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用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

合集下载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优秀10篇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优秀10篇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优秀10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课文,从而体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老师适当引导,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利用网络等资料搜寻资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

”2.认识到“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迫切性。

教学重点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教学难点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教学内容及其步骤:一、导入新课老师最近买了一套房子,装修的时候在封不封阳台这个问题上与家人意见不统一,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下面请同学们帮我出出主意吧。

学生自由回答:例:我认为老师你还是把阳台封了的好。

因为封了阳台可以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还可以阻隔城市的喧嚣,减少环境污染。

老师,我认为你还是不要封的好。

虽然把阳台封起来可以阻隔城市的喧嚣,但就不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了,就远离了大自然。

我认为封起来的好。

这样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呀!老师作结,引入新课:老师觉得同学们讲得都有道理,我还是拿不定主意。

这样吧,我们还是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杜卫东写的《明天不封阳台》这篇文章,看看能否从中得到点启示。

二、积累字词速读课文,把重要字词积累下来1、给加点字注音倏然()蜷缩()悖论()温馨()龟裂()翘望()咆哮()2、在括号中填上正确的字fu()育喧xiao()鳞次zhi()比不()之客安()立命三、整体感知好,下面我们一起把书翻开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同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学生自由读文章后回答:问题1问题2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们应当尽自己的能力来保护动物。

毁灭自然,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动物、环境与人类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之中,缺一不可。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要紧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都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明白得与设想。

【学习重点】1、明白得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2、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学习难点】深入明白得文本表达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给加点字注音。

鳞次栉比()自给自足()恬淡和谐()灿若朝霞()不由自主()变幻莫测()二、说明词语。

鳞次栉比:自给自足:变幻莫测:安身立命:不速之客:三、阅读课文,摸索:1、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2、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变化,整理出我态度变化的过程。

3、指出文章的线索。

四、合作探究——感知内容(一)课文写了一件如何样的情况?说明作者如何样的理念?(二、)从封与不封,我的态度发生了专门大的变化。

1、我什么缘故“改日要封阳台”?2、后来什么缘故对封阳台产生了怀疑?3、最后决定“改日先不封阳台”又是什么缘故?(三)概括文章的线索。

探究写法1、文章线索清晰,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穿全文。

2、通过改日是否封阳台那个话题,提出了人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如此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以小见大”。

3、表达方式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夹叙夹议”。

不管写“改日要封阳台”“改日还封阳台吗?”“改日先不封阳台”,都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摘录议论性的句子,并说说分别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或思想。

五、教学反思课外阅读展现台(一)我突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然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青年了,我们太适应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

事实上,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我决定改日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亲小孩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本的线索。

2、懂得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道理。

3、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文本表达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

课前预习自我检测词语掌握情况鳞次zhì()比shū()然喧xiāo( )bèi()论翘望()温馨()龟裂()自给自足()活动方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自主思考)1、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2、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变化,整理出我态度变化的过程。

()————()————()3、指出文章的线索。

二,研读课文,小组交流(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1、“我”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2、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产生了怀疑?3、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三,选点朗读,体验情感。

(组内赛一赛,看谁读得有感情→小组合作朗读→参加展示。

)(1)第3段: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正瞪大眼睛望着我们。

(2)第8段: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罢?(3)第9段: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仿佛在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情。

(4)第12段:其实,那咆哮的洪峰,……一声声哭泣(5)第13段:我决定先明天不封阳台了,……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四,课外延伸,真情呼唤爱护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做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

明天不封阳台 教案教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教案教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阳台的作用和功能,以及不封阳台可能带来的影响。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阳台的作用和功能,不封阳台可能带来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4.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发言。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阳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阳台的作用和功能。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不封阳台可能带来的影响。

5.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封阳台的利弊。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封阳台的利弊,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阳台的建议。

5.6 课后作业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的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6.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阳台利用的建议的合理性和创造性。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参观一些设计合理的阳台,亲身体验阳台的多种用途。

7.2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建筑设计专家或环保人士来校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的观点和建议。

第八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九章:教学资源9.1 教材使用《明天不封阳台》教材,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9.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案例和资讯,拓宽学生的视野。

9.3 实物资源准备一些阳台设计的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阳台的利用。

【教育资料】《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学习精品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明天不封阳台》【学习目标】1、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理清文章线索,揣摩语言,体会夹叙夹议的作用。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

教学重点: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

教学难点: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学法指导: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线索,通过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起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自学、合作、导学】(一)走进课本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倏然()蜷缩()悖论()温馨()龟裂()翘望()咆哮()fū( )育喧xiāo()鳞次栉比()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1)、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2)、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变化,整理出我态度变化的过程。

要封阳台——封阳台吗?——不封阳台(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封不封阳台(二)合作探究活动一: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活动二:找出文中对鸽子描写的部分,细心品读,你觉得作者描写动物的语言好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精彩的描写吗?找出来加以体会。

例如:对鸽子的描写采用神态描写的方法,描绘鸽子的眼神,前面鸽子的眼神惊恐是因为它刚被人用气枪打伤了翅膀,写出了鸽子内心的紧张,害怕人类再次伤害它;后面鸽子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我们’,表现出它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而防备‘我们’的心理,它需要人们的保护、关爱。

”活动三: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儿子:惊喜、忧虑、怜爱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活动四:父亲最后决定不封阳台,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打开阳台,让鸽子自由来往;打开阳台,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5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5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4
第二十四课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学习目标】
1、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叙议结合的写法
3、理解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

【重点难点】
1、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叙议结合的写法
3、理解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

【自主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温馨()鳞次_____比(zhì)变_____莫测(huàn)
悖论()_____若朝霞(càn)_____身立命(ān)
蜷缩()情不自_____(jīn)自_____自足(jǐ)
龟裂()不_____之客(sù) _____淡和谐(tián)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无误的一项是()
A.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凄凄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B.每一个声音——鸟雀的动弹声,簌簌的落叶声——听来都是巨响。

C.那带血的翅膀是在倾吐着自己的不幸呢?还是在表达对人类的不满?
D.“受伤的鸽子,你快飞走吧,”他着急地说:“要不你就会被他们抓住了。


3.这篇课文以为线索,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出了的重大主题。

【自主合作探究】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案4】。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提高环保意识。

1.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1.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内容简介。

2.2 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

2.3 社会对封阳台现象的争议。

2.4 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社会对封阳台现象的争议展开讨论。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实际效果。

3.4 小组合作法: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明天不封阳台》。

4.2 讲解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

4.3 组织学生就社会对封阳台现象的争议展开讨论。

4.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实际效果。

4.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和分析封阳台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问题时的积极性。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5.4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口头提问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封阳台的施工过程和效果。

6.2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封阳台的利与弊。

6.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6.4 举办封阳台主题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难点7.1 让学生理解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环保知识。

7.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培养。

7.3 如何在讨论中保持客观和理性,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7.4 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清晰、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优秀8篇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优秀8篇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优秀8篇《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根据教学需要,搜索相关视频与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明天不封阳台》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随笔,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和谐发展。

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需要细细品味,慢慢赏析。

(一)教学目标:1、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揣摩语言,体会情感;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3、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文中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学习本文要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

(二)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文中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语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四)教学突破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通过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三、教学方法1、注重朗读教学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悟,读中来品味文本;2、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3、在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以自主探究、研习文本为主,并设置问题加以点拨、引导,发挥集体智慧挖掘文本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天不封阳台》
【学习目标】
1、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理清文章线索,揣摩语言,体会夹叙夹议的作用。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

教学重点: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

教学难点: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学法指导: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
意。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线索,通过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起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自学、合作、导学】
(一)导入新课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

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将如何对待它?
生: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
2、善待它,把它关起来养着
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今天让我们一同来体验他们的这段心路历程。

(出示标题、作者: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二)走进课本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为了使大家更流畅地朗读,我们先一起学习下本文的生字词。

)(课前出示生字及拼音)
鳞次栉.比zhì倏.然 shū翘.望qiáo 喧嚣
..xuānxiāo 悖.论bâi
自给.自足jǐ蹒跚
..pán shān 温馨. xīn 龟.裂 jūn 恬.淡tián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

思考:
(1)、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封不封阳台
(2)、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变化,整理出我态度变化的过程。

(板书:明天要封阳台)
要封阳台(1-2段)——封阳台吗?(3-10)——不封阳台(11-13)(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封不封阳台
(三)合作探究(让我们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活动一: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

)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板书:明天要封阳台吗?)活动二:找出文中对鸽子描写的部分,细心品读,你觉得作者描写动物的语言好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精彩的描写吗?找出来加以体会。

例如:对鸽子的描写采用神态描写的方法,描绘鸽子的眼神,前面鸽子的眼神惊恐是因为它刚被人用气枪打伤了翅膀,写出了鸽子内心的紧张,害怕人类再次伤害它;后面鸽子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我们’,表现出它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而防备‘我们’的心理,它需要人们的保护、关爱。


活动三: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儿子:惊喜、忧虑、怜爱
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活动四:父亲最后决定不封阳台,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板书:明天不封阳台)打开阳台,让鸽子自由来往;打开阳台,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五: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0节)
1、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放废水废气等。

2、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

【当堂测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鳞次栉.比(zhì)自给.自足(jǐ)恬.淡和谐(tián)灿若朝.霞( zhāo )情不自禁.(jìn)变幻.莫测( huàn )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4分)
(1)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
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掺.入泥土中的老酒……(渗)(2)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虚.。

(虑)(3)一群群绵羊在篮.天下移动,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

(蓝)
(4)人,只能与自然和偕.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谐)
【课堂小结】
1.本文叙述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本文写作特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什么?(善待自然,优化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维护人类的文明!保护环境,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关键要看我们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我们营造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的生活环境!)
【作业】
1、写一条有关环保的标语。

(不超过20个字)
2、写一份倡仪书——《保护环境你我有责》(见课本25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