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合集下载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
得出结论: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表达和交流: 小组汇报,计算全班平均值
一、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除了光照以外你知道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影响 鼠妇生活吗?
二、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二、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二、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它们耳朵的大 小主要与哪种生活 因素有关?
实验装置: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形成了阴暗、明亮两种环境
你可以设计一个与下表类似的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4、完成实验
实验完毕后,你 们认为应该如何
处理鼠妇?
5、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小组汇报,计算全班平均值
一、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6.表达和交流
(1)在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 你 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 量引起的?
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 阳光 •水 • 温度 • 空气 • 土壤 • ……
采桑子
——欧阳修
春深雨过西湖好, 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 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rao)画舸悠悠去, 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 水阔风高扬管弦。
在欧阳修的这首词中描写的是 一幅迷人的春天景象:阳光、 雨水、鲜花、蝴蝶、蜜蜂。请 回答: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依赖环境生存, 并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生态系统: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阐明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 素 •2、运用探究的方法研究非生物因 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利用控制非生物因 素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第二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4、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和记录,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让他们对调,结果会怎样? (从而引出“环境”的概念。

) 列举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

指出这些环境是由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自学P17“探究” 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阅读教材P18,小组探讨“对照实验”的概念以及“变量”的含义。

3、 探究实验设计。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各组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方案中实验变量的探制。

4、分组进行探究,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论的总结。

5、 问题探讨:⑴怎样确定试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光”引起的? ⑵只用一只鼠妇行吗?为什么? 6、试验拓展: 探究湿度对鼠妇的影响。

7、除光外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学生举例并谈及认识。

学习任务二: 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形象说明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 2.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生物之间的三种常见关系。

三、归纳总结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_______和 _______。

生物因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非生物因素是指____________. ★(2)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

★(4)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____时,所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____。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5.向化性:当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匀时,植物的根在土壤中会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6.向热性:
13.课堂练习:
1)珊瑚能否移到淡水中,白熊能否出没在热带雨林中?(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珊瑚只能生活在年平均水温2000C以上、清澈透明和含水量高的海水中,而白熊绝不会出没在热带雨林中。)
2)你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蚯蚓?为什么?
2.植物的节律性行为
如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而晚上却主要进行呼吸作用。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你能设计实验来改变蟑螂的这种节律性行为吗?
8.实验设计:科学家们为蟑螂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蟑螂是一种在白天休息、在晚上活动的昆虫。它在傍晚时最活跃。科学家把蟑螂放进一个实验室里,人为地颠倒实验室中的白天和黑夜的次序。大约过了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活动,即使那时是白天。这说明蟑螂的生物行为已经被破坏了。这个实验证明了光线的明暗节律对动物的昼夜节律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
A、向日葵:植物的向性运动可分为向光性、向地性和向触性,向日葵花的向阳是典型的向光性运动。请看田地中朵朵葵花向太阳。
B、白睡莲:植物的运动本是普遍现象,按不同的意义理解有各种不同的运动,如植物的原生质运动、膨压运动和生长运动,受外界刺激的运动又有趋向运动、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这是一幅盛开的睡莲花朵,你可曾注意,随着太阳落下花朵会渐渐关闭,仿佛花晚上也要睡觉,睡莲也因此而得名。
6.解答板书:一、生物的节律性行为
1.动物的节律性行为
1)猫头鹰和鼠都是在夜晚活动白天休息的。人类与之相反,是白天活动而夜晚休息的。本地区如:蟑螂、蝙蝠等与猫头鹰有类似的节律性行为。地球绕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它能使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因素——光和热——产生昼夜变化。这种变化是周期性和节律性的,我们称之为自然界的昼夜节律。动物的活动及其生理功能都与地球上的昼夜变化有关联,并且每隔24小时重复出现。我们称之为动物的昼夜节律。有些动物在晚上活动而在白天休息,如猫头鹰、田鼠、蟑螂、蝙蝠等。有些动物则在白天活动而在晚上休息,如鸡、鸭、猪、蜜蜂等。动物的昼夜节律是由它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这一结论已为科学家们所证实。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设计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设计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认为环境对生物有哪些影响?为什么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情况各异?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讲解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将同一种植物分别种植在光照充足、光照不足、温度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水分充足、水分缺乏等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

3.实验报告(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报告,总结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和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其他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实验。

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小鱼的生长和呼吸有影响,或者大气中的空气污染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等。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多进行实验,探索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课后作业:1.思考:你认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例子,并写下你的观察结果。

了解生物的适应性;掌握生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教师讲解生物的适应性,并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内容:将白鼠分别放置在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等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白鼠的反应和生存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和观察。

例如:观察沙漠植物和热带雨林植物对干旱和湿润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何不同等。

了解环境对生物的遗传及进化的影响;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遗传及进化的影响。

教师讲解环境因素对生物的遗传及进化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内容: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果蝇进行不同环境的培养,观察果蝇遗传特征的变化。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_《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导学案1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_《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导学案1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学习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学习难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学习过程问题导学生物并不是孤立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它们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它们产生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勇敢地说一说: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

(温馨提示:你可以以具体的某种生物为例,说说影响它生活的环境因素。

)2、总结分类能不能把你们刚刚说到的这些因素分分类?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看看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那么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生活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

为了弄清楚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你应该怎么做?1、小组讨论: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说说自己的想法。

(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老师给予适当的提示)2、师生总结:(学生结合课本15—16页内容,完善自己的想法)(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2)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各抒己见生物生活除受环境影响外,还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吗?2、共同总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总结来有、、等等。

问题检测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温度B.土壤C.草D.水分2.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层主要受()的影响。

A.阳光B.温度C.气体D.盐度3.热带雨林中,各种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热带雨林: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多
森林植被
沙漠植被
酸雨对树木的危害
干涸的土地
水污染造成鱼类死亡
畸形蛙
4. 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空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很重要的,生物的呼吸
作用需要氧气,动物缺氧会窒息。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活动。(空气)
鱼塘的鱼在早晨浮在水面上来呼吸
思考: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除了有非生物因 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呢?比如:生物都有 自己的天敌,这说明了什么呢?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6、(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
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___相__同___的实验。 (2)设置实验变量:一组实验只有一种__不__同____
的条件(研究条件),即一个变量。
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_光__, 其他因素(如温度、土壤等)都应 相同。
菟丝子
菟丝子,生长在我国南方,无根 无叶草本植物。丝状的茎在空中旋 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 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体内并吸取 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茎不断分枝伸 长形成吸根向四周扩大蔓延,严重 时会将整株寄主缠住,使其生长不 良甚至全株死亡。
蚂蚁“饲养”蚜虫
蚜虫分泌出甜甜 的蜜汁给蚂蚁,而蚂 蚁会攻击瓢虫,以保 护蚜虫。蚂蚁和蚜虫 会共同生活、互相合 作,两者间的关系称 为共生。
海葵和小丑鱼的互利共生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总结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等。



概念: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它生物
生物因素: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1、在设计实验时,应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
光照 外,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形成了

鲁科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 1.2.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课后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鲁科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 1.2.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课后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同学所使用
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3只、10只,使用
的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有关生态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蚜虫以小麦为食,蚜虫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B.阳光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C.鹰捕食野鼠,保护草地,所以鹰与草的关系是竞争 D.生活在麦地里的杂草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接起来。
蛇吃老鼠
寄生关系
许多蜜蜂酿蜜
竞争关系
小麦与杂草
合作关系
蛔虫与人
捕食关系
13.小继同学打算探究非生物因素——水分对鼠妇生活的 影响。她提出的问题是: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_水__分__对__鼠__妇__的__生___活__有__影__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中考•大庆】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 修改实验数据 D.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0.【中考•广东】下表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 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B ) A. 步骤1 B.步骤2 C.步骤3 D.步骤4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表示的是互利共生关 系,因为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都能获得有利的生存条 件,所以a和b同时增多和减少;乙图表示的是竞争关 系,因为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 资源、空间等,当生存条件很充足时,c和d的数量都 增加,当生存条件有限时,c和d因为相互争夺食物和 生存空间,占优势的一方数量增长得快。

第1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影响

第1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影响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黄岩实验中学金雷基本理念1、新课程实施中,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教师利用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组织教学。

2、仅仅靠课堂教学完成科学课程的诸多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开发课外资源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分析本节内容重点介绍环境在的各种因素影响生物的行为,生物也能对环境中各种因素作出反应。

通过前两册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有关“生物适应性”的知识,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学生不会构成太大的困难。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将引导学生例举、分析、讨论有关的事例作为教学重心,想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科学的感觉不是太枯燥太遥远,使科学回到生活回到学生们的身边,这是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思维水平。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观察并描述动植物的各种行为,收集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资料。

2、了解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3、了解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4、通过例举事例、观察、讨论等,学习信息的搜集、读取、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演绎、归纳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些动物行为的描述、环境因素的分析讨论,将相关知识迁移到环境对植物行为影响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

通过含羞草触碰等反应的实验和蚕豆发芽的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植物感应性现象等基础知识的理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美的氛围中感受自然,使学生热爱和关注周围的生物,为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

2、推动和引导学生将科学走向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生物行为的兴趣和愿望,体验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重难点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行为;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的分析。

教学准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收集了丰富而有趣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动画、录象、视频剪辑等、含羞草、提前培育直放的两株豆芽和横放的两株豆芽以及其他相关器材。

引入同学们能否告诉老师:你们看过“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吗?(大声点)喜欢看吗?好,下面请大家继续欣赏老师剪辑的几个关于动物行为的录象片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兔,狍子,鹿,昆虫,天敌 树木,灌木,草本,苔藓,蘑菇
2.哪些是东北虎生活所需的非生命物质?
岩石,水,土壤,阳光,空气,温度
环境:生物个体或群体周围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等。
环 境 因

生物因素:
概念: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它生物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非生物因素-水 水怎样影响生物的生命?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 什么关系?
2、下列那一项不是非生物因素?
A水分 B空气 C真菌 D阳光
如果竹子开 花了,死了 熊猫会怎么 样呢?
竹子是影响熊 猫生活的生物 因素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牛背鹭
蚂蚁合力搬食物
2 7 1
3 5 3
4 8 0
5 6 2
6 8
7 7
8 5 3
9 3 3
10 平均值 7 1
12 1
1、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2、为什么要用8只面包虫做实验?只用一只行不
行?
3、为什么装置要一边遮光?
1、提出问题
科 学 探 究 方 法 的 一 般 过 程
复习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问题
1.病毒的结构?
2.病毒的分类?
月考复测-答案
1-5 DADBB 11-15CDDCD 21-25DCCCA 31-35CDDCA
6-10BADBA 16-20AADCD 26-30BDACC 36-40BDADB
第14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东北虎
思考
1.东北虎栖息环境中哪些是必不可少的生命 物质?
1、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举例:
沙漠:仅少数动植物
热带雨林:森林茂密, 动植物种类多
沙漠
草原
热带林
非生物因素-阳光
阳光怎样影响生物的生命?
1、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故阳光对植物 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植 物
喜光植物 2、光对陆生植物分布的影响 喜阴植物 3、光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阳 光
春季开花
4、光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秋季开花
动物
鱼背腹颜色、鸟、蛾,
非生物因素-温度
温度又是怎样影响生物的生命?
1、分布:广东蜜桔、日本红富士
植物 温 度 动物
2、形态:冷则针形叶;热则阔叶。
1、生存范围:-20~500C
2、体形:寒则耳尾小;热则尖嘴 猴腮 3、动物的冬眠、夏眠:蜗牛、蛇。
针叶林
表达和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数据和结论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1、全班分成9个组,每4人一组,注意分工合作。
2、将面包虫放入实验装置,用镊子使面包虫置于 培养皿中央,盖上暗处各有多少条面包虫, 记录下来,并得出结论。
组 1 暗 8 明 0
家蝇的活动怎样受温度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空气
空气怎样影响生物的生命?
非生物因素-土壤
土壤怎样影响生物的生命?
土壤中的动植物
探究光对面包虫的影响
面包虫怕光,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最 适温度为25~30 ℃. 面包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面包虫的生活吗? 光对面包虫的生活有影响。 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实施 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