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教案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并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等方式来进一步理解动物的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增强保护动物和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案例等方式来进一步理解动物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
2. 探究(10分钟):2.1 概念讲解:通过PPT或板书的方式,讲解生物圈的概念以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2 案例分析:给学生呈现一些动物的案例,如鸟类传播植物的种子、蚯蚓改善土壤质地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动物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3 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总结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分析为什么动物的作用对于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
3. 拓展(15分钟):3.1 群体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研一种动物,并找出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相关信息。
3.2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报告调研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4. 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可以进行小结性讨论,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没有动物,生物圈会发生什么变化?”5. 课堂练习(10分钟):为了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问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去后,写一篇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短文,描述动物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及评价:1. 教学资源:PPT、板书、案例材料、图书馆、互联网等。
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调研及报告、作业写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动物在其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2、教学难点(1)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物质循环的概念和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草原、河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态系统中动物的存在。
提问:动物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1)展示“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
上海市在5 天的时间内就消灭麻雀686172 只,获麻雀卵265968 只。
但是,在‘剿灭麻雀’之后,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粮食大量减产”的资料。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剿灭麻雀’会导致虫灾,粮食减产?②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3)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出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强调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案范文精选(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二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动物在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以及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认识到动物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态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
难点: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关注动物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2)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3)动物在能量流动中的作用(4)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3. 实践情景引入:(1)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分析动物在其中的作用。
(2)讨论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影响动物。
4. 例题讲解:(1)为什么说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5. 随堂练习:(1)列举三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分析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2. 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3. 动物在能量流动中的作用4.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分析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保护动物。
(1)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传粉、传播种子、控制害虫等功能,同时还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2)动物在物质循环中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将能量和营养物质传递给其他生物;在能量流动中,动物作为消费者,将植物转化为自身能量。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掌握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等。
(3)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学会运用分类、比较等方法,分析动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概念和分类:(1)介绍动物的定义,动物的特点。
(2)讲解动物的分类,展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2.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讲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2)分析动物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探讨动物与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3.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介绍动物在农业、医药、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2)讨论动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观赏、伴侣、食用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等。
(3)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动物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如何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动物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图片,了解其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保护动物的实践活动。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的图片、视频等,增强直观性。
(2)教具:使用动物模型、标本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动物的保护现状。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范文(通用3篇)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范文(通用3篇)《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从学生调查、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入手,通过汇报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对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究竟起什么作用却并不清楚。
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教学目标1.概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认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提高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并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点: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CAI:搜集多种动物生活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
2.课前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如猫、狗、鸡、鱼、蚯蚓、羊、蜜蜂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模拟制作一期“动物与人类大看台”的节目。
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情景激疑通过多媒体放映录象:有关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内容。
学生欣赏、体会动物与植物和谐的关系。
提示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美景可能将不复存在,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
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其较强的探究欲望。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在作了大量有关杀虫剂破坏生态的调查后,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现象(展示),正是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醒了人们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2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②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关注与动物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
①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②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三教学难点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动物取食的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板书课题: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通过课前回顾,植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导入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根据食性不同,让学生能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并能举例。
师生总结,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通过脑筋急转弯引出草、羊、狼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食物链的概念。
根据例子讲解
1、食物链的书写要求。
2、食物链中的生物成分。
3、食物链中数量的比较以及判定食物链的长短。
角色扮演分析如果一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消失会带来什么影响。
分析总结得出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突出,我们应该懂得保护和珍惜每一种动物。
课堂小结
习题演练。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3)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④什么是生物反应器?最理想的是哪种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有什么好处?
⑤举例说明什么是仿生?进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⑥调查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进行调查?
4.3检测
前面我们对本章知识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大家弄清楚了吗?现在来检测一下我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好吗?现在请你当一次老师,在导练单的适当位置出题,然后小组内交换做题。
4.2知识大串联:你觉得这一章应当掌握哪些内容?
4.2.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2.2在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②什么叫生态平衡?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③防治病虫害用什么方法最好?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复习课与新授课有很大的区别,很容易走入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我在设计时,特别注重渗透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知识大串联”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效果也相当显著,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汇报时,我根据学生归纳的顺序进行板书,为学生提供了本章知识的重点和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在“检测”这一环节更是打破常规,“请你当一次老师,在导练单的适当位置出题,然后小组内交换做题。”既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掀起了第二个高潮。最后利用“简答题”和“资料分析题”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深化了本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将课堂推向了第三个高潮。真正将课程理念转化成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多种作用;2.掌握动物生态习性及相关物种多样性;3.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讲解动物在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作用;2.难点:对于动物保护和生态修复方法的介绍。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通过问题“这些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知识点讲解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讲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多种作用。
例如:a.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动物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平衡;b.动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很多植物依赖动物进行繁殖,保证物种的延续;c.动物的土壤改良:蚯蚓等土壤动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d.动物的物质循环:参与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循环,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例如我国的“长江女神”白鳍豚的生态位,以及近年来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威胁的物种,让学生了解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讨论这些物种濒危的原因和可能的保护措施,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4.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有奖竞答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你们能举出身边的其他动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吗?”“对于那些濒危的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5.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例如:“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你所感兴趣的动物的生态习性和物种保护的信息,下次上课进行分享”。
对于作业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数据,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3.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其爱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让学生整理知识,掌握本章教材的重要知识点,使之系统化;通过复习,使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处理、加工信息及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及汇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2复习策略
回顾──知识串联──检测──小结
3课前准备
分发课堂导练单
复习摘要:
4复习过程
4.1导言
前面两节课我们分别对《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
的运动和行为》进行了复习,知道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特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2知识大串联:你觉得这一章应当掌握哪些内容?
4.2.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2.2在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②什么叫生态平衡?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③防治病虫害用什么方法最好?
④什么是生物反应器?最理想的是哪种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有什么好处?
⑤举例说明什么是仿生?进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⑥调查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进行调查?
4.3检测
前面我们对本章知识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大家弄清楚了吗?现在来检测一下我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好吗?现在请你当一次老师,在导练单的适当位置出题,然后小组内交换做题。
4.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评价。
4.5反馈更正。
4.6
教师对导练单上已给出的最后两道题进行简单提问。
4.7小结
4.7.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分别谈自己的收获)
4.7.2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应该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的利害双方,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感谢各位专家光临指导,感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复习课与新授课有很大的区别,很容易走入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
我在设计时,特别注重渗透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知识大串联”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效果也相当显著,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生汇报时,我根据学生归纳的顺序进行板书,为学生提供了本章知识的重点和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
在“检测”这一环节更是打破常规,“请你当一次老师,在导练单的适当位置出题,然后小组内交换做题。
”既使学生掌握了相关
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掀起了第二个高潮。
最后利用“简答题”和“资料分析题”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深化了本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将课堂推向了第三个高潮。
真正将课程理念转化成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本班的实际,将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尽可能随时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共同建设探究性的生物学课程。
附:课堂导练单
一、单项选择题(学生出三个单选题)
二、填空题(学生出题,不超过两个)
三、简答题:(可选做一题)
1、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果树,能促进水果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收入。
但有个问题需要解决,塑料大棚基本是封闭的,里面的果树开花后必须要经过传粉才能结果,怎样让塑料大棚里的果树传粉呢?
2、仿生研究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进行仿生
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四、资料分析题
北美驯鹿和狼
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他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
可是,它们经常受到狼的威胁。
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的家族繁盛起来。
可是,过了一些年,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的很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
这是什么原因呢?
科学家研究以后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之后,种群扩大了。
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不能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
另外,没有狼的追杀,驯鹿的运动少了,体质下降,病死的增加了。
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1)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3)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什么启示?。