。他的作风,无论在小令或 套数里,所表现的都是深刻细腻,浅而不俗,深而不晦的;正是雅俗所共 赏的最好的作品。(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如[南吕·四块玉]《闲适》:“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史闲 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这是描写山野闲适生活的散曲。散曲的
由于散曲是继词之后新兴的民间艺术,在早期直接诉诸听觉的实践中,它无论是在题 材取舍、形式表现,还是在审美追求上,都与词通过不断的联系与剥离运动构建着新的艺 术空间。在关汉卿的曲作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市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个性,关汉卿娴熟地 驾御俗家口语,写作心态上则是“当行”不羁,即如臧懋循所言:“行家者,随所妆演无 不摹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 故其作显示出趣、野、丽、秀等亦俗亦雅的多重审美韵 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十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1、结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加 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祖国美 好山河的热爱。
2、了解关汉卿散曲质朴自然、 通俗生动的特点。
大学语文--诗经

卫风· 氓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 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 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 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 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 思,亦已焉哉!
《பைடு நூலகம்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 “六艺”之一。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收录周初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合乐歌词。 形式以四言为主,往往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不少作品成功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孔子论《诗》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 为政第二》)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第十七》)
卫风·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 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 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 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 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 兮,不可说也。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 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 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 在户;町疃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 可怀也。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 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 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仓庾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 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 旧如之何?
大学语文诗歌-陶渊明诗两首-PPT精选文档

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 希望通过仕途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 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 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在职 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 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 去世。
中气菊君庐
有日东何在
真夕篱能人
意佳下尔境
,,,?,
欲飞悠心而
—
︽ 辨鸟然远无
饮 酒
已相见地车
诗 忘与南自马
︾ 之
言还山偏喧
五 。。。。。
陶渊明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 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 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 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 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 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年能我肯千
内几身饮载
,,,,,
—
持倏岂但人
︽ 饮 酒
此如不顾人 欲流在世惜
诗 ︾ 之
何电一间其 成惊生名情
三 。。。。。
托劲因厉徘栖
身风值响徊栖
已无孤思无失
得荣生清定群
所木松远止鸟
,,,,,,
—
千此敛去夜日
︽ 饮
载荫翮来夜暮
酒 不独遥何声犹
诗 ︾
相不来依转独
之 四
违衰归依悲飞 。;。;。。
此山采问结
忽达寒邵哀
与人暑生荣
一解有瓜无殇其代田定酒会谢中在,,,,,
日逝人宁彼
—
︽
夕将道似此
饮
欢不每东更
酒 诗
相复如陵共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5)——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 地。(补充:表达自己的情怀:伤春之愁,送 别之恨,以及对朋友的祝愿 )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 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 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 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 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 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试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 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 御此老觳觫(húsù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 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报
国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1、羁旅愁思
(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三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
乡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怀
人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大学语文(诗歌3)

• 1、戴望舒《雨巷》中,“雨巷”的象征意义是 ( A )。
• A.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 • B.高洁而幽然的美好理想 • C.迷茫凄苦中的探索寻求 • D.环境遭际的不幸与无常
• 2、 戴望舒《雨巷》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 ) • A.象征 B.烘托 C.对比 D.类比
• A.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 B.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C.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D.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大家好
• 3、《摸鱼儿》中“休去倚危栏”的抒情方式是 ( D )。
• A.借事抒情 • B.直接抒情 • C.借比喻抒情 • D.借举止抒情
与“理想”的象征。
大的显著特点。
• 2.雨巷、雨伞、丁香等编织出雨中江南小 城的美丽画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 息与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浓郁韵味。
• 3.本诗具有句式、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 ⑴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 ⑵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 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 的效果。在音节上运用上又是灵动,变 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 2、 《一句话》中,“青天霹雳”的隐喻意义是(C) •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 C.民众革命运动的声威和力量 • D.诗人对民众革命的坚定信心
大家好
• 3、闻一多《一句话》中,暗示反动统治者残 酷镇压民众反抗的诗句是 (A )
• 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 B.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 C.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 D.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大家好
• 本诗抒发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 带忧郁的情怀,寄托着他对西方文明的深挚向 往和追求。
金木水火土(组诗)

58金木水火土杨如风杨如风,《中华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湖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鄂西散记》散文系列入选大学语文教材,《金木水火土》组诗获得国际诗歌朗诵节金奖,《西部的闪电》组诗登上中央电视台全国少儿春晚。
金是的,我承认自己是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位。
有他守护金子的决心我更像《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伸出两根手指迟迟不肯死去是的,我爱你就像葛朗台爱他的金子一样就像严监生惜他的灯草一样在这金子般的天气里我贪婪成癖吝啬成鬼木我说的是风中飞翔的种子说的是冬天石缝里一声不吭的嫩苗说的是沙漠深处傲然挺拔的树桩我说的是尘封历史的古籍游侠腰上的剑柄老情人温存过的手杖红瓦青砖之间的百年栋梁我说的是祖父来生的楼阁说的是父亲一滴汗一滴泪一滴血为妹妹做的花轿说的是族人赐我的姓氏偏旁(组诗). All Rights Reserved.Shi Li Fang Zhen/实力方阵我说的是我 说的是你说的是生生死死来来去去……其实 我说的主要是树,以及相关的一些人、物和忘不了的记忆水五百里之内都是我的水域。
每一尊顽石都彬彬有礼每一株水草都怀揣风情。
每一条鱼都跟长尾情人游进洞房每一窝水蛭 都举家从良五百年之内,都是我的水域我的水域在心的最深处 或最浅处我的水很多,养不活一个死海 我的水很少容得下一个太阳我要每一粒沙每一滴水和每一条鱼都 幸福无比火第一个五百年我要种一片花,给母亲第二个五百年我要温一壶酒,给兄弟第三个五百年我要建一座城,给情人可是五百年,我等不及有许多土地被我爱着像母亲有许多江河被我爱着像兄弟有许多生灵被我爱着像情人我没有那么多五百年我要将每一个五百年要做的事情都当作最后一堆篝火 来燃烧土我不要做皇帝。
只愿是月夜有人伴读的书生歌赋里走出的北方女子或许不是佳人但一定走进了江南走进了帝王心我在东都洛阳,不坐深宫看遍关中盆地华北平原和太湖流域 一眼千里我上唇饮酒 下唇吐出的诗句从北京直抵杭州 全长1794公里至今还在后人桨下叹息是我将大地劈开,将王朝断送这不怪土你问我下辈子作甚凿一条运河去看牡丹. All Rights Reserved.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才如梦初醒,毅然与氓一刀两断,愤怒地指责、控诉氓
的卑劣行径,这是她不甘屈辱,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一种抗争, 展现出她性格中理智、坚毅果敢的一面。
氓是一个卑劣无耻、虚伪凶狠的负心汉,他先用假意的
殷勤、誓言、占卜等手段,蒙骗女主人公的爱情和财产。婚 后,便撕去面纱,奴役、打骂妻子,随着女子的年长色衰,
将她一脚踢出家门。
山居秋暝
王维
学习要求
语言知识: 读懂诗意,辨识、说明诗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 含义和用法。 文学知识: 了解诗人王维;识记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 诗。 课文阅读分析: • 找出诗中景物描写部分,划分其写景层次。 • 分析诗中写景动静相衬的特色。
写作特色1
一、人物形象鲜明有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是个真诚、善良、勤劳而忠贞的女子。她向往 而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被氓的虚情假意迷惑,私下 许身给氓,表现了她的轻率。也说明了她的大胆果断;她订 婚后对氓真诚思恋,婚后辛勤操劳家业,即使氓对她把骂凌 辱,仍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爱氓,只到被遗弃,赶出家门
关于《诗经》2
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常用重章 叠句,起着充分抒情达意的作用,有一种回旋跌宕的
艺术效果。
赋、比、兴是《诗经》的基本艺术表现手法,对 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语),即描写
景物时用白描,叙事时直接陈述,抒情时直抒胸臆。 比,“以他物比此物也”(朱熹),即比喻和比 拟。 兴,也叫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也就是由歌咏眼前景物从而联想咏及其他物。一般用 于诗歌开头,也可用于中间部分。
语言知识
1.氓(mé ng)之蚩蚩(chī)—— 氓:指一个男子。蚩蚩:同“嗤嗤”,嬉笑的样子。
2.来即我谋——
“即”作动词,走近、靠近的意思,与“就”同义, 但不是“就是”,“即我”是走近我、找我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等仍
有这个意思。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qiāng),请的意思(方言)。“秋以为期” 即“以秋为期”,古汉语中,介词“以”的宾语常 可前置用以强调,成语中“一以当十”、“夜以继 日”同此用法。
写作特色2
二、语言平淡质朴,不假雕饰,富有理趣。
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显得平易流畅、明
白如话,然而却蕴含极丰富的内容,最后两 句,也如口语一般通络,似与读者谈心, “真意”究竟是什么,韵味隽永,言已尽而 意无穷。
重难点问题
一、对诗中“真意”的理解:
就字面意义而言是“人生的意义”,实际所描的是作者 乐于隐居、陶醉自然、洁身自好。
• 理请这首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层次;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 分别概括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征;
• 理解这首诗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对比手法,联系课文有关诗 句进行分析;
• 指出这首诗中运用“赋”、“比”、“兴”的语句,分别说 明其表达作用。
关于《诗经》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西 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 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尊 为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从内容上分“风”、“雅”、“颂”三 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是地方乐曲,有十五 国风,共160篇,其中大多上民歌。 “雅”分“大雅” 和“小雅”,是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大多为贵族、 士大夫所作,共105篇。“颂”有《周颂》、《鲁 颂》、《商颂》,共40篇,是祭祀时的乐歌,计40篇。 《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大部和小雅中一部分作品,都 是普通劳动人民所作,比较真实,多方面地反映了中 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青壮年时,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 做过一些小官,因厌恶官场黑暗、腐败,又不愿侍 奉权贵,于41岁时弃官归田,一直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160多首, (《桃花源记》、《咏荆轲》、《归园田居》)辞
赋散文等十多篇(《归去来辞》、《五柳先生
《天净沙.秋思》(马志远)
赋
《前赤壁赋》(苏轼)
氓《诗经》
学习目标
语言知识:
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 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学知识:
了解《诗经》的内容、精华所在、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基本艺 术手法;
识记这是一首选自《诗经 卫风》的叙事诗、“弃妇诗”;
课文阅读分析:
语言知识
4.乘彼gui垣—— 乘,登上。 5.以我贿迁—— 贿,指财物,诗中指陪嫁之物,没有“贿赂之 意”。
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之”结构助词,隔开主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时间副词,将要。 7.于(xǖ)嗟(juē)鸠兮—— 于嗟:同“吁嗟”,感叹词,鸠:鸟名,这里用鸠 鸟不可贪食桑葚来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 8.犹可说(tuō)也—— 说:通“脱”,解脱。
主题
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诗中诉说了她与氓恋
爱、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抒发了胸
中郁积的怨愤。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春 秋时期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下广大妇女受欺凌损害的 悲惨命运。
层次结构
全诗共六章,每章各十句。 第一章:(恋爱)---叙述与氓的初恋和订婚。 第二章:(结婚)---女主人公对氓的相思和待嫁 心情。 第三章:(教训)---女主人公抒发自己轻意嫁氓, 终遭遗弃的悔恨。 第四章:(被遗弃)---追忆婚后的清贫及自己被 弃回娘家时的凄惨情景,遣责氓始乱终弃,“二 三其德”的恶劣行径。 第五章:(受虐待)---进一步回想婚后日夜操劳 却遭氓的虐待。 第六章:(决绝)---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复杂心 情和最后决绝的态度。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②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主旨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 生活情趣。流露出作者乐于归田,陶醉自然 的心态。既反映了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
身自好的可取一面,也流露出作者躲避矛盾、
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层次结构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前四句)陈述“心远地自编”的道理,强调归
隐之要在于心灵高远而不在隐居偏僻之地。
文体/背景
《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是叙事诗、 四言诗、弃妇诗。 卫本是西周时代武王之康叔的封地,原先建 都于河南朝歌一带(今河南淇县),紧傍淇水。 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 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 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 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 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 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大学语文》教案
诗词曲赋单元
本单元学习篇目
诗 歌
《氓》 (《诗经》)
词
《虞美人》 (李煜) 《八声甘州》 (柳永) 《声声慢》(李清照)
《饮酒》(其五)(陶渊明)
《山居秋暝》(王维) 《行路难》(其一)(李白) 《登高》 (杜甫) 《一句话》 (闻一多)
《水调歌头》(苏轼)
《摸鱼儿》 (辛弃疾)
曲
二(后六句),写隐居乐趣,重在表达彻悟人生真 谛后的愉悦
1(5、6两句) 既是写景,又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
陶醉。 2(7、8两句)写山间傍晚的景象。
3(9、10两句)说理、抒情,体味出富于哲理的
“真意”。 (“菊”、“飞鸟”表现了诗人坚定孤高的品格和 爱好自由的感情)
写作特色1
一、情、景、理浑然交融
由单纯、天真、热诚而略带几分软弱,转变为成熟、冷静、
理智而坚强。这一转变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还显 示出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辩证关系。写作特色3三、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这首诗里,除“桑之未落……无食桑葚”、“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及“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几句外,全是用赋的手 法,使人如同面对主人公,亲耻聆听她的倾诉,感受她的喜怒哀 乐。 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时年轻美貌和短暂幸 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人老珠黄,遭人遗弃的不
二、品评“采菊在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的妙
处: “采菊在篱下”两句把诗人的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是 本诗名句,被后人评为“心与境合”。当诗人采菊于 篱下时,偶一抬头见到南山,山上的气息非常可爱, 飞鸟结伴而还,环境优美而宁静,与诗人乐于隐居而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吻合。 “见”字似信手拈来,不费 气,其实从中可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夫。这个“见”字 把“悠然自得”的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 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若改作“望”
写作特色2
二、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1.用女主人公与氓的对比。
对比的焦点是双方对对方的不同态度,两个人物的真假、
善恶、美丑,正是在这对比中显示出彼此的强烈反差。 2.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对比。 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为“信誓旦旦”与“至于 暴矣”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通过前后对比,互相映照, 揭露其虚伪凶狠的本质。 女主人公则以她被休弃为界,也有着明显的转折变化,她
1.前四句主要阐述“心远地自偏”道理,但其中也不会写客观
之景与抒主观之情,在景与理结合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乐于
隐居的一往深情:这里的“景”是个大环境——“结庐在人 境”,“情”是超尘脱俗的心理感觉——“而无车马喧”, 诗人引人注目地刻画了看似矛盾的环境与心态,让读者领 略“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2.“采菊在篱下”四句既是写景,又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陶醉。 “欲辩已忘言”是一句富含哲理意味的话,也包含了作者 对人生真谛的深情,是直接抒情,把作者的喜悦推到极致。 通观全诗,不仅情、景、理俱到,而且景中包含情,情中见 理,理贯全篇。情、景、理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