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对生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三个方面论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空气污染空气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之一,但空气污染对生物造成了许多问题。

首先,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被生物吸入体内,直接影响健康。

颗粒物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可损害生物的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气喘。

其次,空气污染还对植物造成了负面影响。

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水反应形成酸雨,酸雨可破坏植物叶片表面的保护层,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此外,空气中的臭氧层也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水体污染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资源,然而,水体污染却对生物造成了巨大威胁。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源。

首先,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物,这些物质会富集在水体中,对生物产生毒性作用。

鱼类、水生生物和水生植物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农业污染也对水体生物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业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流入水体,污染水源。

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非常大,甚至可以导致生物的生育能力下降。

此外,化肥过量使用会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藻过度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及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三、土壤污染土壤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基础,但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首先,工业废物和农业化肥及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被有害物质污染。

这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会影响植被生长,甚至渗入作物中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

生物摄入受污染的植物或土壤也会受到毒性作用。

其次,土壤污染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受污染的土壤无法满足一些特定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死亡或无法繁殖,导致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种减少甚至绝灭。

这进一步影响了依赖这些植物的其他生物的生存状况。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还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论述。

一、水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介质,然而,水污染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首先,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体中积累,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例如,汞和铅的排放会导致鱼类中毒,破坏鱼类的繁殖能力。

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溶剂则会导致水生动植物的突变,甚至灭绝。

其次,水污染导致水中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进一步破坏了水生态系统。

过量的氮和磷排放进水体中,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藻华。

藻华生成后,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缺氧,使鱼类等水生生物无法生存。

此外,藻类代谢产生的毒素也会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危害。

二、空气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空气是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大气中的气候条件和空气质量,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直接威胁到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

颗粒物沉积在植物叶片上,阻碍光合作用的进行,降低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理功能。

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会与植物表面的湿气反应,形成酸雨,导致植物叶片枯萎甚至死亡。

其次,空气污染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气候条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气候变暖,使得一些适应寒冷环境的物种面临生存困境。

同时,气候变化还导致气候带的移动和生态位的改变,进一步影响了物种的生态分布。

三、土壤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土壤污染的加剧,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微生物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直接的危害。

首先,土壤污染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使得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不平衡。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对生物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三个方面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空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空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下降:空气污染会导致植物叶片受损,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影响植物生长和繁殖。

同时,空气污染还影响昆虫等小型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2. 呼吸系统疾病:空气中的颗粒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气喘等。

动物也会受到类似的影响,甚至导致动物种群减少。

3. 食物链受损: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吸附在植物表面,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动物体内。

当动物摄入受污染的植物时,其体内也会积累有害物质,造成动物群落的不稳定。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的监管,推行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个人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污染指水体中出现的各种有害物质导致水质变差,给生物体带来威胁。

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水生生物死亡: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栖息的环境发生变化,有害物质的积累会造成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的死亡。

2. 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会破坏河流、湖泊等水生生物的生态系统,并对湿地等特定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

3. 水源污染:水污染会影响饮用水的安全性,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为了解决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和处置体系,确保水体的清洁与安全。

2.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调控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保护方法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保护方法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保护方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可行的保护方法。

1.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物质进入生物体内,对其造成直接毒害。

某些有毒物质会破坏生物体内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生物体受伤甚至死亡。

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和破碎化,使许多物种失去生存的栖息地。

例如,水污染导致河流和湖泊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土壤污染破坏了微生物和其他土壤生物的生存条件。

生物迁徙和繁殖受阻:许多生物种类需要迁徙或进行繁殖以维持其种群的稳定。

环境污染破坏了这些生物的迁徙路径和繁殖地点,导致它们无法完成正常的迁徙和繁殖行为,进而使得物种的数量减少。

基因污染:某些环境污染物质能够改变生物体的基因表达并对其基因结构产生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物种的基因污染,使其逐渐失去自身的独特特征和适应能力。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应对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保护方法:减少污染源:通过减少污染源头的排放,可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环境监管,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

使用清洁能源、优化工业生产过程和改善废弃物处理方法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污染源。

生态系统修复:对受到环境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有助于恢复受影响物种的栖息地。

例如,清理污染的河流和湖泊,重建退化的森林和湿地等措施,可以为受影响的物种提供恢复的机会。

建立保护区: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保护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重要手段。

保护区可以提供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促进受威胁物种的繁殖和生存。

政府和民间组织应该加强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概述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保护措施以应对这一挑战。

影响1. 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使得很多物种无法生存。

例如,水体污染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土壤污染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食物链破坏:环境污染使得食物链受到重创。

如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被水生生物摄食后,再传递给捕食它们的其他生物,这样就造成了食物链上层动物体内积累毒物的现象。

这不仅对这些动物本身构成了威胁,也会间接影响到食物链其他成员的繁衍和生存。

3. 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基因组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减少了遗传多样性。

当物种遗传多样性减少时,它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环境变化和其他压力的影响。

4. 生态系统崩溃:环境污染破坏了许多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森林火灾由于人为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增加燃烧的风险,导致原本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威胁。

保护措施1. 减少污染源:减少工业和农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是降低环境污染影响的关键。

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清洁能源,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的监管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优化城市规划和交通系统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建立保护区和保护生态系统: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园,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提供安全且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

同时,有必要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防止非法开采、捕捞和其他破坏行为。

4. 增强公众意识和教育: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公众意识,使人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高对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通过教育,引导公众改变消费行为并支持环保行动。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差异和多样性,地球上的生命因这种多样性得以繁荣和生存。

尽管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许多环境因素威胁着它,其中最大的威胁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污染水污染对水生物种群的影响是显著的,包括鲤鱼、鳗鱼等水生动植物都受到了污染的影响。

水体污染可能会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甚至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2.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可导致植物生长受到限制,而植物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微生物在保持土壤的平衡、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同样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可能会损害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必要的养分。

另外,这些有毒气体还会使得空气中的昆虫和其他有机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采取行动来减少环境污染。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保护措施:1.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使用的增加将使排放量降至最低。

尤其是在工业和交通领域,清洁能源的推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推行污染控制政策制定严格的污染控制政策是减少污染的重要步骤。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限制工业、农业和个人排放物的排放量,以及惩罚环境破坏者的行为。

3. 保护自然栖息地许多物种在自然栖息地中生活,所以保护自然栖息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步骤。

这包括保护森林、湿地和海洋,以及启动适当的再入种计划。

结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它正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威胁。

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栖息地,并制定严格的污染控制政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使我们的星球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环境污染对生物体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水污染水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基础,然而,水污染却对水生生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等不断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

这种水污染直接影响了水中的鱼类、水生昆虫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

此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也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而影响到陆地上的生物。

解决方法: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严格限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推行可持续农业方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公众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化学品和有害物质的使用,鼓励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二、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对生物体产生了广泛而严重的影响,尤其是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工厂的烟囱、汽车尾气、燃煤等排放源不仅造成了大气污染,还导致了全球变暖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蔓延,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叶片的光吸收,进而影响到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

解决方法: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提倡清洁能源的使用。

个人也应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鼓励步行、骑车和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

另外,植树造林和绿化城市也可以有效净化空气。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随着农药、化肥和工业废物的使用和排放,土壤中的有毒物质逐渐积累,使得土壤逐渐贫瘠和不适合作物生长。

这不仅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直接影响到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

解决方法:农业应该转向可持续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质量;工厂应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此外,采取土壤修复技术,清除动植物食物链上的污染物,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恢复。

环境污染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它对生物群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环境污染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污染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 毒性效应:许多污染物具有毒性,它们进入生物体内后会破坏细胞结构、影响代谢功能,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这种毒性效应会导致生物群落中某些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2. 生物累积:某些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生物摄食后会逐渐积累,进而富集在食物链的高层次。

当生物群落中的某个层级受到污染物的影响时,整个食物链都可能受到威胁,从而破坏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3. 破坏栖息地:环境污染也会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包括水体、土壤以及空气等。

栖息地的破坏会直接影响到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进而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二、污染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1. 生态位的改变: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从而改变了生物个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生态位分布。

这种改变可能使得某些物种失去生态位,而其他物种则可能占据其生态位,导致整个生物群落结构的重新调整。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相互依存,一旦某个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对各种压力的适应能力,使其更容易遭受外界变化的干扰。

三、对策与解决方案1. 污染物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并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同时鼓励和支持绿色发展和清洁能源的推广。

2. 生态修复: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是保护生物群落的重要手段。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技术手段,可以恢复环境功能,为生物提供更适宜的生存条件。

3. 教育与合作: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同时,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有不同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

污染源又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

其中工业污染源是指在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加热冷却等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有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

交通运输污染源是指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交通运输设施和设备。

这类污染源是运行中发出噪声引起振动、运载的有害物的泄露、汽油柴油煤油燃料燃烧等。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化造成的,由于城市人口密集,是人类消费活动集中地。

消费能源排出废气可以造成大气污染,排出的生活污水(包括粪便)可以造成水体污染,城市排出的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金属、煤灰可以造成环境污染。

污染物排入环境后经过环境的迁移、分布、扩散、转化,并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生物机体。

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经过生物体内的代谢,一些污染物被代谢成无毒的物质排出体外,另一些污染物或一些污染物的代谢产物通过在生物体内浓缩积累和放大,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最早作用是从生物大分子开始的,然后逐步在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个水平上反映出来。

(1)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①污染物对生物体酶的影响◆污染物对酶辅助因子的影响一些污染物能与酶的辅助因子相互作用,从而使辅助因子失活,影响到酶的活性。

例如氰化物等能与细胞色素酶中的铁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抑制细胞色素的酶活性,使其不能传递电子,则细胞内的氧化代谢过程中断,使机体不能利用氧,出现窒息性缺氧。

◆对酶活性中心的影响污染物还能和酶的其他活性基团结合。

例如,汞和砷与某些酶的活性基团结合就很牢固,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破坏酶的结构有些污染物能取代酶分子中的某些成分,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与酶激活剂作用有些酶需要激活剂才能表现出活性,酶激活剂往往是金属离子,凡是能与激活剂作用的污染物都能抑制酶的活性。

◆污染物与基质竞争同种酶而抑制酶的作用污染物与底物具有相似的结构,也能和酶形成复合物。

从而与底物竞争没得活性中心。

②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干扰正常的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受体(receptor)是许多组织细胞膜上的大分子成分,配体(ligand)是生物体内的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

正常情况下,受体与配体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膜损伤不少环境化学物通过改变膜脂流动性,影响膜的通透性和镶嵌蛋白质的活性,改变其结构和稳定性,从而产生生物效应◆干扰细胞内钙稳态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钙浓度较低(10-7~10-8 mol/L),细胞外浓度较高(103 mol/L )。

各种细胞毒物,如硝基酚、过氧化物、汞、铅等重金属离子均能干扰细胞内钙稳态,引起细胞损伤和死亡。

◆干扰细胞能量的合成一些环境污染物可干扰糖类的氧化,使细胞不能合成能被生物利用的ATP,ATP使细胞生命活动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给◆脂质过氧化(lipied peroxidation)与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是细胞损伤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由于产生了自由基而引起的,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和酶促反应过程中,均可产生少量自由基,一般可被体内存在的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所对抗,对生物危害不大。

当大量污染物(自由基)进入机体,造成机体抗氧化作用失衡,即可发生脂质过氧化,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共价结合可改变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改变,特别是与酶蛋白、脂肪、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能改变其化学结构,影响其生理功能,甚至导致变性和细胞死亡。

例:污染物对蛋白质的影响污染物对蛋白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导致蛋白质化学损伤:细胞膜结构及通透性改变;影响酶的催化功能等◆诱导生物机体内一些功能蛋白的产生:如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s)和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的产生,这些蛋白质的产生可保护生物机体抵抗污染物的损害。

污染物对DNA的影响◆外源性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能引起DNA损伤,它们与DNA 的相互作用过程有以下四个阶段:形成DNA加合物(DNA Addcuts)发生DNA的二次修饰DNA结构的破坏被固定当细胞分裂时,外源性化合物造成的危害可导致DNA突变及其基因功能的改变◆DNA加合物的形成是产生DNA损伤最早期的作用,随后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DNA结构的改变,如碱基置换、碱基丢失、链断裂等。

◆DNA加合物作为一项生物指标来评价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遗传毒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2)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①对细胞膜的影响对细胞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污染物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导致的损伤污染物可影响膜的离子通透性污染物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②对细胞器的影响◆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供能的场所。

污染物可引起其结构改变,从而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功能◆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是进行激素和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谢场所。

糙面内质网:通过附着或解离核糖体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例:多种化学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能引起核糖体脱落,导致蛋白质合成控制的改变。

(3)污染物对组织器官的影响◆污染物对植物组织器官的影响,表现为叶面出现点、片伤害斑,造成叶、蕾、花、果实等的脱落。

◆污染物对对动物组织器官的影响相当复杂。

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差别,以重金属污染为例:铅可损害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镉可损害肝脏、肾脏,导致骨痛病。

汞主要影响动物的神经系统,引起水俣病。

(4)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污染物对植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减慢、发育受阻、失绿黄化、早衰等◆污染物对动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死亡、行为改变、繁殖下降、生长和发育抑制、疾病敏感性增加、代谢率变化。

①死亡:在一定的剂量或浓度作用下,污染物能引起动物死亡,不同污染物可引起同一种动物死亡率各不相同,同一种污染物也可导致不同种动物不同的死亡率。

②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对水生生物行为的影响:水环境污染可影响的水生生物的行为主要有:对污染物的回避行为、捕食行为、学习行为、警惕行为、社会行为。

对鸟类行为的影响:有机磷农药可影响鸟的神经系统,导致鸟的平衡和协调性的损害。

受污染的鸟类还可表现出对领地的失控和不能照顾后代。

③对繁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产卵数、孵化率、幼体存活率下降以及繁殖行为下降等。

有机氯杀虫剂导致鸟蛋壳变薄的机理主要是钙向壳腺细胞的运输。

环境中存在的一些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重大疾病。

(5)污染物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影响①对生物种群的影响污染物对种群的影响表现为:◆种群数量的密度改变◆结构和性别比例的变化:年龄结构、种群大小、性逆转◆遗传结构的改变: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改变竞争关系的改变②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优势种:在群落中优势度大的即为群落优势种。

◆耐污种:是指只在某一污染条件下生存的物种。

◆敏感种:是指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的物种。

这类生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范围比较狭窄,环境条件稍有变化即不能忍受而死亡。

◆对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变◆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环境污染引起物种多样性的丧失,污染物的直接毒害作用阻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生物丧失生存和繁衍能力。

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杀灭对农作物有害昆虫的同时,也杀灭了一些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

污染物也会引起生境的改变,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积累作用,使食物链后端的生物难以存活或繁育。

(6)污染物对环境系统的影响:①污染物会造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环境污染往往导致生境的单一化,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

②生态系统复杂性降低: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复杂性降低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简单化,食物网简化,食物链不完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减少或不畅通,能量供给渠道减少,供给程度降低,信息传递受阻。

导致生态系统复杂性降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直接影响物种的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二是污染大大降低了初级生产,从而使依托强大初级生产量才能建立起来的各级消费类群没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支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趋于简单化。

【参考文献】1.郑世英.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山东德州. 德州学院生物系2.孔繁翔主编. 环境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段昌群主编. 环境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金岚主编. 环境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卢生高,吕军主编. 环境生态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6.王焕校. 污染生态学.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环境生物学班级:2012级生科1班姓名:秦文娟学号:201274010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