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封阳台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明天不封阳台》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绿色生活。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主要内容及其论证方法。
(2)如何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2)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提问:请大家谈谈对阳台的看法,你们家的阳台是如何使用的?(2)引导学生关注阳台在生活中的作用,导入课文《明天不封阳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观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课文观点及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观点。
2. 课堂讲解(1)讲解如何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3. 实践活动(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同学和家人对阳台使用的看法,分析他们的观点是否合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 收集有关阳台利用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明天不封阳台_精品课件

受伤的鸽子让人爱怜 城市的变迁让人失落 人类的贪婪让我们深省
善待自然 关爱自然 呵护自然
精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总体 观察文章结构,思考:
课文第⑻段引用冯至咏鸽的诗 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表达了作者希望能与大自 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它在课文 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结
阳台上的鸽子
惊恐的眼睛 扑打了几下翅膀却不曾飞走
孵育着两只鸽蛋
翅膀上有一块血痕 不名贵(灰色、嘴大且长)
惊——阳台飞来一只鸽子
儿子
喜——帮鸽子做窝,准备 鸽子的晚餐
忧——“我”计划明天封阳台
惜——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我”怜爱生灵 关注自然 关注 人类自身
“我”
4、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The End 谢谢欣赏
研读文本
1、完成课后练习二,透过 鸽子的眼睛,解读它的心语。
恐惧戒备 企求关爱
2、父子二人听到鸽子内心的话 语了吗?他们各自的表现是什么? 你能体会出他们对鸽子的情感吗?
儿子:惊喜 忧虑 关爱 决定明天不封阳台
爸爸:同情、爱怜
3、小组合作交流,从文中再勾画出那些还 能震颤你心灵语句,听听大自然对我们还 有些什么叙说?
本文叙述了”我”家 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 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 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 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写作特色: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叙议并 进的写法,不断深入挖掘“人 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个最具 时代意义的主题,给人以深刻 的启迪与感悟。
祝同学们:
打开心灵的阳台 沐浴阳光与风雨 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家园
秋八级语文上册22明天不封阳台苏教版2

杜卫东,当代作家。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 有《两步斋夜话——杜卫东》等杂文、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近30部。作品 获《时代潮》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奖等奖 项10余次。
第2页/共34页
来自《点拨》
记叙事件的散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所 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 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段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但一般 要侧重选择某一曲折有致、富有情趣和内涵的侧面或场景。 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 广泛、表现手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的。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 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生命是如此可爱 让我们用心呵护每一个生灵 地球是如此的美丽 让我们珍惜这共有的家园 当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的生活便永远快乐和温馨
第30页/共34页
一、 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 台,是出于对这只鸽子的喜爱和担忧。“我”则不但关注这 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自然 界,而且还关注人类自身。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 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点拨:认真阅读文章,根据内容领会主旨;儿子与“我”的 不同想法可结合年龄、阅历来考虑。
第18页/共34页
阅读方法解密
排比作用分析法。 排比是一种修辞,其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使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清晰分明的效果;用 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 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晰、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 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19页/共34页
第24页/共34页
2.【难点探究】你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呢? 【答案】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们应当尽自己的能 力来保护自然。人类应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带来 的严重后果,要清醒地认识到:毁灭自然,就是毁灭人 类自己。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我们要保护好身 边的一草一木,以及每一个动物,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 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3篇

——找出文中对鸽子描写的部分,细心品读,概括这是怎样的一只鸽子。 惊恐的眼睛扑打了几下翅膀却不曾飞走孵育着两只鸽蛋 翅膀上有一块血痕不名贵(灰色、嘴大且长) ——面对它,儿子和“我”各是什么态度和心情? 儿子:惊——阳台飞来一只鸽子 喜——帮鸽子做窝,准备鸽子的晚餐 忧——“我”计划明天封阳台 我:思——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怜爱生灵关注自然关注人类自身 学生总结:“明天还封阳台吗?” 原因: ①对鸽子的同情、忧虑; 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③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 ——学生自行总结 ——引导理解:课文第⑻段引用冯至咏鸽的诗句,如何理解诗中的“故乡”?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故乡——心灵的家园,情感的归属表达了作者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寻找情 感归属的愿望。 ——阅读第九段,当“我”终于远离了城市的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站在 了无边的草原上。“我”像个孩子一样扑倒在大自然母亲的怀中,趴在地上,贴 着耳朵倾听母亲的心音。
(二)检查预习,疏通生字词障碍 多媒体课件显示生字词 1、学生展示活动单
2、朗读字音 3、背诵词义:抽背 2—3 人。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围绕什么话题展开? 2、用简短的话语概括课文内容。 3、关于封不封阳台,“我”的情感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明确:明天是否封阳台 2、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叙述了“我”家由于一只一只鸽子的来临而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 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3、关于封不封阳台,“我”的情感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态度变化 的情况: 明确: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 4、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封”与“不封”的原因各是什 么? ①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 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②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产生了怀疑? 产生怀疑的原因是一只鸽子的出现。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这只鸽子是怎样 的鸽子。
【教育资料】《明天不封阳台》课文原文(苏教版八上)学习专用

《明天不封阳台》课文原文(苏教版八上)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明天要封阳台。
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
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凄凄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十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
我不知道,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爸爸,明天还封阳台吗?”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
仿佛突然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①〔喧嚣(xiāo)〕声音杂乱,不清静。
,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
我知道,无论孵化能否成功,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冯至(1905—1993)〕诗人、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
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
”──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悖(bèi)论〕逻辑学名词。
二十四明天不封阳台

看了下面这组图片, 你有什么感触?
《明天不封阳台》/淮安市北京路中学/夏永华
无奈何,
另一方已经永
尽管守是候没,有大
鸟儿竟尝试着
声用的的呼,喊但着是,
起儿的要儿试 的 一 团燕 是 这,改又将抓家辆 黑…没飞一已 她 个地变飞地起…燕呼 影鸟再星办起鸟辆经的事上了下上…,啸留儿度期法,纵儿汽在家实…的姿,的成而着的受六了等然的车地人…鸟势来鸟群过,身到的到……地感开上,儿,到…停的不子鼓下汽上情过不 马也 情 她又留大 幸又 舞午车的也来会 上随 人 的一在货 又被 的,一鸟是了动 飞着 仿 身辆马车 发汽 鸟港过儿相,了 到翻 佛 旁汽路开 生车 儿南,想当飞, 她了 受…车上过 了快 ,的却回…丰快但 的经身 到觅,…速 坚天又应富的是 身。鼓过…“ 来食地的 持气马,的依地她起车旁,看励,呢为戏上风不阴上却。然希再…速另,鸟到一?何耍只吹同霾下也尽…不望度,一不儿地般还”,看动的,来永管死看飞将只忍上,赶不突到尝…很…远这心到风仿相忙的赶……起然一多只卷佛信鸟快,家
请你想象,如果你是那只 还活着的家燕,你会对人类说 些什么?以第一人称,将所要 说的话写成一段文字,题为 《鸟儿的控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纯净的未受人类干扰的 自然界,许多生物天然地与人类和谐相处,亲 密无间。造成人与自然隔膜、敌对,以及人对 自然的侵害、残杀乃至灭绝,很大程度上是由 于人类的自我膨胀和工业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 种种对自然生物生存空间的挤压与威胁。我们 不应该单纯地以人的眼光去衡量大自然,而是 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 然应该和谐地、平等地、自由地相处,纵使我 们自称为万物的灵长,但也只是大自然的一部 分——
明天要封阳台。 明天还要封阳台吗? 明天先不封阳台。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即“明天不封阳台”所传达的环保意识。
2.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描绘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分析文章描绘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明天不封阳台》全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预习效果。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探讨文章描绘手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从文章中获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5.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意见。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主题,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环保的认识和做法。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环保的认识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
2. 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步,包括信息获取、推理和判断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附近的环保设施,加深对环保的认识。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环保经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征文比赛、海报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课堂互动性。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原因和重要性。
1.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1.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封阳台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封阳台的原因: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活品质等。
2.2 阳台的重要性:休闲空间、晾晒衣物、观赏风景等。
2.3 不封阳台的潜在风险:安全问题、隐私泄露、噪音污染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封阳台的原因和重要性。
3.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阳台的作用和封阳台的原因。
4.2 讲解封阳台的原因和重要性:详细讲解封阳台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阳台对生活品质的影响。
4.3 分析不封阳台的潜在风险: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封阳台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
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不封阳台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提出解决方案。
4.5 总结和反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封阳台原因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5.3 学生创新性:评估学生在提出解决方案时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明天不封阳台》课文6.2 图片素材:阳台图片、封阳台相关图片6.3 视频素材:关于阳台利用和封阳台的视频6.4 网络资源:相关环保文章、案例分析等第七章: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封阳台的原因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的意识。
7.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封阳台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天不封阳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然后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揣摩语言,体会情感,让他们提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教学难点:
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教学方法:课内语文学习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诵配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导读:由故事导入课文。
2、初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
3、学生配乐诵读文中的语句。
4、再次读文,找出文中体现了“我”态度改变的语句。
二、问一问
(一)请学生提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予以归纳整理。
(二)教师补充预设问题(有与学生问题重复的不再讨论)
1、“封”与“不封”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有什么启示呢?
2、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请在文中寻找,体会其作用。
3、冯至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三、试一试
(一).探究解惑
1·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讨论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
明确:
1、“封”是因为想要宁静,远离喧闹;
“不封”是因为对鸽子的喜爱与担忧,为了儿子的爱心和“我”的心绪。
启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2、阳台上的鸽子:
如:1、“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
2、“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的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
”
【赏析】:这两句话都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方法,特别描绘出鸽子的眼神。
前面鸽子的眼神惊恐是因为它刚被人用气枪打伤了翅膀,写出了鸽子内心的紧张,害怕人类再次伤害它;
后面鸽子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我们”,表现出它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而防备“我们”的心理,它需要人们的保护、关爱。
3、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渴望——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不能丢失“迷离的故乡”。
这表明作者已不是从鸽子的角度而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二)心灵独白:
面对着这只受伤的鸽子,这个可爱的生灵,假如我们与它来一次心灵对话,此时此刻会对你说什么?你又会对它说点什么呢?请设计一段心理对话。
(三)语文实践活动:
1、出示组图《家燕》,说说自己的感触。
2、自编自写《关于保护鸟类的倡议书》。
四、评一评
1、学生谈学文后的收获。
(多角度)
2、教师结语。
板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封阳台。
————封不封?————先不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