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封阳台》
《明天不封阳台》简易教案1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提纲:淅川)一、简要提示:杜卫东,原名杜栋齐。
北京人。
1978年调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当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7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和报告文学作品近300万字。
二、认知与探究1、知识性问题(1)、自主解决字词喧嚣悖论温馨龟裂鳞次栉比(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探究性问题?1、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3、读(1—2)节,思考:(1)、为什么要封阳台?(2)、2节中“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加线的修饰语有什么作用?4、读(3——10)节,思考:(1)、鸽子为什么惊恐?它想到了什么?(2)、为什么眼睛“紧紧盯着我们”?它有什么心理活动?(3)、为什么提出是否封阳台的疑问?(4)、(7-10)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从的角度思考明天是否封阳台的问题。
5、读(11-13)节,思考:(1)、面对伤鸽儿子是怎么做的?(2)、文中能印证“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的句子是?(3)、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的目的和理由是什么?三、梳理与反馈(1)、概括本文中心(2)、请你说说,我们该怎样“用心去贴近自然”?(3)、请你把自己爱护动物的想法或做法用下面这种句式表述出来。
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揭示了——————————————————————,表达了————————————————————的思想。
《明天不封阳台》简易教案淅川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明天不封阳台读后感

明天不封阳台读后感《明天不封阳台》读后感。
《明天不封阳台》是一本由知名作家韩寒所著的散文集,其以生活为题材,以情感为主线,以人生为背景,以现实为基础,以幽默为手法,以真诚为态度,以自然为风格,以随性为特点,以深情为特色,以畅快为特征,以真挚为特质,以坦诚为特点的一部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考,真挚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散文集以阳台为主题,讲述了阳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在读完《明天不封阳台》之后,我深深地被这部作品所感染。
散文集中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富有深刻的内涵。
韩寒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阳台这一生活细节的重要性,以及阳台所承载的人生情感。
作品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阳台所带来的温暖和安慰。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阳台,作为一个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的地方,变得愈发重要。
在阳台上,人们可以享受阳光,感受微风,欣赏美景,放松身心。
阳台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思考人生的空间。
在阳台上,人们可以思考人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感悟生活的真谛。
通过阅读《明天不封阳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阳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品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同身受,让我对阳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阳台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思考人生的空间。
明天不封阳台1

一、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 排放废气,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种的 农药等; 二、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 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 人工护养繁殖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 识、地球意识。
《明天不封阳台》课件
这样舒适吗?
明 天 不 封 杜 阳 卫 台
东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 、 了什么内容? 了什么内容? 2、在“阳台”前加上不 、 阳台” 同的词语,理出本文线索 理出本文线索。 同的词语 理出本文线索。
沐浴 mù 倏然 shū 恬淡 tián 驯美xùn 焚毁 fén 喧嚣 xuān xiāo 自给自足 jǐ 蚂蚱 mà zha
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串全文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 、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 2、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的决 、 定产生动摇? 定产生动摇? 3、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 、最后决定“ 为了什么? 台”,为了什么?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 、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
封阳台可以阻隔住 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 片属于自己活动的空间。
儿子是由于忧虑和领略 新奇世界”的愿望, “新奇世界”的愿望,提出 明天还封阳台吗? “明天还封阳台吗?”,我不 但关注着鸽子的命运, 但关注着鸽子的命运,更关注 着自然界和人本身, 着自然界和人本身,正是我认 识到“ 识到“人只能和自然和谐相 处”,所以决定明天先不封阳 台。
人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 用布条帮鸽子做窝, 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 粒,用做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 用做鸽子的晚餐;但是, “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 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 有 益的生命” 益的生命”呢?
霓虹灯 ní 蜷缩 quán 翘望 qiáo 孵化fū 呐喊 nà 悖论 bèi 龟裂 jūn 温馨 xīn
【教育资料】《明天不封阳台》课文原文(苏教版八上)学习专用

《明天不封阳台》课文原文(苏教版八上)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明天要封阳台。
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
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凄凄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十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
我不知道,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爸爸,明天还封阳台吗?”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
仿佛突然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①〔喧嚣(xiāo)〕声音杂乱,不清静。
,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
我知道,无论孵化能否成功,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冯至(1905—1993)〕诗人、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
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
”──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悖(bèi)论〕逻辑学名词。
《明天不封阳台》公开课课件

恬淡 tiá n
驯美xù n 焚毁 fé n 喧嚣 xuān xiāo 自给自足 jǐ
翘望 qiá o
孵化fū 温馨 xīn 悖论 bè i 龟裂 jūn
说一说
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 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关于封不封阳台, “我‛的情感与态 度发生了一番变化,快速阅读文章,整 理出‚我‛的态度变化情况:
“明天先不封阳台”是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 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 ‘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 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总之,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
内容小结
明天要封阳台
鸽子 儿子 “我”
同情、怜惜
明天还封阳台吗
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
明天不封阳台
疑难呈现
想想作者为什么以“不 封阳台”为题?能否换成 “一只受伤的鸽子?”
明天要封阳台!
明天还封阳台吗? 明天先不封阳台……
想一想
明天要封阳台! 明天还封阳台吗? 因为•••••• 因为••••••
明天先不封阳台…… 因为••••••
封阳台
‚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 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 天地‛。
对封阳台的决定产生怀疑
一是出于对鸽子的同情、忧虑, 出于使鸽子有一个‚安身立命的 场所‛的善良愿望; 二是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角 度来考虑明天是否封阳台的问题。
二、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 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 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 境意识、地球意识。
这样下去动物何以生存
双 动环 头 物境 动 变破 物 异坏 增 ,导 多 致
• 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 最后一条河中毒,最后 一只鸟被捕,人们才发 现,钱财不能吃! • —印第安歌谣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明天不封阳台》教案篇一《明天不封阳台》教案泰兴市常周初中丁波葛海燕一、教学内容本文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节课,在文中我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
“我”则不但关注着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
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自然共生共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的写法;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会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揣摩语言,明确线索,理清内容,挖掘主题;筛选描写的精妙词句,品味写法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学会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夹叙夹议的写法和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难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教学方法:在学习本文时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来体会文章的意思,教师从旁引导,把学生可能会过多停留的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思考并借机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这是一个人类关爱动物的真实故事,这位大学生用生命谱写了一首爱护自然的赞歌。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有关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明天不封阳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学生活动:积累生字词倏然 shū翘望qiáo 孵化fū鳞次栉比zhì驯美 xùn 悖论bèi 龟裂jūn 自给自足jǐ温馨 xīn 霓虹灯 ní蚂蚱màzha2、教师活动:关于封不封阳台,“我”的感情与态度发生了一番变化,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我”的态度变化情况,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速读课文,整理观点,交流明确:明天要封阳台(这是原来的计划)——明天还封阳台吗?(因情感与现实有矛盾)——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为了儿子的爱心和“我”的心绪)。
《明天不封阳台》语文公开课教案

《明天不封阳台》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语句和词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会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意识,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公共空间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基本内容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介绍课文情节和主要角色的介绍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的概述2.2 课文关键语句和词汇的解析解释和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阳台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阳台的联想和兴趣。
提问学生对阳台的看法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阳台的意义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词汇,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择一两个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和解读,分享给全班同学。
3.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课文作者的观点。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关于作者观点的分析报告,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评价学生对课文关键语句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4.3 批判性思维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作者观点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评价学生在全班讨论中对他人观点的反馈和回应。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明天不封阳台》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提高环保意识。
1.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1.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内容简介。
2.2 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
2.3 社会对封阳台现象的争议。
2.4 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社会对封阳台现象的争议展开讨论。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实际效果。
3.4 小组合作法: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明天不封阳台》。
4.2 讲解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
4.3 组织学生就社会对封阳台现象的争议展开讨论。
4.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实际效果。
4.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和分析封阳台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问题时的积极性。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5.4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口头提问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封阳台的施工过程和效果。
6.2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封阳台的利与弊。
6.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6.4 举办封阳台主题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难点7.1 让学生理解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环保知识。
7.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培养。
7.3 如何在讨论中保持客观和理性,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7.4 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清晰、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乐趣的非洲大草原上, 蒂皮与大象作兄妹, 与豹子作朋友, 与
斑马、蜥蜴、羚羊、鸵鸟相亲相爱,她与自然和谐地相处着……
诗意地栖居, 要求人类不仅要珍爱自己, 也要珍惜那些与我
们同处于同一片晴空下的无言的生命! 我们必须改变对自己在大
自然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即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
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 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
观点。如果换成“一只受伤的鸽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二、我和儿子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的原因一样吗? 儿子:儿童对小动物单纯地同情、喜爱
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的思考
是否封阳台是表面现象,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本文的本质。 三、文章最后写道: “我决定先.(先:暂时、暂且) 明天不封阳台了” 。对“先” 如何理解? 说明作者的思考还在继续,而我们读者的思考也没有结束。难道仅仅是阳台阻
,也为了它带
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总之,明天不封阳台主要原因就是能亲近大自然,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拓展延伸
6
一、想想作者为什么以 “明天不封阳台” 为题?能否换成 “一只受伤的鸽子” ? 以“明天不封阳台”为题一方面点明了文章写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该句也是
文章的叙事线索,使得文章层次清楚;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善待动物、善待自然的
明天要封阳台 —— 明天还封阳台吗? —— 明天先不封阳台。 3、指出文章的线索。
文章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穿全文: 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
明天先不封阳台。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表明作者怎样的理念?
本文叙述了“我”家由于一只一只鸽子的来临而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
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二、从封与不封,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我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 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2、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产生了怀疑? ①对鸽子的同情、忧虑;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
阳台”,都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摘录议论性的句子, 并说说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思
想。
2
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鳞次栉.比(
) 自给.自足(
) 恬.淡和谐(
)
灿.若朝霞(
) 情不自禁.(
) 变幻.莫测(
)
二、造句。
鳞次栉比:
安身立命:
只能……,而不能……,因为……:
三、分别指出课文的线索和主旨。 线索: 主旨:
广洋湖镇中心初中初二语文(上)导学案
第 周 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
班级:
姓名:
学号:
【 课 题】《 明天不封阳台 》
【学习目标】 1、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
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2、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7
含义: 人类肆意捕食青蛙,使它们躲在井底不敢出来。呼吁人们要保护青蛙, 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提示: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仔细观看漫画:看图画、看文字、看标题;然 后联系实际,思考它揭示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揣摩作者的意图。
8
1、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2、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变 化,整理出我态度变化的过程。
3、指出文章的线索。
第一课时 感知内容 一、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表明作者怎样的理念?
二、从封与不封,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我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
2、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产生了怀疑?
第二课时 拓展延伸 一、想想作者为什么以 “明天不封阳台” 为题?能否换成 “一 只受伤的鸽子”?
二、我和儿子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的原因一样吗?
三、文章最后写道: “我决定先.(先:暂时、暂且) 明天不 封阳台了”。对“先”如何理解?
3
学习感受
10 岁的法国小女孩蒂皮出生在非洲的纳米比来,她与当野
生动物摄影家的父母在非洲丛林里生活了整整十年, 在神秘而充
【学习难点】 深入理解文本表达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
【学习过程】
导学内容
记录(复备)
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鳞次栉.比(
) 自给.自足(
) 恬.淡和谐(
)
灿.若朝霞(
) 情不自 禁.(
) 变 幻.莫测(
)
二、解释词语。
鳞次栉比:
自给自足:
变幻莫测:
安身立命:
不 速之客:
三、阅读课文,思考:
3、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
三、概括文章的线索。
探究写法
1、文章线索清晰, 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 贯穿全文。
2、通过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话题,提出了人与自然界应该
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
“以小见大” 。
3、表达方式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夹叙夹议” 。
无论写 “明天要封阳台” “明天还封阳台吗?” “明天先不封
民,仅仅出于自身利益而关心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确
立一种新型的伦理体系, 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不要再封闭人与自然间的阳台, 让我们更自
由地呼吸大自然的气息。 如此才能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 : 人,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练习
一、 “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与自然 的和谐相处?
二、 “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人们,竟情不自禁地趴
在地上大喊”,这一不可思议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
三、请说说下面这幅漫画的含义。
4
四、 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 己。请你设计一则“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益广告。 教(学)反思:
5
《 明天不封阳台 》答案
一、加点字注音。
鳞次栉.比( zhì ) 自给.自足( j ǐ) 恬.淡和谐( ti án)
灿.( càn)若朝霞
情不自禁.( j īn) 变幻.莫测(
)
三、阅读课文,思考:
1、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明天是否封阳台。
2、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变化,整理出我态度变 化的过程。
隔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类自己伤害了大自然!正如文中
所说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很
多人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
练习 一、 “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 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同意。人们要懂得尊重自然,不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并懂得在合理、节制地开 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二、 “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人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喊”,这 一不可思议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 表现了与自然界人们回归自然的激动。 三、请说说下面这幅漫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