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常考基础知识——讲解版
中考物理试题扩展·常考题型——讲解版

23.一台额定功率为 2000W 的电热水器,水箱内装有 50kg 的水,要把这些水从
200C 加热到 600C,热水器正常工作需要
s;若水吸收的热量全部由
燃烧天然气提供,则需要完全燃烧
m3 的天然气[不计能量损失,已知
c 水=4.2×103J/(kg·0C),q 天然气=4.2×107J/m3]。
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 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
6.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
1
3.透镜问题:
7.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 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36cm 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 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____(选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
六、力学问题(基本)
1.受力分析: 26. 如图所示一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关于物体的受力,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只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D.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27.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 1 所示,则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 D.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电梯对人斜向上与速度方向一致的推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2.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F=ma,其中F 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5.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沿着导体或半导体的闭合路径流动的路径。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静电和电荷:静电是指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
8. 光线折射和反射: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光线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根据角度相等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9.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物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声音的强度决定,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10.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而在与界面不垂直的方向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中考物理是所有中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道关卡,而在物理考试中,也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下面,我将就中考物理的必考知识要点进行一份总结。
第一、物理基础知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研究的是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物质的量、密度、压强、功、能量等。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体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单位为“摩尔”,常用符号为“n”,一般用化学式中的“mol”表示。
2. 密度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表示物体的紧密程度,通常用“ρ”表示,单位为“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
3. 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可以表示物体对于周围环境的作用力。
常用“P”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即“牛顿/平方米”。
4. 功功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移动或形变),通常用“W”表示,单位为“焦耳”(J)。
5. 能量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通常用“E”表示,单位同为“焦耳”(J)。
第二、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物体或物质的热与功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能量转化过程提供了基础。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对于任意一个孤立系统,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等于系统所受的总热量与功之和,即ΔE = Q - W。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一切物理过程都要满足一个简单的规则——热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自发地传播,而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向高温物体。
从而引申出了热机理论与热力学循环等概念。
3.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低温物质的过程,常用的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
第三、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力的作用、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和机械能等。
1. 力的作用力是物理世界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可以看作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来源,常用的力可以分为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 动量守恒动量守恒是指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不变,即m1v1 + m2v2 = m1v1' + m2v2'。
(中考物理必刷题)专题22 功与功率(解析版)

A.8.64×109J 8×109J
4.8×104N 8.64×104N 4.8×104N 8.64×104N
解:(1)火车行驶 100km 的时间 t= =
=1.8×103s,
火车所做的功 W=Pt=4800×103W×1.8×103s=8.64×109J,
<PBC。 答案:D。 9.(2021•自贡模拟)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 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0~6s 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C.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D.0~6s 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解: A.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①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②次通过的路程,由 v=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AB 段做的功较多 B.CD 段做的功较多 C.AB 段与 CD 段做的功一样多 D.AB 段的功率比 CD 段的功率大 解: 由题知,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拉力相等,且木箱移动距离 sAB=sCD, 由 W=Fs 可知,拉力所做的功相同,故 C 正确,AB 错误; 由于本题没有给出两种情况下的运动时间,故无法比较功率的大小,故 D 错误。 答案:C。 7.(2021•烟台模拟)如图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门的过程 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 (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3)功率大小比较:
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多少,做功越多的物体,功率越大;
②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长短,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功率越大;
(中考物理必刷题)专题05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解释(解析版)

答案:A。
2.(2021•仙桃模拟)如图所示,小林同学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
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在变短
B.一直在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解:如下图,人沿路走近某一盏路灯,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
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远离路灯时,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
解: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 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 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答案:直线传播;甲。 13.(2021•南京模拟)如图所示,透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 烛焰、 两个小孔和人眼在同一直线上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 B 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 个像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者“倒立”)。
专题 05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解释
【核心考点讲解】
一、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若同种介质不均匀,则光的传播路径也会发生弯曲,
例如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会发生折射。
2、现象解释及应用
(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激光准直仪;(4)射击瞄准;(5)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
(6)垂柳成荫;
解:(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 屏,为了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 A 端; (2)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u 和光屏(像)到小孔的距离 v 有关,当 v<u 时,成缩小的像;当 v>u 时成放大的像;当 v=u 时成等大的像,且像与物体大小的比 值等于像距与物距的比值。所以当静物与小孔的距离不变,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 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同时变暗。 答案:A;变大;变暗。 15.(2021•南京模拟)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小明做了下面几个小实验: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性质、结构、运动规律以及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学科。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主要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声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力学知识点1.物体的物理量:质量、体积、密度、压强等。
2.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3.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5.动量守恒定律:系统的动量守恒、碰撞问题。
6.功与机械能:力对物体做功、功率、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7.弹力和弹簧势能:弹簧的变形与弹力、弹性势能。
8.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的规律。
二、热学知识点1.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热量的传递。
2.物质的热性质:热胀冷缩、热传导、热辐射等。
3.热量的传递:导热、对流、辐射。
4.相变和内能:物质的三态变化、相变时的温度变化、内能的概念。
三、光学知识点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2.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
3.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折射定律、全反射。
4.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光的色散、干涉现象。
四、电学知识点1.电荷和电场:原子结构、电荷与原子结构、电场的概念。
2.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要素、串联和并联电路、电阻与电功率。
3.导体和电阻:导体与非导体、电阻的定义和计算。
4.电流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电流的规律、欧姆定律。
5.伏安特性和电源:伏安特性、电源的原理。
6.平行板电容器和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和计算。
7.静电场和电势:静电场的概念、电势的概念、电势差和电势能。
8.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的规律。
五、声学知识点1.声的产生和传播:声的产生、声的传播。
2.声的特性和声音的听觉效应:声的特性、声音的听觉效应。
3.声音的反射和声学信号处理:声音的反射、声学信号处理。
(中考物理必刷题)专题23 机械能及其转化(解析版)

度相同,重力势能相等,故刚落地时的动能相等,所以其速度大小关系:v1=v2。 答案:A。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021•郴州中考)2021 年 5 月 29 日,我国用长征 7 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天舟二号货 运飞船,5 月 30 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完成了交会对接。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对接成功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解: ABC、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质量 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机械能变大,机械能是不守恒的,此过程中不是动能和势 能的相互转化,故 ABC 错误; D、对接成功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处于相对静止状 态,故 D 正确。 答案:D。
3.(2021•绍兴中考)滑板是深受青少年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是 U 形滑台和运动员姿 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 A 处由静止自由下滑,不计滑台摩擦和空气阻力,仅依 靠滑行过程中运动员姿势的自然(不用力)变化,最有可能滑到滑台 C 处的是( )
A.
B.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
D. 解:不计滑台摩擦和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A、若运动员站立着从 A 开始滑行,到达 U 形滑台另一侧最高位置 B 点时,若是站立着, 则此时重力势能等于 A 点的重力势能,动能为零,所以运动员不会继续向前滑行,就不 会到达 C 点,故 A 错误; B、若运动员站立着从 A 开始滑行,到达 U 形滑台另一侧最高位置 B 点时,若是全蹲着, 则此时重力势能小于 A 点的重力势能,则 A 点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此时不为 零,所以运动员会继续向前滑行,就可能会到达 C 点,故 B 正确; CD、若运动员全蹲着从 A 开始滑行,到达 U 形滑台另一侧最高位置 B 点时,也应该是 全蹲着(前后两次重力势能相等,动能均为零),因为若是站着到达或者平蹲着到达 B 点, 则运动员在 B 点的重力势能大于初始的 A 点(违反机械能守恒定律),故 CD 错误。 答案:B。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大纲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大纲1、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15。
C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V 固>V 液>V 气。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低于20HZ 是次声,高于20000HZ 叫超声。
2、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镜面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透明物体的顏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声音问题:
1.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______的大小;频率的含义:_________
2.声速测距公式:
二、光学问题:
1.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2.光现象作图:
三、透镜问题:
1.基本作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物态变化问题:
固液气
2.熔化曲线理解:
①各线段含义:
②AB段注意点:
3. 汽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你不会?你再说一遍试试
五、内能问题
1.分子动理论:
1). ,
2). ,(分子热运动) 3). 。
2.比热容的应用:
=cm t Q 吸
t=
3.内能定义:
4.热机:(1)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是哪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热机经历四个冲程,做功 次
(3)热机四个冲程图示看书,尤其是做功冲程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2)热传递:内能、热量、温度关系分析
:(1)热量只能说:传递/吸收 多少热量。
其他都不对
(2)物体不断吸收热量(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 导致
导致
解题步骤: ① 明确
η大小(一般都为100%:常表示为全部转化、完全吸收等)
②写出 ② 代入数据,约分求解
悄悄告诉你:只要跟电学在一起考(如:题中就给出P ),必然会用到 W=Pt
记住这里的W 为 Q 吸、记住这里的W 为 Q 吸、记住这里的W 为 Q 吸
一台额定功率为2000W 的电热水器,水箱内装有50kg 的
水,要把这些水从200C 加热到600C ,热水器正常工作需要 s ;(c 水=4.2
×103J/(kg ·0C )
)
cm t = qm
qv ()
100%
%
cm t
=100%=
qm(qv)Q Q η⨯吸放
六、力学问题(基本)
(一).受力分析
步骤:
偷偷问问你:
(1)你目前学过哪些力为弹力?:
(2)怎么快速找摩擦力?: 抓住定义:
(二).杠杆题型解题步骤
(三).关于判断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条件的问题:
① : ② : ③ : ④ :
① : ② :
③ :
七、能量问题:
1.已知条件分析:
光滑平面
忽略阻力 = = 不计能量损失
:一定要注意题中给的是哪部分忽略阻力:尤其是涉及到空气到地面的过程。
2.涉及动能与势能问题分析思路:
(2)相互转化问题:如
3.能量守恒与转化问题:
(1)机械能守恒:
(2)能量守恒:
八、压强浮力专题
1.基本公式理解
固体压强:(☆:F绝大数为G)(1)压强:
液体压强:
如何使用公式:固体压固体:
液体压固体:
我只告诉你: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喔!不过同一深度液体压强是相同滴。
(2)浮力:
看图想问题:
1).谁压谁?:
2).左右压强哪边大?:
3).上下压强哪边大?:
2.必备必背必知基础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4)沸点与气压关系:气压升高,沸点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九、电学专题
1.摩擦起电实质:
2.显正电意味着:
① A 中的 转移到 B 中 ③ ④ 原子核对电子的
摩擦后
5+ 5- 5+ 5-
显
A
B
5+ 3-
5+ 7-
显
(
1) , (2) , (3) 。
例题:一台线圈电阻为0.3Ω电动机,接在12V的电源上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0.5A,在2 min内电流产生的热量是 J,转化成的机械能是 J.
(1)电功or电功率公式理解
电动机
(2)电效率:
电流大小——(体现在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场大小因素
线圈匝数
解题步骤:
第一类:有电源
A.在图中画出电流方向
B.使用右手定则判断N、S极;并画出磁感线
第二类:_______
A.
B.
电磁继电器:
N
(1)最大电压:max min =U I R 总 先算电路总电阻,再取两电器最小电流代入公式。
(2)最大电流:min max =U I R 总
先算电路总电阻,再取两电器最小电压代入公式。
例题1:定值电阻R 1标有“10Ω 1A ”字样,R 2标有“15Ω 0.5A ”字样,
(1)若把两电阻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则电源电压不能超过多少?
(2)若把两电阻并联接到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多少?
例题2:定值电阻R 1标有“3V 10Ω”,R 2标有“4V 20Ω”。
(1)若把两电阻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则电源电压不能超过多少?
(2)若把两电阻并联接到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