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动物的运动、行为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生物圈中的动物、动物行为、动物的作用

头部 、②________ 胸部 和③腹部构成。 (1)蝗虫身体是由①________ (2)体表有 外骨骼 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3)蝗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过 程称为 不完全变态发育 。 (4)蝗虫和蜈蚣的形态差异很大,但在分类上它们同属于无脊 椎动物中的________ 节肢 动物。
动物的行为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 大山雀偷喝牛奶 大雁南飞、蚂蚁搬家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猴子表演骑单车 小鸟喂鱼
先天 性行 为 学习 行为
老马识途 鸡绕道取食
蚯蚓走迷宫
母鸡孵蛋
兔的心跳
动物的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 ①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农业上常用性外激素做引诱剂,来诱杀农业害虫。
考点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
鱼: 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在水中游动 蚯蚓:通过刚毛和肌肉的配合进行蠕动 鸟: 利用翼扇动空气进行飞行 哺乳动物: 通过运动系统进行运动
骨骼 运动系统 肌肉 骨
骨连接 (可以灵活运动的骨连接叫做关节)
动物的运动(关节的结构)
① 关节软骨 ② 关节头 ③ 关节窝 ④ 关节腔 ⑤ 关节囊
真题演练
7.(12长沙)昆虫是惟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属于 昆虫的是 D A.蜈蚣 B.螃蟹 C.家鸽 D.蝗虫
8.下列动物中,符合“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 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的是 B A.扬子鳄 B.蝗虫 C.蜗牛 D.金钱豹 9.(08长沙)大雁能在天空翱翔,与此无关的是 A.前肢变为翼 B.胸肌发达 C.胎生哺乳 D.直肠短
A.体形呈梭形,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B.胸鳍和腹鳍与鱼体平衡无关 C.用鳃呼吸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15章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空中: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2、动物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5课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件

课
C.小狗在树下撒尿是学习行为
时 基
D.狗导盲是先天性行为
础
通
关
课 时 阶 段 训 练
中
考
考
点
解
5.[2018·德州]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
析
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课
B.先天性、防御行为
时 基
C.后天性、攻击行为
础 通
D.后天性、防御行为
础 通
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利用“臭气”将
关
敌害“击退”或“击晕”有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课 时 阶 段 训 练
中
考
考
点
解
6.在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中,迷宫中设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左转也可右转。
析
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会被奖励一些食物。实验统计数据如图15-7所示,请分析
时 基
名称是 肌腹 ,它属于肌肉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 收缩和舒张 。
础 通
(3)由图乙中④和⑤的位置关系可知,人体的每块骨骼肌都是跨过 关节 ,两端
关
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4)人体动作的完成需要多组肌肉的
课
配合,当人在屈肘时,由图乙中的④
时 阶
接受 神经系统 传来的刺激收缩,
段 训
同时⑤舒张,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便产生了运动。 图15-6
解 考点一 动物的运动
析
|考点聚焦|
1.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由 骨 、关节和肌肉组成。
课 时
(1)哺乳动物关节的组成:
基
础
通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题源专题解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题源专题解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对接教材:溯本追源,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1.(新情境)(2023•凉山州)如图甲是关节示意图,图乙是通过关节置换治疗相应关节疾病的示意图。
图乙中的“置换部分”对应图甲中的()A.①关节头B.②关节囊C.③关节腔D.④关节窝【答案】A【解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关节置换是治疗关节疾病的手段,如图是置换部分相当于①关节头。
故选:A。
2.(新情境)(2023•长春)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利用太空跑台进行跑步锻炼,以应对失重带来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跑步由运动系统独立完成B.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两部分构成C.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D.每组骨骼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答案】C【解析】A、完成任何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错误。
B、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关节头、关节窝称为关节面,错误。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正确。
D、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错误。
故选:C。
3.(新设问)(2023•晋中)观察如图所示蓝脚鲣(jian)鸟的形态,你推测其很可能善于()A.飞行和游泳B.飞行和爬行C.跳跃和游泳D.奔跑和爬行【答案】A【解析】图中的蓝脚鲢属于鸟类,具有大型的两翼,因此善于飞行;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因此推测其很可能善于飞行和游泳。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名师优质课复习PPT课件

( B )2. (2020·内江)如图为膝跳反射和膝关节 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膝关节由①②⑥构成 B. 膝关节的牢固性只与关节面外的结构①有关 C. 图中②内的滑液和③均可减小运动时的摩擦 D. 当小腿弹起时,图中A处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 C )3. (2020·连云港)动物和人能通过运动 与行为适应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
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请将以上步
骤进行正确排序: ③④①② (用相关数字排序
)。
(5)丙图表示屈肘动作,此时① 肱二头肌 处于
收缩 状态。
考点2 动物的行为
1. 行为的类型: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动物的行 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 和 学习行为 。
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获得的
获得 遗传物质 决定的,可 在 遗传 因素的基础上,
途径 遗传给后代
通过 环境 因素的作用
而获得,不遗传给后代
动物生存的基本保证, 复杂,有利于动物适应不断
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变化的环境
3. 社会行为:
骨
绕 关节 活动,产生运动。
实例:人的屈肘和伸肘,如右图所示: 图中甲表示 屈肘 动作,乙表示 伸肘 动
作;参与屈肘和伸肘的肌肉分别有① 肱二头肌 ,
② 肱三头肌。当人屈肘时, 肱二头肌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伸肘反之。
4. 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人的运动不仅与运动系统有关,还与其他系统有关
。高等动物的运动都是在 神经
( C )4. 在“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研究中,为什 么要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专题总结—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专题总结—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一块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组成。
肌腱必须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二、骨、肌肉和关节之间的关系1、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2、骨骼肌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肌肉总是两组配合活动。
3、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4、不是运动系统结构完整就能完成各种运动,因为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主要由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按行为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作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实例:蚯蚓走迷宫,老马识途、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白蚁、小鼠走迷宫等(3)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
3、营群体生活动物:蚂蚁、蜜蜂、猴、狒狒、象、鹿等。
4、社会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6、蝶蛾类雌虫用来吸引雄虫交尾的“语言”是性外激素,据此,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控制害虫的数量的目的。
7、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
1、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分解者作用
一些动物充当分解者,将 死亡的动植物遗体分解为 简单的物质,促进物质循 环。
生物控制
一些动物以害虫为食,有 助于控制害虫数量,维护 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基因库的丰富
动物是基因库的重要载体, 通过基因交流和变异,丰 富了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不同物种间的 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生 态系统。
04 动物运动、行为与生物圈 的相互影响
动物运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物质循环
动物通过摄食和排泄,参与了碳、 氮、磷等元素的循环,维持了生 态系统的稳定。
能量流动
动物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通过捕 食和被捕食,传递了能量,推动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动物的活动,如迁徙、繁殖等,有 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某些物 种的过度繁衍或灭绝。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
目 录
• 动物的运动 • 动物的行为 •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动物运动、行为与生物圈的相互影响
01 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方式
爬行
跳跃
如蛇、蜥蜴等,通过身 体的弯曲和伸展来移动。
如兔子、蚱蜢等,通过 快速收缩肌肉使身体突
然起跳。
飞行
游泳
如鸟类和某些昆虫,利 用翅膀产生升力进行空
社会行为
这是动物在群体中的行为,涉及到分 工合作等。例如,蚂蚁的分工合作、 鸟类的迁徙等。
学习行为
这是动物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例如,狗的技能训练、猴子的工具使 用等。
节律行为
这是动物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规律 性行为。例如,昼夜节律、潮汐节律 等。
动物的行为特点
专题十五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 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实例: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7
4.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1
2
3
4
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提供 能量)、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动作产生的意义: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 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5
6
二、动物的行为(8S:P32-36) 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 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3.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动物行为分为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 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遗传 因素决定。
现象:家鸡尝试多次无法原地啄食后,绕木棍多次吃 到小米。 7、结论:动物有绕道取食的行为。
14
5、 社会行为(8S:P37-41) (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 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一系列行为。 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 等来传递信息。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 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9
讨论和完善计划:
①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 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 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讲动物的运动、行为
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测控导航表
一、选择题
1.(2014贵阳)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 )
A.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B.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C.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D.果盘上的一群苍蝇
解析:狒狒群体内部有明显的分工、存在等级还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具有社会行为。
2.(2014聊城)动物间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A )
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雌性美国白蛾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
解析:本题是考查动物群体内信息交流。
A项不是同种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B项蜜蜂是靠动作进行群体内的信息交流;C、D项都是利用气味进行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3.(2013泉州)小郭投篮动作优美,其在运动中起支点和动力作用的分别是( B )
A.骨、关节
B.关节、骨骼肌
C.骨骼肌、骨
D.骨、骨骼肌
解析:本题考查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4.(2014滨州)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下述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C )
①猴子骑自行车②母鸡孵小鸡③蚯蚓避开电极而爬向潮湿的暗
室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⑤小狗算数
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③⑤
解析:母鸡孵小鸡,失去幼仔的雌猫哺育狗崽都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5.(2013潍坊)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C )
A.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B.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C.成群的雄孔雀见到雌孔雀后开屏炫耀
D.悬挂在洞顶的数百只蝙蝠,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动物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蜜蜂、羊和蝙蝠都是群居性动物,A项体现了社会行为中的群体内部明确的分工;B项体现了社会行为中群体内部具有等级;D项体现的是社会行为中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而C项中的雄性孔雀开屏炫耀属于繁殖行为。
6.(2013云浮)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C )
A.维持生态平衡
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
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由于动物的运动可把苍耳带到新的地方,也就是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7.(2013德州)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B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肌肉、骨、关节三者间的关系。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8.(2013淄博)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解析: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的意义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学习行为的意义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因而A、C、D都正确,故选B。
9.(2013滨州)“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C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③是学习行为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及特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
由题干信息可知:小鸟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是处于繁殖期的动物表现出来的繁殖行为,它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二、非选择题
10.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城”积极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
誉有
“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种接代的机会。
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
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
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迁徙行为和
喜鹊的繁殖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或通讯) 。
(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
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
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两方面须答全) 获得的行
为。
解析:本题是对动物行为的考查。
(1)由题可知野鸭归来属于迁徙行为,“鹊声”是求偶,属于繁殖行为,这两种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2)雌雄蛾依靠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3)
由题意可知野马到水坑饮水是学习行为,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11.(2014东营)2014年5月23日,教育部发布新规定,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作为升初中以上学校的重要
依据,其中1 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
请联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牵引身体向上运动。
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2)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3)1 000米跑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外界气体进入肺泡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依次经过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顺序不能错) ,最后到达骨骼肌细胞。
氧气在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4)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解析:(1)在做引体向上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牵引身体向上运动,一块骨骼肌最少附着在两块骨上,由骨骼肌的肌腱连接。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间的气
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流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左心室,再经体循环进入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4)人体任何动作的产生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由骨、肌肉、关节协调配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